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23成都七中 12 级高三物理力与运动复习练习1、L 型木板 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 Q 相连,如图所示.若P、Q 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 P 的受力个数为( )A.3 B.4 C.5 D.62、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 P 相连,P 与斜放在其上的固定挡板 MN 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体 P此刻受到的外力的个数有可能是( )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3、半圆柱体 P 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 MN.在 P 和 MN 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
2、的小圆柱体 Q,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是这个装置的纵截面图.若用外力使 MN 保持竖直,缓慢地向右移动,在 Q 落到地面以前,发现 P 始终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 对 Q 的弹力逐渐减小B.地面对 P 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P、Q 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D.Q 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4、如图所示,两球 A、B 用劲度系数为 k1 的轻弹簧相连,球 B 用长为L 的细绳悬于 O 点,球 A 固定在 O 点正下方,且点 O、A 之间的距离恰为 L,系统平衡时细绳所受的拉力为 F1.现把 A、B 间的弹簧换成劲度系数为 k2 的轻弹簧,仍使系统平衡,此时细绳所受的拉力
3、为 F2,则F1 与 F2 的大小关系为( )A.F1F 2 B.F1=F2C.F1F 2 D.无法确定5、如图所示装置,两物体质量分别为 m1、m 2,悬点 ab 间的距离大于滑轮的直径,不计一切摩擦,若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则 ( )Am 2 可以大于 m1 Bm 2 一定大于 1C m2可能等于 D 1一定等于 216如图所示,斜劈 A 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 B 恰好沿其斜面匀速下滑在对 B 施加一个竖直平面内的外力 F 后,A 仍处于静止状态,B 继续沿斜面下滑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外力 F 竖直向下,则 B 仍匀速下滑,地面对 A 无静摩擦力作用B若外力 F 斜向左下方,则 B 加速下
4、滑,地面对 A 有向右的静摩擦力作用C若外力 F 斜向右下方,则 B 减速下滑,地面对 A 有向左的静摩擦力作用D无论 F 沿竖直平面内的任何方向,地面对 A 均无静摩擦力作用47如图所示,物块 M 通过与斜面平行的细绳与小物块 m 相连,斜面的倾角 可以改变,讨论物块 M 对斜面的压力及摩擦力的大小,则一定有( )A若 M 保持静止,则 角越大,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B若 M 保持静止,则 角越大,压力越小,摩擦力越小C若 M 沿斜面下滑,则 角越大,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D若 M 沿斜面下滑,则 角越大,压力越小,摩擦力越小8、两辆游戏赛车a、b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t=O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
5、线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图如图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9、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下图中V、a、F 和s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图中正确的是( )10在平直道路上,甲汽车以速度 v 匀速行驶,当甲车司机发现前方距离为 d 处的乙汽车时,立即以大小为 a1 的加速度匀减速行驶,与此同时,乙车司机也发现了甲,立即从静止开始以大小为 a2 的加速度沿甲运动的方向匀加速运动则( )A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一定不断减小 B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一定不断增大C若
6、v ,则两车一定不会相撞 d)(21D若 v ,则两车一定不会相撞a11a、b 两车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同方向行驶,它们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在 t0 时刻,两车间距离为 d;t5 s 时刻它们第一次相遇关于两车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5 s 的时刻两车第二次相遇Bt20 s 的时刻两车第二次相遇C在 515 s 时间内,先是 a 车在前,而后是 b 车在前D在 1015 s 时间内,两车间距离逐渐变大12、细绳拴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小球用固定在墙上的水平弹簧支撑,小球与弹簧不粘连平衡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53,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静止时弹簧的弹力大小
7、为 3mg/5B小球静止时细绳的拉力大小为 3mg/5C细绳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立即为 gD细绳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立即为 5g/3513、一平板车质量为 m 车 =100 kg停在水平路面上车身的平板离地面的高度 h=1.25 m,一质量 m=50 kg 的小物块置于车的平板上它到车尾端的距离 b=10,与车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O.20,如图所示,现对平板车施一水平方向的恒力,使车向前行驶结果物块从车板上滑落,物块刚离开车板的时刻,车向前行驶的距离 S=20m,求物块落地时落地点到车尾的水平距离(不计路面与平板车间以及轮轴之间的摩擦取 g=10 ms 2) 14质量为 2 kg 的物体在水平
