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师生冲突类型分析及处理策略中学师生冲突类型分析及处理策略摘要:从普通中学师生冲突现象调查出发,详细分析了师生冲突的类型特点,提出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加强家校沟通等处理对策,为中学师生处理师生冲突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师生冲突 类型 对策 1.引言 由于受传统的“师道尊严”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和教师把学生单方面的“绝对服从”作为学生的最高行为准则,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习惯于对学生进行严格控制和压制,把学生当成被动和机械的受体。面对现在的学生,老师不但要紧跟教学的进度,亦要有效管理学生的秩序,由于师生双方社会基础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知识、权力的悬殊,以及生活目标、价值观、情感态度、资
2、源占有多寡等多方面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形成“对立、分歧、相互干扰” ,从而产生师生冲突。本文研究普通中学师生冲突现象,丰富师生冲突的理论研究,同时从学校生活实际出发,为中学师生处理师生冲突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2.师生冲突的类型及其分析 2.1 师生冲突类型 笔者对师生关系满意度倾向调查中发现某中学在对“你对目前的师生关系是否满意的”选项回答中,学生卷中回答很满意的占15.42,比较满意的占 66.25,不满意的占 18.33。教师回答很满意的占 19.70,比较满意的占 68.18,不满意的占.。由此可见,师生对本校师生关系的认识趋向一致,都感受到中等程度的满意程度。从调查所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
3、中学师生冲突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 (1)教师处理学生违纪导致的师生冲突 调查中发现,教师处理学生违纪行为导致的师生冲突是中学师生冲突的一种常见形式。教师和学生对“教师处理学生违纪行为导致的师生冲突”的回答有很大的差异,教师选择因为“教师处理学生违纪行为导致的师生冲突”的比例明显高于学生。我们认为,师生对该问题回答不同并不矛盾,因为一个教师面对的可能是一两百个学生,而一个学生接触的仅为有限的几位教师。 (2)教师处理问题不公平导致的师生冲突 调查中发现,高达 55.42的学生曾经因为老师处理问题不公平与老师发生过一两次冲突。说明教师处理问题不公正极易导致师生冲突。但老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的比例明
4、显低于学生,说明师生对教师处理问题不公平的认识有较大差异,要么是因为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公平,要么是因为学生过于敏感,其实这完全符合心理学的归因理论的。 (3)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导致的师生冲突 高达 59 09的老师曾经因为处理学生考试作弊、撒谎等不诚信行为与学生发生冲突,说明在现在的中学生中考试作弊、撒谎等不诚信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必须要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学生对该问题的回答与教师的回答同样有较大的差异,比例仅为 15.32,同样也可以用心理学的归因理论得到很好的解释。 (4)师生价值观的对立导致的师生冲突 因为上网、剪了新潮的发型、或佩戴首饰等师生价值观众的对立导致的师
5、生冲突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11.25学生以及 28.78的老师曾经与老师或学生发生过一两次师生冲突。 师生之间价值观的明显差异是师生冲突的心理因素和潜在因素,教师是以社会代言人和国家代表的身份从事教学的。他要维护和传授社会所认可的普遍规范和国家的意向而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好恶随意传授个人价值观。 (5)教师的污辱性言词导致的师生冲突 老师批评人时的污辱性言词也极易导致师生冲突,34.83的学生曾经因为老师批评人时的污辱性言词与老师发生过一两次冲突,另有 13.75的学生曾经因为老师批评人时的污辱性言词与老师发生过许多次冲突。老师对该项的回答与学生有明显的差异,仅有21.21的老师回答发生了一两次
6、,回答“发生过许多次”没有。师生回答的不同说明,要么有一部分教师对自己使用污辱性语言不承认,要么是没有意识到自己使用了污辱性语言。 (6)教师的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导致的师生冲突 有关教师体罚学生引发师生冲突的调查显示,48.48的教师选择了“从未有过” ,45.45的教师选择了“发生过一两次” 。而在学生的调查中,选择“从未有过”的学生为 58.75选择“发生过一两次”的学生占 30.00,另有 11.25的学生选择“发生过许多次”。 2.2 师生冲突的分析 第一:从学生眼光看老师,老师的不公平和老师的污辱性言词带给中学生的师生冲突最大。作为教师,习惯容易给学生贴,以至容易犯下可以容忍和袒护好的
7、学生,而抓住“差生”的问题丝毫不放松的错误。从而导致师生冲突的发生与激化。 第二:从教师眼光看学生,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和学生违纪带给老师的师生冲突最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主要有考试作弊、撒谎、甚至小偷小摸行为;学生违纪有,学生不守校纪班规,上课讲话,干扰其它同学课堂学习等,有的则是学生因对教师某种处理问题不满而故意作出的挑衅行为,教师在处理这一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方法和技巧,稍有不慎,极易引起师生冲突。 第三:老师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还有一定的市场,而且老师也并不回避这一点,说明受传统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有相当多的教师并没有意识到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因此加强教师的法治教育、增强教师的政策和法律意识,是一件多么迫切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