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作业中学生主体性原则的体现浅谈作业中学生主体性原则的体现论文 关键词:主体性原则 情景 作业布置 论文摘要:除了在课堂上能创设情景,让学生主体性能得到体现,教师在课后的作业布置中也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也可以通过作业来体现学生主体性原则。 所谓主体性原则就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前提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和 自然 环境,学会根据环境要求自主选择目标,自我控制,自我 发展 ,以最终健康、积极地适应环境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它要求教师善于创设适宜的求知环境,给学生主动选择的空间,以使学生主体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其实,除了在课堂上能创设情景,让学生主体性能得到体现,教师在课后的作业
2、布置中也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也可以通过作业来体现学生主体性原则。 我的一位曾任某单位领导的同学,在他还是老师时曾对我说过,“其实老师布置作业是有技巧的。我几乎没有批改过学生作业,但我所教的班级在每次的 考试 中总是学校最好的”其实他用的是强制手段让学生在课外完成他课堂上布置的作业,然后在下一次课中当场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对不能如期完成的同学会有相应的惩罚。他的这种做法是能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不过细品起来总有一种强制手段,怎么说好像都有一种被迫学习的感觉。 学生作业是要布置的,学生完成了作业老师当然要批改的,不然老师就无法掌握学生的知识领会情况了。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体味,我在布置作业时作了一些尝试
3、,自认为这些尝试更能体现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1 一题多改,加深巩固 综观多年的高考题和平时的测试、摸拟考等,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创新题目其实是在原题的基础上进行改装、包装而成的。学生在做题时往往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就应该多多帮助学生归纳、 总结 相似类型的题目,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那么在学生方面,能不能也训练呢?我从作业中找到了突破口。 例如,在高考备考复习中,当复习“DNA 分子结构及复制”内容时,我布置了这样一条题目: 请参照以下题目,在不改变题意的情况下,自行设置另一条类似的题目:假设取一个含有一条染色体的细胞,用 15N 标记细胞核中的 DNA,然后放
4、在含 14N 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进行连续两次有丝分裂形成 4 个细胞,这 4 个细胞中含 15N 的细胞个数最可能是( ) A2 个 B4 个 C2 个或 4 个 D2 个或 3 个或 4 个 (答案:A) 在收回的作业中,我把最富有代表性的题目及平收集的题目结集成套题,再印发给学生,如:假设取一个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用 15N 标细胞核中的 DNA,然后放在含 14N 的培养基中培养,其进行连续两次有丝分裂形成 4 个细胞,这 4 个细胞中含 15N 的细胞个数最可能是( ) A2 个 B4 个 C2 个或 4 个 D2 个或 3 个或 4 个 (答案:D) 假设取一个含有一对同源染
5、色体的细胞,用 15N 标记细胞核中的 DNA,然后放在含 14N 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进行连续 5 次有丝分裂形成 32 个细胞,这 32 个细胞中含 15N 的细胞个数最可能是( ) A2 个 B4 个 C2 个或 4 个 D2 个或 3 个或 4 个 (答案:D) 这样,类似这类型的题目在以后的考试中学生就会轻松拿下了。随后在各章节的复习中,只要条件允许我都会引导学生做类似的作业。 如在细胞分裂专题中,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 DNA 的变化可以用图 l 表示。 然后请学生改变条件,让这个图既能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 DNA的含量变化,同时又能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 DNA 的含量变化。(答案是把纵坐
6、标所表示改为“每条染色体 DNA 含量” ,横坐标仍表示细胞分裂时期即可。) 比如还有,请学生综合所学知识,找出图 2 所能表示的内容(如光合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呼吸速度与温度的关系等等)。 2 化零为整,共享资源 考试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平时的测试、段考、期考,我们都是老师自己出题目。这不仅增大了老师的工作量,同时也容易造成选题质量下降。有时为了赶时间,老师就会出现随便拿一套现成的题目来考学生。细想起来,这样考试只会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同时题目可能千篇一律,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但是高考备考过程,考试是免不了的。为了达到训练目的,又不让学生厌烦,老师们可谓费尽心思,该用的都用上场了,但有时候效果真是很低很低的。得到一些同学的启发,我在基础较好的班级尝试了一种题目源自学生,又用于学生考试的作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