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语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五单元第记) 练习14 课 ( 武昌九曲亭【一】基础知识(12 分,每题3 分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子瞻迁 于齐安迁:迁居B、幅巾 迎笑,相携徜徉而上幅巾:用幅巾裹头C、林麓向背,皆效 于左右效:显示,呈现D、仰瞻陵阜 陵阜:丘陵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武昌诸山“萧然绝俗”的景象和苏轼“适意为悦”的心境的一组是 ()A、陂陁蔓延,涧谷深密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B、依山临壑,隐蔽松枥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C、风止日出,江水伏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D、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穷山之深,力极而息3、以下对原文的表达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2、项为哪一项 ()A、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经常游历西山,和山中的几个朋友快乐自在地游玩,互相娱乐,朋友们并不觉得子瞻到齐安差不多特别久了。B、作者写自己年轻时跟随子瞻游玩,遇到能够攀登的山,能够游泳的水流,子瞻总是撩起衣服走在前面,尽显适意欢乐之情。C、文章叙写了九曲亭的扩建情况,表达了子瞻着意建亭的愿望,也表达了九曲亭建成后子瞻极为快乐的心情。D、文章以“武昌九曲亭记”为题,着力描写了西山的胜景,展现了子瞻“游于物外” 、自得其乐的形象特点。4、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属于活用的一项为哪一项 ()A、扫叶席 草B、子瞻杖策载酒C、闻子瞻至,幅巾迎笑D、辞楼下殿,辇 来于秦【二】文本阅读(1
3、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 题。于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其旁古木数十, 其大皆百围
4、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 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因此最乐。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 食, 于前,要之一 ,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 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因此有 因此也。5、 以下句子中加点 的解 ,不正确的一 哪一 (3 分 )
5、()A. 乘 舟乱 流而南乱:横渡B、不足以席众客席:以 席C、 林卉,拾 :果 D、要 之一 ,而同委于臭腐要:求取6、以下各 句子中,加点 的意 和用法相同的一 哪一 (3 分 )()A、子瞻迁于 安唐浮 慧褒始舍于 其址B、 之 然移日且 之奈何C、以 此居 安三年以其无礼于晋D、 山之深、力极而 息 其子, 而教之7、 以下句子中的省略成分, 充不正确的一 哪一 (3 分 )()A、 ( 游者 ) 倚怪石, 茂木B、 ( 二三子 ) 相携徜徉而上C、 ( 子瞻 ) 之 然移日D、 ( 西山少平之地) 有 亭焉,其 址甚狭8、以下 原文有关内容的 析,不正确的一 哪一 (3 分 )()A
6、、作者 居 安三年而不知其久, 故是武昌西山 景好山里人也好。 番 述 重建九曲亭作 ,也 明 在失意 善于自得其 。B、面 弃的九曲亭, 表 出 九曲亭 落的痛惜,以及 以重建的无奈,表达了 情山水、与人同 的思想情 。C、文章最后 的“以适意 悦”, 世 人“无愧于中,无 于外”的思想情 , 也暗合了 建亭的意 , 了他的磊落胸 和洒脱 度。D、 合 氏兄弟两人的政治 境, 写 篇亭 ,意在 美其兄磊落洒脱的思想情趣,但也 接地表 了作者本人的 度和坦 胸 。9、把文言文 材料中画横 的句子翻 成 代 。(6 分 )(1) 盖天下之 无 ,而以适意 悦。(2 分 ) 文: _(2) 及其既
