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冈市 2008 年秋季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 史 试 题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09 年元月 10 日下午 200330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综合题)两部分。卷面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在密封线内填写清楚。3.第卷各题答案填到第卷的答案栏内,考试结束,考生只交第卷。 第卷(选择题 共 40 分)本卷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地掠夺和文艺复兴运动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共同影响是A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B
2、为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和思想武器C开始了世界各地相互影响、密切联系的历史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从政治上来说是由于A两国的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B两国国王都有海外扩张的野心C两国都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两国冒险家的努力3. 19 世纪英国宪法权威 W白芝浩特说:“上下两院如果做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此材料说明A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英王处于 “统而不治”的地位B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作用C在英国拥有实权的是上下两院,可以随意处死国王D英国没有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4.近代
3、史上,英法两国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本国的土地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解决土地问题,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 法国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造成小农经济盛行,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 两国在解决本国土地问题的过程中,农民都受到残酷的剥削D 土地问题的解决,使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是农民的支持5.议会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有关议会的正确叙述是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的权威,并形成两党制B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是总统向国会负责C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制宪议会成为最高行政和立法机关D孟德斯鸠主张议会和君主共同享有立法权6.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在国家出现之前,
4、每个人都享有自然权利和“自然赋予全体人类的一切物品” ,一切物品都是共有的。人类为占有这些自下而上所必需的物品,无休止的厮杀。于是,人类意识到成立国家以确保和平的必要,彼此订立协约,建立了国家。从上述观点看,霍布斯是A 文艺复兴思想家 B 宗教改革思想家 C 社会主义思想先驱 D 启蒙运动思想家7 法国大革命中先后有三个资产阶级派别掌权,其中在革命之初是君主立宪派当政,这一派别当权时对法国革命的主要贡献是A.否定王权,建立了共和国 B.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C.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 D.挫败了反法同盟的进攻8英属北美 13 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到 18 世纪末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
5、出现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A英国压迫加强,北美人民反英意识增强 B北部几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C各殖民地间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 D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9亚洲觉醒从根本上来说主要反映了A民族资产阶级要求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道路B被压迫民族人民迫切要求实现民族解放的任务C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D各国人民学习西方实现民主共和制的迫切要求10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 ”这句话强调了A 容克地主控制煤铁等矿产资源 B 工业化是德国统一的物质基础C 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 D 普鲁士凭借王朝战争实现统一11 日本
6、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的实质是A 调整国家行政建制 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C 完善政府管理职能 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12.“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它们的共同之处是A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革新交通工具 D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13 1907 年英俄协约签订,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英俄协约签订的主要目的是A实现对中国西藏利益的的相互承认 B共同对付三国同盟的威胁C防止德国在巴尔干的势力过于强大 D在全球与德国争夺殖民地14 巴黎和会上,英国既与法国联合抵制美国争霸世界的图谋,又与美国联合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的要求,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A维护
