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低压开关设备(柜、屏、台)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29. 931.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各种成套开关设备产品中的二次配线2 .使用材料BV.单股铜线、BVR多股铜线、走线槽PXC-2、绝缘套管、标记号、线夹、尼龙扎扣、塑料线、垫圈、TO (TU、TI)铜接头、绝缘塑料带、异形套管、号码印、标签、缠绕管。3 .工具斜口钳、剥线钳、尖嘴钳(或圆头钳)、扁嘴钳、剪刀、螺丝刀、扳手、塑料圈、冷压 钳、万用表。4 .工艺要求4.1 配线排列应布局合理、横平竖直、曲弯美观一致,接线正确、牢固,与图样一致。4.2 推荐采用成束捆扎行线的布置方法,采用成束捆扎行线时,布线应将较长导线放在线束上面,分支线从后面或侧
2、面分出,紧固线束的夹具应结实、可靠,不应损伤导线的外绝缘,禁止用金属等易破坏绝缘的材料捆扎线束,屏(柜、台)内应安装用于固定线束的支 架或线夹。4.3 行线槽布线时,行线槽的配置应合理。固定可靠,线槽盖启闭性好,颜色应保持一致。4.4 在装有电子器件的控制装置中,交流电流线及高电平(110V以上)控制回路线应与 低电平(110V以下),控制回路线分开走线,对于易受干扰的连接线,应采取有效的抗干 扰措施,如DXN9系列户内高压带电显示装置,显示器的布线应单独敷设,不能与其它 回路混合;强制闭锁装置的220V电源线要与a b、c三个输入线分开敷设,防止可能由 此引起的干扰影响显示器正常工作。 4.
3、5 连接元器件端子或端子排的多股线,应采用冷压接端头,冷压连接要求牢靠,接触良好,高压产品的二次配线在冷压的基础上还必须热敷(焊锡) 。4.6 连接器件端子或端子排的导线,在接线端处应加识别标记,如: A411、B411等。导 线标记用以识别电路中的导线,字迹排列应便于阅读且满足 29.96标号头和符号牌加工 固定工艺守则规定要求。4.7 在可运动的地方布线,如跨门线或有翻板的地方,一律采用多股软线,且须留有一定 余量,以门板、翻板开至极限位置不受张力和拉力影响而使连接松动或损伤绝缘为原则, 且关闭时不应有过大应力。4.8 过门线束还应采用固定线束的措施,过门线束1.5mm2不超过30根,1m
4、m2不超过45根,若导线超出规定数量,可将线束分成 2束或更多,以免因线束过大,影响门的开、关不自如,过门接地线低压柜不小于 2.5mm2,高压柜不小于4mm2 (指门与骨架之间)。4.9 连接导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每一个端子不允许有二个以上的导线端头,并应确保连接可靠,元件本身引出线不够长,应用端子过渡,不允许悬空连接。4.10 导线束不能紧贴金属结构件敷设,穿越金属构件时应加装橡胶垫圈或其它绝缘套管。4.11 焊接接线只有在所选用元器件是采用此种形式时才允许。4.12 二次线所有紧固螺钉拧紧后螺纹露出螺帽 1-5牙,以2-3牙为宜,所有螺钉不得有滑 牙。4.13 已定型的批量产品,二次布线
