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高校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高校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关键词:学校 德育 道德 论文摘要:德育是德性的养成与培育,它在教育中处于的地位,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但在目前,我国学校的德育管理还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急需解决。要有效地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有利的措施,如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开发 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德育管理目标要实际化;提高德育工作者的道德素质,以期对我国的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一、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德育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由于受升学 制度的影响,使得学校和教师有意或无意都把升学率作为评价的标准。我国的大多数学校认为只要升学率抓上去了
2、就一切都好了,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 “应试”成为学校工作的主要目的,甚至有的学校把它作为唯一目的。这是当前我们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最根本原因。这种片面的只追求升学率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先成人、后成才。但纵观现今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多少学校能够真正履行这个首要任务呢?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必须把德育管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 2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目前,我国不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的德育课多数是处于“灌输式”阶段,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道德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以及“内化
3、”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有一种观点认为,道德不是靠“教”会的,它是未成年人在与周围的相互作用中,在自己的道德生活中自我建构生成的。也就是说,未成年人的道德不是外部规范的简单内化的结果,而是他身处各种现象和社会关系的网络之中,在认识、评判道德现象的同时,协调自身与外部世界的道德关系,并时刻建构自己的道德结构,建构自己的伦 的结果。尽管可能他对各种道德现象的认识很浅薄幼稚,但他却是建构的唯一主体,任何人、任何力量不能代替。 3德育管理工作的目标偏离实际 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从小学抓起,却没有很好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我们不但在小学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在大学还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而
4、恰恰忽略了日常行为教育,忽略了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面对他人、面对社会的教育,忘记了高尚品德的形成,必须从基础抓起,德育工作也必须以最基本的养成教育为基础,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流于形式。长期的“高空作业” ,导致我们偏重于学生的德育,而学生作为一个人本身的人文和人格修养的营建却显得“声弱力薄” 。最起码的生活道德规范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匮乏,使我们的部分学生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我们的教育更像是圣人教育,而不是“成人”教育,对于大多数受教育者而言,他面前悬挂的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目标,缺乏必要的具体行为指导,这样,就使受教育者对德育目标产生距离感,甚至造成双重人格。 4德育工作者
5、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我们有世界上最庞大的专职德育工作者队伍,学校里有书记、校长、政教主任、辅导员、班主任,社会上从事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人员也不在少数。但其专业化程度却不容乐观。在中小学里,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是平时专业水平低的教不好书的人才来做德育工作。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做德育工作要求并不高,只要把学生管住、吓住,不出事就可以了。有机会接受继续教育,进修学习也只是科任教师的专利。通过对一些中小学调查了解到两个具有普遍性的事实:第一,做班主任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没有多少人愿意做,甚至愿意待岗也不愿意做班主任;第二,德育工作者几乎没有参加专业教育与培训的机会,目前的新课改培训,十八科的培训都有,就是
6、没有班主任、辅导员培训。长此以往,德育工作者队伍的素质令人担忧。 二、解决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1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切实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把德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着重点。纵观 历史 上着名的教育学家,如陶行知先生对学生提出了“每天四问”的要求,其中之一是“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么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即“德育是完善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 ”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人格长城,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认识了学生学习
7、德育的重要性,我们却又不得不讨论一下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学校教育尤其是 学校教育要既教书又要育人,而且以育人为本。在当前情况下,必须把育人看做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因为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 ”南宋着名教育家朱熹提出了学校必须把坚持德育放在首位的思想。他说:“致知之要,当知善之所在,如父止于慈,子止于孝之类。若不务此,而徒欲泛然以观物之理,则吾恐其如大军之游骑,出太远而无所归也。 ”就是说,学校必须将德育放在优先地位,学生有了较高的道德修养,学得的知识才能发挥正当的作用。如果不是这样,学生单纯追求知识,就像脱缰的野马,会越来越远地偏离方向,直至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