7、其传统的势力均衡政策,以便三国共同主宰世界B维护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并主宰欧洲C充分利用法美矛盾,为自己谋取利益D维护欧洲安全,既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也反对美国介人欧洲事务15 据史料记载:某一时期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 1 卢布,在 700 公里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 1 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的售价仍是 1 卢布。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苏联(俄)实行的经济政策或经济体制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计划经济体制 D市场经济体制16 英国史学家贝内特曾经说:慕尼黑协定是西方国家的奇耻大辱,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慕尼黑”结合起来,
8、并成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个交叉点会合的直接后果是A形成了“慕尼黑阴谋” B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C割占了苏台德等地区 D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7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朝鲜、西班牙民族解放运动的共同点是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具有明显的反法西斯性质建立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民族解放运动遭到失败A B C D18 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最具深远意义”的法律。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A 实现经济复兴 B 增加就业企业 C 国家干预经济 D 防止盲目竞争19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规定A.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B维持外蒙古现状C
9、.战后成立联合国 D废除美英在华治外法权20 1944 年 6 月,美英等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此前欧洲最重要的战场是A.波兰战场 B法德战场 C.意大利战场 D苏德战场黄冈市 2008 年秋季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 史 试 题HS2HT4”HJZ第卷答题栏HT5SSBG(! BHDFG2,FK4 , K3*3。10F题 号12345678910BHD答 案BHD题 号11121314151617181920BHD答 案BG)F第卷 综合题,共 60 分本卷共 3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60 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议会” ,英文 Parliament,来自法文的
10、 parlement,是“讨论”的意思。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行步入民主化之路的英国人是靠一系列的事件形成的习俗、惯例或“先例” ,艰难而渐进地走上宪政之路的。HTH 材料一 HTK BG(! BHDFG2,FK6,K30ZQ年代JZ事 件BHD1215 年约翰王签署大宪法章 ,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BHG31258 年享利三世被迫接受“贵族请愿书”即牛津条例 ,承认了议会独立于国王并定期开会的法定存在。BHG21295 年爱德华一世为筹集军费召开了“模范议会”并使之成为惯例。BHG31327 年议会通过了斥国王书 ,全体议员一致同意废黜爱德华二世,立其长子为国王,从而开创了议会弹劾国王的
11、先例。BH1343 年在议会内部逐渐区分为上、下两院,即贵族院和平民院BG)FHTH 材料二 HTK “光荣革命”后的国王仍掌控行政大权,议会成为完全主宰尚需时日。1690 年 3 月4 月,英国议会颁布的财政法案将“国王靠自己生活”转变为“国王靠议会生活” ;1701 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位权的控制。1741 年,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1721 年,下院多数党格辉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1742 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 年小皮特首
12、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这样,随着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责任内阁制最后形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革,国王的行政权利被剥夺净尽,成为“统而不治的”的“虚君” ,议会君主制逐步形成。材料三 工业革命后,英国许多地区和城镇衰落,人口锐减,变成“衰败市镇” ,但仍保持一律选派两名议会代表的传统权利,而新兴工业城市却无权选派代表。18 世纪 60 年代起,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争取选举权为目的的激进运动,以争取国会选举改革;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1831 年辉格党(自由党的前身)内阁提出改革方案,主张取消衰败选区空出席位