5、应一致,同批量产品材料色泽应力求相同0合分合分L LL二 EA且合储分合储分 4.14 二次接线与高低压导体之间的电气绝缘距离见表1表1额定电压(kV)1275125二次带电体与地之间绝缘距离(mm)5二次带电导体之间的电气间隙(mm)34.15指示灯及按钮的颜色如无特殊规定,按表2执行表2- 一 一颜色_功能名称合闸分闸储能指示灯白或红绿黄按钮绿红黑4.16指示灯和按钮的安装位置如无特殊规定,按如下图示排列 分分舍合(b)(b)分分储能储k合合(c)4.17 端子排布线时,外引的二次线、电源线、互感线应置于端子排的后侧、上侧、右侧, 将方便接线的位置留给用户,见图1水平布置厂内配线用户配线垂
6、直布置(左)垂直布置(右)厂内配线用户配线用户配线厂内配线4.18 直流回路中具有水银接点的电器正极应接到水银侧接点的一端。5.工艺程序熟悉图样一一核对器件及贴标一一布线一一捆扎线束一一分路线束一一剥线头一一钳端端头一一器件接线一一对线检查。5.1 熟悉图样5.1.1 看懂并熟悉电路原理图,施工接线图,屏面布置图等。5.1.2 施工接线图的图示方法如下:注:图中2DM、861、863表示电路原理图的编号;图中19:1、20:1、21:1、I-64、I-67表示元器件之间连接线的编号,前面的数码表 示元器件的编号,后面的数码表示元器件的接线点编号。5.1.3 按施工接线图布线顺序打印导线标号(导
7、线控制回路一般采用 1.5mm2,电流回路采 用2.5mm;详见表3),标号套内容按原理回路编号进行加工(除图纸特殊要求例外) , 如:2DM、863、861 等5.1.4 按施工接线图标记端子功能名称填写名称单,并规定纸张尺寸,以便加工端子标条。5.1.5 按施工接线图交打字人员加工线号,原器件标贴。5.2 核对元器件及贴标5.2.1 根据施工接线图,对柜体内所有电器元件的型号、规格、数量、质量进行核对并确认安装是否符合要求,如发现电器元件外壳罩有碎裂、缺陷及接点有生锈、发霉等质量问 题,应予以调换。5.2.2 按图样规定的电器元件标志,将“器件标贴”贴于该器件适当位置(一般贴于器件 的下端
8、中心位置),要求“标贴”整齐美观,并避开导线行线部位,便于阅读。5.2.3 按图样规定的端子名称,将“端子标条”插入该端子名称框内,JF5型标记端子的 平面处朝上,以免积尘。5.2.4 按原理图中规定的各种元器件的不同功能, 将功能标签紧固到元器件安装板(面板) 正面,使用小2.5的螺丝进行紧固或粘贴。5.2.5 有模拟线的面板应校对与一次方案是否相符,如有错误,应反馈有关部门。5.3 布线5.3.1 布线要求:线束要求横平竖直,层次分明,外层导线应平直,内层导线不扭曲或扭绞,在布线时,要将贯穿上下的较长导线排在外层,分支线与主线成直角,从线束的背面 或侧面引出,线束的弯曲直逐条用手弯成小圆角
9、, 其弯曲半径应大于导线直径的二倍, 严 禁用钳强行弯曲,布线时上一下,左一右(端子靠右边,否则反之)顺序布线。5.3.2 按图样要求选择导线截面见表3高低压柜及三箱类的二次配线选择表。表3电路特征、用途导线截面颜色直流电压0 48V0.51.0(优先采用1.0)黑0 220V1.5黑保护电压回路1.5黑保护电流回路2.5黑计量电压回路1.5 (2.5*)黑电压互感器2.5黑同电流回路2.5黑接地线2.5黄、绿双色注:1) *”表示用于供电局规定的计量用表配线;2)导线截面当图纸有规定时,应按图纸所规定配线,特殊情况另与技术部、品质部 议定。5.3.3 将导线套上“标号套”打一个扣固定套管,然
