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案例与评析.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925100 上传时间:2021-04-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案例与评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案例与评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案例与评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案例与评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案例与评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年级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案例与评析【片段一】引入毫米 :在学具盒里有一根大 5 厘米 的小棒, 你能把它找出来 ? (在学生的学具盒里有若干根小棒,只有一根白色的是 5.3 厘米 )生:白色的小棒大 是5 厘米。 :是的, 根白色小棒大 是 5 厘米 ,但到底有多 呢? 同学 拿出尺子量一量。(学生独自 量)生:比 5 厘米 一点儿。 5 厘米多 3 小格。 5 厘米多 3 毫米。 :有同学 根小棒 5 厘米多 3 小格,也有 是 5 厘米 3 毫米, 明 在我 用厘米已无法 精确地表示出 根小棒的 度。 其 1 小格可以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 度 位“毫米”表示。 (板 :毫米)【 析】三年

2、的孩子在 前 度 位毫米已有所接触,但 它 的理解是不清晰的, 没有建立表象。教 以学生已知的“厘米” 切入点,在 量 程中, 学生感受到“ 使 量精确,不 整厘米 ,需要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 度 位毫米”。把毫米和厘米 密 系在一起,既有利于学生 新知的掌握,也有利于学生理解 度 位 的十 制关系。在教学 程中, 教 充分考 学生已有的 , 合教材 写的 意 合把握教学目 ,灵活地 教学活 学生 好地 知 生的 程。学生在估 小棒 度、 量小棒 度的活 中引出毫米,感受用毫米作 度 位的必要性, 些活 有助于 学生的学 趣,并自主地参与后 的学 活 。【片段二】 毫米 :尺子上 3 小格就是

3、3 毫米,那么 1 毫米有多 呢? 同学 在尺子上找出 1 毫米,并和同桌 一 。 (同桌指完后, 一位学生到 件中放大的尺子上指出1 毫米。) :(指着 件中放大的直尺 ) 1 小格是 1 毫米, 2 小格是几毫米呢? 3 格呢 10 小格呢?生: 10 毫米。 1 厘米。 :怎么有的同学 10 毫米,有的同学 1 厘米?生: 1 厘米 =10 毫米。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尺子中任选 1 厘米,数一数是否有 10 毫米?也就是 10 小格?师:你是选直尺上的哪个厘米来数的?生:刻度 2 至刻度 3,是 1 厘米,有 10 毫米。刻度 5 到刻度 6, 1 厘米里有 10 毫米。等等。(板书:

4、1 厘米 =10 毫米)生齐读: 1 厘米 =10 毫米。师:从 0 刻度到刻度 2 是几厘米,是几毫米?( 2 厘米, 20 毫米。)从 0 刻度到刻度 3 呢?( 3 厘米, 30 毫米。)从刻度 2 到刻度 6 呢?( 4 厘米, 40 毫米。)师:请同学们在学具盒里找一找长度、宽度或厚度是 1 毫米的物品。(学具有: 1 元硬币、电话卡等)生:电话卡的厚度是1 毫米。生: 1 元硬币的厚度是1 毫米。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量一量这两样物品的厚度。生:电话卡的厚度是1 毫米, 1 元硬币的厚度是2 毫米。师:在学具盒里找出最短的小棒,量一量有多长?生: 2 厘米 5 毫米。生: 25 毫米

5、。生: 2 厘米 5 毫米就是 25 毫米。师:你能估一估数学书的厚度吗?估计好后把结果填入表内。再用尺子量一量。测量的物体我的估计我的测量数学书的厚度师:说说你的估计结果和测量结果,相差多少?生:我估计是 1 厘米,测量结果是7 毫米,估多了 3 毫米。生:我估计是 5 毫米,测量结果是7 毫米,少估了 2 毫米。师:毫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毫米作单位吗?生:我爸爸去划玻璃时,玻璃的长度要用到几厘米几毫米。生:工人师傅做的一些机器零件就是用毫米做单位的。生:一张纸(指着数学书的一页)的厚度是1 毫米。师追问:一张纸的厚度是1 毫米吗?(学生马上开始测量验证。 )生:一

6、张纸没有1 毫米。生:大约 10 张纸的厚度是 1 毫米。师:像我们数学书里的纸张,大约10 张纸的厚度是 1 毫米。(课件出示小资料: a. 铅笔芯。教师介绍铅笔芯的粗细规格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b. 眼镜片的厚度。 c. 播音员报气象预报: 2005 年 8 月 14 日,第 10 号台风“珊瑚”带来大风暴雨,截止到当天下午 5 时,厦门平均降雨量达 300 毫米以上,靠山地地区降雨量均超过 350 毫米,小坪水库最大降雨量达 587 毫米。)师:请同学们不用尺子画一条 1 厘米长的线。(学生动手画)再用尺子量一量,长了或短了多少?生:我画长了 1 毫米,就是画了 11 毫米或 1 厘米 1

