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报告说 明: 1、实验报 告 务 必独完成, 对 抄 袭 者将按不及格 处 理;2、实验报 告的格式 请 按下面的各 项 要求来填写,不要改 动 ;3、正文字体 统 一用 “仿宋 -GB2312”、,小四号, 单 倍行距,小 标题 加黑;4、下面的 “替 换这 里 ”字体底 纹 在完成后去除;5、实验报 告按 时 上 传 ,上 传时 文件名 统 一 按照网上 说 明 来命名;实验名称:刺 激 强 度 与 肌 肉 收 缩 反 应 的 关 系 骨 骼 肌 的 单 收 缩 和 复 合 收 缩同组姓名: 实验日期:室 温: 气 压:成 绩: 教 师:一、实验结果(一)刺 激 强 度 与 肌 肉 收
2、 缩 反 应 的 关 系图 一姓名: 学号:图 二(二)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复合收缩图 三 不完全强直收缩图 四 完全强直收缩二、分析与讨论分析:(一)刺 激 强 度 与 肌 肉 收 缩 反 应 的 关 系腓肠肌由许多肌纤维组成,每条肌纤维的兴奋性大小各不相同,不同的刺激强度刺激腓肠肌会引起肌肉的不同反应。1、阈刺激当刺激强度过小时,不能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只有当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时,才能引起肌肉收缩,这个最小刺激强度的刺激 为阈刺激。此 时只是少数兴奋性较高的肌纤维产生了收缩。由图一可知,当电压强度为 0.19V 时,肌肉表现为不收缩;而当用 0.20V 的电压强度刺激时,肌肉发生收 缩反应。
3、由此可得,阈刺激 强度为 0.20V。2、顶刺激达到阈强度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肌纤维被兴奋,肌肉的收 缩也逐步增大。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个强度时,再增大刺激强度,肌肉收 缩也不再随之增大,这种能使肌肉发 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低刺激强度的刺激称为顶刺激。此时骨胳肌中所有的肌纤维都产生了兴奋。由图二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肌肉收缩的力量也随之增大,当达到 0.28V 后,肌肉收缩强度便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由此可得,顶刺激强度为 0.28V。(二)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复合收缩不同的刺激频率可使骨骼肌出现不同的收缩形式。骨骼肌机械收缩反应时程比不应期长,增加刺激频率可以出
4、现机械收缩的融合。1、单收缩肌组织对于一个短促的阈上强度的刺激,先是发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肌肉机械收缩,称为单收缩。若刺激 频率较低,刺激间的时间间隔大于肌肉缩短期和舒张期的时间, 则肌肉出现一连串的单收缩。单收缩的过程可分为 3 个时期: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2、 复合收缩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大于不应期,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即收缩的总和,包括强直收缩和不 强直收缩:随着刺激频率逐渐增加,刺激间隔逐渐缩短,肌肉的收缩反应可以融合。如果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个收缩的舒张期内,则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果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收缩的缩短期内,肌肉处于持续的收缩状态,则产生完全强直收缩。图
5、三为肌肉的不完全强直收缩,一个刺激后,第二个刺激在前一收缩的舒张期,脉冲为 5。图四为肌肉的完全强直收缩,第二个刺激在前一收缩的缩短期内,各自的收缩完全融合,肌肉处于持续的收缩状态,脉冲为 32。图三和图四均为复合收缩。问题与讨论:1、在实验中,我们对同一标本的阈刺激强度做了多次试验, 发现每次的阈强度都不同,且一次比一次大原因讨论分析。答: 随着收缩幅度逐渐降低,骨骼肌标本产生了疲劳。疲劳后的单收缩减弱,由于 Ca2+聚积和释放都需消耗 ATP,而 ATP 是肌肉收 缩时能量的直接来源。此外,乳酸的大量生成引起肌肉内 pH 值降低,不能提供给酶最适 pH,从而使代 谢缓慢,也可引起单收缩减弱
6、。2、在标本连接后,肌肉不收缩或出现一直收缩的现象原因分析。答: 可能的原因是刺激反应的实验装置连接不良,电极接头与刺激输出线路接触不良,或装置漏电,之后我们重新连接线路,肌肉又正常收缩。小结:1、实验中,腓肠肌肌腱上的扎线与张力传感器的应变梁之间松紧度要适宜。2、当得不到实验要求的结果时, 试着分析原因,从不同的角度看 问题,如改变收缩幅度,肌肉一直不收缩,可以试着检查下装置连接。三、结论由图一、图二可得,该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阈刺激 强度为 0.20V,顶刺激强度为 0.28V。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肌肉收缩的力量也随之增大,直至达到顶刺激强度。由图三、图四可得,随着刺激 频 率逐渐增加,刺激间隔逐渐缩短,肌肉的收缩反应可以融合。若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个收缩的舒张期内, 则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若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收缩的缩短期内,肌肉处于持续的收缩状态,则产生完全强直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