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甘肃省 “十三五”科普发展规划“十三五” 时 期是实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 设创新型甘肃的关键期,也是我省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为进一步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力建设创新型甘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 年)甘肃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甘肃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制定本规划。一、把握科普发展新形势(一)发展回顾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
2、。 “十二五” 期间,全省各地各部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 年),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为宗旨,联合协作,积极推进,社会化大科普工作格局进一步形成,全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成效显著。2015 年,全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 3.95%,超额完成了我省“十二五” 公民科学素质比例达到 2.38%的工作目标。- 1 -统筹协调机制逐步完善。加强政策引导,注重资源配置,建立完善了甘肃省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科普工作考核评估机制,制订了甘肃省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考核评价指标,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馆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201
3、4-2018)等政策措施。科普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甘肃科技馆建设稳步推进,拥有市州(县区)科技馆 4 座;全省科普大篷车达到 49 辆,流动科技馆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深入开展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甘肃省科技活动周、甘肃省全国科普日、大学生暑期科普扶贫社会实践活动等一系列科学实践活动和科普宣传活动;完成了三十个市(县)的中国流动科技馆甘肃省巡展活动,直接参与人数近140 万人次。科普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制作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减灾等科普动漫, “甘肃科 协政务短信平台”搭建完成, “甘肃科普”、 “甘肃科协信息” 微信公众号开通使用。以“ 三务(农村政务、农民服务、农业商务)进村
4、” 为主要内容的农业 智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部分县区实施。全省科普工作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协调的短板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科普事业投入明显不足;面向农民、城镇劳动者的科学素质工作亟待强化;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信息化建设需要持续加快;科普- 2 -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水平还比较低,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科普产业培育和发展滞后;全社会参与科普的激励机制和参与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调动;现有科普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大众传媒特别是新媒体科普宣传形式和内容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科普服务的精准化能力亟待提升。(二)形势与任务“十
5、三五” 时 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冲刺阶段,对提高国民科学素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省也进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甘肃的关键期和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创新驱动发展关键在于集聚创新资源,引领创新发展,基础在于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创新生态,掀起草根创新的新浪潮。因此,需要激发公众的科技兴趣和创新热情,营造人人理解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雄厚的基础和适宜的环境。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提出了要求。 “十三五” 时期,我省总体上仍处于欠发达阶段、属于欠发
6、达地区的基本情况没有根本变化,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需要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通过科学技术普及和科技创新助推脱贫攻坚,使人民群众能够掌握、运用科学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助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 3 -成小康社会。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我省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要夯实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在科普工作对象上,着力提升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促进青少年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学习实践能力的提升,培养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推动城镇劳动者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在科普能力建设上,
7、提高科普基础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现代科技馆体系等科普阵地,提升优质科普信息供给能力和科普产业化发展水平,增强科技资源的科普功能,造就高素质的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学习先进科普理念,引进优质科普资源;在科普生态环境上,更加注重创新精神和文化的培育,加快科学精神和创新价值的传播塑造,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加大创新创业服务引导以及品牌、特色科普活动的培育,动员全社会投身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二、确立科普发展新蓝图(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落实“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
8、色、开放、共享” 五大 发展理念, 坚持“ 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 质、促进和谐” 的工作方 针,以全面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加强科普能力建- 4 -设、培育创新精神和文化为目标,构建大联合、大协作、共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促进科普事业不断发展,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增强,为我省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基本原则坚持服务大局和创新引领相结合。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科普工作贯穿于各领域各环节,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和“ 一带 一路” 重要 节点发展战略,推 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融合,巩固并强化科学普及在支撑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以人
9、为本和因人制宜相结合。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为宗旨,提高科普对象的覆盖率和科普内容的针对性,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具体需求,形成针对各目标人群的科普内容、形式和标准,促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坚持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相结合。发挥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作为科技工作“ 一体两翼” 的作用,促 进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的相互衔接与渗透,吸引公民关注科技发展、支持科技创新,营造“ 鼓励 创新、勇于 创造、追求成功、 宽容失败” 的创业文化和创新氛围。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推动相结合。强化政府政策和资金的鼓励引导,发挥市场配置和整合社会科普资源的作用,动员- 5 -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事业,建
