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学的基本问题,第一讲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黄希庭 教授,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基本内容,一、心理学的定义与性质 二、心理学中的七大争议问题 三、心理学的六大研究取向 四、怎样才能学好心理学,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心理学的定义,Psychology是希腊文,由Psyche与Logos二词合成,谓“灵魂之研究” 第一部心理学著作是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论灵魂(Psyche) 冯特(Wilhelm Wundt, 1832-1920)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把心理学定义为“研究意识的科学”,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心理学的定义,华生(John Broadus
2、Watson,1878-1958),把心理学定义为“研究有机体行为的科学” 196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学被定义为“研究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定义的多样性反映了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多样性,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心理学的性质,(1)能仅用科学方法加以研究吗? (2)能仅用人文科学方法加以研究吗?,心理学的基本问题,科学方法的特征,可控制性 可操作性 可证伪性 可重复性 可争辩性,心理学的基本问题,科学方法的特征,可控制性:要想了解所研究的问题并确定事物(变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因果关系),必须尽可能在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研究。心理学研究的控制包括被试控制、主试控制、条件控制和统计
3、控制。可操作性:给一个可能引起歧义的将要被用来讨论或证明的关键概念下一个操作定义。操作定义是将研究问题转化为变量,并说明对该变量进行可感知的测量方法。,心理学的基本问题,科学方法的特征,可证伪性:对一个理论的真正检验是设法证明它是错误的,即证伪,或去设法推翻它。可检验性即可证伪证 可重复性:科学研究的结果需要重复,也必须重复 可争辩性:这是科学与宗教和迷信的重要分水岭。没有争辩和反驳,就没有科学进步,心理学的基本问题,(2)能不用内省法加以研究吗?,意识性 主体性 能动性,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小结,心理学是一门既能用科学方法加以研究又不能全用科学方法加以研究的学科,是一种研究人性的学问。,心理学
4、的基本问题,二、心理学中的七大争议问题,心身关系问题(mind-body problem)天性与教养问题(nature-nurture controversy)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free will versus determinism)知识来源问题(origins of knowledge) 整体论与元素论问题(holism versus elementalism) 主观性与客观性(subjectivity versus ohjectivity)关系问题 稳定与变异(stability versus change)问题,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一)心身关系问题,一元论(monism) 唯物论(
5、materialism) 唯心论(idealism)二元论(dualism) 心身交感论(psychophysical interactionism) 心身平行论(psychophysical parallelism),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二)天性与教养问题,体质论(holism):强调遗传素质对个人的行为和人格起决定性作用环境论(enviormentalism):强调环境对个人的行为和人格起决定作用交互作用论(interactionism),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交互作用论,反应的交互作用(reactive interaction) 唤起的交互作用(evocative interaction)
6、超前的交互作用(proactive interaction),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三)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决定论(determinism) 非决定论(indeterminism),心理学的基本问题,非决定论(indeterminism),自由意志(free will) 法国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 1778)等人所持的重感情尚自由的浪漫主义(romanticism)思想 在现代科学心理学中,人本心理学家继承了此种思想,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决定论(determinism),物质决定论(physical determinism) 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