13、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降低选民资格。经过反复激烈斗争,终于在 1832 年通过,英国选民增加了 22 万人。19 世纪中叶,英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再次掀起争取国会选举改革的斗争,这次改革使选民人数由 135.9 万人扩大到了 245.5 万人。1884 年自由党格莱斯顿内阁使选民人数从 255 万增加到 450 万。1885 年议会又通过重新分配议席法案,该法案的实施使英国议会选举接近于比例代表制原则。JY 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HTSS(1)根据材料一概括 13 世纪初到 14 世纪中期英国社会政治的基本特点。 (4 分)(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权力关
14、系演变的基本趋向。(6 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 19 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0分)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最早拥有汽车的都是一些富豪,对此,有人用妙趣横生的诗篇描述道:富人成双结对而至,/而且坐的是罗尔斯 罗伊斯;/ 他们谈论自己的事务, /声音高大刺耳而又无休无止。美国“汽车大王”亨利5 福特致力于降低汽车的成本,实行流水线作业,使得原来需要花12 小时 28 分钟的汽车底盘组装时间缩短至 1 小时 33 分钟。他于 1908 年推出第一辆农民也能买得起的“平民汽车” 。这样,该诗又被添了几句:穷人乘坐福特而至,/这些车子的外貌跟他们相似
15、; /他们笑个不停;因为看到那么多的老爷太太云集在此。材料二 在工业化的最初几十年间,城市的发展令人头晕目眩。像曼彻斯特这样沉睡的英格兰村庄成了拥有几十万人口的城市。这种增长依赖于随着设备和种子的改进以及日益增多的肥料应用促成的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煤和钢铁的使用降低了对欧洲尚存的森林的压力。但是工厂区的烟雾开始成为问题,工厂废弃物和日益膨胀的城市也迅速地破坏了水的质量。工业对原材料的需求转而在欧洲和其他原料产地的矿场附近造成了堆积如山的渣堆。工业革命,尤其对新能源的使用,改变了人类利用自然的方式,加速了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这种情况在整个 20 世纪依然继续着。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技术性的变革,事实
16、上,技术和工业组织的改变重新塑造了人类的生活。这个过程伴随着人口从乡村向城市的大规模流动。由于年轻人是这种流动的主体,家庭生活被支解了。设施不佳,空前拥挤的城市本身成了许多新来居民的人间地狱,由于居住拥挤以及卫生环境条件恶劣,穷人区居民的健康水平下降了。摘自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 全球文明史,中华书局 2006 年 4 月第 1 版材料三 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在世界舞台上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一个英国政论家对此这样描述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
17、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所有的布匹都按我们的款式制造,并使之符合人们的需要。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1)据材料一说明汽车生产方式的变化(流水线的使用)对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4 分)(2)据材料二说明工业革命的基础和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影响是什么?(8 分)(3)材料三反映了 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什么地位?(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国际地位是怎样形成的?(6 分)23 阅读下
18、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933 年 6 月 16 日,罗斯福签署了重要的反危机法案,该法案要求企业主共同制定“公平竞争法规” ,用以规定各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范围、工资及工时数,禁止以低于规定的价格出售产品,并对产品产量严格限制。该法案第七条规定,雇员有权组织起来并选派代表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禁止雇主强迫雇员加入公司工会或反对雇员加入其他工会,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其他雇佣条件。该法案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提高社会购买力。此外根据法案成立“国家复兴管理局” 。在政府指导下,由雇主、雇员和消费者共同“监督”和“调节”生产。材料二 现在我们所需要的,
19、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我们可以看一看极端的情形,假设我们大家把收入全部储蓄起来,完全停止花费,毫无疑问,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失去工作,而且不久我们也不会再有收入以供花费。那时就不会有任何一个人得以增加一便士的财富,最终我们全都得饿死。这种惨烈的后果无疑是我们应得的的应,谁叫我们彼此拒绝购买、拒绝互助呢事实上我们大家正是依靠这些才得以生存的啊!就全国范围来说,我同样希望能看到一些宏大的计划付诸实施。几天前我曾在报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一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如此巨大的工程需不需要人手呢?那当然不
20、用说了,肯定需要!现在人们靠救济津贴来度日,无事可做,生活郁闷,是不是让他们继续处于这样的境地就好些呢?当然不是。 凯恩斯(1931 年)材料三 当然,这三驾马车即政府的三个部门国会、行政部门和法院。其中两匹马今天正在协力拉曳;而第三匹却不然法院的所作所为已不像是一个司法机关,却像一个政策机关了当国会在谋求稳定的全国农业,改善劳工条件,保障企业抵制不公平的竞争,保护我们的国家资源,并以其他种种方法来满足我们明显的全国性需要时,法院的多数人却擅权对国会通过的这些法案睿智妄下断语任何联邦法院的法官或最高法院的法官,年届七十,而不利用退休的机会享受养老金,当时在任的总统,应按宪法要求征得参议院的同意