10、后比量第一个器件接头布线至第 2个 器件接头的导线长度,并加20cm的余量长度后,剪断导线并套上“标号套”后打扣固定 套管(标号套长度控制在130.5mm),特殊标号较长规格以整台柜(箱)内容定。5.3.4 在二次结线图中,根据元器件安装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仪表门背视,操作板背视、端子箱、仪表箱、操作机构、柜内断路器室等不同部分操作板的布线应把诸如连接端子箱、仪表箱等不同部位的导线按器件安装的实际尺寸剪取导线,并套上标号套。如图所示:操作版背规1-40先IC 119 1Ct4 I-3G11-T ZF 35i103JOiXLCh?1 0回口旧 IC 11310点iddu-aa 1-2710ILL1
11、JO1& l.JH BIL1OI15109110441-41图中 I-46、I-31、I-35、I-45、I-66、I-67、I-36、I-40、I-20、I-27、I-41 是表示从操作板连接至端子室。把这些导线按器件安装的实际位置,剪取导线,并套上标号套。按较长的导线在外面,较短的导线在里面的原则进行捆扎, 按上一下、左一右进行布线,操作 板中其余导线由于不与诸如端子室等其它不同部位连接, 可按先后顺序进行敷设布线。当 线束布线至元件6、UD,型号为AD-25/AC220V时可将线束中的377、372二条分支线,引至元件第1接线脚及第2接线脚;当线束来到元件 7、LD,型号为AD11-25
12、/AC220V 时,将线束中的9接到元件的第2接线脚。标号为5的导线是从元件7布线至元件10,按元 器件所处的实际尺寸剪取标号为 5的导线,并套上标号套,一端接入第1接线脚,另一端 并入线束布线到元件10,并将它接入元件10、KK,型号为LW2-1a、4、6a、40、20中 的第10接线脚。5.4 捆扎线束5.4.1 塑料缠绕管捆扎线束可根据线束直径选择适当材料见表4,缠绕管捆扎线束时,每节间隔510mm,力求间隔一致,线束应平直。表4名称型号规格适用导线束的外径塑料缠绕管PCG1-6(卜6-1210根线以内PCG1-12(卜12-2020根线以内PCG1-20小 20-2830根线以内5.4
13、.2铜接头型号规格见表5铜端头型号OT-1/口OT-1.5/口OT-2.5/口OT-4/口OT-6/口UT-1/DUT-1.5/口UT-2.5/口UT-4/口UT-6/口IT-1/DIT-1.5/口IT-2.5/口IT-4/口端头型状5.4.3 落料根据元件位置及配线实际走向量出用线长度,加上20cm余量后落料、拉直、套上标号套。5.4.4 线束固定:用线夹将圆束线固定悬挂于柜内,使之与柜体保持大于5mm距离,且不应贴近有夹 角的边缘敷设,在柜体骨架或底板适当位置设置线夹,二线夹间的距离,横向不超过 300mm,纵向不超过400mm,紧固后线束不得晃动,且不损伤导线绝缘。5.4.5 跨门线一律
14、采用多股软线,线长以门开至极限位置,及关闭时线束不受其拉力与张 力的影响而松动,损伤绝缘为原则并与相邻的器件保持安全距离,线束两端用支持件压紧,根据走线方位弯成U型或S型见图2(单位:mm)圆束线平铺束线5.5 分路线束5.5.1 分路到继电器的线束,一般按水平居二个继电器中间两侧分开的方向行走,到接线 端的每根线应略带弧形,裕度连接。同屏内的各种继电器接线的弧形,应力求一致, 参考 图3-图9,为使二次线制作规范。4。5.5.2 分路到双排仪表的线束,可用中间分线的布置。如图5.5.3 分路到单排仪表的线束的布置,如图 5图55.5.4 分路到按钮、信号灯、熔断器、控制开关等组件的线束,原则
