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混凝土浇捣质量控制措施.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12413310 上传时间:2021-1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浇捣质量控制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混凝土浇捣质量控制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混凝土浇捣质量控制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混凝土浇捣质量控制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混凝土浇捣质量控制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框架结构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措施一、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1、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锯末、矿泉水瓶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2、施工缝的松散混凝土及柱底浮浆剔掉并用水冲冲洗干净。3、浇筑混凝土层段的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隐、预检手续(模板几何尺寸、钢筋规格、数量、保护层厚度、预留孔洞位置及尺寸等) 。4、浇筑混凝土用的架子及泵管搭设完毕,并经检查合格。5、振捣器(棒)经检验试运转合格。6、浇筑前应浇水使模板湿润,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柱子模板的清扫口。二、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1、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砼供应能力,一次浇筑方

2、量,砼初凝时间,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综合考虑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 1.25倍。2、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 1.5 倍(一般为 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 51Ocm,以使两层砼结合牢固。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3、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 2h 应按施工缝处理。(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3、小于 2h 时,则应当执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4、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正完好。三、柱的混凝土浇筑1、柱浇筑前底部应先填 510cm 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减石子砂浆,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 50cm。2、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无梁楼板应留在柱帽下面。在与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 11.5h,使其初步沉实,再继2续浇筑。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商场、地下室等框架柱先浇筑,然后在施工梁板)3、浇筑柱子时应派专人检查

4、,用小锤敲打柱侧模听声音,如感觉振捣不实要复振。4、浇筑完后,应及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四、梁、板混凝土浇筑1、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 ,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2、和板连成整体高度大于 1m 的梁,允许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在板底以下 23mm处。浇捣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3、梁柱节点钢筋较

5、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4、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托拉振捣,在板砼浇筑后 23h 左右,初步按标高用长刮尺挂平。在砼初凝前,用铁滚筒反复纵横滚压二三次,用木蟹打磨,待砼收水后再次用木蟹进行打磨压实(也可用打磨机操作) ,以闭合收水裂缝。砼浇筑后,至少进行二次搓压,最后一次搓压必须在浮水结束、初凝前完成。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5、施工缝位置:宜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 13 范围内。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

6、留斜搓。施工缝宜用木板或钢丝网挡牢。6、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 1.2MPa 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剔除浮动石子和混凝土软弱层,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浇一层同配比减石子砂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应细致操作振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五、剪力墙混凝土浇筑1、如柱、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时,可以同时浇筑,反之宜先浇筑柱混凝土,预埋剪力墙锚固筋,待拆柱模后,再绑剪力墙钢筋、支模、浇筑混凝土。2、剪力墙浇筑混凝土前,先在底部均匀浇筑 51Ocm 厚与墙体混凝土同配比减石子砂浆,并用铁锹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33、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7、,间隔时间不应超过 2h,每层浇筑厚度 500MM 左右,因此必须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点位置和振捣器操作人员数量。4、振捣棒移动间距应小于 40cm,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泛浆为度,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 51Ocm。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为防止出现漏振,须在洞口两侧同时振捣,下灰高度也要大体一致。大洞口的洞底模板应开口,并在此处浇筑振捣。5、墙体砼浇筑高度应高出板底 2030mm。混凝土墙体浇筑完毕之后,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标高线将墙上表面混凝土找平。六、楼梯混凝土浇筑1、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

8、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2、施工缝位置: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多层楼梯的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 13的部位。七、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 12h 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 7 昼夜。八、成品保护1、要保证钢筋和垫块的位置正确,不得踩楼板、楼梯的分布筋、弯起钢筋,不碰动预埋件和插筋。2、不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在梁或楼梯踏步侧模板上踩,应搭设跳板,保护模板的牢固和严密。3、已浇筑楼板、楼梯踏步的上表面混凝土要加以保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 以后,方准在面上进行操作及安装结构用

