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析新时期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试析新时期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关键词:大学生 价值观 论文摘要: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我国主义 化事业的高素质人才,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校教育的永恒课题。在当今杜会转型、世界变迁、多元新的 历史 条件下,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引导他们树立 科学 的职业价值观,不仅决定着大学生个体未来的 ,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发展、稳定,乃至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 伴随 、科技、文化、信息等多维度全球化进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不断深人,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学
2、校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面临着现实的挑战。 l“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就业形势挑战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中国 大学的主流教育模式是一种精英主义的,大学生出众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而且必然是国家的栋梁。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进人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一定程度上讲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所谓“精英”了。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引起了政府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有资料显示.2001年全国有 30 万大学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2002 年有 40 万,2003 年有 60 万,2004 年有 66.6 万。这种毕业生“待就业”状况的存在虽然有着就业政策和就业市场不完善等潜在原因,但不可否
3、认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的问题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共青团中央与北京大学日前对大学生就业所做的联合调查显示, “无论是大学生的个人期待与就业之间,还是个人能力与就业市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层,而且这种断层已构成就业难的一个因素” 。调查显示,有”.3%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中存在期望过高的情形。应当说,作为一个享有高等教育经历的特殊群体,大学生所拥有的知识能力以及教育回报的要求,决定了他们具备较高的人生期待和较完整的职业规划,其职业期待高于就业环境的实际水平应在情理之中。但这一现象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恰恰折射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出现的的偏差,是对高校职业价值观教育提出的新的挑战。 2 大学生职业价
4、值观的不确定性挑战高校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表现为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风险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等明显增强;表现为求职行为的回归理性务实;表现为成熟、健康的个性和对社会稳定而积极的心态。但是,由于社会、家庭以及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等因素影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出现了许多不确定性,相当一些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正处于现代与传统、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的矛盾交织之中。他们关注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仍保持传统职业价值观所倡导的“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愿望,但在中又常常表现“短视”行为,不进行全局、长远的战略思考和人生定位,重视短期效益,职业价值口标短期化和矛
5、盾性。他们希望物质与精神并重,实惠与理想兼得,但在求职过程中更偏爱经济利益,反映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标准的现实化和功利化。他们既渴望竞争,不惜冒险,但又期待稳定;既期待专业对口,发挥专长,又准备随时改行跳槽;既迫求白我奋斗,自我价值的实现,又希望轻松、自山、安逸,职业价慎观表现出明显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化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诸多不确定性,对高校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理性定位 高校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高等教育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面对诸多挑战,进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首要的是科学、理性的定位,从新特点、新情况出发,确定新理念,寻求新突破。 1.正
6、确认识和处理一元与多元的关系,把多元价值取向融于一元主导的共同理想体系 在我国,长期以来,集体主义价值观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个社会成员,其职业价值选择和职业价值评价统一在“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一点上。而今,社会价值观存在的内容上的多重性,范围上的广泛性,构成上的主体性等多元化特性,对大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多元价值观并存且相互冲突的现象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上表现得十分突出,那种绝对权威崇拜和绝对一元的价值信仰已不复存在,而代之以一幅异彩纷呈的价值像。面对社会现实情况,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旗帜鲜明地弘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科
7、学性和先进性,使大学生认同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真正反映社会主义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方向、符合历史发展 规律 的价值取向。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价值取向多元化于价值导向一元化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多元价值取向中积极、合理的成分与消极、不合理的成分,有区别有针对性地加以评判和指导,把大学生多元的职业价值取向融合于一元价值主导的共同理想体系,融人到社会主义教育目标体系之中。 2.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把继承传统与创新思维有机结合 深处中国社会剧烈变革时期,面对新的价值选择,作为市场经济发展有着敏锐感受力的大学生不可避免的在价值观和重建的历史阶段,其职业价值观体系中的传统成分和现代成分纠结并激烈冲突着
8、。面对此种情形,高校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要坚持从历史渊源和时代要求的视角,坚持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既要与时俱进,树立时代精神,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又要深人发掘我国传统价值观的优秀资源,坚持优秀的民族传统、历史传统、革命传统,使传统价值观的精华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凝聚力和时代精神的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价值观念,为大学生科学职业价值观的塑造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动力。 3 正确认识和处理大环境和“小气候”的关系,强化高校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主体意识 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其价值观形态必然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成为社会大环境的一个缩影,大学生职业价
9、值观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价值的制约。但是,由于高等教育是教育发展人的一种特殊手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其固有的基本价值目标,因此,在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的范围和强度较之社会教育更具有独立性和优越性,高校应责无旁贷地承担教育主体的角色责任和时代使命,把大学生职业价低观教育作为当前大学生思想 教育的重要任务。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小气候” 。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承认价值评价标准的时代变化和实现手段的多元化是对历史和现实的尊重,但是允许多元价值观的存在不等于所有的价值观都值得提倡,尤其是不等于在高校里都应该提倡。要正确处理大环境与“小气候”的关系,把
10、握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倡导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方针,适应社会发展的主导价值观。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1.把握教育原则,坚持“四个统一” 一是坚持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原则。自我价值是社会对个人需要的满足和尊重,社会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的特殊性就在于他既是价值的主体,又是价值的客体,人在本质上就具有实现自我价值和实现社会价值的双重需要。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味地要求大学生只讲社会价值,不讲自我价值是不现实的,是脱离实际的。若只讲自我价值,不讲社会价值,那么社会就不会发展。马克思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白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
11、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0 卷,第 7 页)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两点论,还必须坚持重点论,白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原则,既要承认个体利益的现实合理性,也必须坚持社会本位的思想。要让大学生懂得,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但二者并不是简单的平行、并列关系,社会价值是人的根本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基础,因此要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二是坚持利益认同与价值认同相统一的原则。利益认同是指人的物质、精神利益需要方面的一致性。价值认同是指在价值理想、价值标准、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统一性。兰是坚持共同倾向性与个体差异性相统一的原则。成功的教育应当适应两种客观需要,一个是适应社会发
12、展规律,即时代发展进步的客观需要,体现时代性。另一个是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即受教育者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把握教育规律性。应当说,以往的教育活动往往把着力点放在研究解决共性的倾向性问题上,而对大学生个体差异性问题研究解决得不够。在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生活方式都在变化的时代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出现多元、多层次、多矛盾的状况,他们的思想认识、能力素质、心理状态、认知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要打破传统的“大一统”的思维模式,要在注重广泛性教育、注重解决共同的倾向性问题的同时,根据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个体差异,建立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开展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教育,把两个着力点统一起来,增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四是坚持知识价值与素质价值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全面的职业价值观是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的综合反映,这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校要敏锐分析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要的前沿,转变教育思路,建立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需要的教育模式,把知识传播和素质教育统一起来,将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上,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