15、上按横向对称行走如图6、图7、图8,但如位置上限制时,允许直向对称行走,如图 9,有照片的产品按照片统一布置。图8图95.6 剥线头5.6.1 导线端头连接器件接头,按 5.5.14规定,每根导线须有弧形余量(推荐 10cm), 剪断导线多余部分,按规格用剥线钳剥去端头所需长度塑胶皮后把线头适当折弯, 为防止 标号头脱落,注意:剥线时不得损伤线芯。5.6.2 工作过程中,将多余的导线及剥落的塑胶置于废料筐中。5.7 钳铜接头和弯羊眼圈。5.7.1 按导线截面采用铜端头规格见表 7,并选好冷压钳规格,用冷压钳将导线芯线压入铜端头内,注意其裸线部分不得大于0.5mm,导线也不得负于铜端头表面,更不
16、得将绝缘层压入铜端头内见图10-a、b、c,特殊元件可不加铜端头但须经有关部门同意。5.7.2 回路中所有冷压端头应采用 OT型铜端头,一般不得采用 UT型,特殊元件可根据 实际情况选择UT型铜端头或IT型铜端头。5.7.3 有规定须热敷的产品在铜端头冷压后,用 50W或30W的电铭铁进行焊锡。注意: 焊锡点应牢固,均匀发亮,不得有残留助焊剂或损伤绝缘。5.7.4 单股导线的羊眼圈,曲圆的方向应与螺钉的紧固方向相同,开始曲圆部分和绝缘外 皮的距离为23mm,以垫圈不会压住绝缘外皮为原则,圆圈内径和螺钉的间隙应不大于 螺钉直径的1/5,如图12,不允许弯成不正确的圆圈,如图 13。1) 圆圈不完
17、整,接触面小;2) 线头根部太长,相邻线易碰触,造成短路;3) 导线余头长,压不紧,接触面小;4) 圆圈弯曲方向反了,容易松散;5) 圆圈不圆,压不紧,接触面不良;6) 无用的余头未剪去,工艺不佳,带电时裸露部分长;7) 只有半个圆圈,压不紧,接触面小;8) 圆圈有毛刺,易造成线间短路(用于多股线弯羊眼圈)图12图13导线端头弯圈连接不正确接法5.7.5 截面小于或等于1mm2单股导线,应用焊接方法与接点连接,如元件的接点为螺 钉紧因,要用焊片过渡。5.7.6 导线芯线压入铜端头后,要求牢固,不得松动,“标号套”字迹方向按图11规定方向,即从左到右,从下到上。d图10图115.8 器件接线5.
18、8.1 严格按施工接线图接线5.8.2 接线前先用万用表或对线器校对是否正确,并注意标号套在接线后的视读方向, 如发现方向不对应立即纠正。5.8.3 当二次线接入一次线时,应在母线的相应位置钻小6mm孔,用M5螺钉紧固,或用子母垫圈进行连接。5.8.4 对于管形熔断器的连接线应在上端或左端接点引入电源,下端或右端接点引出, 对于螺旋形熔断器应在内部接点引入电源,由螺旋套管接点引出。5.8.5 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不允许穿过相间,每组电流互感器只允许一点接地,并设独 立接地线,不应串联接地,接地点位置应按设计图纸要求制作,如图纸未注时,可用 专用接地垫圈在柜体接地。5.8.6 将导线接入器件接头上
19、,用器件上原有螺钉拧紧(除特殊垫圈可不加弹簧外),应加弹簧垫圈(即螺钉一 弹簧垫圈一垫圈一器件一垫圈一螺母,螺钉一垫圈一器件一 垫圈一弹簧垫圈一螺母),螺钉必须拧紧,不得有滑牙,螺钉帽不得有损伤现象,螺纹 露出螺母1-5扣(以2-3扣为宜)。5.8.7 标号套套入导线,导线压上铜端头后,必须将“ 标号套”字体向外,各标号套长 度统一,排列整齐。5.8.8 所有器件不接线的端子都需配齐螺钉、螺母、垫圈并拧紧。5.8.9 导线与小功率电阻及须焊接的器件连接时,在焊接处与导线之间应加上绝缘套管,导线与发热件连接时,其绝缘层剥离长度,按表 6规定,并套上适当长度的瓷管表6管形电阻发热功率为额定不同白分