7、tal determinism) 精神决定论(psychical determinism) 意识决定论(conscious determinism) 潜意识决定论(unconscious determinism) 理性对非理性(rationality versus irrationality)的问题,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四)知识来源问题,理性主义(empiricism) 以17世纪法国笛卡尔(Ren Descartes, 1596-1650)为代表,真理得自理性,人的理性是神赐予的天赋观念(innate idea);理性存在于人心之内,具有主动求知功能,感官只有接受外界讯息的作用,只凭感官则不
8、可能获得真正的知识,经验主义(empiricism) 以17世纪英国洛克(John Locke,1632-1704)为代表,人类知识之获得乃经验之累积,而经验得自感官;人类初生时其心有如一张白纸,由感官获得的经验汇集于脑而成知识,心的作是被动的。,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五)整体论与元素论问题,整体论(holism) 强调对人类行为的解释必须从整个人去考察而不能仅以片段行为作为普遍推论的依据 元素论(elementalism) 亦称还原论(或简化论)(reductionism), 主张把复杂的人性现象分解为彼此独立的元素逐地加以探讨,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五)整体论与元素论问题,就个人与社会而言,又
9、可分强调团体(group),例如霍布斯(Thomas Hobbes, 1588-1679)主张团体重于个人,提倡社会控制的理念;后演变为社会交换论(social-exchange theory)。强调个人(individual),例如,卢梭认为团体并非为人性所必须,团体不宜对个人有太多的限制。,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六)主观性与客观性关系问题,强调人类行为主观性者认为人不是根据客观事实行事的,而是根据自己的知觉和主观经验行事的。并主张行为的前动性(proactivity),强调人类的行动具有主动性、超前性 强调人类行为客观性者认为人没有主观经验,人类行为和人格就是刺激反应间的联结。与前动性相对的
10、概念为反应性(reactivity),强调个人的行动没有主动性、超前性,只是对刺激的反应,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七)稳定与变异问题,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人性)是否可变;如果能发展变化,发展是否有阶段性;某个阶段中是否有变化。这涉及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也涉及到个人是追求稳定与异态的问题 稳态(homeostasis):指个体内部的平衡状态 异态(heterostasis):指个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三、心理学的六大研究取向,生物学的研究取向(biological approach) 行为论取向(behavioral approach) 认知论取向(cognitive approac
11、h) 精神分析取向(psychoanalytic approach) 人本论取向(humanistic approach) 社会文化取向(social-cultural approach),心理学的基本问题,生物学的研究取向,探讨神经系统与脑的组织与功能,进而了解行为及心理过程与生理运作的关系 探讨内分泌系统的组织与功能,进而了解不同腺体分别与行为与心理变化的关系探讨遗传学的基本原理,进而了解个体行为和心理特征与其遗传因素的关系,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二)行为论取向,创始人John B. Watson(1878-1958) 反对内省证据,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纯客观的、实验的自然科学分支 几乎人类的所
12、有行为都是条件作用所形成的刺激-反应的联结;所有的行为都依赖于环境,以及伴随这些反应的奖赏或惩罚;遗传只有很小或根本不起作用 严格的行为主义是刺激-反应心理学,仅观察刺激-反应之间关系的变化。今天的行为论者很少是严格的行为主义者。他们也不排斥在刺激-反应之间存有内在心理过程的解释,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三)认知论取向,部分是因对行为主义的反动,部分是因为对心理学中的认知根据的回归 把人类的心理活动比拟为现代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以两项假设为前提: (1) 只有通过对心理过程的研究才能充分了解有机体在做什么 (2)能够以客观的方式了解人类的特定行为;感觉、注意、知觉、意识、学习、记忆、思维等内部心
13、理过程,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四)精神分析取向,创始人Sigmund Freud(1856-1939)认为 (1)人类的全部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大多是由潜意识动机和性本能驱使的 (2)一个人的人格是在出生后头几年内某些情绪经验所形成的 新精神分析论者对人格发展,将原来弗洛伊德理论中所强调的生物决定论加以修正,增添了社会文化因素(人际关系)来加以解释,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五)人本论取向,创始人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从历史渊源看,人本论取向所探讨的是自古争议未决的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既反对行为学派根据对动物控制实验结果推论解释人的行为,也反对精神分析学派根据
