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讲山地的形成考纲点击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因素。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材回顾1褶皱山(1)褶皱概念:岩层在强大的_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_。,挤压,波状弯曲,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山岭,谷地,老,新,谷地,新,老,2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_,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_发生明显的位移。,压力和张力,断裂面,3.火山,读图忆知1地质构造地表形态示意图,(1)看地表,认地形A_、B_、C_、D_(2)看岩层,识构造甲乙丙丁岩层的新老关系:_。A处地质构造:_,B处地质构造:_,C处地质构造:_,D处地质构造:_。,谷地,山地,谷地,块状山
2、,由老到新,背斜,向斜,地堑,地垒,(3)看内外,知变化A处地形的成因:_。B处地形的成因:_。,背斜顶部受张力而岩层破碎,,易被侵蚀成为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2板块分布示意图,(1)从大洲大洋分布认识六大板块A_板块,主要由_和_组成;B_板块,包括大洋洲、M_半岛和N_半岛;C_板块。(2)从板块边界判断板块运动趋势“ ”是生长边界,主要分布在_内部。“ ”是消亡边界,主要分布在_交界处。,美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阿拉伯,印度,非洲,大洋,大洋与大陆,地中海面积逐渐_;红海面积逐渐_。甲山脉是_板块与_板块碰撞形成;乙山脉是_板块与_板块碰撞形成;丙山脉是_板
3、块与_板块碰撞形成。,缩小,增大,美洲,太平洋,美洲,南极洲,亚欧,印度洋,2.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对点演练(2017长沙联考)读等温线及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1乙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A山地、背斜B山地、向斜C盆地、向斜 D盆地、背斜2有关岩层沉积的先后顺序是()甲处先沉积,乙处后沉积乙处先沉积,甲处后沉积上部先沉积,下部后沉积下部先沉积,上部后沉积A B C D,【解析】 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四周气温都比乙地气温低,说明周边地区地势都比乙地高,所以乙地地形为盆地;读垂直方向的地层结构图可以看出,乙地下方地层向上拱起,对应地质构造应为背斜。第2题,地下岩层沉积总是下方的先沉积,后沉
4、积的岩层覆盖在上方,所以说法正确;对照图中岩石可以看出,发生褶皱前甲处对应岩层位于乙处对应的岩层上方,所以沉积顺序应是乙处先沉积,甲处后沉积,说法正确。【答案】 1.D2.C,(2017南京市、盐城市一模)到长白山天池边上的游人会发现这样一种石头: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下图为王娟同学拍摄的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据此完成34题。,3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A火山活动 B溶洞塌陷C地壳下陷 D岩石崩塌4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B“浮石”孔隙源于外力侵蚀C“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D“浮石”源于岩浆喷发,【解析】 第3
5、题,长白山天池是火山湖。第4题,火山口附近的岩浆岩遍身气孔,为喷出型玄武岩(浮石是火山爆发的岩浆在空中凝固后胶结成密度较小的石块);找到动植物化石的是沉积岩;岩浆岩源于内力作用;大理岩是变质岩。【答案】 3.A4.D,(2016泰安模拟)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完成56题。,5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A自A向B由老到新B自B向C由老到新C自B向A向C由老到新D自A向C由老到新6图中长腰山是()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解析】 第5题,根据岩层的弯曲可知,A、B之间为向斜,岩层从A
6、到B由老到新再到老;C位于向斜的中心,从B到C岩层由老到新,第6题,长腰山位于向斜的槽部,岩层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因而成山。【答案】 5.B6.D,教材回顾1山区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1)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以_为主。(2)原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公路,2山区交通运输线路的选址通常把线路地址选在相对和缓的_和_。3克服地形障碍的措施交通线路往往需要_前进。,山间盆地,河谷地带,迂回,读图忆知,(1)看等高线判断地形图示地区的地形是_,该地形条件的地区以_交通运输方式为主。(2)看地形分析交通线路的分布与特点铁路线选址在_,原因是_。甲乙间的公路线较曲折,原因是_。若在乙丙间修建公路,
7、最佳线路是_。,山地,公路,河谷地带,地形平坦,,工程量小,施工难度小,投入少,坡度大,迂回,前进可降低施工难度,保证交通安全,沿等高线,(800900米)走向修建,要点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原则及原因分析,对点演练(2017湖北三市联考)读我国西部某区域水系图,回答12题。,1两河流流经地地质构造的名称和走向为()A裂谷、东西走向B断层、东北西南走向C背斜、西北东南走向D向斜、东北西南走向2计划从图中的M到N修建一条公路,假设所经河流的水文和地质状况都相同。四个方案中,最合理的是()A甲B乙C丙 D丁,【解析】 第1题,分析如下图:,通过上图可