20、比时7.515W25200W30%50%30%0.25L,离母线夹板50mrm6.5 侧、平、扭弯等操作应在专用设备上进行。侧、平、扭弯的弯曲最小半径不得小于图1所规定的尺寸。制作好后的母线表面要平整,没有裂纹,起皱现象。弯曲处不得有裂纹及显著的折皱,侧弯的皱纹高度不得超 过 1mm。6.7 同一回路的三相母线的立弯、平弯、扭弯的起点应在同一条线上6.8 双层母线弯制时两母线间应留有一个材料厚度的间隙,并遵守工艺的其它要求。6.9 对于主母线规格大于808或额定电流大于1600A的母线,表面要踏花,其踏花长度按母线宽度加20mm的 余量计算。6.10 同一根母线在同一处搭接时,搭接数量包括连接
21、片在内最多不得超过5根。6.11 开关柜采用单元母线时,单元母线制造按有关图样进行制造,若是双层母线,可采用错位搭接的方法, 保证电气绝缘的距离要求。7、母线制作的基本程序7.1 划线、打孔7.1.1 按 母线搭接使用螺栓规格”的规定,根据选用的母线的宽度,确定搭接形式、钻孔位置和螺栓孔的孔径, 划线并钻孔(或冲孔),最后应用扩孔钻去毛刺;钻孔应垂直,不歪斜,螺孔间中心距离的误差应为土mm。7.1.2 母线与电器元件的搭接孔,按电器元件的孔径大小配制;7.1.3 开关柜采用单元母线,主母线和相配合的支母线均可按长孔方式进行开孔,长孔的长度为1.5孔径,并用锤刀去除毛刺;两母线搭接触面处长度不得
22、少于母线的宽度。7.1.4 如果因母线宽度大而长度短而不能曲弯,可在不影响搭接面积的情况下,偏向母线的一侧打孔。7.1.5 用剪床或锯床锯去母线端头余料;7.1.6 用锤刀去除母线端头的毛刺,并倒角去棱。7.1.7 母线加工处不能高于母线平面,个别高出部份应用锤刀修平,保证接触良好即自然吻合。8、化学清洗、喷漆、喷涂、套热缩管、涂覆电力复合脂及搪锡、涂油的工艺要求8.1 化学清洗8.1.1 预制好的铝母线应放在含苛性钠10%、水90%、常温的水溶液中浸泡1-2小时后取出,用清水洗净;8.1.2 预制好的铜母线应酸洗、钝化处理并用清水冲洗干净。8.2 喷漆、喷涂的基本要求8.2.1 所有母线均喷
23、涂相色漆;8.2.2 为区别母线的相别,总装车间负责在母线喷漆边界用线及粘胶带进行包扎,并在包扎带处挂上各相相色牌;结构车间负责按相色进行喷漆。各相颜色根据相序而定。具体规定见表2 (以柜的正视方向为准);表2电流种类相序母线上/下平放母线水平放母线立放颜色三相交流 A上远左黄B中中中绿C下近右红直流 +上远左棕一下近右蓝中性线 最下最近最右淡兰色接地线备注(1)由三相分出的单相母线颜色应与连接相一致。(2)分段柜及装有特殊电器设备(3)的柜,(4)按相序号排列造成配制困难时,(5)可不(6)按本 规定。8.2.3 距母线搭接面及搭接处10mm以内均不得涂漆;8.2.4 接地母线一段涂漆颜色为
24、黄绿各半;8.2.5 母线在下列各处不应刷相色漆:母线的螺栓连接及支持连接处,母线与电器的连接处以及距所有连接处10mm以内的地方。(b)供携带式接地线连接用的接触面上,不刷漆部分的长度应为母线的宽度或直径,且不应小于50mm。8.2.6 喷漆后的母线表面不允许有流痕、堆集现象。喷涂后母线厚度应均匀、无针孔;8.2.7 套热缩管母线是单色时,可用不干胶相色来表示相色。8.2.8 同一侧各相母线端涂漆或喷涂界限要求整齐,各相相差为:3mm08.2.9 客户有特殊要求的按要求执行。8.3 涂履电力复合脂及搪锡8.3.1 两种互相接触的金属在有腐蚀介质的环境下会发生电化腐蚀。为避免电化腐蚀,母线与母