9、的支架和模板。4、在浇筑混凝土时,要对已经完成的成品进行保护,对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流下的水泥浆要专人及时的清理干净,洒落的混凝土也要随时清理干净。九、应注意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1、露筋 露筋是指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架立筋、分布筋、箍筋等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的缺陷。 1.1、原因分析41.1.1、钢筋骨架放偏,没有钢筋垫块或垫块数量放置不够,位置不正确,致使钢筋紧贴模板而外露。 1.1.2、粗骨料粒径大于钢筋间距,或者杂物在钢筋骨架中被搁住,同时又混凝土漏振,形成严重蜂窝和孔洞而使钢筋外露。 1.1.3、手推车行走和泵管、布料机等机械的反复冲击、工人踩踏或振动器碰触钢筋,引起钢筋变形位移而

10、外露。 1.2、预防措施 1.2.1、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标准规范进行钢筋安装,确保钢筋安装位置准确。加强现场检查,发现钢筋绑扎松动时立即加固、偏位时立即调整。 1.2.2、推广使用塑胶垫块,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目前部分工地仍在使用小石子垫块、砂浆垫块或大理石下脚料垫块,因其易裂易碎易滑动,很难准确固定钢筋的位置,而塑胶垫块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品种较多,可适用于不同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固性能。 1.2.3、清除混凝土中的杂物和控制粗骨料粒径,加强振捣作业,防止露振,避免出现严重蜂窝和孔洞。 2、峰窝(含麻面) 混凝土拆模之后,表面局部漏浆、粗糙、存在许多小凹坑的现象,称之为麻面;若麻面现象严重,混

11、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大小石子分层堆积,石子之间出现状如蜜峰窝的窟窿,称之为蜂窝缺陷。 从工程实践中总结出麻面蜂窝与混凝土强度的下降级别如下: A 级,混凝土表面有轻微麻面,浇注层间存在少量间断空隙,敲击时粗骨料不下落,此时相当于强度比率为 80%; B 级,混凝土表面有粗骨料,凸凹不平,粗骨料之间存在空隙,但内部没有大的空隙,粗骨料之间相互结合较牢,敲击时没有连续下落的现象,此时相当于强度比率为60%80%; C 级,混凝土内部有很多空隙,粗骨料多外露,粗骨料周围及粗骨之间灰浆黏结很少,敲击时卵石连续下落,存在空洞,有少量钢筋直接与大气接触,此时相当于强度比率在 30%以下。 2.1、原因分

12、析 2.1.1、模板安装不密实,局部漏浆严重。或模板表现不光滑、漏刷隔离剂、未浇水湿润而引起模板吸水、黏结砂浆等。 52.1.2、新拌混凝土和易性差,严重离析,砂浆石子分离,或新拌混凝土流动度太小,粗骨料太大,配筋间距过密,加之又漏振、振捣不实、振捣时间不够等。 2.1.3、混凝土下料不当(未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溜槽而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2.1.4、输送到施工层面的砼料偏干时,工人直接向砼料随意大量冲水,将砂石洗得干干净净,水泥浆大量流走。 2.2、预防措施 2.2.1、加强模板验收,防止漏浆,重复使用模板须仔细清理干净,均匀涂刷隔离剂,不得漏刷。浇砼时安排专

13、人浇水湿润模板。 2.2.2、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充分搅拌,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禁止在施工现场任意加水。 2.2.3、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坍落度和粗骨料粒径,加强振捣,振捣时间(1530s)以混凝土不再明显沉落表面出现浮浆为限。 2.2.4、当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于 3M 时,浇灌时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2.2.5、实际中,泵送混凝土浇注框架柱和剪力墙时,一般是两支或三支振动棒插入柱(墙)中,一支振动棒留在上面加速下料,边浇边振边提,一气呵成。此时混凝土明显欠振,容易出现蜂窝麻面。正确的做法是, “打五泵停十秒” ,即混凝土泵运行五个活塞行程后,停一会儿,待上面振捣密实后,再继续

