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请勿转载】痰饮述略(二).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233966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请勿转载】痰饮述略(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请勿转载】痰饮述略(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请勿转载】痰饮述略(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请勿转载】痰饮述略(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请勿转载】痰饮述略(二)痰饮述略(二)陕西中医学院学报痰饮述略痰饮为人体津液代谢紊乱而产生的病理产物,自诸病源候论最早对两者进行区分,而今“清稀者为饮,稠浊者为痰”已为学界所周知,有学者认为饮病在仲景著作中达到最高水平1。从人体以阳气为本的整体观来说,脾肾阳气旺盛,则津液代谢输布正常,就不会产生痰饮阴邪;在机体阳气不足的情况下,日常所饮之水,或所食之物,并不能变化精微,而化为痰饮。根据病理产物痰饮所停积部位的不同,细分为狭义痰饮、支饮、溢饮、悬饮,显然这样的区分并不能够涵盖痰饮病的总体,而分辨四者的区2别必然离不开脏腑辨证模式的指导,如体察饮邪侵犯脏腑的不同,从而导致独特的证候,故又有五脏

2、水饮之分。另外,以饮邪在人体停留的时间和深浅的层次来划分,又有伏饮和留饮,此两者亦属于四饮之范围。将痰饮病划分为四种痰饮、五脏水饮、伏饮和留饮,不仅丰富了针对该病的辨治理论,而且切合临床实际,为辨证论治提供指归。从鉴别比较的角度来说,痰饮、水、湿四种病理产物有共同产生的源头,都同属于津液代谢失常所产生,但其致病的特点却并不相同。如湿病多见于肢体关节,病机主要是脾不健运;水气病则以肺、脾、肾的水液代谢失常为主,涉及肝的疏泄和三焦的通畅;痰饮之为病则或深或浅,证候多变,总属脾肾之阳气不足为主,三者关系微妙,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梳理。治疗支饮、悬饮经方的梳理2通过对治疗支饮和悬饮经方的梳理发现,治疗

3、悬饮的经方仅有十枣汤,而治疗支饮的则较多。这是因为悬饮之为病以邪实为主,证势急骤(伤寒论第 157 条),治疗大法以祛邪为主。3支饮为病的变化则较为复杂。首先,本病的表现为邪实与正虚互见,治疗大法为扶正祛邪为主,如木防己汤及其加减方则是软坚、淡渗、补益共用,如泽泻汤则是渗泻肾浊与健运脾气同用。其次,支饮属于阴邪,留伏日久,当以“温药和之”,如桂苓五味甘草汤类方、苓桂术甘汤之甘温化饮。第三,饮邪停留在胸膈,用药当以辛散为主,药如半夏、生姜、干姜,方如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小青龙汤等。第四,治疗痰饮病务必以脾肾阳气为本3,如以四逆汤回阳回阳 救逆治疗“膈上有寒饮”之呕吐证(伤寒论第 324 条

4、) ,以肾气丸、理中丸顾护脾肾之阳气,且为善后收工之佳方。第五,旋转人体“大气”的治疗思想不仅适用于水气病,也适用于痰饮病,如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该方启示了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也可随证加减运用于痰饮病的辨治。第六,根据支饮结在胸胁两旁的特点,由于两胁属于肝经,所以用药可参合小柴胡汤方后注加减法(去人参、甘草、大枣,加五味子、干姜) 、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旋覆花汤、旋覆代赭汤等。除了上述之外,又有厚朴大黄汤之苦温行气,苦寒攻下,射干麻黄汤之表里兼顾,况且张仲景又善于异病同治,如十枣汤既治疗悬饮,又治疗支饮,如小青龙汤主治溢饮和支饮。根据以方药和证候推测病机的思路,痰饮病多见于4外感病之误治,又见于咳嗽上气、水气病、呕吐、下利、胸痹、心痛等篇章,这提示了痰饮作为病理产物之无处不在,医者应该提高临床辨证的能力。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