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三峡练习精萃5、填空: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7、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 ,这是采用的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 )描写手法,其作用是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8、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三峡的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1 分)、高耸峻拔(1 分)。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1 分)、水流湍急(1 分)。(意思对即可)9、第 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绿潭” “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的静景,也描写了“素湍” 3“回清” “悬泉
2、瀑布,飞溯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2 分) 10、从全文看,第 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2 分) 4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11、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2分),天高地厚华夏情。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 山峻水清三峡美等02黔之驴练习精萃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 (4 分)成语:黔驴技穷(黔驴之技)启示:示例: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示例: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5、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过程和结果。请加以探究,
3、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4分)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认识事物要亲身实践,不能主观臆断;要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不能盲目推断。03小石潭记练习精萃5、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04治水必躬亲练习精萃6、除海瑞治水外,请列举我国历史上其他的治水名人,并简要介绍其事迹。示例:禹:中国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领袖人物,用疏
4、导的方法治水 13 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李冰:秦时蜀郡太守,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范仲淹:北宋文学家,在江苏东部海滨修筑捍海大堤范公堤,恩泽后代;治理太湖时,提出了“浚河、修圩、置闸”三者并重的治水方式。05马说练习精萃4、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 分)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7、如果想成为“千里马” ,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8、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 ,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
5、做?(2 分)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06陋室铭练习精萃5、作批注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好方法。请仿照句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为句在括号内作批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名人高雅居室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孔子云:何陋之有?( 示例:(1)反问句式,突出主旨 (2)引用孔子的言论,强调陋室不陋 (3)把“陋”放在“有”前,强调陋室不陋 )8、作者笔下的居室宁静、雅致。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 “调素琴,阅金经”展示给你的画面。(4 分) 连片的青苔蔓延上台阶,阶上一片碧绿;芳
6、草的颜色映入帘里,帘内满目青葱。在简陋的屋子里,有人在尽情地弹奏古朴的琴,有人在吟诵着佛经。(每句按照句翻译只能得 1 分,加上一定修饰语得2 分)10、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 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07核舟记练习精萃4、对对子(2 分,任选一联作对)上联:赞雕刻者高超技艺 上联:美髯公怡情泛赤壁下联:摹泛舟人悠闲神情 下联:奇巧人神技雕核舟08陈涉世家练习精萃6、说说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
7、(2 分)感激拥戴陈胜吴广,愿为其用。形势所迫(失其当斩) ,不得不反。7、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 分)(1)士兵对陈胜的敬畏(2)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3)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8、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2 分)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10、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将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2 分) 抓住时机(1 分);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激怒众人(1 分)11、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
8、分析。 (4 分)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必然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 “天下苦秦久矣” 。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12、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 分)(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09桃花源记练习精萃4、 “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 分)“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5、 第 2 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
9、人们进行了描写?(3 分)(1)活动 (2)穿戴 (3)心情6、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 百姓能安居乐业 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7、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 ,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10、从第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环境方面(优美) ;2、物质方面(富足)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 ;4、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 。答三点即可11、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
10、心中的“桃花源” ,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 分)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 分)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10与朱元思书练习精萃7、作者用“奇山异
11、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9、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 分)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12岳阳楼记练习精萃6、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 写登楼者以
12、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距离范仲淹近千年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请阐述你的看法。 (3 分)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 。 (1)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就一颗坚强的心才能立于竞争前列;(2)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发展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国际强林之中。 (3 分,要求从“旷达胸怀”和“崇高抱负”两方面回答,只写一方面得 2分)
13、10、文中“庙堂” 、 “江湖”分别指什么?对于“古仁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庙堂”指朝廷(或:在朝、为官) , “江湖”指民间(或:在野、为民) 。值得肯定:不管是为官为民,都应关心国事,心系天下;不予肯定:其一味宣扬忠君的思想和态度,有历史局限。11、下面一则链接材料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什么联系?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链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范 仲 淹 : 表 达 出 作 者 “不 以 物 喜 , 不 以 己 悲 ”的 旷 达 胸 襟 和 “先 天 下
14、 之 忧 而 忧 ,后 天 下 之 乐 而乐 ”的 伟 大 抱 负 , 强 调 为 人 要 有 宽 阔 的 胸 襟 和 崇 高 的 人 格 , 以 天 下 为 己 任 , 吃 苦 在 前 , 享 乐 在 后 ,激 励 古 往 今 来 无 数 仁 人 志 士 忧 国 忧 民 , 无 私 奉 献 。 孟 子 : 强 调 君 王 应 该 重 视 百 姓 , 关 心 百 姓 的 生 活 疾 苦 , 以 百 姓 为 先 为 本 , 和 百 姓 同 甘 共 苦 , 即民 本 思 想 。12 、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中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 (
15、2 分)杜甫,顾炎武,周恩来。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恩来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13醉翁亭记练习精萃14、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 分)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17、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 ,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2 分)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
16、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 ,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18、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3 分) 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 (共 3 分,启示 1 分,结合生活实际 1 分,语言表达 1 分)14曹刿论战练习精萃7、联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实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评分:战争之前、实战过程
17、中两个要点各 1 分。8、曹刿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哪些地方?请说出两点。(2 分)以逸待劳,敌疲我打;善于观察调查,不盲目追击。10、有人说, “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 “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也可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