25、线,母线与分支线,母线与电器接线端子搭接时,其搭接面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铜与铜:在干燥的室内可直接连接,在室外或高温且潮湿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室内,搭接处必须搪锡。(b)铝与铝:在干燥的室内可直接连接,在室外高温且潮湿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室内,搭接处必须搪锡。铜与铝:搭接处的任何单方应该搪锡。在高温且潮湿、或相对湿度高、或有腐蚀性气体处双方均应搪锡。8.3.2 母线涂电力复合脂前应先将搭接处用钢丝刷轮抛光 ,使表面光洁,无毛刺、油污和氧化膜。8.3.3 搪锡8.3.4 母线搪锡有困难时,可采用镀锡工艺。8.3.5 铜与铜、或铝与铝搭接的母线用于高温且潮湿或有腐蚀气体场所,若没有经过搪锡或镀锡的母线与
26、支母线在组装前必须在搭接处涂电力复合脂;主母线间搭接处在抵达安装地安装时才涂电力复合脂。9、组装9.1 母线的安装须戴专用手套进行,避免母线划伤、弄脏或汗化;9.2 母线安装后,不应有交叉,并应考虑检修和拆卸方便;9.3 接地母线直接固定在箱体的金属框架上,中性线用绝缘子支架安装;9.4 用多个螺栓联接母线时,不允许任何两个螺栓通过垫圈形成电磁回路;交流母线的固定金具或其它支持金具 不应成闭合磁路;9.5 支母线长度超0.8m时,母线必须加支持绝缘子;9.6 紧固用螺栓、螺母,加厚垫圈无论是精制或半精制的,都应镀锌处理,弹簧垫圈应经过镀锌处理;9.7 安装母线时,螺栓两端各加一个加厚垫圈。垫圈
27、凹面面向母线,加弹簧垫圈后用螺母旋紧,直到弹簧垫圈压平,再旋进0.51牙。紧固后的螺栓尾部应露出26牙;9.8 电器元件联接端若使用双螺母紧固时,可不加弹簧垫圈;9.9 用截面积大于6mm的绝缘线作为一次线。铜接头与绝缘线联接要结实可靠,铜接头不得从绝缘线上脱落,也不得存在松动现象;母线排列应整齐美观。9.10 绝缘线的悬空长度超过500mm时,必须使用固定支架或用活动卡板固定;9.11 制后的绝缘线表面不得有伤痕,固定用加厚垫圈,具凹面面向铜接头;9.12 每相或每极两条母线时,其间净距离不得小于母线厚度;9.13 单元母线组装时,应按有关图样进行选取,并按装配图备齐足够的数量。9.14 矩
28、形母线采用螺栓固定搭接时,连接处距支持绝缘子的支持板边缘不应小于 50mm,上片母线端头与下片 母线平弯开始处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9.15 400A及以下连接电缆(线)截面积参考GB1497-85,用电容器连接线截面积按 GB1497-85中表27上数据乘以 1.5数选择.9.16 绝缘间隙的要求,即线的配置应考虑整体的安全,电力间隙,爬电距离,飞弧距离等。9.17 线的搭接,线与元器件的搭接要做到自然吻合,严禁强制性的安装方法。9.18 对于低压成套设备母线在60 6以上应该用热固性绝缘材料制品的矩形带槽的夹棒夹紧母线后固定柜架上 以保证在热稳定电流作用下不至于使母线产生位移。10、检查10.1 母线安装完毕后进行外观检查,应无流漆、脱漆、螺栓松动等现象。母线本身横、平、竖、直,整齐美观,没有安装应力,并符合工艺要求。10.2 完工并自检合格后,在施工单上填写好日期以示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