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对学生评教的合理定位论对学生评教的合理定位摘要学生评教是当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一项旨在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有赞成者对其推崇备至,也有反对者对其大加鞭挞。 问题 的关键在于对学生评教的合理定位。事实上,学生评教的合理性和它的限度蕴涵着“半杯水” 哲学 。关键词学生评教;合理性;限度;定位;“半杯水”哲学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是各项工作的中心,因此各高校管理者无不想方设法保障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教是当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一项旨在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一方面,不少高校对学生评教非常倚重,甚至以“一票否决”方式与教师奖励机制挂钩;另一方面,学术界对学生评教的批判和指责也铺天盖地袭
2、来,甚至有人疾呼立即废止学生评教。学生评教究竟该如何定位?一、学生评教的合理性毫无疑问,学生评教在付诸实施前,必定经过一定的合理性论证。依 教育 哲学而论,支撑学生评教的深层教育理念是民主哲学。学生评教是对教师教学引入约束机制的一项措施,它改变了教师单向度评价学生的传统,进而打破了师道独尊的局面,体现了意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思想。学生评教折射出的教育民主至少表现为两点:一是促成了师生关系从权威型向民主型转变;二是凸显了学生的权利理念。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学生评教的合理性也不证自明。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对象和教学过程的亲历者,需要教育实施者来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与
3、主导者,也需要搜集大量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自己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了解课程 内容 和教育教学体系的设计是否恰当,以作出适当的调整。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教学内容为媒介构成了一个系统,因而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是双向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就高校质量保障体系中学生视角的重要性而言,学生评教也具有毋庸置疑的合理性。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是,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市场进程的不断加快,高等教育机构所扮演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变,从以往的“知识的共同体”逐步转化为“知识的经营体” ,即从市场的观点出发,高等教育机构与 社会 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一种交换关系,其间各高校提供的教学服务则
4、是连接高等教育机构与社会之间的媒介物,而教学服务与社会需求的顺应性(relevance)也成为衡量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在此背景下,高校学生已从传统的“知识技能的接受者”转化为“知识技能的需求方和消费方” ,成为 影响 高等教育机构及其职能的一个主体性角色。为此,高校必须密切关注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满意度。不少学者之所以对学生评教所能真正发挥的作用提出质疑,是因为他们认为,昔日的高校未采取学生评教,反而出了不少公认的大师级人物,并且这些大师的高风亮节、渊博学识或教学 艺术 至今为人称颂不止。如清华学子描述的老教授众生相:“铃声响后,走进来的却是一位憔悴得可怕的人物。看啊!四角式的平头罩上
5、寸把长的黑发,消瘦的脸孔安着一对没有精神的眼睛;两颧高耸,双颊深入;长头高举兮如望空之孤鹤,肌肤黄瘦兮似辟谷之老衲;中等的身材羸瘠得虽尚不至于骨子在身里边打架,但背上两块高耸的肩骨却大有接触的可能。状貌如此,声音呢?天啊!不听时犹可,一听时真叫我连打几个冷噤。即尖锐兮又无力,初如饥鼠兮终类猿” ,这是发表在 1934 年暑期周刊上的教授印象记中刘文典先生的画像。又比如冯友兰先生:“口吃得厉害。有几次,他因为想说的话说不出来,把脸急得通红。 ”还有的“汗流浃背,喘呀,喘呀,上课的功夫大半用在揩汗、摩肚皮上面” ,或一开口就“唾沫星儿,一串一串地迸出,又好像过山炮弹,坐在前排听讲的同学们,怎会不大
