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8 课 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2002-11-25 09:23:20)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明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棉纺织业、制瓷业和矿冶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二、能力培养目标1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讨论、分析明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结合地图归纳明朝手工业、商品经济的知识点,进一步锻炼学生分析、概括和识图的能力。3通过学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性质和影响,初步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三、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学习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三者的关系,使学生初步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
2、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2通过学习明朝手工业的成就,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点和难点重点:明初的休养生息政策。难点:资本主义萌芽。教学用具编制教学课件,内容包括地图、图片资料、阅读提纲及反馈练习。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明朝初期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废除丞相加强君权,设立锦衣卫和东西厂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教师总结:回答的很好。这些措施虽然使君主专制统治得到空前加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政权的巩固。但是也产生了消极影响,特别是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和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人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反映了封建制度正一步步走向衰落。那封
3、建制度走向衰落在经济上有什么表现呢?它又是怎样出现的?标志是什么?这就是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第 18 课 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讲授新课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明朝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那明朝初期社会经济是怎样得到恢复发展的?让我们先来分析其原因。(板书)一、明初的休养生息政策(视屏展示:阅读提纲)学生阅读、讨论后回答。1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什么是休养生息政策?2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政策?其目的是什么?3休养生息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有哪些?有什么作用?教师总结:(教师积极引导,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回答的闪光点)休养生息政策是根据“黄老”思想,实行“无为”而治,减少政府开支,减轻对人民的剥削
4、压迫,给人民以宽松的生产生活环境,以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经济恢复和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元朝末年,由于统治者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加上长期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明朝初年,大量的土地荒芜,人口减少。如昔日繁华的扬州城,1357 年,城中居民仅剩下18 家。战争破坏最严重的山东、河南,竟“多是无人之地”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安定社会,恢复发展生产,巩固统治,具有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总结历代王朝兴衰的教训,认为经过战乱的百姓就像初飞的小鸟一样,不可拔其羽毛;就像刚栽种的树木,不可摇动其根,关键是让百姓安定生活,从而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休养生息政策包括很多方面,作为出身贫寒的朱元璋尤其重视农业
5、的发展。针对大量荒芜土地,他登基之初就规定,各处荒田,农民垦种后归自己所有,并免除三年的赋税徭役。除奖励垦荒外,还实行屯田,一方面把无田或少田的农民从人多地少的江南、浙江、山西等地迁至人少地多的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屯垦,另外还招募流亡农民或者让罪犯垦荒耕种,称民屯。另一方面让各地驻军一部分专事守御,一部分屯种,称军屯。同时还重视兴修水利。通过这些措施,大量杂草丛生的荒地开垦出来,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粮食产量增加了。军屯的结果使军粮基本自给,进一步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政府税收大大增加,国力强盛起来。由此看来,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合生产力的水平就会大大推动经济的发展。现在党和国家制定
6、的改革开放政策适合中国的国情,激发了人民的积极性,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此外明太祖在廉政勤政方面,提倡节俭,生活朴素,作出了表率。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82 页的小字)由于明初的休养生息政策,经过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随着经济发展,明朝的人口急剧增加。据史料记载,从洪武 14 年到永乐元年,22 年中人口增长了 12%,平均每年增长人口 30 万。人口的增加使粮食日益紧张,人们的吃饭、穿衣等问题成为焦点。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视了经济发展和控制人口之间的关系,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那明朝是