7、 ,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2 分 ) 文: _(2) 此子瞻之因此有 因此也。 (2 分 ) 文: _【三】拓展延伸(18 分 )寓山注序祁彪佳【注】予家固山阴道上也。家旁小山,假 有夙 者,其名曰“寓”。往予童稚 ,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剔石栽松,躬荷畚 ,手足 之胼胝。予 亦捧土作 儿 。迨后余二十年,松 高,石亦 古,季超兄 弃去,余那么委置于 篁灌莽中。予自引疾南 ,偶一 之,于二十年前情事,假 有感触焉者。因此卜筑之 ,遂勃不可遏,此开园之始末也。卜筑之初, 欲三五楹而止。 客有指点之者, 某可亭, 某可榭, 予听之漠然, 以 意不及此。及于徘徊数回,不 客之言,耿耿胸次。某亭、
8、某榭,果有不可无者。前役未 , 于胸 所及,不 异拔新,迫之而出。每至路 径 ,那么极 思,形 梦寐,便有 辟之境地,假 天开。以故 愈鼓,趣亦愈 。朝而出,暮而 。祁寒盛暑,体粟汗 ,不以 苦。两年以来,橐中如洗。予亦病而愈,愈而复病,此开园之痴癖也。园尽有山之三面,其下平田十余 ,水石半之、室 与花木半之。其他 与 ,而幽敞各极其致。室与山房 ,而高下分 共 。与夫 、 榭、 径、 峰,参差点 。大抵虚者 之, 者虚之, 聚者散之, 散者聚之, 者夷 之,夷者 之。 如良医之治病, 攻 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并用;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不使一 不韵。此开园之 构也。园开于
9、乙亥之仲冬,至丙子孟春,草堂告成, 与 亦已就 。迨于中夏, 复始。凡一百余日,曲池穿牗, 沼拂几, 映朱 ,丹流翠壑,乃能 称园矣。此开园之 月也。至于园以外山川之 ,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四 之景,都堪 泛月迎 ;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予亦不暇 述之矣。( 有 改 )【注】山阴道上:指 城西南一 。10、 以下句子中加点 的解 ,不正确的一 哪一 (3 分 )()A、两兄以斗粟易 之易: 取B、因此卜筑之 ,遂勃不可遏勃: 起的 子C、 者夷 之,夷者 之夷:使平坦D、四 之景,都堪 泛月迎 堪:堪称11、以下句子中,全部表 作者“卜筑之 ”的一 是(3 分)()于
10、二十年前情事,假 有感触焉者 于胸 所及,不 异拔新,迫之而出每至路 径 ;那么极 思,形 梦寐朝而出,暮而 虚者 之, 者虚之曲池穿牗, 沼拂几, 映朱 ,丹流翠壑A、B、C、D、12、以下 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 哪一 (3 分)()A、作者和家旁的寓山看起来有夙 ,儿 哥哥在山中 作,他也在旁 嬉 , 故因病南 后,偶 而有所感,便一步步将它建成了景色 美的园林。B、山园 建之初,作者 想造三五 房子, 客人的建 也特 漠然,但万壑千岩的 景和哥哥未 的工程使其 趣愈 厚,不惧奇寒酷暑,建园成痴。C、园中水石、花木互相映 , 、榭、径、峰参差点 , 深幽 敞极尽情趣,各 房
11、屋各 其妙;园内外的景色。 心悦目,令人陶醉。D、文章从“始末” 、“痴癖”、“ 构”、“ 月”等方面介 开园的 程,尽管每 各述一个方面,但“ ” 、“趣” 串始 ,各 叙事互 充,似断 。13. 把文中画 的句子翻 成 代 。(9 分 )(1) 剔石栽松,躬荷畚 ,手足 之胼胝。(3 分) 文: _(2) 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3 分 ) 文: _(3) 如名流作文,不使一 不韵。此开园之 构也。(3 分) 文: _【四】 言运用(12 分 )14、下面的 句 意晦 懂, 后完成后面的两个 目。(6 分 )也 因 俄 斯的 展前景不明朗,美国不 激化同中国的关系,施加 力所采取的