14、对病患的观察结果推论解释正常人 主张以正常人生活中的需求、欲望、感情、意志、价值等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认为单凭客观的科学方法不足以了解人性;人的主观经验、感情及意志等更是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主题,重视人性尊严与自由意志,强调全人格的发展。主张用现象学的方法。,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六)社会文化取向,强调人类的行为是在各个文化地区的文化传统及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考察、分析、推论该环境中行为,必须要考虑这些地区的社会文化特点 每个文化社会会产生其特殊的心理学概念、研究方法及合适的理论建构。只有努力发展本土心理学(indgenous psychology)才能逐步形成全人类的心理学,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四、
15、怎样才能学好心理学,(一)要打好宽广而坚实的基础 (二)要了解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三)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心理学的基本问题,阅读参考书,1 杜舒尔茨著,杨立能等译:现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2 Kurt Pawlik & Mark R.Rosenzweig主编,张厚粲主译:国际心理学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二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黄 希 庭 教授,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1、选题2、文献综述3、形成假设4、选择研究类型5、对变量进行分类6、选择被试7、制订研究方案8、收集并整理资料9、得出结论10、撰写科研报告,选 题 来 源,1、实际需要 在现代化建设、
16、教育改革有许多急需解决的课题。如: 时间管理研究;安全行车研究;教练的训练方式研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研究。,选 题 来 源,2、日常观察 小学一年级儿童学习算术时常犯的运算错误;艾伦(Allen,1972)的助人行为的实验研究; 不同民族从众行为的比较研究; 不同民族个人空间的比较研究; 不同民族自我概念的比较研究等。,选 题 来 源,3、前人的研究 在感觉记忆中嗅(味)觉信息的储存特点; Kappa效应的年龄特征,Tau效应的年龄特征; A型人格与冠心病的关系; C型人格与癌症易感性。,选 题 来 源,4、理论 对时距认知模型的研究。 存储容量模型(storage
17、size model);加工时间模型(processing-time model);变化/分割模型(change/segmentation model);分段综合模型(range-synthesis model)。 对短时记忆的组块模型的研究。,选 题 来 源,5、机遇 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举例: 心理时间分段性的研究; 情绪形容词表征情绪强度的研究(如难过、悲伤、哀痛、惨痛、适意、愉快、欢乐、大喜、狂喜等)。,文 献 综 述,1、评价课题 判明课题的可行性:能否建构起一种恰当的方法对课题加以学科的回答。 能否以不损害人的心身健康为前提进行研究。 课题的意义性:以免不必
18、要的重复,判明课题的科学价值及其大小。,文 献 综 述,2、发展课题 开初选出的课题可能涉及很多因素、含混不清。例如,有人想研究:早期经验对知觉发展有什么影响?通过文献综述可以净化课题。 (1)书籍 教科书、专著、手册等; 心理学年鉴(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文 献 综 述,(2)期刊如: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Psychological Bulletin;Psychological Reriew;Memory and Co
19、gnition;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Cognitive Psychology;Psychological Science;Perception & Motor Skill;Developmental Psychology;J.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J.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J.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B ,
20、文 献 综 述,Psychological Abstract内容包括16个栏目(普通心理学,心理测量,实验心理学,人类,实验心理学动物,生理心理学,生理干预,通信系统,发展心理学,社会过程和社会问题,实验社会心理学,人格,身心失调,治疗和预防,专业人员和专业问题,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形 成 假 设,假设的陈述:一般包括两个事件或概念之间的关系,用“如果那么”来陈述。科学假设的必要条件: 科学性,要以一定的科学事实为依据; 预测性,要对未知问题,给出可能的答案; 可行性,能用科学的方法对给出的猜测加以检验;如果选择的课题缺乏充分的资料,无法形成一个特定的假设。可采用“试探性冒险”,选 择