8、推力 F 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 F,其运动的 v 一 t 图象如图所示g 取 10 ms。 ,求:(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水平推力 F 的大小;(3)O10 s 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15、一辆电动玩具车,由静止开始沿平直轨道以加速度 a1 匀加速运动,一段时间 t 后,以加速度 a2 做匀减速运动,当速度变为零后,立即掉头(不计掉头所需时间) ,并保持加速度 a2 不变匀加速原路返回.该电动玩具车改变加速度后恰好经过相同时间 t 回到原出发点.试求加速度 a1 与 a2 的大小之比.16、为了体现人文关怀,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和严格执法,各大都市交管部门强行
9、推出了“电子眼” ,据了解,在城区内全方位装上“电子眼”后,机动车擅自闯红灯的记录大幅度减少,因闯红灯引发的交通事故也从过去的 5%下降到 1%.现有甲、乙两辆汽车正沿同一平直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 10 m/s.当两车快要到一十字路口时,甲车司机看到绿灯已转换成了黄灯,于是紧急刹车(反应时间忽略不计),乙车司机为了避免与甲车相撞也紧急刹车,但乙车司机反应较慢(反应时间为 0.5 s).已知甲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重的 0.4 倍,乙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重的 0.5 倍,g 取 10 m/s2.求: (1)若甲司机看到黄灯时车头距警戒线 15 m,他采取上述
10、措施能否避免闯红灯?(2)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应保持多大距离?617、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其质量 m=2 kg,动力系统提供的恒定升力 F=28 N.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设飞行器飞行时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g 取 10 m/s2.(1)第一次试飞,飞行器飞行 t1=8 s 时到达高度 H=64 m.求飞行器所受阻力 Ff 的大小;(2)第二次试飞,飞行器飞行 t2=6 s 时遥控器出现故障,飞行器立即失去升力.求飞行器能达到的最大高度 h;(3)为了使飞行器不致坠落到地面,求飞行器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 t3.18、质量
11、为 40kg 的雪撬在倾角 =37的斜面上向下滑动(如图 13 所示) ,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今测得雪撬运动的 v-t 图像如图 14 所示,且 AB 是曲线的切线,B点坐标为(4,15) ,CD 是曲线的渐近线。试求空气的阻力系数 k 和雪撬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 。19如图所示,物体 A 的质量 M1 kg,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平板车 B 的质量为 m0.5 kg,长 L1 m某时刻 A 以 v04 m/s 向右的初速度滑上木板 B 的上表面,在 A 滑上 B的同时,给 B 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忽略物体 A 的大小,已知 A 与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0.2,取重力加速度 g10
12、m/s 2.试求:(1)若 F5 N,物体 A 在小车上运动时相对小车滑行的最大距离;(2)如果要使 A 不至于从 B 上滑落,拉力 F 大小应满足的条件20、如图,物体 B 与置于地面上的弹簧上端相连, B 物体质量为 m1=1.5kg,再叠放一个质量为 m2=10.5kg 的 A 物体,弹簧的质量不计,其劲度系数 k=800N/m,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现给 A 施加一个向上的力 F,使 A 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 0.2 秒 A、B 两物体刚好分离,求此过程中:(1)物体加速度的大小?(2)F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t/sv/ms-1图 141510052 4 6 8 10DACB
13、图 13721、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 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22、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37。 ,物体 A 以初速度 V1从斜面顶端水平抛出,物体 B 在斜面距顶端 L=15 m 处同时以速度 V2=20m/s 沿斜面向下匀速运动,求:(1)经历多少时间物体 A 和物体 B 在斜面上相遇(2)A 物体的初速度等于多少?23、如图所示,在高出水平地面 h=1.8m 的光滑平台上放置一质量 M=2kg、由两种不同材料连接成一体的薄板 A,其右段长度 l1=0.2m 且表面光滑,左
14、段表面粗糙。在 A 最右端放有可视为质点的物块 B,其质量m=1kg。 B 与 A 左段间动摩擦因数=0.4。开始时二者均静止,现对 A 施加 F=20N 水平向右的恒力,待 B 脱离A(A 尚未露出平台)后,将 A 取走。B 离开平台后的落地点与平台右边缘的水平距离 x=1.2m。 (取 g=9.8m/s2)求:(1)B 离开平台时的速度 vB。(2)B 从开始运动到刚脱离 A 时,B运动的时间 tB 和位移 xB(3)A 左端的长度 l21. (201年 高 考 全 国 卷 )一 水 平 抛 出 的 小 球 落到 一 倾 角 为 的 斜 面 上 时 , 其 速 度 方 向 与 斜 面 垂直
15、 , 运 动 轨 迹 如 图 3 6中 虚 线 所 示 小 球 在 竖 直方 向 下 落 的 距 离 与 在 水 平 方 向 通 过 的 距 离 之 比 为( ) A tan B 2tan C.1tan D.12tan Bl1FAxl2h824、如图所示,圆管构成的半圆形竖直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轨道半径为 R,MN 为直径且与水平面垂直,直径略小于圆管内径的小球 A 以某一初速度冲进轨道,到达半圆轨道最高点 M 时与静止于该处的质量与 A 相同的小球 B 发生碰撞,碰后两球粘在一起飞出轨道,落地点距 N 为 2R。重力加速度为 g,忽略圆管内径,空气阻力及各处摩擦均不计,求:(1)粘合后的两
