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 的心理健康及其 一、你我都 于 力之下1生活就是 力 力来源于方方面面, 但首先来源于 个 代, 个加速度的 代。速度是 个 代的 力。 以前出 坐火 , 在短途坐汽 , 长途坐 机, 可我 是嫌慢, 寄希望于新的交通工具, 以 短坐 ; ,告 了 286,386,486,迎来了奔 代,可 是有些人手拿着鼠 ,嘴里念叨着“快快快”;以前做 ,要用 30 分 ,甚至更 一点 , 在守着微波炉、 磁炉,可人 是不断地在看表;前几天一个 目 , 大学 生 5 年的增 速度, 等同于美国等国家 30-40 年的速度。大学生在很短的 里, 其身份就已从精英 成了大众。我 用速度提高效率, 改善生活
2、量, 赶 成了 个 代的 尚生活方式, 似乎不赶 , 就不足以 明自己的 代身份。正因 ,我 也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 力:30 之前,要有个 定的工作,要 房子、 婚、生孩子;40 ,要有一定数量的存款,孩子学 要看出点眉目;50 ,子女工作、事 、婚姻都要有点 次,自己的生活也要重新思考安排 之一句 :活着就有 力。女性的 力就更大了。 盛 大学的研究很早就指出, 女性所承受的 力比男性更大。 同 一件事情, 于女性来 力指数就会更高。如离婚,男性承受的 力就相 小些;家人死亡,男士可能比 容易忘 , 女士却耿耿于 , 很 从悲 的阴影中解脱出来; 女性 自己同 完成多种不同角色的要求也比 高
3、, 既要照 老人, 又要 助丈夫、教育孩子,在相夫教子的同 , 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力之大可想而知。更有些人把女性比 成“是一种愿意 自己加 的 物”: 上新添了一根白 , 上又多了一道 ,腰 了一寸,体重加了一斤 在 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却 一些女人 来了容 不再、青春不再的 力。当然更多的 力, 是来源于工作。 就拿我 自己来 , 做 一名教 ,在人 入 21 世 后,随着社会 展的更加迅速,我 每天都要面 然增加的信息量, 要面 高的 力, 要面 常感到困惑的人 关系(同事关系、 生关系、与家 的关系),面 的工作 , 面 超 荷的工作数量, 以及来自家庭内部的种种 任。如果 些
4、力是短期的, 可以 解, 可是教 的工作是 的、循 往复的。开学初抓的 ,不等于学期中 就可以松口气。所以,一年四季、两个学期,大 常是 于 状 。2 力引 很多 期工作和生活 力的 果便是失眠、焦 、腰酸背痛、 身不舒服、心慌、乱 脾气。于是开始 繁的 出医院,今天拍片,明天心 、化 、按摩,甚至CT、核磁,最后医生也没有一个具体的 断意 ,只是告 你:注意休息、 累、 生气!要求倒是不高,可是,我 做得到么?于是就又有了抑郁、倦怠、矛盾、困惑、彷徨,甚至麻木不仁, 感茫然无助( 性循 )。 期下去, 究会摧 常人的心理防 , 破坏完整的心理 构, 本来就脆弱的信念和意志, 而 致疲 不堪、
5、心灵扭曲,乃至精神崩 所以, 力的第二个来源就是我 脆弱的内心。 世界 生 不是有一个令人震惊的 言 21 世 将是一个心理障碍的 代!的确,加速度 代 我 来了日益加快的生活 奏, 越来越大的工作 力, 越来越淡的人 关系, 越来越 的生存 境。 些 以抗拒的外在因素, 都在不同程度地威 着我 的生活。 所有 些 射性刺激的 量、 突 性刺激的增多, 都会加大个人的心理 荷。 正如尼采所 “人生就是一 苦 ”,人活着真是太累了。3. 正确 待 力 力可以 生那么多的 , 力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病人,增加了一个又一个需要心理 的个案, 力使人向命运投降, 令人退 ,令人暴力,令人自 。更多的人
6、采取逃避 的方式:工作 争太大,有 力,病退回家;街上建筑物太多,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招牌,太刺激,有 力,不上街;都市里噪音太多,汽 声、收音机、 音机、行人嘈 ,有 力,就哪也不去, 在自己构建的王国里;有的人开始乞求神灵的保 , 搞起“迷信”活 ;有的人 开始酗酒,在酒的世界里,醉生梦死,就等哪一天两腿一伸, 和 “拜拜”,来 束那毫无意 的一生。那么, 力就真的那么可怕,一无是 ?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到底是好还是坏,要看你从哪一个角度去看,塞翁失马, 焉之非福?而塞翁得马, 又焉之非祸?老子说“祸兮, 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与祸是互相依附的,他们互相首尾相连,构成一个圆形, 福到尽头
7、可能就是祸之开始, 祸到尽头可能就是福之来临。所以,压力有时也难以定性它的好坏。 你说压力一定是坏?生活本身就是由一串串压力组合而成的,没有压力的生活是不存在的。呼吸,是因为生理需要构成压力(你刻意憋气);进食,是因为有压力,有饥饿的本能,身体需要营养,所以有了饥饿的压力,到时候你就主动去吃饭; 男女相爱也是基于压力, 从心理上讲,异性相吸,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而得之,乐不思蜀;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生理的要求就不用说了。所以,是呼吸的压力使人呼吸, 从而得到呼吸新鲜空气的趣味; 是饮食的压力使人饮食, 从而获得饮食的乐趣; 是男女相爱的压力使人去追求爱的满足, 从而使世人得以延续; 宗教方面