21、研 究 类 型,研究类型:实验、准实验和非实验选择研究类型应注意的问题:1.能否控制和操纵变量 无法对变量加以操纵而采用非实验研究。 例如: (1)某事件业已发生; (2)实际上不能操纵变量; (3)不易控制或不能操纵。2对结果概括程度的要求,对变量进行分类(1),因课题而异对变量进行分类: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实验变量(experimental variable)刺激变量(stimulus variable)作业变量(task variable),对变量进行分类(2),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反应变量(response
22、 variable)行为变量(behavioral variable),对变量进行分类(3),被试变量(subject variable)机体变量(organism variable)属性变量(property variable)生理变量(physiological variable)认知变量(cognitive variable) 中介变量(intervening variable)调节变量(moderator variable),对变量进行分类(4),控制变量(control variable)额外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额外相关变量(extraneous relev
23、ant variable)讨厌变量(nuisance variable)环境变量(environmental variable)无关变量(irrelevant variable),对变量进行分类(5),复合变量(complex variable)复合自变量(complex independent variable)复合因变量(complex dependent variable)并存变量(concurrent variable),对变量进行分类(6),1选择自变量选择自变量应注意的问题: (1)能否加以操纵 (2)自变量的数目 (3)自变量的水平数 (4)潜在自变量的混入,对变量进行分类(7)
24、,2确定因变量 (1)能否对因变量加以测量、用何种方法; (2)测量的精确度如何。3辨明无关变量 (1)能否对无关变量加以有效控制; (2)是否有无关变量来加以控制。,选 择 被 试,1依问题的性质选择被试2依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选择被试,制 订 研 究 方 案,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健问题;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创新分析;3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测进展;4预期研究成果。,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资料的类型: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等级资料;描述性资料。用恰当的统计方法对资料加以整理。,得 出 结 论,得出结论前要对研究结果加以讨论,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讨论某一
25、项实验结果的有关问题,如对误差、显著性的分析,指出该项结果所能说明的原理,以及对出现的新现象的解释; (2)对本研究几项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和推论,来说明某种理论和可能的展望; (3)将前人在本研究问题上的观点和结论与本研究结果加以比较,分析其间的异同和原因;,得 出 结 论,(4)用其他科研领域中的成果来解释本研究的结果和推论; (5)分析并提出本研究中尚未解决或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的问题。从而为得出结论铺平道路。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获得的结果给予解释,分析它与假设符合的程度。分析研究结果的信效度,谨慎地下结论(最好用判断句)。,撰 写 科 研 报 告,科研报告应包括下列几项内容:题目、作者姓
26、名及通讯处、中文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附录和英文摘要,结 束,第三讲关 于 问 卷 设 计,演讲者: 黄希庭教授,问卷(questionnaire)一词源于法文,意为“一种为了统计或调查用的问题表格”。它既是一种测量技术,也是一种科研手段。,一、问卷研究的科学特征,1问卷研究受科研的逻辑程序指引。题 目的确定、假设的形成,理论框架的 提出,题项的选定,资料的取捨,统 计方法的运用,结论的得出,都是按 严格的科研程序指引的。,一、问卷研究的科学特征,2问卷研究含有决定论的意义。科学研 究的目的是探讨因果关系。问卷调查 属于相关研究,其设计思想是想控制 变量以寻找因果关系。
27、问卷所涉及的 各变量均是可测量的,这为最终探讨 因果关系奠定了基础。,一、问卷研究的科学特征,3问卷研究所追求的是普遍性的事实。 即透过样本了解总体的特征,发展出 有关人类心理和行为的概括化命题。4问卷研究在于化繁为简。将搜集到的 繁多的资料加以量化处理,得出几个 具有信效度的结论。,一、问卷研究的科学特征,5问卷研究的结论是可以重复验证的。6问卷研究的结论可用于实践,为两个 文明建设服务。,二、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1目的明确性原则。任何问卷调查都是有目的的:证实 或证伪某个结论。目的明确是问卷设计的基础。只有 目的明确具体,才能提出明确的假设,才能围绕假设 来设计题项。2题项的适当性原则。选
28、择的题项要与研究假设相符, 即所选择的问题是针对研究假设的,是研究假设合理 的内涵和外延;所选题项在数量上要适当。确定适当 数量的题项可根据以下两点来确定:根据一般经验; 根据预试的结果。,二、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3语句理解的一致性原则。语句理解一致性,是指研究 者与被试,以及被试之间对问卷题项语句的理解都要 一致;如果不一致,就达不到研究者所要测量的目的。4调查对象的合适性原则。即选择的对象要符合对研究 假设的推论;问卷的结构(开放式或封闭式)、题项 的形式及用语都要考虑调查对象的合适性。,二、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1验证什么假设?用什么理论框架建构假设?如何对 研究的概念下操作性定义?如何对
