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尿病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朱红,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 古称消渴病,医史记载已逾两千年。 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呈现出世界性的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又一严重危害大众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引 言,引 言,图211,Contents,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第四节 防治策略与措施,第三节 代谢综合征,目 录,第一节 概 述,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的分型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治疗,一、糖尿病的定义,定义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主要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
2、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糖类、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衰竭。主要特点慢性高血糖,临床症状主要有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糖尿病为慢性终生性疾病。,第一节 概 述,糖尿病的三大并发症,神经病变: 发病最早而且发病率高。症状主要为末梢神经障碍和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和糖尿病肾病血管病变:糖尿病可以促进动脉硬化,增加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的风险,二、糖尿病的分类,1型糖尿病 胰岛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 占糖尿病总数95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单基因(MODY, MIDD)、继发胰腺和内分泌疾病妊娠糖尿病 仅指妊娠过程中初次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
3、异常,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第一节 概 述,糖尿病及其它类别高血糖的诊断标准,四、糖尿病的治疗,三驾马车: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五大措施(国际糖尿病联盟推荐)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治疗病情监测,Diabetes fact (WHO),more than 180 million people worldwide have diabetes. This number is likely to more than double by 2030. In 2005, an estimated 1.1 million people died from diabetes.Almost 80
4、% of diabetes deaths occur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WHO estimates that over the next 10 years (2006-2015), China will lose $ 558 billion in foregone national income due to heart disease, stroke and diabetes alone.,第二节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1型糖尿病的分布 2型糖尿病的分布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一)地区分布1.国家/地区间:不同地区差异很大(年龄调整发病率最
5、大相差350倍)。 发达国家高于不发达国家、纬度越高发病率越高。最高意大利撒丁岛和芬兰,最低亚洲国家和南美洲国家。2.城乡间:城市儿童的发病率 郊县和农村 (1.12/10万人年 vs 0.38/10万人年(我国)3.我国发病率 世界最低(0.59/10万人年),一、1型糖尿病的分布,1.性别 男、女相似2.年龄 青春期高发 10-14岁发病风险最高,青春期后急剧下降。3.种族和民族美国白人高于黑人。黄种人低于其他人种我国哈萨克族最高、满族最低,(二)人群分布,一、1型糖尿病的分布,(三)时间分布 1、季节性 秋冬季发病升高,可能与病毒感染、饮食、运动、激素水平有关。 2、长期趋势 低发病率人
6、群中增长更明显 1988-1996年,我国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一、1型糖尿病的分布,(王克安等,1999),一、1型糖尿病的分布,地区分布国家间或地区间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中生活方式西化地区保持传统生活方式。城乡分布 城市高于农村,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印度、斐济)。,第二节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二、2型糖尿病的分布,我国部分省市糖尿病患病情况(11省市调查) 北京最高 (4.56%) 浙江最低 (1.99%) 省会城市中小城市富裕县镇贫困县农村 (4.58%) (3.37%) (3.29%) (1.71%),二、2型糖尿病的分布,时间分布 持续增长趋势。发达国
7、家:居高不下,有些国家还在增加,主要与人口老龄化、诊断灵敏度提高有关。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发病率上升很快。中国目前的糖尿病患病率已经接近台湾和香港等以城市为主的地区。,第二节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二、2型糖尿病的分布,中国五次大规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07.6-2008.5 4.8万 20岁以上 11.28% 14.77% OGTT试验12个省和京沪,我国糖尿病患病的另外两个特点未诊断率高:57%,城市52.5%,农村67.64%,农村医疗状况落后。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14.77%。IFG中年男性明显高于女性。IGT中年女性高于男性。,导致2型糖尿病患病率升高的主要
