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规模经济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6 1引言 H O理论的两个难题 1 理论的实证有效性存在问题 2 该理论未能解释当今很大一部分的国际贸易问题 本章将介绍新贸易理论 这些理论是建立在规模经济 不完全竞争 新技术在各国传播和发展速度不同等条件之上的 6 2H O模型和新贸易理论 H O模型中假设的正确性 1 两国 两种商品 两种要素 两个变为多个并不影响H O理论根基的正确性 2 两国使用相同的生产技术 国家间技术的差异 可以用技术差距和生命周期模型来解释 见6 5节 3 在两国 商品X是劳动密集型的 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的 要素密集度颠倒现实中发生概率很低 4 规模报酬不变 规模报酬递增
2、也可以是贸易的基础 6 3节 这将导致产业内贸易 5 两国均为不完全分工 6 偏好是相同的 7 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完全竞争 不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条件下的产品差异化也能导致产业内贸易 6 4节 8 国际间无要素流动 国际间要素可以部分流动 9 运输成本和其他妨碍国际贸易流通的因素 只是减少了贸易额和贸易双方的收益 10 资源充分利用 11 各国贸易是平衡的 6 3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1 两国 N1 N2 两种商品 X Y 2 两国使用相同生产技术 3 没有商品是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的 4 两国两种商品生产都是规模报酬递增的 产出增加的倍数大于投入增加的倍数 5 两国偏好相同 6 3A 假设
3、6 3B 解释 图6 1基于规模经济的贸易 6 3B 解释模型的阐释 0 贸易后 每个国家完全专业化生产一种商品 1 每个国家生产商品X还是Y 是有历史原因造成的 2 规模报酬递增条件下 进行互利贸易并不需要两国各方面都一致 3 如果规模经济在很大的产出水平上仍然存在 一国的少数几个企业会获得某种商品的整个市场 从而导致垄断或寡头 6 3C 国际贸易的其他补充 1 国际规模经济 案例6 1 跨国公司的产品的零部件是在许多国家生产的 2 外部经济 当整个产业的产量扩大时 由于企业外部的某些原因 各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 3 林德假设 1961 各国应当出口那些拥有巨大国内市场的制成品 即大多数
4、人需要的商品 解释 一国在满足这样一个市场的过程中 可以获得今后向具有相似偏好和收入水平的国家出口该类商品所必须的经验和效率 6 4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6 4A 基于产品差别的贸易 1 差别产品与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的原因 规模经济 国际竞争迫使工业国家的各企业或工厂只生产某一产品的一种或少数几种款式 而不是生产全部款式 这可以保持很低的单位成本 该国从他国进口其他款式和种类的商品 生产的规模经济带来较低的价格水平和更多的选择 所以受益 产业内贸易 国家间交易同一产业内的不同商品 规模报酬递增 产品差异化和垄断竞争 产业间贸易 交易完全不同的商品 H Omodel 产业内贸易的特点 1 H
5、 O模型中的贸易基于各国间的比较优势 产业间贸易基于产品差别和规模经济 2 产业间贸易中 贸易前相对商品价格将不再能准确预测贸易模式 3 H O模型预测 贸易会降低一国稀缺资源的收入 而产业内贸易可以使所有要素都获得收入 4 产业内贸易与产品零部件的贸易或称外包的飞速发展密切相关 5 两国间有相似偏好和收入水平 产业内贸易更显著 6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要素禀赋之间差别较大 之间是产业间贸易 发达国家 要素禀赋比较相似 之间主要是产业内贸易 6 4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6 4B 产业内贸易的测度产业内贸易指数 T 1 X M X M IfT 1 完全产业内贸易IfT 0 完全产业间贸易 6
6、4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案例6 3产业内贸易的增长 表6 2部分国家制成品贸易中产业内贸易的比例 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 规模经济可以是 外部的单位成本取决于产业规模 而并不一定由单一厂商的规模决定 一个产业是由许多小厂商组成的 而且是完全竞争的 内部的单位成本是由单个厂商的规模决定的 而并不一定是由其所在产业的规模决定的 由于大厂商比小厂商在成本上更具有优势 因此市场结构是不完全竞争的 上述两种规模经济都是引起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 不完全竞争理论 垄断定价和生产决策 MR MC 当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时 边际成本通常会低于平均成本 假定厂商的成本C为以下形式 C F cxQ这是一个线性成本
7、函数 线性成本函数中的固定成本是引起规模经济的原因 因为随着产量的提高 每单位产出分摊的固定成本会减少 厂商的平均成本为以下形式 AC C Q F Q c 不完全竞争理论 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 不完全竞争理论 模型的假设条件假设一个产业由多家生产差异产品的厂商构成我们假设有这样一家厂商 对其所在产业产品的需求越大 其竞争对手制定的价格越高 该厂商销售的产品就越多 其所在产业拥有的厂商越多 该厂商自身定价越高 销售的产品就越少 不完全竞争理论 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 不完全竞争理论 P2 厂商的均衡数量PP曲线的向下倾斜 表明厂商数量越多 每个厂商制定的价格就越低 厂商数量越多 每个厂商面临的竞争就越