14、泵送浇注。 3、孔洞 混凝土结构的孔洞,是指结构构件表面和内部有空腔,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者是蜂窝缺陷过多过于严重。一般工程上常见的孔洞,是指超过钢筋保护层厚度,但不超过构件截面尺寸三分之一的缺陷。 3.1、原因分析 3.1.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注上层混凝土。 3.1.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或者竖向结构干硬性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3.1.3、薄壁结构及钢筋密集部位的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模板、木方等杂物,混凝土被搁住。 63.2、预防措施 3.2.1、漏振是孔洞形成

15、的重要原因,只要振捣到位,引起孔洞缺陷的其他因素就能减弱或消除。 3.2.2、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有条件时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并认真分层振捣密实。 3.2.3、剪力墙应分层连续浇注,每层厚度 300500mm,层高大于 3.0m 的柱子应侧面加开浇灌门,以保证振捣到位。 3.2.4、薄壁结构更要注意清理卡在钢筋中的杂物,浇注振捣成型后 ,可在模板外侧敲击检查是否存在孔洞。 4、夹渣 混凝土内部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称之为夹渣。杂物的来源有两种情况,一是原材料中的杂物,另一个是施工现场遗留下来的杂物。4.1、原因分析 4.1.1、砂、石等原材料中局部含有较多的泥团泥块、砖头、塑料、木

16、块、树根、棉纱、小动物尸体等杂物,并未及时清除。 4.1.2、模板安装完毕后,现场遗留大量的垃圾杂物如锯末、木屑、小木方木块等,工人用水冲洗时不仔细,大量的垃圾杂物聚积在梁底、柱头、柱跟、梯板脚及变截面等部位,最后未及时清理。 4.1.3、现场工人掉落工具、火机、烟盒、水杯和矿泉水瓶等杂物及丢弃的小模板等卡在钢筋中未作处理。 4.2、预防措施 4.2.1、混凝土泵机的受料斗上有一个钢栅栏网格,砼料较干及卸料过快时混凝土溢出泵机而洒落在地上 ,有的工人图方便而将此钢栅栏网格取下,致使混凝土中的杂物直接泵送到结构中,此种行为应严厉禁止。 4.2.2、商品混凝土站和现场搅拌工地应加强砂、石等原材料的

17、收货管理,发现砂、石中杂物过多应坚决退货。平时遇到砂石中带有杂物应及时拣除。 4.2.3、模板安装完毕后,派专人将较大块的杂物拣出,对小而轻的杂物可使用大功率的吸尘器吸尘,用水冲洗时注意将汇集起来杂物一一清理干净。 5、疏松 前述的蜂窝麻面、孔洞、夹渣等质量缺陷都同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疏松现象,而单独存7在的疏松现象,砼外观颜色、光泽度、粘结性能甚至凝结时间等均与正常混凝土差异明显,混凝土结构内部不密实,强度很低,危害性极大。 5.1、原因分析 5.1.1、混凝土漏振 5.1.2、水泥强度很低而又计量不准,或商品混凝土站因设备故障造成矿物掺合料掺量达到 65%以上,此时混凝土砂浆粘结性能极差,强度

18、很低。 5.1.3、严寒天气,新浇混凝土未做保温措施,造成混凝土早期冻害,出现松散,强度极低。 5.2、预防措施 5.2.1、严格操作规程,加强振捣,避免漏振。 5.2.2、使用优质水泥,严格砂石等原材料进场验收,经常检查计量设备,严格控制水灰比,商品混凝土站防止将矿物掺合料注入水泥储罐内。 5.2.3、防止严寒天气混凝土早期冻害,加强保温保湿养护。 5.2.4、严格润泵砂浆配合比,润泵砂浆应用模板接住,然后铲向各个柱头或柱根。 6、裂缝 混凝土出现表面裂缝或贯通性裂缝,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可以说,实际中所有混凝土结构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裂缝,混凝土原生的微细裂纹有时是允许存在的,对结构和使

