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五年级语文(下)期末试卷 2020.07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d j dun lin c xing hu long s rn q jng( ) ( ) ( ) ( ) ( )Shng ch xin ji f yng zo y m qun c zhng( ) ( ) ( ) ( ) (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12分) 1.下列带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燕(yn)园 倭(wi)瓜 B.徘徊(hu) 擂(li)鼓C.踉(ning)跄 手绢(jun) D.桅(wi)杆 发怔(zh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耕耘 铃 斩钉截铁
2、 B.眷念 崭新 手疾眼快C.街接 簇拥心惊胆战 D.保拇 蚂蚱 养尊处优3.下列词语中带点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A.冀复得兔(重复) B.其人弗能应也(不)C.乃呼儿出(于是) D.却看妻子愁何在(老婆)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选自唐朝翁卷的乡村四月。B.“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冠”在这里读gun。“不惑”指人四十岁。C.“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句话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D.春天的泰州是最美丽的季节。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调换了马的出场
3、顺序,赢了齐威王。B.杨氏之子一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故事情节简单,幽默有趣,充分表现了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C.草船借箭一文中,诸葛亮让士兵擂鼓呐喊的原因是增加士气,让士兵们奋力作战。6.梅花魂一课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叙事方式?( )A.插叙 B.倒叙 C.顺叙三、按要求填空。(16分)1.本学期的古诗词带我们走进了古代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也傍桑阴学种瓜。”展现了农村夏忙时,儿童学着大人劳作的情景;“稚子金盆脱晓冰, 。”让我们领略了古代儿童冬天的一场有声有色的游戏;“牧童归去横牛背, 。”展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2.名著节选类课文,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学习名著的窗口。学
4、习了草船借箭,我喜欢上了罗贯中的 ,认识了 的诸葛亮,知道了 、 等故事;学习了猴王出世,我喜欢上了吴承恩的 ,知道了 、 等这些令人百看不厌的故事;我还认识了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豹子头 、花和尚 、智多星 。3.谁言寸草心, 。 游子吟4. ,小人长戚戚。 论语5.汉字字体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甲骨文 小篆 楷书。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32分)(一)下面是对“冰心文学馆”的介绍,请按要求完成练习。(6分)基本信息目录1.基本资料中文名:冰心文学馆建成时间:1997年2.展厅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闭馆时间:周一3.冰心小传4.冰心研究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宜地理位置:福
5、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冰心公园左侧5.美食6.住宿类别:人文景观景区等级:国家AAA级旅游景区7.交通8.购物1.下列去冰心文学馆的时间哪一项最不合适?( )(2分)A郑明星期二下午四点去。 B李冬星期三上午八点去。C林琬星期五中午十二点去。 D魏韵星期一上午九点去。2上面四个人分别想了解冰心的生平、去文学馆的路线、文学馆的展品、文学馆周边住宿情况,请问他们应该分别点击目录中的哪一部分?( )(2分)A1、5、2、6 B3、7、2、6 C3、7、1、6 D5、1、2、63下面哪一项是冰心的作品?( )(2分)A寄小读者 B桃花心木 C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D北京的春节(二)祖父的园子(节选)(10分)花
6、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1祖父的园子选自_写的_,选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3分)2仿照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3分)树绿了,
7、就像_。蝉叫了,就像_。喜鹊飞来了,就像_。3文段中描写的景物有_(2分) 4概括片段的主要内容。(2分)_(三)(8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带点字。(3分)(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3)宁信度 2翻译下列句子。(2分)(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 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从下面四句中选出不一样的( )(1分)A而置之其坐 B.而忘操之 C.反归取之 D.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
8、什么道理?(2分) (四)张大力(8分) 张大力,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此写在下边。 侯家后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锁上刻着一行字: 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 “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 可是,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说它有多重?好赛它跟地壳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 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
9、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 众人叫好呼好喊好,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老板上来笑嘻嘻说:“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 张大力听了,正色说:“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 谁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
10、行字,您瞧见了吗?” 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置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 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 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惟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己,张大力当然明白。 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1.这篇文章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下面课文的出处与其相同的一项是( )(1分)A.草船借箭 B
11、.刷子李 C.两茎灯草 D.手指2.关于聚合成大门口放着的那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用来试试人的力气大小。 B.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C.相当于现在的广告作用。D.在张大力之前没人能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动一动。3. 张大力也是一位津门奇人,奇在什么地方?请用“”划出文中的原话。“津门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这“方法”具体指什么?请用“ ”划出来。(4分)4.文中是这样描写张大力第一次举起石锁的:“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赛举一把大花儿!”这样写好吗?为什么?(2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五、作文。(30分) 张大力是一位
12、俗世奇人,在生活中,你一定也碰到过奇人吧,或许他就在我们校园里,或许他就在菜场里,或许他就在你的家里请选择其中一位,写一写他(她)的故事。要求:写好细节,写出人物特点,叙事要具体,条理要清晰。题目自拟。 五语答案一、妒忌、锻炼、慈祥、喉咙、肃然起敬牲畜、衔接、附庸、造诣、摩拳擦掌二、DBDCCB三、略四、(一)ABA(二) 1.萧红呼兰河传拟人2换了一件新衣服似的唱着快乐的歌似的赶着报告喜讯似的(合理就行)3花、鸟、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4主要写了祖父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快乐的。(三)1.(1)量(长短)(2)尺寸尺码(3)宁可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3D 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四)1.B2.A3. 张大力,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4. 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5. 好。这句话从人物动作“胳膊笔直不弯”、表情的描写“脸上笑容满面”告诉读者张大力举得很轻松、没费多大力。“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的联想更衬托出张大力力气大,确实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