8、原因人口老龄化肥胖生活方式的改变死亡率下降诊断标准的变化诊断指标灵敏度的提高医疗保健的改善,二、2型糖尿病的分布,人群分布1.年龄分布随年龄增加糖尿病发病率增高。40岁以后急剧升高,年龄每增加10岁,糖尿病的风险增加60%, 在达到一定年龄后糖尿病发病率开始下降。与器官功能衰退,肥胖等因素有关。糖尿病在我国有年轻化的趋势。,第二节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二、2型糖尿病的分布,2.性别分布,欧洲与美国:女性男性韩国和日本:男性女性我国: 女性男性1997(2.54%vs2.66%) 男性女性2007(12.91%vs10.299%)性别差异主要是由环境及行为因素造成的,而与种族因素无关。,二、2
9、型糖尿病的分布,3.职业分布,劳动性质与劳动强度与糖尿病关系密切。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我国前三位分别个体服务人员、家庭妇女、行政干部,最低的是农民。,二、2型糖尿病的分布,4.种族和民族分布,患病率最高的是美国比马印第安人、瑙鲁人、太平洋岛国。 患病率最低的是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我国新疆维吾尔族高于其他民族。,二、2型糖尿病的分布,30-64岁不同人口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年龄标化),同一省市不同民族糖尿病患病率比较(%),二、2型糖尿病的分布,5.家族史,2型糖尿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有家族史者糖尿病患病率比无家族史者高。糖尿病一级亲属患病危险更高,是一般人群的5-21倍。,二、2型糖尿
10、病的分布,6.移民研究,来自不发达国家的移民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原本土居民,甚至高于移居地居民。例如 不同地区的华人2型DM患病率: 中国大陆 1.0%, 夏威夷 1.8%, 新加坡 4.0%, 马来西亚 7.4%, 毛里求斯 16.0%。,二、2型糖尿病的分布,夏威夷和广岛的日本人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Pima Indians,7.社会经济地位,发达国家型: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群更常见;发展中国家型:社会经济地位高或生活富裕的阶层更常见。,二、2型糖尿病的分布,三、糖尿病的危险因素,1型糖尿病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其他环境因素,第二节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1型糖尿病之遗传因素,1型糖尿病具有遗传
11、易感性: 相关基因: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与种族、民族有关)胰岛素基因其他基因,1型糖尿病之自身免疫,1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常存在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这些抗体和补体结合,通过细胞免疫破坏胰岛细胞,导致糖尿病的发生。,1型糖尿病之病毒感染,致病病毒有柯萨奇病毒B4(CVB4)、腮腺炎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心肌炎病毒。病毒可直接损伤胰岛细胞或通过自身免疫反应间接发挥作用。,1型糖尿病之其他环境因素,牛乳人工喂养维生素和抗氧化剂药物和化学品,1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小结,HLA决定了个体对1型糖尿病的易感性,在病毒感染等诱发因素的作用下,直接造成胰岛细胞的损伤或通过自身免疫反应引发胰岛
12、的损伤和破坏,发生1型糖尿病。,遗传因素 肥胖或超重 体力活动不足 膳食因素 早期营养,糖耐量损害 胰岛素抵抗(IR) 妊娠 社会经济状况 高血压及其它易患因素,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之遗传,2型DM有更明显的遗传倾向。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单基因位点有: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单基因突变导致的糖尿病仅占2型糖尿病总数的10%。普通2型糖尿病通常是由多基因决定的。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患糖尿病的危险增加3倍。,2型糖尿病之肥胖,体重指数 我国肥胖和超重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3.43倍和2.36倍。肥胖类型 向心性肥胖:男性有34.29%为中心性肥胖(
13、腰围90 cm),女性则有26.53%为中心性肥胖(腰围85 cm)。 (WHR预测价值大于BMI)肥胖时程 儿童期肥胖及18岁开始进行性体重增加,年龄25-44岁的Pima人根据体重指数来看2型糖尿病的5年累积发病率,2型糖尿病的病因,瑞典哥伦堡的研究依据男性开始的腰臀比和体重指数,追踪13.5年,看糖尿病发病的百分比,2型糖尿病之体力活动,身体锻炼能改善代谢异常,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高血脂。体力活动少增加2型糖尿病的危险体力劳动者 脑力劳动者控制肥胖和坚持体育锻炼可使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减少50-75。,2型糖尿病之饮食因素,饮食成分结构不合理和总热量增加。摄取高热量、高脂肪、
14、高糖类、高蛋白及缺乏纤维素的饮食有利于本病的发生。膳食营养与体力活动有协同作用。,2型糖尿病之早期营养,生命早期营养不良低体重新生儿母亲营养不良胎盘功能不良,出生体重和母乳喂养独立作用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之糖耐量受损,糖耐量受损(IGT)确诊后5-10年后约有1/3发展为糖尿病,如伴有以下情况,发生糖尿病危险更高:原空腹血糖5.0mmol/L、餐后2h血糖9.4 mmol/L、腹部肥胖、空腹胰岛素水平增加。改善饮食结构、增加体力活动有利于IGT恢复正常。,2型糖尿病之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机体对一定量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正常水平的现象。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重
15、要特征之一。,2型糖尿病之妊娠,妊娠次数多者高发;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主要危害:增加新生儿畸形、巨大儿、低血糖的危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易患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增加后代的发病危险。,2型糖尿病之社会经济,富裕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中富人高于穷人经济收入越高、文化程度越低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越大。,2型糖尿病之社会经济,瑙鲁-太平洋岛国,60年代前多以渔业和农业为生,60年代中期因开采磷矿、国家迅速富裕,人均年收入达3000万以上,生活西方化,摄入能量高、体力活动少。糖尿病患病率时间变化趋势1933年 0%60年代 2%70年代 34.3%(15岁)和40%(20岁),2
