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及对策某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及对策某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及对策:2011-12-7 11:54:22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为此,*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全县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县共有人口 88363 人,农村人口 76433 人,农村劳动力 34917 人,富余劳动力 9138 人。截止现在全县共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 22450 人(次) ,占任务 17370 人(次)
2、的 129%,其中劳务输出 15522 人,占任务 8000 人的 194%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6928 人(次) ,占任务 9370 人(次)的 74%,就业前培训 950 人,占任务 1000 人的 95%实现劳务收入 8045.88 万元,占任务 11000 万元的 73.14%。劳动力资源现状(一)转移就业适龄人口充足。以年龄结构划分:全县农村人口年龄 17 岁以下 21401 人,占总人数的 28 %;1830 岁 14522 人,占总人数的 19 %;3150 岁22165 人,占总人数的 29%;50 岁以 18345 万人,占总人数的 2 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还不到位。乡镇劳动保障事
3、务所是服务管理农村劳动力的依托,在促进其转移就业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我县平台建设,机构、人员还不够专,乡镇一级的农村职业介绍机构还处于盲点。 存在的问题(一)外出务工人员综合素质差,缺乏自我维权意识。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者,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是农村劳动力的主力军,综合素质偏低,导致外出务工时就业难、工种差、收入低。实际当中用人单位不为农民工办理招用手续、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等现象客观存在,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举证,法律意识淡薄,维权难。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城镇就业安置缺乏组织,处于低层次、自发性阶段。麟游县长期外出务工人
4、员 80%以上属于自发外出打工,呈现出明显的地缘性和裙带关系,主要是亲朋好友介绍,家庭成员带领,居住地外出成功人员带动,自行外出“闯世界”等,有组织有秩序的外出务工较少。外出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大多是有人带、走熟路。 (三)劳动技能培训力量分散,培训方式单一,农民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分散在劳动、农业、林业、烟草、教育、科技等多个部门;资金投入分散,缺乏统一计划和相互协调衔接,资源难以综合有效利用。措施(一)实施农业、农村经济构成战略性调整,拓展农业就业空间。麟游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还只能在农业上就业。要使这部分劳动力资源得到
5、合理利用,就必须大力拓展农业就业空间。利用高新技术发展农产品,大力发展畜牧业、林果业,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产业化种植、养殖、优质高产新品种、新型模式化栽培(养殖)等新模式,使土地容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二)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适宜农民流动的管理机制。要积极扶持县、乡镇中介组织和村级信息员队伍建设,拓宽农民就业渠道。要进一步规范劳务信息网络建设,拓宽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要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市场条件,健全和完善其职介、派遣、有序转移等服务功能,加大依法监管力度,营造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有效开发和社会稳定。县乡政
6、府应将农民外出务工的职业推介、技能培训、务工监督管理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积极探索农民务工就业的社会保障机制,形成促进农民合理流动的长效机制。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的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首先要增加农村教育的投资,普及初中教育,有条件的地方可普及高中教育。严格控制未成年学龄青少年进入劳务市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文化素质。其次,有针对性地制定农民就业培训规划,开展各种就业创业培训和教育,要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就业促进创业,创业促进发展,发展促进和谐”的新机制。一是采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办学相结合的方式,允许国家、企业、个人一起上,依法举办
7、各种类型的实用技术培训班,依托有关职能部门如劳动、工会、农业、教育等建立常年性地,专业性的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等,形成社会就业培训体系的骨干。二是形成以技术培训并重为特点,以职业培训和扩大就业相结合的长短结合、高中低配套的培训模式,培训可依托各类学校,各类培训机械,也可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办法选择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培训基地。三是把职业技能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使求职务工人员有全省通用的技术等级证书及上岗证以增强就业竞争能力,提高劳务收益。积极引导各类培训机构与人力资源市场或用工单位签订培训合同,以需定培,定向培训,重点鼓励企业开展岗前培训并安置就业。有条件的乡村要全面启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开发工程,免费为农民提供技能、岗前培训,开展特殊工种职业鉴定。要积极探索职业培训与劳动力转移的衔接机制,把技能培训、就业介绍、就业后服务管理融为一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