8、激烈 CC曲线的向上倾斜 表明厂商数量越多 每个厂商的平均成本就越高 如果厂商数量增加了 每个厂商的销售数量就会减少 所以厂商就无法沿着下降的平均成本曲线达到很低的水平 不完全竞争理论 垄断竞争模型可用来表明贸易如何导致 规模经济带来的更低的平均价格产品差异性带来的可获得商品的多样性产业内的进口和出口 产业内贸易 垄断竞争和贸易 市场规模扩张带来的影响垄断竞争行业的厂商数量和价格受市场规模的影响 垄断竞争和贸易 图6 4 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影响 CC2 垄断竞争和贸易 规模经济和比较优势假设条件 两个国家 本国 资本充裕型国家 和外国 两个行业 制造品 资本密集型产业 和粮食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
9、在 两个国家都不会自己生产全部的制成品 垄断竞争和贸易 不存在收益递增时的国际贸易 垄断竞争和贸易 如果假设制造业是垄断竞争的部门 国际贸易有以下两部分组成 产业内贸易制造品与制造品的交换产业间贸易制造品与粮食之间的交换 垄断竞争与贸易 收益递增和垄断竞争下的贸易 食品 垄断竞争和贸易 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区别 产业间贸易反映了比较优势 而产业内贸易没有 产业内贸易模式本身是不可预见的 而产业间贸易的模式是由国家间内在的差异性决定的 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的相对重要性是由国家间的相似程度决定的 垄断竞争和贸易 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性大约四分之一的世界贸易是由产业内的双向贸易构成 在发达国家间的
10、制成品贸易中产业内贸易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垄断竞争和贸易 1993年美国工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垄断竞争与贸易 产业内贸易为何重要产业内贸易使国家可以从更大的市场规模中获利 1964年北美汽车贸易协定的案例研究表明 通过创建两国整合市场所获得收益是可以持续的 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非常重要以至从规模经济和增加商品选择中得到的收益非常大 例如 工艺复杂的制成品 垄断竞争和贸易 倾销 倾销 出口 国内销售 DFOR MRFOR PFOR 外部经济理论 当规模经济存在于行业内而不是单个厂商内部时 就被称作外部经济 为什么集中在一起的厂商比单个孤立的厂商更有效率主要有三个原因 专业化供应商劳动市场共享知识
11、外溢 特定的供应者在许多产业 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以及新产品的开发都需要利用专门的设备和配套服务 单个的公司不可能提供足够大的服务需求市场来维持众多供应商的生存 大量厂商集中在一起联合起来提供一个足够大的市场使各种各样的专业化供应商得以生存 硅谷的半导体产业充分体现了这一现象 外部经济理论 共同劳务市场厂商的集中能为拥有高度专业化技术的工人创造出一个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对以下主体是有利的 生产者劳务短缺的可能性减小工人失业的可能性减小 外部经济理论 技术外溢在高度创新的产业里 知识是一项重要的投入要素 对富于创造性行业的成功极其关键的专业化知识从何而来呢 研究开发 翻版 信息与构想的非正式交流 外部
12、经济理论 外部经济与收益递增外部经济可以引起国家产业水平上的规模收益递增向下倾斜的供给曲线产业的产出水平越高 那么厂商销售产品的意愿价格就会越低 外部经济理论 外部经济与专业化 外部经济与国际贸易 ACSWISS C0 外部经济和因贸易受到的损失 外部经济与国际贸易 ACTHAI 2 C0 DTHAI P2 动态收益递增学习曲线把单位成本和逐渐提高的产量联系在一起 向下倾斜是因为通过生产逐渐积累的经验使成本降低 报酬的有力增长是指这样一种情况 即成本随着积累产量而非当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下降 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为保护主义提供了依据对产业的暂时保护可以使这些行业获得经验 幼稚工业论的观点 外部经
13、济与国际贸易 学习曲线 外部经济与贸易 C 0 6 5基于动态技术差异的贸易 6 5A 技术差距与产品生命周期模型 1 波斯奈的技术差距模型 1961 作为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美国出口大量的高新技术产品 当外国生产者获得新技术后 他们就能拼接较低的劳动成本最终占领外国市场 同时 美国厂商会获得更新的产品和生产工序 由于新的技术差距 仍能向国外出口这些新产品 缺点 没能解释技术差距的大小 也没能解释技术差距产生和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的原因 6 5A 技术差距与产品生命周期模型 2 弗农产品生命周期模型 1966 第一阶段 新产品阶段 产品仅仅在发明国生产和消费 第二阶段 产品成长阶段 该产品的生产在发明国得到了改进 为满足国外不断增长的需求 产量迅速提高 第三阶段 产品成熟期 该产品在发明国已标准化 发明厂商发现授权本国其他厂商和外国厂商生产这种产品也是有利可图的 第四阶段 产品衰退期 产品标准化 模仿国开始在第三国市场上低价销售 发明国产量下降 品牌竞争让位于价格竞争 第五阶段 产品衰退期 模仿国在发明国市场上以低于发明国的价格发售 FIGURE6 4TheProductCycle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