16、型糖尿病之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高于正常血压者。收缩压每升高10mmHg,糖尿病的风险增加20%。甘油三酯每升高50mg,糖尿病的风险增加5%。,糖尿病危险因素小结,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遗传因素是糖尿病发生的潜在原因,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环境因素作用下更易发生糖尿病如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饱和脂肪增加、纤维素减少易发2型糖尿病,病毒感染时,可通过自身免疫而发生1型糖尿病。,第三节 代谢综合征,概 述 诊断标准 患 病 率,一、概 述,定义 一组以肥胖、高血糖糖尿病(DM)或糖调节异常(IGR) 、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醋(TG)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
17、以及高血压等聚集发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临床征候群。,第三节 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MS是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早期诊断及干预MS被视为预防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二、MS诊断标准,目前尚无全球一致认同的诊断标准具体标准因人种而异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MS全球共识定义IDF定义是否适合中国人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第三节 代谢综合征,MS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 危险因素 确定指标 肥胖 BMI 25 血脂紊乱 TG 1.70 HDL-C 0.9(男) 南方, 城市农村。,图21-3 中国20002001年35
18、74 岁成年人群按照性别和年龄分组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顾东风等,2005),第三节 代谢综合征,第四节 糖尿病的防治策略与措施,防治策略 防治措施,一、防治策略,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减少糖尿病发病率 二级预防 早发现、早诊断和治疗,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三级预防 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致残、早亡和提高生命质量,第四节 糖尿病的防治策略与措施,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提出的策略 预防疾病,强调加大社会宣传力度,重点关注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早期发现和监护 治疗疾病,制定和完善糖尿病的三级管理,特别是运用健康教育和个体化指导的方式,使患者掌握防治知识和技能,进行自我管理,第四节 糖尿病的防治策
19、略与措施,一、防治策略,以健康促进为手段的社区综合防治1.制定长远的糖尿病防治国家行动计划 2.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地区协作,进行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干预的研究3.建立三级防治和疾病监测网,使治疗和管理科学化、制度化,第四节 糖尿病的防治策略与措施,一、防治策略,4.开展社区综合防治 5.对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和糖尿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6.有计划地对专业人员开展教育和培训7.研究和评价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机制,提供公平、可及、有效的糖尿病防治,第四节 糖尿病的防治策略与措施,一、防治策略,二、防治措施,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采取不同防治措施 一级预防措施 二级预防措施
20、三级预防措施,第四节 糖尿病的防治策略与措施,一级预防,对象:一般人群目的:预防和延缓高危人群和社区发生糖尿病,二、防治措施,一级预防的措施-人群健康教育,提高全社会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提倡平衡膳食,戒烟限酒、限盐预防和控制肥胖 治疗高血压,改善高血脂预防病毒感染提倡母乳喂养,避免早期牛奶喂养服用自由基清除剂、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剂,二、防治措施,二级预防,对象:高危人群目的:三早,预防延缓病情发展方法:通过糖尿病普查、筛检及定期健康检查或设立糖尿病专门防治机构来实现。筛检试验:空腹血糖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阳性者择日重复检查一次以确诊。
21、注意:既要查出糖尿病病人,也要查出IGT。,二、防治措施,1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HLA危险基因携带者血清ICA(胰岛细胞抗体)阳性1型糖尿病的第一代亲属,二、防治措施,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一级亲属有糖尿病40岁及以上超重及肥胖,尤其是向心性肥胖少运动妊娠期糖尿病及生育过巨大儿以前确诊有IFG或IGT高血压高脂血症伴发冠心病,二、防治措施,三级预防措施,控制血糖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通过自我监测、药物治疗、饮食、体育锻炼、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预防病情恶化、防止伤残,加强康复措施,以降低糖尿病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二、防治措施,脂肪和蛋白的最佳来源是: 鱼和豆制品,避免低血糖、发生了低血糖能随时获得处理简化用药方案,中国慢性病预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报告中提到,在慢性病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均可实施预防措施,但效果相差很多。以糖尿病为例,一级预防(教育以减少危险行为),减少35%-60%发病;二级预防(教育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可减少40%-50%失明、30%慢性肾衰、50%心脑血管病和60%截肢等严重并发症,而有并发症者医疗费是无并发症者的5倍。,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