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好科学实验课的几点经验长安乡上四闸小学 徐咸祯现在的科学教学,不仅仅是指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获取必 要的自然科学常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指导儿童参与获取的过程,学 习掌握研究认识自然的科学方法。可以说,实验教学是整个科学探 究的中心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具 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科学实验中,教师要以培养 学生动手能力为着眼点精心设计,努力引导学生按照认识事物的规 律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那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这些 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充分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浓,学习就会积极主动。要
2、让学生喜欢上 实验课,我们必须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上下工夫。我们要努力引 领孩子们在自己的周围发现探究的内容,让他们有一种所意想不到 的感觉,使他们产生进一步探求的兴趣。要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 发现有些中年级的学生喜欢做实验,但是实验往往步骤颠三倒四, 简单的实验也会得出一些完全不一样的结论;还有一些女同学不太 愿意做实验,说得更确切一点是不敢做实验,究其原因,我认为是 学生没有掌握做实验的要领,更没有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我认为必须在这几方面下工夫:教会学生观察。在我 们的学习活动中,往往把观察放在了首要的位置,这是无需质疑的。 因为所有的学习
3、活动都离不开观察,尤其是在实验过程中,大量的 实验现象需要仔细观察,因为稍有不慎,精彩的现象往往就会转瞬 即逝,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在研究冷水和热水一课时,把 试管插在热水杯里,使试管的水变热,扎在试管头上的一块气球皮 会很快地凸出来;把试管插在冷水里,使试管内的水变冷,扎在试 管头上的一块气球皮会很快地凹进去,这两个过程是持续时间较短 的,必须要学生全程地参与观察,才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其实, 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忽略了对实验仪器的观察和学习,这样对我们的 影响其实更大,因为我们做实验很多时候是依靠仪器才能观察到实 验效果的,忽略了仪器,后面的工作做得再细致,也只能是事倍功 半,严重的甚至会劳
4、而无功。这样的教训我也曾经遇到过:那是在 学习被压缩的空气一课时,需要用到注射器展开实验,而且还 要注意在不同阶段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因为压缩空气需要用具体 的数字来表示,虽然我做了要求,但是实验后我发现很多学生不能 说出具体的数据,反思以后,我发现是我大意了对实验仪器的认识, 刻度的教学没有让学生成分掌握就进入了下一阶段的教学,造成了 学生的实验失败,没有完成教学计划。从这件事上,我深深认识到, 要做好一个实验,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熟悉使用的仪器,这样的实验效果才会有保证。所以说,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不仅仅是简单的实验现象,更要注意实验的仪器。只有培养学生养成认真、 细致的观察习惯,才能
5、够获得更准确的结论。二、让学生掌握一般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在现在的实验教学中, 往往发现学生是在被老师牵着走。其实现在的科学实验中,绝大部 分是探究式的。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们是否能够教给学生解决 这类问题的大致的解决方程式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是可以这样 尝试的。目前探究一般性问题比较常用的方法是:“观察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如在学习马铃薯在水中是 沉还是浮这一课时,首先是老师提出所要研究的内容:“你们认为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并说出理由,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发现 他们的答案其实都不对,因为有的小组两个马铃薯全沉,有的小组 两个马铃薯全浮。通过做学生发现了问题,他们可能会提出:“马铃薯的沉与浮和什么因素有关? ”之类的问题。通过集体的讨论、研 究会引出新的问题“马铃薯的沉浮可能和液体有关”这样一个大胆 的假设。其实到这里难度都不大,难其实难在假设之后的实验设计 上,因为这牵涉到具体怎么操作,需要哪些材料,具体的步骤等等。 这里就要集中大家的智慧了,因为整个探究的难点就集中到这里了。 所以说,一方面学生要注意预习,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设 计方案;另一方面,老师要提前准备,准备好实验的仪器,做好各种预案。这样才能够保证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