7、如何缓解人民吃饭、穿衣问题的呢?你从中想到了什么?(学生阅读、讨论后回答)(板书)二、农作物引进新品种学生回答:(甲)为增加粮食产量,南方大力发展双季稻,岭南地区还出现三季稻。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从福建、广东推广到北方。另外得到推广的还有花生。从而缓解了人们的吃饭问题。(乙)明太祖鼓励植棉,棉花的种植遍布南北。明朝人的衣料,逐渐以棉布为主。从而缓解了穿衣问题。(丙)引进、推广高产新品种是粮食产量增加的好办法。(丁)政府下令推广会大大加快新品种的传播。教师总结:前两位同学回答的很快也很准确。丙、丁同学分析、归纳的很有力度,富有想象力。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有关玉米和甘薯的情况。玉米,明代的文
8、献中称为“番麦” 、“玉蜀黍” 、 “御麦” 。原产美洲,哥伦布第二次航海至美洲归来,把玉米果穗作为珍品奉献给西班牙国王,玉米才传入欧洲,而后向世界各地传播。明朝中期传入我国的途径,一是从欧洲传到印度、缅甸,再传入我国西南云贵地区。二是从欧洲经菲律宾(吕宋) ,从海路传我国入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甘薯,最初传入时称“番薯” ,后又有“红薯” 、 “白薯” 、 “地瓜”之称。也是哥伦布航海至美洲后逐渐传播到欧洲和东南亚,明朝中期由菲律宾(吕宋)传入我国的广东、福建一带,后逐渐推广到北方。 (屏幕显示) “甘薯所在,居人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徐光启”充分说明了推广高产作物(一亩甘薯的产量是一
9、亩谷子产量的 20 倍)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这中间科学家徐光启积极倡导,功不可没。由此可见,在农业生产中积极研究、引进新品种,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提问)中国古代在穿棉布以前,人们穿的衣料是什么?各有什么优缺点?学生回答:麻布和丝。麻布虽廉价但质地粗糙,穿着不舒服。丝绸华丽但价格昂贵。教师总结:回答的很准确。要想解决众多人口的穿衣问题,最好的办法是种棉花。棉花柔软暖和,价廉物美,易于推广。明太祖为此鼓励植棉,规定农户有田 5 至 10 亩,种棉、桑、麻各半亩,10 亩以上加倍。棉花的广泛种植,为棉纺织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棉布逐渐成为明朝人的主要衣料。(过渡)农业的发展不仅为手
10、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也使农民的购买力相应提高,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下面我们来看看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板书)三、技艺先进的纺织、制瓷和采矿业(出示表格,让学生阅读课本后填上)行业 重要城市 先进技术棉纺织业 松江、杭州、湖州 制瓷业 景德镇 青花瓷矿冶业 遵化、佛山 火药爆破(采矿)焦炭作燃料(冶炼)(视屏显示) “明朝主要手工业”图教师总结:(提问)松江(闪烁显示)在哪个朝代就成为棉纺织中心?(生答)元朝。明朝时期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同学们请看课本 85 页“明朝松江的印花布”和“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谚语” (视屏显示) 。松江布不仅色彩艳丽,制作精美,而且产量很大,每天上市的棉布
11、有上万匹。除了松江,杭州、湖州(闪烁显示)的棉纺织业也比较发达。丝织业发达的有苏州、杭州(闪烁显示) 。 (也可指导学生找出其它重要城市,如马市、木市等,全面了解明朝手工业的发展)(提问)景德镇(闪烁显示)在哪个朝代已发展成为瓷都?(北宋)同学们请看“青花海水行龙纹扁瓶” (视屏显示) ,瓶上烧出的这幅图画,浪涛里翻涌矫健的游龙,给人以腾云致雨的气势,充分说明了高超的技艺,显示出中国人民杰出的勤劳和智慧。河北遵化、广东佛山(闪烁显示)是当时的冶铁中心。由于采掘矿石用火药爆破,矿石开采量大大提高。冶炼金属用焦炭作燃料,提高了炉温,使明朝铸造工艺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学们请看“北京大钟寺的大钟” (
12、视屏显示) 。它是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为宣扬靖难之役的胜利,并感谢上天帮助他夺取帝位的成功而下令铸造的,历时五年而成,又称“永乐大钟” 。钟高 675 米,直径 33 米,重 465 吨。钟身内外铸有佛经 23 万多字。因其形体庞大,钟生宏亮,故有“钟王”之称。便是最好的证明。(过渡)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明朝商品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板书)四、空前活跃的商品经济1明朝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2明朝中期以后,繁华城市主要集中在哪个地区?为什么?(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教师总结:第一,商品种类繁多。明朝中期以后,投放市场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达二百多种,极大丰富了市场。第二,城市的繁
13、荣。北京、南京(地图闪烁显示)不仅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中心。同学们请看皇都积胜图 (闪烁显示) ,描绘的就是明朝中后期北京正阳门外布棚高张,货摊鳞次栉比,一个紧挨一个,百货齐全,应有尽有的繁华场面。而苏州、杭州(地图闪烁显示)的繁盛又超过北京、南京。当时流行一句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就反映了苏杭繁盛的景象。就全国而言,繁华的城市有三分之一集中在江浙地区。主要原因是这里的农业,特别是手工业比较发达,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商品。另外,小市镇发展也很快,有些明初只是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落,到了明朝中后期就成为拥有上万户人家的市镇。第三,集市贸易的发展。众多的集市庙会,极大活跃了当时的商品经济,