29、它进行测量?2设置多少个维度及亚维度以及所包含的题项,用多 少个题项去测量?如何建立起各题项之间的顺序性 及其他技巧,建立起整个问卷的框架。特别要注意 关于被试的基本事实资料问题。,基于问卷设计的原则我们在设计问卷时必须要明确:,二、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3决定主要和次要的收集资料的方法。4如何沟通与被调查者的关系,阐述问卷资料的 保密度,不署名等。,基于问卷设计的原则我们在设计问卷时必须要明确:,三、问卷的类型及其优缺点,三、问卷的类型及其优缺点,三、问卷的类型及其优缺点,三、问卷的类型及其优缺点,三、问卷的类型及其优缺点,三、问卷的类型及其优缺点,四、题项的内容,题项内容的重要性。在编写题项
30、内容时,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根据假设,针对要测量的概念建立起准确、清晰的类别系统,使这些类别彼此互相排斥(不互相包容);同时要顾及被试的知识水平,顺应他们并与我们的研究目的相一致,以期达到研究本来的目的。,四、题项的内容,为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四、题项的内容,为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四、题项的内容,为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四、题项的内容,四、题项的内容,四、题项的内容,四、题项的内容,四、题项的内容,四、题项的内容,五、问卷中的题项排列顺序,六、问卷中的指导语,应包括以下内容,七、问卷的结构,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八、预试的注意事项,九、项目分析,(一)项目质的分析(应注意以下几点),主要就内容
31、、形式、取材的合适性及编拟题项的技术方面进行评鉴 。要反复进行预试修改再预试。,九、项目分析,(二)项目量的分析,九、项目分析,(二)项目量的分析,1.谐度分析,九、项目分析,(二)项目量的分析,2.效度分析,九、项目分析,(二)项目量的分析,2.效度分析参照标准的确定(一),九、项目分析,(二)项目量的分析,2.效度分析参照标准的确定(二),九、项目分析,(二)项目量的分析,2.效度分析参照标准的确定(二),九、项目分析,(二)项目量的分析,总之,项目分析的程序分为以下步骤 =,九、项目分析,(二)项目量的分析,总之,项目分析的程序分为以下步骤 =,九、项目分析,(二)项目量的分析,总之,项
32、目分析的程序分为以下步骤 =,九、项目分析,(二)项目量的分析,总之,项目分析的程序分为以下步骤 =,九、项目分析,(二)项目量的分析,总之,项目分析的程序分为以下步骤 =,九、项目分析,(二)项目量的分析,总之,项目分析的程序分为以下步骤 =,九、项目分析,(二)项目量的分析,总之,项目分析的程序分为以下步骤 =,十、问卷可能出现的误差,十、问卷可能出现的误差,十、问卷可能出现的误差,十一、问卷的限制,1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取得资料,缺乏弹性;2内部效度较低;3不容易找出被试回答的错误或误解;4往往与被试的实际行动或态度有脱节;5不适用于文化程度较低者。,谢谢大家,人格中的自我问题,黄 希 庭
33、教授,本讲的主要内容,一、什么是人格二、自我是人格研究中的热点三、自我结构的系统分析四、自我跨时间的稳定性问题五、自我的神经解剖基础问题六、自我在健全人格中的地位七、时间洞察力与自我八、值得思考的问题,一、什么是人格,人格的词源是拉丁文“persona”,意指戏剧演员所戴的面具。这就暗示了一个人有两面公开可见的一面,以及隐藏其后不为人知的一面。对人格的定义是从外内两个方面来定义两者彼此不同、但又都重要。外在的人格是一个人被他人知觉和描述的方式;内在的人格是用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被他人知觉为是这样的。人格心理学中的最大争议就在于对这些内在因素的理解上。从观察者的角度对人格的评鉴和从扮演者的角度对人
34、格的评鉴,有一致的也有不一致的,这里“自我”起重要的作用。,二、自我是人格研究中的热点,一组统计数字(Robins、Norem & Cheek,1999)1998年用关键词“自我”检索Psychinfo数据库,结果找到相关的文献153000篇;近30年在人格和社会心理学杂志(JPSP)与关键词“自我”相关的文献有2000篇;1969-1998年期间JPSP上有关自我文献的变化趋势:1970年代自我研究是直线上升;1980年代和1990年代达到高峰,占1969-1998这一时期总量的35%-40%。,二、自我是人格研究中的热点,不同时期的西方人格理论家 对自我关注的重点不同:早期的理论家如Jam
35、es(1890)、Baldwin(1897)、Cooley(1902)、Mead(1934)、McDougall(1923,1963)、Murphy(1947)、Hilgard(1949)和Allport(1955)所关注的基本问题:自我是社会行为和人格的基础,它调节着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自我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组成的;自我是人类进化的产物及其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二、自我是人格研究中的热点,当代的理论家如:Brown,(1998)、Baumeister,(1998)、Harter,S.(1998)、Markus & Kitayama(1991)、Sedikides & Strube(
