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的成语故事出处:战国楚宋玉的对楚王问。意思:形容某些自命不凡的人,空摆架子,脱离实际。一般都用作贬词。战国后期楚国文学家宋玉,是伟大诗人屈原的学生,在楚怀王、楚襄王时代,曾做过“文学侍从”一类的官。他天资聪敏,相貌漂亮,一张嘴非常厉害,是个诡辩家。有一次,楚襄王对宋玉说:“听说不少人对你有意见,你是不是有什么品行不端之处 ?”宋玉听了,并不检查自己,却答道:“有一个歌唱家,在我们首都 ( 郢都 ) 的中心广场演唱。最先唱的是下里 、巴人,他唱的时候,几千听众都跟着唱了起来 ; 后来他又唱阳春 、白雪,这时,能跟着唱的,却不过几十人。最后,唱更高级的歌曲时,跟唱的就只有几个人了。可见,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 曲调越高深,能跟随同唱的人就越少 ) 。”宋玉的这段回答,他还写成了一篇文章,题为答襄王问。南北朝梁代的昭明太子萧统选编的文选中,曾搜集了这篇文章。所说的 下里、巴人,是通俗的民间歌谣,阳春、白雪,是比较高深的乐曲。宋玉这段话意思是说:因为他的品格高超,所以一般人不了解他,同他合不来。“曲高和寡”便是从宋玉的“其曲弥高,其和弥寡”简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