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建立大学英语语文学科的必要性_英语论文.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199552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大学英语语文学科的必要性_英语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建立大学英语语文学科的必要性_英语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建立大学英语语文学科的必要性_英语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建立大学英语语文学科的必要性_英语论文英语论文摘 要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各英语大纲皆没有把英语语文的教育功能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提出,由此在教学性质和目标的导向上, 容易产生政策性的语义歧义。同时,由于英语在大学里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也无法规范并扩大语文的教育辖域。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建设大学英语语文学科的必要性。 关键词 英语语文;学科;课程 Abstrat:The eduatinal funtin f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phillgy has nt been stated definitely in the English urriulu standar

2、ds and requireents f senir iddle shls and lleges in hina, thus it easily leads t se seanti abiguity n the pliy in the guidane f teahing prperty and ais. As English is nt an independent disipline in lleges, its linguisti r phillgial spe in eduatin an nt be regulated and enlarged. The paper disusses t

3、he neessity t build the disipline f English language and phillgy arding t the t reasns abve. Key rds:language and phillgy; disipline; urriulu 迄今为止,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简称课程标准)、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简称基本要求) 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简称教学要求),都没有将英语语文的教育功能作为一个明确的命题 ,这就使得以普及教育为目标的基础教育和以专业教育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在教育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上缺少衔接,

4、出现错位,也使得英语课程的教育功能难以得到进一步发挥。因此,本文试对建设大学英语语文学科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一、语文概念及其教育功能 我国各种典籍对“语” 、 “言” 、 “文”等语词皆有释义,例如说文:“语,论也。 ”段注认为,“ 一人辩论是非谓之语”, “与人相答问辩难谓之语” 。 辞源将“语”与“言”界定为:“自言为言,与人谈论为语。 ”据此可知, 语与言的内涵皆指口头的语言,即言语。 “言”常指自言;“ 语”,常谓之与他人的口头交流。 说文曰: “文, 错画也。 ”据段注, “错”,当作“(辶昔) ”。( 辶昔)画者,交(辶昔 )之画也。 辞源将“文”界定为:彩色交错。引伸为文雅。纹理

5、、花纹。文字、文辞,又作动词用, 指撰述。由此推知,“文”的初始意义乃指色彩, 通 “纹” ,是纹的通假,并以此引申为文雅,即 ultured。可见 ,此义中、西相通,故“文”的意义在汉语中与“语”和“言”一样十分丰富。语,指口语;文,指书面语。 我国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将“语”与“文”界定为:“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1叶老的这番话是基于我国历代的学校教育“言“、 “文“ 不分家, 且倚重“文“ 的传统,做出的系统总结。 我国外语类核心期刊除北外主办的外语教学与研究称其为“外国语文月刊”外,其它如外国语

6、 、 外语界 、 现代外语 、 外语研究等,并没有将其划分为研究外国语文的范畴。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概念都无界定,只是对课程性质进行了描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 再以语文的英语对应词 phillgy 为例。语文与 phillgy 意义相近,但 phillgy 没有汉语中丰富的语义。如 ebsters Ne Aerian Ditinary 将其定义为:the study f literature and relevant fields; linguisti

7、s(p390)。Lngan dern English Ditinary 对其定义为:the study f language fr the ritten texts by hih it is knn;the study f texts and their transissin(p842)。 综上所述,语文之概念可概括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基础应用性较强、交际性较强的学科或课程;语文的语篇选材既有古代的、文言的,也有现代的、白话的;语文的语篇内容既有口语的,也有书面的;语文的语体既有文学的, 也有应用或实用的;任何国家的语文课程都有各自的文化特色,并具备一定的教化、教养作用,即人文性。 根据

8、前文所知,我国对语文的界定是非常模糊的, 国外亦如此,phillgy 往往与 linguistis 混为一谈。笔者认为,在教育与教学领域, 不能只是推介、研究语言学而语言学,必须扩大其辖域, 改英语为英语语文。其根据和理由如下: 第一, 我国各级英语课程的设置, 无论是教学大纲对教学的性质和目标、学习者所具备的英语能力的规划和要求、教材内容的编排,还是从各级考试的侧重点来看,强调并突出的还是其听、说等交际功能。然而,英语在我国毕竟只是外语, 而且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地区,城市与乡村之间所拥有的教学资源也极为不平衡,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水平都有差距,而且, 如果只强调学习的一个方面,

9、势必会影响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二, 正由于语文概念的模糊性, 才会对英语语文教育的复杂性、系统性、连贯性等认识不够,误以为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 就是英语语文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的单一性,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经常出现语用失误。 日常教学中,我们既要充分理解语文的外显与内隐意义, 还要真正理解“交际”的语域。正如教学要求所言,“交际”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3其实质也就是“语”和“文”的统一与同构。 束定芳也认为,“除了口头的方式以外,如今更重要、更常见的方式是书面的,即阅读与写作”4。董亚芬则强调 ,“在培养听、说、读、写“四”会能力的过程中,写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