16、球从飞出轨道到落地的时间 t;(2)小球 A 冲进轨道时速度 v 的大小。25、为了对火星及其周围的空间环境进行探测,我国预计于 2011 年 10 月发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 。假设探测器在离火星表面高度分别为 h1 和 h2 的圆轨道上运动时,周期分别为 T1 和 T2。火星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且忽略火星的自转影响,万有引力常量为 G。仅利用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A火星的密度和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B火星的质量和火星对“ 萤火一号”的引力C火星的半径和“ 萤火一号”的质量D火星表 面的重力加速度和火星对“萤火一号” 的引力26、月球与地球质量之比约为 1:80,有研究者认为月球和
17、地球可视为一个由两质点构成 的双星系统,它们都围绕月地连线上某点 O 做匀速圆周运动。据此观点,可知月球与地球绕 O 点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之比约为A 1:6400 B 1:80 C 80:1 D 6400:127、1970 年 4 月 24 日,我过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 “东方红一号”的运行轨道为椭圆轨道,其近地点的M和远地点的 N的高度分别为 439km 和 2384km,则A.卫星在 点的势能大于 点的势能B.卫星在 点的角速度大于 点的角速度C.卫星在 点的加速度大于 点的加速度D.卫星在 N点的速度大于 7.9km/s28
18、、我国未来将建立月球基地,并在绕月轨道上建造空间站如图所示,关闭动力的航天飞机在月球引力作用下经椭圆轨道向月球靠近,并将与空间站在 B 处对接已知空间站绕月轨道半径为 r,周期为 T,万有引力常量为 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航天飞机在飞向 B 处的过程中,月球引力做正功B航天飞机在 B 处由椭圆轨道进入空间站轨道必须点火减速C根据题中条件可以算出月球质量D根据题中条件可以算出空间站受到月球引力的大小929、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1)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 O 点。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 点的位
19、置允许变动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 O 点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 O 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夹角应取 90 0,便于算出合力大小(2)实验中所说的合力与两分力具有相同的效果,是指下列说法中的( ) A弹簧秤的弹簧被拉长 B固定橡皮条的图钉受拉力产生形变 C细绳套受拉力产生形变 D使橡皮条在某一方向上伸长某一相同长度(3)在实验中应记下的实验数据有_。描下的内容有_。30、用纳米技术处理过的材料叫纳米材料,其性质与处理前相比会发生很多变化,如机械
20、性能会成倍地增加,对光的反射能力会变得非常低,熔点会大大降低,甚至有特殊的磁性质。现有一种纳米合金丝,欲测定出其伸长量 x 与所受拉力 F、长度 L、截面直径 D 的关系。1)测量上述物理量需要的主要器材是: 、 、 等。2)若实验中测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这些数据请写出 x 与 F、L、D 间的关系式:x= (若用到比例系数,可用 k 表示)长度L/cm50.0 100.0 200.05.00 0.040 0. 20 0.40 0.8010.00 0.040 0. 40 0.80 1.605.00 0.080 0. 10 0.20 0.403)在研究并得到上述关系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的科学研
21、究方法是 (只需写出一种)4)若有一根合金丝的长度为 20cm,截面直径为 0.200mm,使用中要求其伸长量不能超过原长的百分之一,那么这根合金丝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N。31、(1)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 f50 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 4 个点取 1 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实所示,A、B、C、D 是依次排列的 4 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 3 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s A16.6 mm,s B126.5 mm,s D624.5 mm.伸长直径 D/mm拉力x/cm F/N10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相邻两计数
22、点的时间间隔为_s;打 C 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m/s( 取 2 位有效数字);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用sA、 sB、 sD和 f 表示)32、某实验小组在进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的 实 验 中 ,在测量单摆的周期时,从单摆运动到最低点开始计时且记数为 1,到第 n 次经过最低点所用的时间内为 t;在 测 量 单摆 的 摆 长 时 ,先 用 毫 米 刻 度 尺 测 得 悬 挂 后的摆线长(从悬点到摆球的最上端)为 L,再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为 d(读数如图).(1)该单摆在摆动过程中的周期为 .(2)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求重力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 g = .(3)从图可知,摆球的直
23、径为 mm.33、如图所示为一小球作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已知、三点相邻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相等为. 又量出 AB 与 AC 间的竖直距离分别为 1 . , .3 ,利用这些数据,可求得:()闪光频率为_Hz ()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为_m/s(3)物体经过点时的速度为_m/s(4)抛出点在点上方的高度为_m (取 )本单元复习小结:力和运动练习题参考答案1、C 2、AC 3、B 4、B 5、ABD 6、AD 7、D 8、AC 9、C 10、D 11、A 12、D 13、1.625m 14、10.2 26 N 346 m 15、1:3 16、 (1)能 (2)2.5m17、 (1)4N (2)42m (3) 18、 =0.125 k=20Ns/ms19、 (1)0.5m (2) 20、Fmin =72N Fmax=168NNF121、D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