21、,任命一名新的法官罗斯福总统 1937 年呼吁改革法院的演说,引自黄德禄等选择世界史资料丛刊19171939 年的美国 ,商务印书馆 1990 年版材料四 答案是清楚的。它对司法部门施加压力。它企图把行动步骤和裁决强加于各级法院这一议案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司法权的侵犯据说一个反动寡头政治家无视大多数人的意志,这一议案在于“拆开法院,以便实现大多数人的愿望” 。也就是说,这一议案十分明确的目的就是增加法官人数,以抵消某些现任法官的意见这一议案应该予以驳回,以使类似的议案将永远不会再次提交给美国自由人民的自由代表。美国司法委员会反对改革的报告,引自黄德禄等选择世界史资料丛刊19171939 年
22、的美国 ,商务印书馆 1990 年版。材料五 罗斯福新政期间所颁布的诸多法令缓解了危机对美国所造成的打击,同时也扩大了总统的权力,使政府涉足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社会救济与福利,从而开创了福利资本主义的先河,从而使民主党以极高的支持率赢得了国会和总统选举的胜利。共和党在国会里面成为少数派,为了反对新政,他们就选择从司法系统作为攻击口,从 1935 年到 1936 年,主要是共和党人担任法官的最高法院先后判定农业调整法 、 烟煤法 、 城市破产法等多部新政法令违宪,并多次暗示将要推翻国家劳工关系法 (华格纳法) 、 社会保险法这些作为新政里程碑的法令。根据历史的惯例,弹劾法官和通过宪法修正案等方法都不
23、可能奏效。只有通过任命新的法官,才能使司法部门默从多数派的意见,而且当时最高法院里面已经有 6 名法官年过 70,而且都是持传统观念的新政反对者。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罗斯福总体提出了他的司法改革报告。虽然他的改革提案遭到了司法委员会的反对而没有通过,但最高法院的几名法官如范德万特、萨瑟兰和巴特勒等都先后宣布退休,罗斯福乘机任命了新政支持者填充空缺。从 1937 年起,最高法院对于商业领域的国会法令再也没有否决过,对其他领域的新政法令也极少再宣布无效。引自历史材料与解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年 5 月第 2 版(1)材料一中所说的“反危机法案”指什么?(2 分)据材料一归纳根据该法案包括哪
24、几个方面的内容?(3 分)(2)结合材料二和罗斯福新政,说明提倡多消费、政府出资举办公共工程与缓解经济危机的关系。 (6 分)(3)材料三、四反映了罗斯福同最高法院之间存在斗争,这一斗争实质上反映了什么?(2 分)(4)材料五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各项措施使得总统权力得到了全面的扩张,依据材料五并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社会背景,简要说明总统权力的新扩张有何积极意义(5 分)(5)罗斯福要求改革法院,但遭到司法委员会的反对,这充分说明在美国,总统权力的新扩张必须遵循什么原则?(2 分)黄冈市 2008 年秋季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D 2.C 3.A 4.B 5.C 6.D 7.B 8.D 9
25、.A 10.B 11.B 12.B 13.D 14.B 15.C 16.C 17.B 18.A 19.A 20.D21 (1)王权受到限制(或王在法下) ;议会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4 分)(2)国王的行政权力逐渐剥夺,成为“虚君” ;议会逐渐成为国家大权的完全主宰;内阁对议会负责制逐渐形成。 (6 分)(3)内容:选举资格逐渐降低,使选民人数增加;逐渐从按地区分配代表向比例代表制过渡。 (5 分)原因:一是由于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和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二是由于工业资产阶级,尤其是工人阶级斗争的压力。 (5 分)22 (1)汽车流水线问世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了价格 ,使平民也能拥有自
26、己的汽车,尽管这没有从根本上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但使严格的社会等级差别有所降低和弱化,使自由、平等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和社会,这是社会的进步。 (4 分)(2)工业革命以农业的改善(或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基础。 (2 分)影响:工业革命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深刻复杂的影响;工业革命深刻地影响了个人的生活,家庭生活,促进人口的迁移,对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6 分)(3)处于控制和支配地位。 (2 分)形成: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从而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交通运输并占有广大的殖民地,进而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6 分)23 (1)工业复兴法。 (2 分)包括三个
27、方面的内容:一是由国家调节各企业之间的关系;二是由国家出面调整劳资关系;三是由国家举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社会购买力。(3 分)(2)罗斯新政针对危机期间供给与需求矛盾特别突出的问题焦点,鼓励消费和投资以促进社会有效需求。多消费,能促进商品资金流通,兴办公共工程不仅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而且还缓和了阶级矛盾,从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缓解了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6 分)(3)美国行政与司法两大权力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 (2 分)(4)严重的经济危机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改善经济状况,总统权力的新扩张有利于增强政府应对危机和处理重大事件的能力,顺应了这一时代发展的要求(5 分)(5)总统权力扩张不能突破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在美国,必须保持三权分立的权力格局。 (2 分)评分说明:(1)意思相近即可给分,不必死抠答案条条;答案有创新且符合题意,同样给分。(2)如果对答案有异议,请与命题人联系。命题人: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丁茂文联系电话:0713-8380221 (办) 13871988256(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