10、立健全“政府引导、部门协作、市(区、县)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科普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多元化投入、多渠道兴办科普的局面。(三)发展目标到 2020 年,以政府为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广泛参与、可高效服务于创新驱动的现代科普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化大科普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塑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普场馆、科普活动、科普栏目和科普示范区,科普信息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工作的机制更加灵活,科普资源共享成效显著,科普产业发展环境和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公民科学素质持续提高。全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 6.25%,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新型甘肃的
11、要求相适应。科普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国家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达到 20 个,省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达到 50 个,全省各市(州)都建有 1 座科技场馆,流动科技馆的保有量达到 20 套,科普大篷车覆盖全省 14 个市(州)、86 个县(市、区),所有市(县、区)拥有 1 个以上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实现对全省一线科学教师和骨干科技辅导员培训全覆盖,培养 1000 名以上科普专业人才,形成由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等组成的专兼职- 6 -结合的科普人才队伍。 科普产业初具规模。搭建科普产业专业孵化平台,建设科普产品研发平台,引导、培育、发展科普企业,力
12、争打造 3 个科普产品研发中心、5 家科普企业专业孵化器、30 家科普企业(服务机构)。科普资源开发共享成效显著。推动百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科技型企业面向社会开放科技类设施,推动建设 20 家科普示范企业,建设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成果展示平台。科普示范区建设不断推进。围绕创新创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治、民族文化等方面,建设若干特色鲜明的科普示范区。三、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 年),着力提升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别。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的跨越提升,支
13、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体系建设1.优化完善青少年科技教育模式。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学龄前科学启蒙教育;充分发挥各学科课程科技教育主渠道作用,扎实推进从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阶段的科技教育,不断启迪青少年好奇心、培育想象力、激发创造力。在各中小学校设立“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 实验室” ,配备必要的设- 7 -备、材料和制作工具,为科技辅导员和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发明、科技制作创造条件。提高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质量,组织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辅导员送教下乡,与农村科技教师实行结对帮扶。组织“科普大篷 车进 校园” 等活动,不断 满足农村中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需求。以
14、培养劳动技能为主,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科技教育,推动科技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进课堂、进教材。以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主,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2.创新青少年科技竞赛和活动。发挥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和市、区(县)科协、教育局的组织作用,开展以创新论文、创新发明、创新设计为主体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推进甘肃省中学生英才计划、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 “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广泛开展校园科技节、高校科学营、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 “大手拉小手” 科技传播行 动、科普讲师团进 校园等活动。大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青少
15、年科普活动,满足青少年对科技、教育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培养青少年正确合理使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积极搭建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交流平台,推进科技创新活动与学校基础教育有机结合。3.拓展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渠道。积极利用科技场馆、科研院所和高校实验室、博物馆、企业、社区活动场所和科普教育基地等资源,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学习和实践活动,探索科技教育- 8 -校内外的有效衔接模式。组织科普专业组织、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为青少年安排科普讲座,推进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开放实验室等科研设施。积极动员和组织科技专家、教育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面向农村留守青少年和农民工子女
16、,开展科技辅导、心理疏导、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加强各类家长学校和青少年科普阵地建设,开展科技类亲子体验活动,搭建传播科学家庭教育知识的新平台。4.建立健全科技教育评价机制。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把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建设、校内外科技教育资源建设、队伍建设、经费保障、活动开展和竞赛成绩等作为对学校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各学校把科技辅导员辅导活动时间计入课时,列入与学科教师相同的评价系统,将科技教育开展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将学生科技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和成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各市、县学校科技教育评价结果纳入市、县教育现代化建设年度考核。专栏 3-1 青少年科普教育建设重点计划01 开发青少年科
17、普教育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及相关教材。02 每年举办“中小学科普校园行”科学家巡讲活动。03 继续办好甘肃省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网络竞答活动。04 建设甘肃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网络服务平台。05 建立国家级和省(地市)级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06 组织在校中小学生每年参观科技场馆 1 次以上。(二)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9 -1.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电视大学、成人技术学校、农函大、农技协、远程教育网等科技培训机构的作用,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实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强化专家辅导、举办农村青年涉
18、农产业创业创富大赛等方式,促进农村青年创新创业。推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鼓励和支持农村青年利用电子商务创新创业。2.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科普日、科技活动周、世界粮食日、健康中国行、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安全用药科普专家陇原巡讲、乡村舞台、环保科普行动、农村安居宣传、科普之春(冬)等各类科普活动,提高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乡村舞台 ”等平台的科普功能。充分发挥农村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科技专家服务团、农村致富能手的作用,做好农村地区科普工作,大力普及绿色发展、安全健康、耕地保护、防灾减灾、绿色殡葬等科技知识和观念,传播科学理念,反对封建迷信,帮助农民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科学素养,建设美丽乡村和宜居村庄。3.加强科普精准帮扶。加大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科普工作的精准帮扶,发挥科协组织科技人才优势,推动各类科技专家深入贫困地区开展精准扶贫,推进农业先进技术普及。按照“ 三精五准 ”(培训内容精、培 训时间精、专家队伍精;培训对象准、产业项目准、问题需求准、计划方案准、方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