12、 决立 作出惊人的 步。(1) 依照文意判断 作出 步。关于北京就 盛 其答: _(2) 把画线的句子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晰,文意明白,不得改变原意。答: _15、临近春节,许多学生都忘不了给老师、同学、朋友、亲人送贺卡,以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和真挚感情。 请依照要求, 给两张贺卡各写一段话, 每段文字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6 分 )(1)写给曾经开导过自己的老师_(2)写给与自己闹过误会的同学_【五】随堂练笔(40 分 )16、以“穷那么独善其身”为题,写一篇短文,许多于300 字。知能优化演练1、 A2.B3.A4.B5.B6.C7.B8.B9、 (1) 大约天下的
13、欢乐本就无穷无尽,而以适合自己心意为其中之最。(2) 而等到自己厌倦之时,却没有不惊异地嘲笑自己的。(3) 这应该确实是苏轼之因此能够在这儿获得欢乐的缘故了吧。10、【解析】选 D。堪:能够。11、【解析】选C。是缘故,不是表现;是卜筑的做法;是客观描述园内景致。12、【解析】选B。“万壑千岩的丽景”非兴建缘故,“哥哥未罢的工程”理解有误。13、 (1) 他们剔除石头栽上松树,亲自挑着畚箕、扛着铁锹( 劳作 ) ,手脚因此生了特别厚的老茧。(2) 有一个指点山园建设的客人,说某处能够建亭子,某处能够建房屋。(3) 如同名流写文章,不让一句话不押韵。这是开园建构的情况。【参考译文】我家在原来的绍
14、兴城西南一带。 家旁有一座小山, 这座小山看起来和我有缘分, 它叫“寓山”。以往我依旧孩童的时候, 季超、 止祥两个兄长用斗粟换取它。 他们剔除石头栽上松树, 亲自挑着畚箕、 扛着铁锹 ( 劳作 ) ,手脚因此生了特别厚的老茧。 我当时也捧着土玩小孩子的游戏。等到后来的二十年间,松树慢慢长高,山石也慢慢变得古旧, 季超兄就离去,我也将它们丢弃在丛生的竹子和杂草中。 我自从托病辞官南归, 间或通过那个地方, 关于二十年前的情境事况, 看起来深有感触。 因此起了兴建山园的兴致,兴致起来了就不可抑制,这确实是开园的原委。兴建之初,我仅仅想建三五座房子就停下来。有一个指点山园建设的客人说某处能够建亭子
15、,某处能够建房屋。 我听了之后特别不在意,认为我的想法没有达到那个地步。等到我在山上徘徊了几回,不觉寻思客人的话,心中特别是难忘。某处能够建亭子,某处能够建房屋,果然是不可缺少的。前面的建筑之事还没有结束,就在心中思考,不知不觉间与众不同、新颖的园林构思,急迫地奔涌而出。每次到路途困窘险恶的地方,就穷尽心思考虑,表达在梦寐之中,因此便有了别辟的境地,看起来是天设的一般。 因此兴致更加振奋, 趣味也更加浓厚。早晨出去,傍晚回来。极寒酷热,身体因冷而起小疙瘩,因热而汗流浃背,都不认为是苦。两年以来,囊中一贫如洗。我的身体也是病了好,好了再病,这是开园的痴癖啊。园子全部拥有山的三面, 山下有平田十多
16、亩, 水和石各占一半,房屋和花木各占一半。其他的轩与斋与此类似, 但深幽宽敞各尽其情趣。房屋与山房与此类似, 但高的、低的分别显出,共显佳妙。与那些桥、榭、径、峰,高低不齐地相互衬托。大抵虚空的地方就使它充实,充实的地方就使它虚空; 聚集的地方就使它分散, 分散的地方就使它聚集; 危险的地方就使它平坦,平坦的地方就使它险峻。 就像良医治病, 克制和滋补互相下药; 就像良将率兵, 奇兵、正兵兼用;就像名手绘画,不让一笔不灵巧;就像名流写文章,不让一句话不押韵。这是开园建构的情况。园子开始兴建于乙亥年的仲冬。 到丙子年的孟春, 草堂宣告建成, 斋与轩也完成了。等到到了这年仲夏,又开始建构。总共一百
17、多天,弯曲的水流流过窗下,池沼的水珠飞溅,飘拂到几案上,绿色的水池映衬着红色的栏杆,青绿、朱红流动浮现,色彩鲜亮艳丽,这才能够称为园林。这是开园的时间。至于山园外山川的秀丽,古时称为万壑千岩;园内花木的繁茂,不只是七松五柳 ( 这些隐者家中的树木 ) 。四季的风景,都能够泛月迎风;在隐者园内,自然能够呼云醉雪。这些美景我也没有空暇详尽地表达它们了。14、 (1) 美国对中国作出让步。(2) 华盛顿对北京施加压力。北京对华盛顿的压力采取坚决的立场。关于北京的坚决立场美国作出惊人的让步。15、 (1) 树苗得以茁壮成长,靠雨露的滋润;春藤得以攀援,靠树干的扶持;感谢您的教诲,老师!(2) 摩擦起电,确实是那一次误会,点燃了我们友谊的火花!1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