收藏 分享(赏)

2018版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试题 鲁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24233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试题 鲁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版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试题 鲁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版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试题 鲁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版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试题 鲁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合格达标练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以黑河腾冲线划分,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据此回答 12 题:1.对我国人口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 B.土壤和植被C.历史和文化 D.政治和经济2.西北地区总体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 )A.海拔较高,气候凉爽 B.地处山麓,临近河流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 D.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解析:1.A 2.B 第 1 题,我国黑河腾冲线西北部地形多高原、山地,气候干旱,环境人口容量小。第 2 题,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少,水资源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因此,水资源较多的地区,人口

2、分布较集中。读图,回答 34 题:3.该区域人口南多北少,主要自然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气温C.水源 D.交通4.该区域人口南多北少,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是( )A.国家人口政策 B.生产力发展水平C.历史因素 D.交通运输条件解析:3.B 4.D 第 3 题,该区域纬度高,气温较低,气温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第 4题,该区域南部人口较为密集,交通线密集,交通运输便利,同一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不大。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 56 题:5.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P 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P为环境承载力 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P 为

3、环境承载力2A. B.C. D.6.图中反映了( )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A. B.C. D.解析:5.B 6.D 图中两条曲线分别是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的相关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都是随人口规模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生活质量的最高值所对应的人口规模就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所以,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

4、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如图是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与人口消耗的资源量关系图。读图,回答 78 题:7.代表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的折线在 B 点之后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A.人口减少 B.科技进步C.劳动力增加 D.政策改变8.甲处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人们生活质量提高 B.人口老龄化严重C.生态环境恶化 D.环境质量提高解析:7.B 8.C 第 7 题,代表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的折线在 B 点之后,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说明环境供给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最可能的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8 题,甲处人口消耗的资源量大于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资源遭

5、到过度开发可能会引起生态环境恶化。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我国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大体呈现怎样的空间分布规律?(2)试分析造成东西部地理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的分布和产生差异的原因。第(1)题,结合图例和图示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呈减小的趋势。第(2)题,地理3环境的承载力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造成我国东西部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有: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地区开放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等。答案:(1)具有由沿海向内陆(向东向西)环境承载力逐渐下降的趋势。(2)耕地资源和

6、水资源的差异;地区开放程度的差异;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的差异等。等级提升练目前,全球 70 亿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 70至南纬 50地区。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结合图,回答 1011 题:10.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A.10S20S B.20N30NC.30N40N D.40N50N11.南纬 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A.气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C.陆地面积小 D.干旱区面积大解析:10.B 11.C 第 10 题,读图可知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20N30N。第11 题,南纬 4050范围海洋面积占

7、绝对优势,陆地面积小,故人口稀少。复活节岛是位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小岛。下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图。读图,回答 1213 题:12.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 6 000 人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 t1时期13.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 )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与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有关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C.人口数量只能低于环境承载力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4解析:12.B 13

8、.D 第 12 题,环境承载力受资源、科技等因素的影响,它是在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后而作出的估计数值,不是在纯自然状态下的数值;t 2时期,该地实际人口数量和环境承载力均得到提高,据此推测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t 3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数量超出了环境承载力,环境恶化;t 4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数量虽接近环境承载力,但生态环境质量较 t1时期差。第 13 题,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受到环境承载力的制约;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14.

9、(2017山东临沂期中)下图为中国人口密度分布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人口密度在 10 人/平方千米以下的省级行政区名称。(2)我国各地资源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具体说明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3)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人口分布集中区,简要分析该地区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4)简要分析西藏地区人口密度小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人口密度在 10 人/平方千米以下的省级行政区是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第(2)题,从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第(3)题,自然原因可从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等方面分析。第(4)题,注意答题角度是社会经济原因,可从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分析作答。答案:(1)西藏(自治区)、青海(省)。(2)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平原地区人口多,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地区人口少;汉族居民集中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3)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4)经济文化水平较落后;交通不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