19、用影响不大。我们所要做的是防治产生宽度大于 0.5mm 的表面裂缝和大于 0.3mm 贯通性裂缝(一般环境下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6.1、原因分析 6.1.1、早期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在终凝前后由于早期养护不当,水分大量蒸发而产生的表面裂缝,裂缝上宽下窄,纵横交错,一般短而弯曲。 6.1.2、干缩裂缝:混凝土由于阳光高温暴晒又缺少水养护,发生干燥而在 17 天内出现的裂缝,板面板底干缩裂缝长而稍直,十字形交叉或机根裂缝放射状交叉。梁侧干缩裂缝间距 11.5m 平行出现,裂缝中部宽而深,两头细而浅,此时一般梁底部并无裂缝出现。 6.1.3、温度裂缝:一般是大体积混凝土快速降温而在侧面出现的长而直

20、、宽而深的裂缝。 6.1.4、自收缩裂缝:水泥发生化学反应后,体积有一定量的减小,处理不好(如未留置适当的施工缝、后浇带等)会产生如龟背样的细小弯曲的裂缝。 86.1.5、应力裂缝:由于设计上应力过于集中或钢筋(温度筋、分布筋)分布不合理而使混凝土产生裂缝。裂缝深而宽,可出现贯通性。 6.1.6、载荷裂缝:混凝土未产生足够强度即拆除底模,或新浇注楼面承受过大的集中载荷,如钢管、模板、钢筋的集中堆放,使混凝土受到冲击、震动、扰动等破坏而产生的裂缝。裂缝深而宽,从受破坏部位向外延伸。 6.1.7、沉缩裂缝:地基(模板)下沉或垂直距离较大的部位与水平结构之间因为混凝土沉降而产生的裂缝。 6.1.8、

21、冷缝裂缝:大面积混凝土分区分片浇注(未设施工缝)时,接茬部位老混凝土已凝结硬化,出现冷缝,极易产生裂缝。 6.2、预防措施 6.2.1、早期塑性收缩裂缝:表面砼特别是大面积砼加强二次抹面或多次抹面,特别是初凝后终凝前的抹面,能有效消除早期塑性收缩裂缝。并注意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6.2.2、干缩裂缝:根据规范要求,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一般采取人工浇水自然养生,浇水时间 714 天,浇水频率以砼表面保持湿润状态为准。如能采取覆盖塑料薄膜、湿麻袋、湿草袋、喷洒养护剂等方法养护,则可基本消除干缩裂缝。 6.2.3、湿度裂缝:大体积混凝土降低内部湿升,采用混合材料掺量大的水泥或在砼配合比设计时外掺一定比

22、例的 S95 级矿粉和级粉煤灰,炎热天气采用加冰工艺,预埋冷却水管,寒冷天气延长拆模时间,拆模后在大体积砼外表采取保温措施,控制内外温差不超过 25。 6.2.4、自收缩裂缝:正确选择水泥品种和矿物掺合料的品种与掺加量,按设计要求留置施工缝、后浇带,道路砼终凝后及时切缝。 6.2.5、应力裂缝:设计上避免应力过于集中,钢筋工程中加强箍筋、温度筋、分布筋、加力筋等正确安装。 6.2.6、载荷裂缝:梁板底模拆除时间必须严格按照同条件试块强度要求,适当控制施工进度,待新浇混凝土强度达到 1.5Mpa 以上方可上人进行施工作业,新浇楼面上钢筋、钢管、模板等分散堆放。 6.2.7、沉缩裂缝:基础沉降须按

