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文档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游褒禅山记 是必修二第三单元中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为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作品多以作者游玩经历中所见所感综述成文, 由于散文故事情节性弱行文恣意洒脱加之对文言的厌烦恐惧心理使得高一学生对游记类散文敬而远之。 有效地引导学生从思辨的角度深入文本, 体会景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 感悟文章严谨的行文与作者高尚的情操对培养学生综合思辨能力提高文言阅读兴趣大有裨益。【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王安石及其作品的有关常识。2. 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 利用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教师进行点拨、解难。2. 通过学生合作教师引导,理解作者 “ 有志 ”“
2、 尽吾志 ” 的观点。3. 重视诵读,落实背诵要求,联系学习过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温故知新。(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 “ 尽吾志 ” 和做学问 “ 不可不深思而慎取” 的治学态度, 明白其借鉴意义。【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思路2、学习文章“因事见理”的写作手法3、学会用质疑批判的目光看待问题【教学课时】 : 2 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人生若只如初见“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灵。 动的山山水水给了我们飞扬的思绪和无尽的感慨。被誉为“十一世纪的革命家” 的王安石在游褒禅山时有什么样的发现与收获呢,带着问题怀着期待让我们一起 走进游褒禅山记
3、。二、疏通文本一一字斟句酌为哪般1、齐读文章,纠正易错字音2、整体感知文章,梳理文章脉络游山一一游洞一一感叹一一感悟一一补记3、通过导学案检测学生对重要实词虚词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实 词采取生问生答的抢答模式4、教师总结“其”的用法彳也 ftaiin 骨,以X 乃*lAlWHflWJNtB (2 tmg日附十七,然裆BX希君,*而曰少 “C 3 J3P 19 区些土 普M的的毋r助同(- 量厉=” Ml )三质疑探究一一奇文共赏疑义相析1、为什么说游褒禅山记不是“合格”的游记散文?(设计思路:在题解中介绍游记类文体并分析游记类问题的特征后,不难发现文章“即事说理”的特点,让学生学会用批判性的
4、思维去分析文本,为后面深入分 析文本做准备。)预设:具一,文章山水描摹过少其二,作者半途而废未得风景其三,议大于叙文体不符2、王安石在山道旁看到什么?表现出王安石什么特点?(设计思路:让学生抓住文本,深入分析文本,体会作者情感态度)预设: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表现出王安石细心谨慎的特点3、作者游洞的经历是怎样的?表现出了怎样的规律?(设计思路:引导学生概括游踪,训练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并能结合生活谈自己-感想)避难就轻r平旷 f 网I1已辞者叁众 迅冲泗红过.I通网1 ;己游青少预设:往洞里走愈深愈难其见愈奇。而随洞深入 ,题记者少,乃至加少。 这种情况又表现出无限风光在险处的人生规律,而人们往往
5、是“就难避轻4、如何理解作者提出的“志” “力”“物” ?(设计思路:通过分析王安石的感叹总结古之学者之所以成功的原因,让学生意识到人成功的原因)志:志向 一成功卜 1力:能力尽志无悔物:外物-预设:有志一一能力一一物相 三者结合才能真正达到险峰,但作者强调的其实不是志而是尽志,尽志无悔5、王安石提出“尽志无悔”有什么深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分析作品应当知人论世, 结合作者生平更能体会作者抒 情议论的由来,更好把握作品的深意,明白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为变法尽 志无悔的大无畏精神。)预设:纵观王安石一生,大半生致力于改革变法事业,其实他对事业成功 与否并无完全把握,因为事情的成功是内因和
6、外因的组合, 外物的影响毕竟存在 的。但在北宋内外交困的情况下,1058年毅然向皇帝上万言书提出革新的主张, 1070年任宰相全面推行熙宁变法,因触碰大家族大官僚利益受到保皇派反对, 虽后来司马光尽废新法,王安石郁郁病逝,但他“大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 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却是为世人所景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知其不可 为而为的不悔精神恰恰是这种执着精神的反应。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其实就是个人勇往直前无畏浮云的政治宣言。6、人的一生该怎样做才可能尽可能地做到“无悔”?(设计思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学习生活经历谈谈曾经有过的“悔”,再畅谈未来应该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教师做相关的点评并补充相
7、关的名人名言及 时事素材)-相关素材:(1)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毛泽东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正因为诗人有着不畏万难不惧风浪的精神品质才拯救了中华民族命运,尽自己最大努力为着目标奋斗才不枉此生不负苍生。(2) 苔.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虽然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方,又那么渺小,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 更无人喝彩。但是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毫不自惭形秽,在逆境中有勇气实 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 个世界。(3)奥斯特洛夫斯基: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 不会
8、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 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有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为人类的 解放而斗争7、同游者有几人?他们有记游之文传世吗?这又说明王安石与他们有何区别?(设计思路:结尾补叙了同游之人,引导学生结合作品深入思考体会作者独特的人格魅力,恰似无关紧要之笔却尽显人格风采)预设:有4人,未有此次游褒禅山记的游记,说明王安石懂得反思总结。四、感悟人生一一绝知躬行尽志无悔悲伤的十月里李咏将无尽欢乐留给我们后撒手而去,金庸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留给我们后驾鹤归西,生命易逝,但又何妨,且行且珍惜。勤勤 恳恳耕耘属于自己的土地,尽自己努力向前挺进,大树有大树的挺拔,小草亦有小 草的清新,尽志方无悔,人生才无憾!【作业布置】-6欢迎下载1、 完成一遍过知识梳理。2、 作者强调“尽志无悔” ,而也有“有志者事竟成”的说法,谈谈你的看法,写一篇字的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