8、以看出画圈处河道都发生了90转折,且三处位于同一直线上,由此可判断出此处为断层,东北西南走向。第2题,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图中M到N河流的流向为自西向东,所以乙线路基本沿着等高线方向,是最合理的线路。【答案】 1.B2.B,读我国部分已建成的高速客运铁路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3假如图中四条高速铁路按同等级别建设,则线平均每千米工程量最小、造价最低的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地质C气候 D水文4铁路的最大特点是()A呈“之”字形 B平行于等高线C沿河谷分布 D隧道长度占比高,【解析】 第3题,线主要经过我国东部的平原地区,地势起伏较小,故单位长度的工程量最小、造价最低,而其他几条
9、线都要穿过大型山区,地势起伏较大。第4题,铁路为石太高铁,其经过太行山,隧道长度占全线58.7%,是目前我国建成通车最长的铁路山岭隧道。【答案】 3.A4.D,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56题。,5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6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解析】 第5题,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第6题,读图可判断出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以减小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答案】 5.A6.
10、C,知识构建,3山地交通线路的建设需要考虑工程量、造价、技术、需求程度等,走向要沿等高线、减少道路的坡度,增加安全性。,考向一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2015福建高考)如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第1题。,1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A背斜谷B背斜山C向斜谷 D向斜山【解析】 由于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即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故X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从地形上看,X地属于河谷地带,故该地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背斜谷。【答案】 A,(2015浙江高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据此完成第2题。,2图中甲、乙
11、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解析】 首先根据图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地质构造名称。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应为向斜;向斜槽部因受挤压比较坚实,不容易被外力侵蚀而保留下来,成为山地;乙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背斜顶部因为受到张力的影响比较容易被外力侵蚀,成为谷地。【答案】 C,(2015山东高考)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据此完
12、成第3题。,3.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解析】 根据出露地层“CDS”由新老的年龄变化,可以看出是“中间老,两翼新”的背斜构造,C项为背斜构造,D项为向斜构造。A、B两项中的C、D点都只有一个,不符合题目要求。【答案】 C,(2014山东高考)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为观测点编号。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据此完成第4题。,4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A、 B、C、 D、【解析】 图中岩层为上覆新形成的沉积岩层,故岩层最新;该观测点观测内容为向斜两翼中的东翼的地层关系,根据向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可知岩层较岩层
13、老。【答案】 B,(2014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6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解析】 第5题,根据等高线可以判断出M位于山坡上;再结合向斜构造的地层向槽部延伸的一般规律,可判知岩层应向山顶方向倾斜。第6题,根据等高线和地层分界线的分布可知,同一地层分界线在图幅的西北和东南分布的高度较高,沿XY线方向分布的高度较低,可推出XY线方向即为向斜槽部延伸的方向,且大致呈水平状。又因为1与4,2与3分别处于同一地层界线上,且1与4高度大致相当,2与3高度相同,由此可推出正确选项为A。【答案】 5.B6.A,考向二地形对交通运输
14、的影响(201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第7题。,7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 B聚落C耕地 D地形【解析】 读图可知,铁路基本上与1 000 m等高线平行,地势平坦开阔,利于修建铁路,故当时铁路选线主要考虑的是地形。【答案】 D,8(2012北京高考)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解析】 从图中看出高原、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大,城镇数量少,密度大,交通线路稀疏,交通落后;平原地区,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交通发达。【答案】 平原: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山地和高原: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