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模拟电子实验报告评分 题 目:姓 名:学号:学 院:专 业:组 号:1、 实验目的1、 进一步深入了解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2、 学会设计简单放大电路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3、 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原理以及应用2、 实验设备及器件电阻若干、电容若干、导线若干双踪示波器DS1022M实验箱万用表 DF1945信号发生器DF1641B13、 阐述初始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原始电路如下:因共射放大电路电路能够很好的放大电压,因此选用共射放大 电路,因实验要求电压放大倍数大于 100, 一级放大不能确保 电路达到设计要求,因此采用两级
2、放大电路,同时引入交直流 负反馈,加强电路的稳定性,因设计要求输入电阻大于100K 因此第一级采用单偏置电路,同时引入串联负反馈,以增大输 入电阻,在输出级引入电压负反馈以减小输出电阻。可行性论证,第一级静态工作点:IcQi=Vcc*R)i/(Rbi+R)2) - 0.7/Rei=5.78mAIbqi=Icqi/ B =72.3 p AUceqi=Vcc- IcQg+陡i)=5.17VlRb2=Vcd(Rbi+R)2)=0.31mA第二级静态工作点:ICQ2=VccR)4/(Rb3+R)4)-0.7/Re2=1.02mAIbq2=Icq2/ B =12.7 w AUcEQ2=VCc- IcQ1
3、(R32+Rj2)=5.45VlRb3弋 5.5IBQ2第一级放大倍数:rbei=300+(1 + B )*26mV/IcQi=660Avi=- B (RCi / R2)/rbi+(1 + B )Ri弋-5R2=Rb3/ Rm/r e2 + (1+B)Re2 = 15 Krbe2=300+(1 + B )*26mV/ICQ2=2.4K第二级放大倍数:Av2=- B (R2/ Rf)/rbe2弋-187Av=Av1*Av2=935Auf=1+Rf/Re1=180D=6输入阻抗:Rf=DRbi+Rb2/ bei+(l + B )Rei=103 K输出阻抗:R)f=RC2 II Rf/D=0.83
4、K将电路中相关元件参数带入以上式子计算得,满足设计要求,综合考虑实际电路相关影响, 经分析以上设计是具有可行性的,因元件参数的取值,均为估算,有误差的存在,在安装电路时应根据实际测试结果为依据,在原电路的基础上进行改动绘制调整后的电路图及元器件参数,用 Multisim 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给出仿真结果;电路图如下:在输入32. 527mV时顶部和底部刚好同时失真,波形图如下:静态工作点调整无误后,输出波形如下图所示:在不失真的情况下输入输出电压如下图所示:五、不合格参数的调整,以及原理1、一级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按要求第一级CE间静态 电压应在6V左右,缓慢调整左侧滑动变阻器,使 CE
5、间 电压尽量满足要求,调整完毕后,不允许再次调整2、加上正弦输入信号后,用示波器测量输出波形,屏幕上显 示出一杂乱的波形,经检测为正弦发生器有故障,更换函 数发生器3、逐步增大输入电压,观测输出波形,当电压增加到一定幅 值时输出波形首先出现底部失真,因使用的为 NPN管, 所以为饱和失真,应调整第二级的滑动变阻,使其缓慢变 化,直至使顶部与底部同时失真,此时整个电路的静态工 作点Q位于交流负载线中部,符合要求4、以上调整完毕后,不再调整左右两边的滑动变阻,测量输 入输出电压,看是否满足放大倍数要求,第一次经测量低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于 100,因放大倍
6、数为1+Rf/Re1, 增大Rf 再次测量输入输出电压,直至满足实验要求,最终确定Rf 为 24 K 。5、 用示波器两个输入端同时测量输入输出波形时,输出波形严重失真, 当示波器输入端仅有输出信号时, 显示波形正常, 最终, 示波器输入端仅接输出信号, 输入信号的大小用万用表测量六、 阐述工作点的调整及动态参数的测试条件、原理、方法1、 静态工作点的调整第一级要求输入信号为零时,CE间电压接近6V,缓慢调节左侧滑动变阻,使 CE间电压在6V左右,第二级,力口上输入信号, 逐渐增加输入信号, 使输出波形顶部和底部同时失真, 如果不同时失真, 调节右侧滑动变阻, 当无论怎样调整变阻器, 均无法满