18、以把“有功” “无能”结合起来答。12、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 ,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说:“可以一战” 。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5 分)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13、 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2 分)例如: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答到一点即给 2 分)14、曹刿这个人物,无论是在战前,还是战中与战后,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9、请结合原文,就他性格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有爱国心与责任感。在敌国入侵时,立即“请见” ,参与“肉食者”所谋之事,并主动请战。 明确作战的先决条件。把取信于民作为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见卓识,其见解高于“肉食者” 。 有较高的说话技巧。对乡人,是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对国君,是启发诱导,以理服人。 非常谨慎、稳重。战斗中仔细察看,洞悉了敌方败退的真相,方下令追击。 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战中能抓住战机,战后阐述了“敌疲我打” “一鼓作气”这样精辟的理论。16、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 30 字) 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获
20、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学生结合课文任选一个角度,联系实际谈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记 4 分)17、曹刿与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你最欣赏谁?为什么?(2 分)示例一:欣赏曹刿(1分)。因为他虽是一介平民。他的深谋远虑、为国出谋划策的爱国精神(卓越的政治远见与军事才能)让人欣赏(1 分,只要符合人物特点即可)示例二:欣赏鲁庄公(1 分)。作为一国之君,他虚心纳谏、不耻下问的胸怀让人欣赏。(1 分,只要符合人物特点即可)15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精萃6、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2 分)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
21、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 。 (2 分)1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3 分)能围绕内容或写法的某一方面进行评述,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对内容或写法的评注言之成理得 2 分,语言清晰、流畅得 1分,共 3 分)12、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 ,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3 分)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
22、、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意思相似,语言清晰、流畅即可,3 分)13、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 ,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4 分)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 。 (2 分)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 (1 分)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 。 (1 分)14、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
23、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群言。第二问答案开放,盲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心向师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 (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 (4)要敢于、善于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15、威王一“善” ,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 ,后来“无可进者” ,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 “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 ,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2 分)“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 出师表16、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
24、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4 分)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意思相似,语言清晰、流畅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4 分)17、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 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 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意或民生。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2 分)邹忌讽齐王纳谏 “王之弊甚矣”要求齐王广开言路、听取民声、关注民意。曹刿论战 “忠之属也”要求鲁庄公取信于民, 捕蛇者说 “以俟夫
25、观人风者得焉”是希望统治者关注百姓的疾苦。18、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面对不切实际的赞美,我们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19、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 分)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言劝谏20、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就一个方面谈谈。 (3 分)(1)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 (还可从勇气和自知之明等方
26、面谈)(2)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可从个人、治国或工作、学习等方面)16鱼我所欲也练习精萃5、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2 分)5.作者以在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 ,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分)6.中心论点:舍生取
27、义(答“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亦可。 )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做鱼,将义比做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 ,要舍生取义。7、 陋室铭 、 鱼我所欲也两文分别表明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你是怎样看待这种情趣和态度的?(4 分)示例:刘禹锡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消极避世的思想却是不可取的。(围绕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表明观点的 1 分,能作分析 1 分)示例:孟子表明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
28、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高尚的气节,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围绕舍生取义表明观点的 1 分,能作分析 1 分)8、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 ,并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 (3 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 道理 论证和 举例 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3分)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
29、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共2分,举例典型1分,叙议结合1分,列举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2分)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0、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完成下面的表格。(3 分)(人物 1 分,言或行 2 分,共 3 分)示例:文天祥人生自
30、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11、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 ,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3 分) 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17生
31、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精萃4、 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3 分)这段文字以“先必”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且这组句子句式较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起来,使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起来节奏感很强。 (3 分,意思对即可)5、 选文第段紧承上文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推论的是哪句话?(3 分)“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 分)7、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 (2 分)(举例)论述人要(
32、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磨炼的观点。8、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3 分)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10、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3 分)从磨炼意志;知错能改;做事要有原则;要提出好的建议等方面回答。18愚公移山练习精萃8、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 分)启示: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当代社会
33、,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0、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4 分) 对山的态度其实是对困难的态度,循此方向谈看法、作评价皆可。只要世界观积极,言之成理,表达流畅就可得分,否则酌情扣分。19出师表练习精萃8、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其中的一条,并就这条建议谈谈今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3 分) (1)广开言路(开
34、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9、第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刘备三顾草庐和诸葛亮临危受命两件事。 (2 分)10、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 。 (3 分) (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11 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诸葛壳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 (2 分,多写一例奖 1 分)11 示例: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马援马革裹尸;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陆游“尚思为国戍轮台” ;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甲午海战壮烈殉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