14、这也是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板书)五、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视屏展示:阅读提纲)学生阅读、讨论后回答。1试想面对激烈的竞争,手工业会出现怎样的两极分化?2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标志是什么?3.比较一下,机户与封建地主有什么不同?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是不是就等于我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教师总结: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为手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原料和市场,从而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使它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分工越来越细。同时,由于市场的残酷竞争,也促使手工业生产者不断产生分化,大多数手工者贫困破产,丧失了生产资料,不
15、得不和失去土地的农民一样,成为出卖自己劳动力的雇佣工人。而少数资金较为雄厚、生产条件较好、技术精良、善于经营的手工业者逐渐富裕起来,进行扩大再生产。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一些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地方,在纺织、制瓷等少数行业出现“机户” 。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和几台至几十台,开设“机房” ,雇佣几个至几十个工人,而自己则脱离了劳动,成为早期的资本家。被雇佣的工人称“机工” 。他们每天清晨聚集在一些桥头巷口,等待雇佣,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过着“得业则生,失业则死” “朝不保夕”的生活,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机户和机工之间的关系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也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机房”就是手工工场,是资
16、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相比较,机户占有手工业生产资料(织机、机房、原料) ,拥有资金,靠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为生。封建社会的地主则占有土地,靠剥削农民为生有本质的区别。但是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从范围来看,只是稀疏地出现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某些地区,如苏州、松江等地。从行业来看,只是出现在纺织、制瓷等少数行业。它只不过像河汉星空中的稀疏星云。从地位来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要地位。它不过是自然经济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且在封建制度的残酷压制下,发展行进的极其缓慢。所以还远不能说此时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按正常发展,它会从萌芽状态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大树,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可这种进程被帝国
17、主义发动的鸦片战争打断了,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没有直接发展、壮大起来。课堂小结知识结构(视屏显示)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休养生息政策 手工业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 生产关系的调整生 产 力 的 发 展新生产关系的产生明朝初期,明太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调整了生产关系,使元末明初遭到严重破坏的社会经济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的基础上,明朝中后期,在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它虽然是稀疏的、微弱的,发展极其缓慢,但从经济上说明了封建制度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开始走向衰落。反馈练习一、选择题1明太祖采取休养生
18、息的政策不包括( )A奖励垦荒 B实行屯田C兴修水利 D减轻刑罚2明朝冶炼技术提高的重要表现是( )A用木炭作燃料 B用焦炭作燃料C用煤作燃料 D能炼铜锡铅合金3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最主要前提条件是(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手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C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4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的机房标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是因为( )A机房生产规模扩大 B机房中分工细C机房中使用雇佣工人 D产品投入市场二、填空1 明朝时期,大力发展双季稻,还出现三季稻。原产美洲的、等高产作物很快得到推广。2明朝的棉纺织业中心是,和的棉纺织业也比较发达。3明朝冶铁中心有河北、广东。
19、繁华的城市三分之一集中在。板书提纲第 18 课 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一、明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原因 目的 内容 作用二、农作物引进新品种1粮食作物的种植和引进2棉花的广泛种植三、技艺先进的纺织、制瓷和采矿业1棉纺织业 2制瓷业 3矿冶业四、空前活跃的商品经济1商品种类的增加2市镇的兴起和集市贸易的发展五、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1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2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局限性教法建议1为了加深学生对历史课的感知和理解,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将教材提供的地图和插图制作成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或投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力。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活动,尽可能把教师的讲述变为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