6、遭其殃,连声叫苦” 。不要以为形象被描绘得如此不堪,是清华学生在贬抑他们的先生,恰恰相反,他们为之骄傲。无论他们的外貌举动如何乖戾,个性如何奇特,却无一例外地都博学、尽职、和蔼与可爱,是一些不容混淆、不可取代的学术泰斗这些大师级的人物如若套用今天的学生评教方案,得“差评”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这说明学生评教的结果很可能与事实相悖。客观而言,高校未采取学生评教措施以前,教学活动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的高度责任心和自觉性,这或许对精英化阶段的高等教育具有现实可能性,但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的教学活动则难免让人对其质量信心不足。换言之,在高等教育多样化的今天,学生评教对于实行
7、精英化教育的少数所谓的“名牌大学”和对于普通高校,其意义并不完全相同。二、学生评教的限度然而,学术界对学生评教的 研究 至今没有达成共识,对学生评教的有效性仍然存在争议,甚至有人呼吁立即废止学生评教,这至少说明学生评教仍然有它的限度。1学生评教不能完全涵盖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个要素共同构成的动态统一过程。下面分别结合三个要素的特殊性来阐释为什么学生评教不能完全涵盖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殊性。(1)高校学生。相对于中学生,高校学生在思想的深刻性、思辨能力、知识面的广度等方面明显见长。但总体而言,高校学生的身心还不够成熟,他们有思想、有主见却爱叛逆,对新生事物富
8、有热情却又缺乏定性,独立思考的 方法 、习惯以及世界观、价值观还正在 发展 之中,同时,他们的学科专业知识不足,对教学行为缺乏 科学 的认识。有实证研究表明,普通高校大学生在 学习 中普遍存在一种很强的被动依赖心态,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多直接地“安排”他们,说明这些大学生自主学习心理还比较薄弱,这是中学学习心理的一种延续。学生评教相当于学生在学术事务方面的“参与民主” 。但不少教师并不赞成这种所谓的“民主化” 。美国着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胡克甚至说过, “如果学生在课程的计划、实施和评价方面享有与教师平等的权力的话,他们就很有可能成功地降低他们自己的学位质量” ,因为学生是大学的来去匆匆的过路客。要
9、通晓高深学问并对其传播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四年的时间实在是太短暂了。况且, “如果学生的行动一方面由人指导,他们的能力由别人来评价;另一方面,他们又想直接参与这个指导和评价的过程,那就会出现自相矛盾的状况”4(P42-43)。此说并非没有道理。研究发现,学生评教基本上受到学生本身的知识、思想观念和性格等因素决定。不少学生评课时更多地从自身主观爱憎出发,而不是客观评价一位教师课讲得如何。例如,他们喜欢那些长相漂亮、穿着 时尚 的教师;喜欢那些课下还通过手机或 网络 跟他们保持互动的教师尽管多数话题都与学习无关;不喜欢对他们严格要求的教师,等等。此外还有部分大学生评教时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这样的
10、情况下,学生对评价标准的把握和据此作出的判断显然在一定程度上会超出预期方向,最终会损害学生自己的教育前程。()高校教学内容。高等学校与中等、初等学校的最大区别在于高校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 “在某种意义上,所谓高深只是程度不同。但在另一种意义上,这种程度在教育体系的上层是如此突出,以致使它成为一种不同的性质。教育阶梯的顶层所关注的是深奥的学问。这些学问或者还处于已知与未知之间的交界处,或者虽然已知,但由于它们过于深奥神秘,常人的才智难以把握”4(P2)。高等学校教学内容的高深和奥妙有时意味着晦涩和含混不清。高等学校教学内容的未确定性和教学过程的特点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特殊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
11、程中不只是将问题及其答案和盘托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答,更注重教学的过程性,并在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使之学会独立思考;要求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搜集信息,钻研知识点。然而,现实的学生评教迫使不少教师降低教学难度。学生在接受新事物时有畏难情绪是很正常的,但并不意味着他们要求降低学习内容难度的要求是合理的。一个有充分自主权的教师可以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勇攀学业高峰,攻克一个个难关,以帮助学生成就高峰体验;而一个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教师,只会降低课堂教学难度,减缓课堂教学进度,使学生荒废学业。()高校教师。高校教师不仅肩负着传授知识的重任,还承担着创造知识的职责。他们必须具备本领域扎实的知识基础,并站在 理论 前沿,关注最新动态。教学过程中,他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已有知识的传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掌握探索未知的思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