7、 毫米。生:我画短了 2 毫米,就是画了 8 毫米。【评析】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感知、体验,当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 学生的学习就不只是 “文本学习”,而是“体验学习”。这一环节最大的特点是教师创设了许多体验学习的情境,通过提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 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在认识毫米的过程中,有找一找(在尺子上找一毫米,在文具盒里找厚度是 1 毫米的物品),摸一摸(摸厚度是 1 毫米的物品),说一说(说生活中用毫米作单位的例子),估一估、量一量(测量物体的长度前先估计) 、画一画(不用尺子画一段 1 厘米长的线段)、比一比

8、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从形象感知到逐步抽象的体验过程, 充分体验到 1 毫米的长度, 建立了毫米的正确的表象。 画一厘米长的线,把毫米的认识与厘米紧密联系起来, 深化了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这样的教学, 为学生搭建了一个 “体验学习的平台”,将学生的活动过程上升为数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三位一体地参与,体验成为有效学习的基石。【片段三】认识分米师:不用尺子画一条10 厘米长的线。(学生动手画)师:在学具盒里有一根 10 厘米长的小棒, 找出来与自己画的 10 厘米比一比, 是画长了,还是画短了? (学生

9、拿出 10 厘米长的红色小棒与自己画的进行比较。 )师:这 10 厘米(拿着小棒)也是一个长度单位,请同学们看数学书第书中你能发现什么?4 页,从生: 10 厘米 =1 分米。(教师板书。)师:你能把1 分米有多长表示出来吗?生:从中指尖到掌心之间大约长1 分米。生:用了一半的铅笔大约长1 分米。师:你能在尺子上找出1 分米吗?生:从0 刻度到刻度10。生:从刻度10 到刻度20。生:从刻度 2 到刻度 12。师:知道了 1 分米有多长, 2 分米有多长呢?(学生举起了尺子,一根尺子大约是 2 分米。) 4 分米有多长呢?(同桌两人把两根尺子拼到一起长大约 4 分米。) 8 分米有多长呢?(学

10、生 4 人小组把 4 根尺子拼在一起长大约 8 分米。)10 分米有多长?你能比划一下吗?(学生比划)生: 10 分米就是 1 米。师:为什么?生: 1 米=100 厘米, 1 分米 =10 厘米, 1 米里面有 10 个 10 厘米,所以 1 米 =10 分米。(板书: 1 米=10 分米)师:先估计课桌的宽,把结果填入表格,再用尺子量一量。完成表格。 (提供 3 根不同长短的彩带,让学生选择后估计,测量。 )测量的物体我的估计我的测量课桌的宽【评析】前一教学环节,教师的组织引导多一些,而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学,体现方法的层次性。 在分米的认识过程中, 让学生自学课本得出 “ 1 分米 =10

11、厘米”以及用 1 分米度量的优越性。 通过找 1 分米、比划 1 分米的长短等活动来建立分米的长度观念,在估一估、量一量中,让学生学会目测,间接运用工具得出物体的长度。追问 1 分米有多长, 2 分米有多长, 4 分米、 8 分米、 10 分米有多长,沟通了厘米、分米和米的联系。探究、自学等自主活动,强调把学习、读书等的时间还给学生,但不是“放羊式”教学,这一环节教师充分发挥了语言的导向功能,适度把握思考方向,以提高课堂的效率。【片段四】解决问题1. 量一量2. 画一画。 1 分米长的线段;长 2 厘米 5 毫米的线段。3. 算一算。4厘米 =()毫米80毫米 =()厘米6 分米 =()厘米4

12、0厘米 =()分米18毫米 +42毫米 =( )厘米 3分米 +7 分米 =() 米75厘米 -28厘米 =()厘米 =() 分米()厘米4. 填一填。(1)我们三年级上册数学书的厚度约是8()。(2)一枚钉子的长度约54()。(3)一块橡皮的厚度约是12(),长约 5()。(4)一枚图画钉的长约是1()。(5)一本作业本的宽是约15(),学校的升旗杆高20()。(6)你的中指的长约 6()。(7)课桌的长约 6(),高约 80()。(8)我的身高是()分米()厘米。5. 小小设计师:铅笔的包装盒需做多长?师:老师在课前给每位同学发了一枝铅笔,这种铅笔是襄阳的一家文具厂免费提供的。厂长让我带来了一个问题,文具厂准备把这种铅笔每 10 枝包装成一盒,包装盒需做多长呢?生:需要先量出这种铅笔的长度。 (学生测量铅笔长度)生:铅笔的长度是17 厘米 7 毫米。师:那铅笔包装盒需做多长呢?生: 17 厘米 7 毫米。生:铅笔盒长度做成17 厘米 7 毫米,那铅笔就装不下了。生: 20 厘米生:做成 20 厘米长太浪费材料了。我觉得做成18 厘米比较合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幼儿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