8、,也是由于追求解脱的压力,或是受到罪恶感的压力,才有那么多的人去信教。可见,压力是有好处的。 不但是生活离不开压力,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一样离不开压力, 世界上的一切发明, 都是因为压力而来。 人先是发现某方面的问题生活带来不便 (压力)发明家动脑筋,努力解决(压力)压力解除。每一个问题就是一份压力,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消除了一份压力, 世界上就增加了一项贡献给人类社会的发明。疾病是人类的一个大问题,SARS的传播,给医学研究机构和医务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着手寻找病源,研制疫苗新的药物出现医家压力解除世界上又多了一种治病的良药。科技的发明是这样, 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进展也是这样。个人角度也是
9、如此, “井无压力不出油, 人无压力不进步”。 如果你能很好地运用压力,压力有时就变成了动力,能帮助你成功。4. 全面了解健康说起健康,现在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开始自觉地追求身体的健康。这些年来气功热、健身热、健身器材热、养生补品热,可谓是一热未止,一热又来,而且是常热不衰。 现在人们更加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变,想尽办法使自己的身体更健壮, 使自己的免疫能力更加提高, 但有些人对身体保健的认识还是有些偏差。有一幅漫画,就很好地说明了我们的保健观念一位中国的父亲,腰扎“神功元气袋”, 嘴里含着鹿茸,一手拿着“三株口服液”,一手牵着小孩; 小孩喝着“巨人脑黄金”, 手里拿着“巨能钙”, 父子俩坐在椅子上看
10、老外。一老外,背心、短裤,精神抖擞跑步,后面跟一小老外,背心、短裤,精神抖擞跑步。这幅漫画入木三分,对中国人的身体保健观念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实际上,我们不但在身体保健方面发生了偏差, 在精神保健方面也走入了误区。 本来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 人们是非常重视精神的保健,但不知从什么时开始,在人们意识里,对身体健康的片面追求,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有的人对身体的不适非常敏感, 有点风吹草动就打针吃药,对心理问题却不够重视,讳疾忌医。我们在生活中要面对那么多的压力,有那么多人心情抑郁苦闷,而长期的精神压抑, 不是比发烧感冒更可怕吗?可是又有多少人,主动向心理医生求助呢?可见对心理健康的追求,显然还更没有
11、“热”起来,还处于初春的萌芽状态。实际上,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他们是互相影响的。在一定程度上,心理因素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一些心身疾病我们又叫它心理生理疾病, 就是指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躯体疾病。人体是心理和生理两大功能统一的完整的生命体。 机体是通过心理和生理的统一活动, 与外界和社会不断地进行着物质、 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保持人体的健康。 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又是互为因果,互相作用的。一般而言,健康,不仅是指内环境的动态平衡, 而且是指生理的、心理的、自然的和社会的整合的稳定, 一些病因是生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或者可以说是以心理因素为中介
12、而作用于人体的, 一些病理现象是生物性的,而它的发生却是与社会因素有关的。面对心理保健, 首先我们的观念要转变。 在许多人眼里, 心理健康好象只存在两种状态, 那就是“正常人”和“不正常人”。 似乎除了那些正在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外, 任何人都是“正常人”,都不存在心理健康的问题。 实际上这种不是白就是黑的二元观,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误区。5. 情绪起伏亦属正常有一位中学教师, 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活泼可爱的儿子, 事业有成的丈夫,以前,一提起这“爷俩”,她是满脸的骄傲和自豪。可是前段时间,她却一脸愁容,说:“不知为什么,他总是莫名其妙地对我们娘俩发火,一会儿又亲热起来,反复无常,像个
13、精神病。”一名 28 岁的年青女教师,因为失恋,再加上工作忙,逐渐出现失眠,白天打不起精神,讲课心不在焉,后来心情越来越抑郁,经常在夜间回忆起那份失落的爱。郑老师是一位市级优秀教师, 一年前因为给儿子买房结婚, 经济负担加重,出现失眠、记忆力差、没有食欲,讲课时大脑反应迟钝,有几次无缘无故对同事、学生发脾气。王老师师范大学毕业后分到学校, 由于工作出色, 第三年就被聘为教研组长, 但因缺乏工作经验, 某一天的工作没有安排好, 校长批评了几句,后来就不愿讲话,整天闷闷不乐,工作无精打采。以上这几位情绪的变化不是偶然的, 而是因为工作或生活的事情没有处理好而引起的, 都属于“间歇性心理异常”。 那
14、为什么正常的人也会发生间歇性心理异常现象呢?就人本身的生物属性来看, 人整个身心在不停运转的过程中, 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 而是会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种周期性情绪起伏现象,在某些时候心理状态趋于异常: 如当人本身的“情绪积累” (兴奋或压抑) 达到一定程度时, 就容易出现身心失衡, 这就需要通过某种适当的方式去发泄(发脾气);当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超过了身心所能承受的负荷时,也会激起情绪的“抗议”; 再有就是天气的影响,风雨雷电、阴晴雨雪等,都会使人的情绪出现“起伏”。此外,特别的性格、 特殊的环境、 生活的变故以及一些突发的事件,都会给心理异常埋下“伏笔”。 所以,没必要把异常心理看成是洪水猛