10、用。写作不仅有助于巩固经由读和听输入的语言材料,促使语言知识的内在化, 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而且还能为实质性的口语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5。 并且, 随着人类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 英语本身也体现出多元化特质。对此,Kahru 提出了着名的同心圆说(nentri irle)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处于内圈(inner irle);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处于外圈(uter irle);以英语为外语的国家处于扩展圈 (expanding irle)。处于同心圆不同位置的英语形式,其形态仍以同一个共核(n re)为基准,但它们会有各自的变体,这些变体还会拥有各自独立的特点。显然,英语要在中国保持鲜活的生命

11、特征,也必须适应中国文学发展的特点,在教材中适当补充涉及到英、美等国文学、文化的篇章,满足学生对异质文化的好奇心,并通过对两种文化形态的比照,达到成功交际之目的。 众所周知,语文教育蕴含有德育和教化功能。德实际上也属于文化的精神范畴。关于文化,易经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故语文教育所负载的文化功能还具有社会化与社会制度化的一面,它是以“人文“来进行人格教养与教化。文化即 “人化“、 “化人“。关键词“化“曰之内化、融合、升华与超越。从语词的起源来看:文化是“人化“、人的主体性的对象化;从功能上来看:文化是“化人“, 教化人 ,塑造人,熏陶人6。因此,笔者所力陈的语文

12、学科教育,旨在说明:语言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原型与母本。作为人文学科的次范畴与下义项,语文这一定义不仅是对受教育者习得语言、文学等外显知识的观照,还通过语言文化的世界图景性,整合、超越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哲学观念等,使受教育者学习如何做人、化人,因此英语语文教育比英语教育的概念域要大,它即属于教育这一个大范畴,同时也包含有语言、文化、文学、哲学、宗教、伦理学、美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成分,甚至也包括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成分。 二、大学英语语文学科:理论与实践意义 与汉语中“学科”相对应的英语语词为 disipline,牛津英语大词典定义为:A branh f learning r shlarly i

13、nstrutin。 辞海定义为:学术的分类。“教学科目“ 的简称, 亦即“科目“。秦秀白认为:“学科是按门类划分的, 相对独立的知识系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下位概念学科的分类过程就是对科学系统的逐渐认识并形成一个个具有独自研究对象的知识系统的过程。“7显然,学科领域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教养在其中居主导地位,通过教学活动过程 ,展开人格教育。 “课程”在汉语中始见于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 “奕奕寝庙,君子作之“所作的注疏 ,“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其语义可理解为分担工作的程度,学习的范围、时限、进程或教学与研究的专门领域。在英语中的对应词 urriul

14、u,源于拉丁语 urrer,译为跑马道;在现代英语辞典中转义为教育类的术语 a urse f study 或 a set f urses。由此可知,课程体现学科知识的教育形态,为学科的下义项。 由上可知,课程的辖域比学科要窄。因此, 在教学要求中所提到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混淆了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大脑发育状况,言语学能的培养阶段最好是在青春期前期,而在青春期的中、后期, 大学生思维、特别是逻辑思维得到了加强, 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也应该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不能滞留在字、词、句的浅表性教学上, 导致其思维在具象性和直观性上的固化,缺乏

15、对英语的整体把握。我国的英语教学之所以“费时、低效”,其主要原因就在于: 没有自上而下建立英语语文学科,并在这一学科的统筹下,根据学生认知心理、语言认知水平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大脑发育状况, 突出大、中、小学各自的教学要求与目标及侧重点。没有实施大、中、小学英语教育的衔接与对接。没有实行与中国语文教育的衔接与对接,在缺少真正的“双语文”环境下, 学习者不可能对两种不同质的语言做到准确地解码与二次编码,不可能通过移情实现对两种语文融会贯通。没有明确界定语文的定义,使得一部分中国学生只把英语当作交际、特别是听说的交际工具,因而学习英语的功利性过强。在这种状况下,学生不可能全面地习得第二语文的知识与技

16、能, 也不可能主动吸纳英语语篇中所提供的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同时积极地将这些理念与中国的国情融合,真正实现英语语文的教育功能。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 “语文”概念的不明确性, 使得我国大、中、小学的英语课程标准或要求在教育目标的设定和课堂内容教学上,都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内容重复现象,过分强调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加速了人们对其功利效益的追求, 伤害了学生的学习情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成就归因。同时,“语文”概念的不明确性, 实际上导源于英语学科建设的不科学性,以至于在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英语语文学科。因此,我国十分有必要及时将“英语学科”改称“英语语文学科” 。 参考文献 1张隆华. 中国语文教育史纲.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8.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Z.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1. 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1-9. 4束定芳. 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4. 5董亚芬. 我国英语教学应始终以读写为本J. 外语界,2003,(1):4. 6何高大. 英语教学中体验文化观的认知阐释J. 外语教学,2006,(3):65. 7秦秀白. 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应该加强学科建设J.外语界,2006,(1):3.下载此论文:建立大学英语语文学科的必要性.dx(rd 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