23、设计要求设置沉降缝,模板确保刚度、牢固支撑,不允许下垂和沉降,整体浇注时先浇竖向结构构件,待 1.01.5 小时混凝土充分沉实后再浇水平构件,并在混凝土终凝前二次振捣。 6.2.8、冷缝裂缝:合理安排混凝土浇注顺序,掌握混凝土浇注速度和凝结时间,炎热9季节增大缓凝剂的掺量,当混凝土设备或运输出现问题时,及时设置施工缝。 7、连接部位缺陷 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的连接部位,容易出现外观质量缺陷。竖向构件主要有墙、柱,水平构件主要有梁、板、台等。在它们的连接部位出现质量缺陷危害最大的是前述的夹渣、缝隙,除此之外,常见的还有“烂跟” 、 “烂脖子” 、 “缩颈”等 7.1、原因分析 7.11、 “烂跟”

24、一般指墙、柱与本层楼面板连接处混凝土出现露筋、蜂窝、孔洞、夹渣及疏松等症状,楼层层高较大时更容易出现此种情况。产生原因是,垃圾杂物聚集在柱跟或墙底,混凝土下料被卡住,柱墙较高振动器振捣不到,模板漏浆严重,浇筑前没有浇灌足够 50mm 厚水泥砂浆等。 7.1.2、 “烂脖子” 、一般指墙、柱与上层梁板连接处混凝土出现露筋、蜂窝、孔洞、夹渣及疏松等症状。产生原因是,节点部位钢筋较密混凝土被卡住,漏振,浇注顺序错误,柱头堆积垃圾杂物等。 7.1.3“缩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柱头或柱跟模板严重偏位凹进,使得柱子与梁板连接处截面变小;另一种是柱头或柱跟预留钢筋偏位,钢筋保护层过大,混凝土承压面积减小。产

25、生原因是,模板安装不牢固,模板刚度差,在预留钢筋上部未绑扎稳固环箍或钢筋绑扎不牢,保护层垫块漏放或破碎掉落等。 7.2、预防措施 7.2.1、 “烂跟”:在柱跟或剪力墙的模板跟部设置清理门,在浇注混凝土前将底面杂物完全清理干净。在连接部位先浇注 50mm 厚的同配合比砂浆,再浇上部混凝土。每次浇注混凝土高度不超过 500mm 厚,仔细振捣密实后再继续浇注上一层,防止模板底部和侧面漏浆。 7.2.2、 “烂脖子”:如果柱子是先期单独浇注,则在浇注梁板时先浇柱头同配合比砂浆 50mm 厚,如果墙柱梁板同时浇注,先浇竖向结构,待充分沉实后再浇水平构件,连接部位加强二次振捣,消除沉降裂缝。防止模板漏浆

26、。 7.2.3、 “缩颈”:安装梁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后才允许接驳梁模板。柱头箍筋按规定要求加密并绑扎牢固,在混凝土浇注时发现柱纵筋偏位及时调整,钢筋保护层垫块安置数量和位置正确,尽量采用塑胶垫块。7.3、修补措施,根据构件连接部位质量缺陷的种类和严重情况,按上述露筋、蜂窝、10孔洞、夹渣、疏松和裂缝的有关措施进行修被加固。 8、外形缺陷 外形缺陷主要是针对清水混凝土而言,清水混凝土是利用混凝土的可塑性和材料构成的特点,根据饰面的造型技术,进行建筑艺术加工的混凝土。它在墙体或其他构件成型时,采取适当措施,使其表面具有装饰性线条和纹理质感、庄重感,并改善其色彩效果,以达到建筑立面的外观装饰设计要求。 8.1、原因分析 8.1.1、拆模时间过早或折模时工人撬、扳、敲、击等造成缺棱掉角。 8.1.2、模板安装尺寸不准确,或模板刚度差、稳定性不够、紧固性不牢,造成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等。 8.2、预防措施 8.2.1、确保清水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才拆除模板,拆模时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严禁野蛮粗暴敲击、撬扳等行动。 8.2.2、严格按设计要求制作和安装模板,确保轴线和尺寸准确,加强模板的刚度、稳定性和牢固性,不使模板变形和位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