7、足要求时, 应考虑将于滑动变阻器相连的电阻变大2、 动态参数的测试条件、原理、方法测试条件:以下一切动态参数均在信号源频率为1kH乙且输出不失真条件下测量原理:测量增益,分别用万用表测量输入端电压 Ui和输出电压Uo(不带负载)利用公式Auf=Uo/ Ui, 即可得到增益Auf测量输入电阻, 在输入端添加一个50 K 的电阻如下图所示,要求输入信号频率为1kHZ调节输入信号,确保输出不失真,此时左侧万用表测量Ui, 然后将结点 12处的线连接到函数发生器的正接线处,此时测量的便是Us,将数据带入以下公式即可算出输入电阻 R=Ui*Rs/(Us-Ui)测量输出电阻,要求输入信号频率为 1kH乙调
8、节输入信号, 确保输出不失真,在输出端加一 2 K负载电阻,电路图如下: 此时右侧万用表测量的即为 Uol,在原电路的基础上去掉负载电阻R4,测量输出电压Uo,然后将数据带入公式Ro=(U)-Uol)*R/Uol即可 求得输出电阻Ro测量通频带,采用三点法测试在保证输出不失真的条件下, 先测量在输入频率为1kHZ条件下的输出电压Uo,然后逐步减小输入 频率,同时观测输出电压,当输出电压为0.7 Uo时,记下此时的频率值fL (下限截止频率),然后在1kHZ的基础上逐步增加输入频率, 同时观测输出电压,当输出电压为 0.7 Uo时,记下此时的频率值fH (上限截止频率)七、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最
9、大输出不失真Uomax以及静态工作点UomaxUcqiUBQ1UeQ1IcqiUCQ2UBQ2UEQ2ICQ23.4485.130.7504m148.79m0.819m4.771.5410.930m1.124mVVVVAVVVA测量增益fUiUoAuf1kHZ25.46mV2.99 V117.6Auf=Uo/Ui=2.99/25.46*1000=117.6测量输入电阻fUsUiRsR1kHz25.46mV22.04mV322.2KR=Ui*Rs/(Us-Ui)=22.04*50k/(25.46-22.04)=322.2K测量输出电阻fUoUolRlFb1kHz2.994V2.046VRo=(U
10、b-Uol)*Rl/Uol=(2.994-2-046)*2k/2.046=927三点法测试做理论曲线f中fLfHf1kHZ17.3HZ675kHZUo3.304V2.311V2.318V数据结果分析:在做实验时,因受元器件性能,实验仪器的稳定性,环境温度等多方 因素的影响使实验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均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将数据带入相应的公式中进行运算,分析得, 所测量数据均满足实验要求,因此修改后的电路符合实验设计要求, 并完整的实现了电路的基本功能,所以此次设计实验符合要求。六、总结电路设计以及设计实验的心得体会:在课堂上学习了模拟电路的理论知识后, 从第六周开始,我们
11、开 始做模拟电路实验,实验前认真做好实验预习,实验中认真听老师讲解,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不懂的先自己认真思考,实在解决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不了就问老师,然后自己在动手操作,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自己的动手能力,以及沟通能力,以及合作精神,使自己能够更加熟练的应用相关方面的电子仪器, 扩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这次实验是我和我的搭档一起完成,做实验前就做了预习报告,在电路模型确定后,就需计算各个器件的参数,此时我们课上所学知识,在这里得到应用,虽然运算量很大,但最终还是确定下来, 然后进行模拟,在模拟
12、中我们逐渐修改元件参数,使其最终达到实验设计要求,最后是电路的组装,在组装的过程中使我感到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 虽然在模拟中, 一切参数均满足要求, 可是安装的电路却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比如当时我们需要的阻值的电阻已经没了, 只能大概估计选取一些偏大的电阻。 但在静态测试的时候Uce偏小,输出波形也不稳定,第一次放弃重连。第二次是耳机放大的时候e 集没有连入电路, 知道第三次连好。 反复调整两个电位器才符合要求。 后面就越做越顺了, 最终达到实验设计要求。这次设计实验, 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使我充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合作的重要性,在此我也要感谢老师,谢谢你们,在这学期中孜孜不倦的为我们传授知识, 使我们的羽翼更加的丰满, 使我们以后的道路更加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