15、兽,身为凡夫俗子,异常心理现象的出现是很正常的。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1. 时代的要求2. 教师的职业特点需要教师心理健康3. 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4. 教师的心理状况对学生有重要影响三、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1. 倾情付出却常常不被理解2. 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3. 教师群体之间的业绩竞争及评价机制的不合理4. 来自家庭和情感方面的压力5. 教师的工作性质相对封闭,造成人际关系的狭窄6. 角色冲突7. 由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带来的压力。四、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健康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的关于“健康”的新概念是: “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 而且是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和社会
16、适应的完美状态。” 1989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宣言里把健康的内容扩展为四个方面: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没有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心理疾病包括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 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则是从积极的、 预防的角度对人们提出要求, 目的是要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 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 使心理处于最佳的发展状态。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 既要包括一般心理健康标准, 又要体
17、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概括起来,包含以下几点:1. 对教师角色的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爱生、爱校、敬业、乐业,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2. 具有健全的人格性格开朗,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有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学生观,为人师表,诲人不倦,信心坚定,意志顽强,顺境不傲慢,逆境不悲观等。3. 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1)有正确的荣誉观、名利观。(2)交往中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3)能客观地了解和理解别人,能够接受对方,包括对方的优点和缺点。(4)与别人相处时,正面态度多于反面态度,即尊重、理解、赞美、喜悦多于仇恨、怀疑、妒忌、厌恶等。(5)积极与他人真诚地沟通,懂得与同事合作
18、,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4. 能正确的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悦纳自我对自己的能力、 优缺点能做出恰当的、 客观的评价, 不随便拿自己跟别人比较。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现实与现实的关系。5. 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 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心理和社会特点富有创造性的理解教材,选择教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语言,布置作业,对层出不穷的教育方法能很快接受等。6. 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 能真实地感受情绪, 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1)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恰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反应适度,行为有序,安详稳妥地处理学校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突发事件。(2)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3)冷静处理课堂环境中的不良事件。(4)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对待学生。(5)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