36、1997)、Robins & John(1997)、Byrne(1996)等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对自我的社会和文化依存性研究;用实证研究发展出大量的理论模型;自我已成为人格的中介理论。,二、自我是人格研究中的热点,人格心理学家关注自我的原因: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性是由自我决定的。人格评鉴中的自陈问卷的效度依赖于个体对自我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报告的准确程度。,三、自我结构的系统分析,Self(自我)是一个纯英语词汇,原意为“同样的”或“同等的”。当用于人类时,它意指一种独特的、持久的同一性身分。Ego(自我)是拉丁文词汇,意为一切精神活动都围绕其转的核心;弗洛伊德派人格结构的一个成分;主
37、动的我。,三、自我结构的系统分析,自我是一个开放系统。 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任何系统都可以作多种描述。自我也可以作多种描述。,三、自我结构的系统分析,主客关系维度主体自我(self-as-perceiver)客体自我(self-as-object of perception),三、自我结构的系统分析,与人的关系维度个体自我(individual self)关系自我(relational self)集体自我(collective self) 群体自我(group self),三、自我结构
38、的系统分析,与时间关系维度过去自我(past self) 应该自我(ought self)现在自我(present self) 现实自我(real self)将来自我(future self) 理想自我(ideal self) 可能自我(possible self),三、自我结构的系统分析,从发展的维度 身体自我(body self) 物质自我(material self) 心理自我(mental self) 社会自我(social self),三、自我结构的系统分析,从个人活动领域维度 家庭自我(family self) 工作自我(working self) 学校自我(school self
39、) 学业自我(academic self) 数理自我(logico-mathematical self),三、自我结构的系统分析,评价维度好我(good self) 自尊( self-esteem ) 自信(self-confident) 自大(self-important)坏我(bad self) 自卑(inferiority),三、自我结构的系统分析,个体意识关注方向私我意识(private self-consciousness)公我意识(public self-consciousness),三、自我结构的系统分析,主体的我自我指导(self-direction)自我克制(self-den
40、ial)自我监控(self-montoring)自我批评(self-criticism)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自我图式(self- schema)自我注意(self-attention)自我投入(self-absorption)自我防卫(self-defense)自我决定(self-determination),三、自我结构的系统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的维度 自立(self-suporting) 自信(self-confident) 自尊(self-esteem) 自强 (self-strongness),三、自我结构的系统分析,小结:用系统论观点对“自我”分析应
41、坚持: 整体性原则 个人的自我家族(family of self)是一个整体。 等级结构性原则 自我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结构。 动态性原则 自我作为人格特性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系统间的交互作用原则,四、自我跨时间的稳定性问题,儿童早期到青少年期的过渡儿童早期较高,上小学时有所降低。(Harter,1998;Marsh, Byrne,Shavelson,1992)。向青少年过渡时期出现第二次下降(Piers & Harris,1964; Simmons,Blyth, Van Cleave & Bush,1979)。,四、自我跨时间的稳定性问题,青少年向成人的发展过渡有的报告逐渐升高;有的报告没有变
42、化;还有的报告出现了降低。表现出性别差异: 从14-23岁男性逐渐增强,而女性有降低趋势(Block & Robins,1993) 。 7年级后男性开始下降而不是女性。( Alsaker & Olweus,1993) 自尊的性别差异最早出现于青春期早期。,四、自我跨时间的稳定性问题,从成年早期到成年中期的20年里自尊是增强的,但到成年晚期(60岁后)有所下降。,四、自我跨时间的稳定性问题,自尊个体差异的稳定性从14-23岁的相关为0.65(女性)和0.36(男性) (Block & Bobins,1993) 。发现17年的相关为0.38、20年为0.30 、3年为0.75 (Roberts &
43、 Bengtson,1996) 。总的趋势,通常一生中稳定性是增加的,儿童期稳定性较低,成年期较高。即使在成年期,时间间隔较长时,稳定性也有变化。,五、自我的神经解剖基础问题,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发生在一种量子水平上,不能仅用化学和电子的过程来描述(Penrose,1994)。强调意识更复杂的神经元回路的信息加工(Maddox,1998) 。,五、自我的神经解剖基础问题,脑的电刺激用微电流作用于大脑皮层颞叶可以激活一般情景记忆(Penfield & Jasper,1984) 。目前尚难区分是自我的某个方面还是仅激活较熟悉的人或情景的幻觉。,五、自我的神经解剖基础问题,单个细胞记录单细胞记录不能应用
44、于人类。可以检查如非人类灵长类的镜像自我再认,是否与某一特定的皮层区域的神经元活动相联系。,五、自我的神经解剖基础问题,神经解剖学研究黑猩猩的大脑(有自我再认)与猴子的大脑(没有自我再认)有什么区别?人类的婴幼儿开始有镜像自我再认约在18-24个月,此时前额叶在结构和机能上开始成熟。小脑损坏的病人表现出高级认知能力的困难如计划和情感淡漠,与自闭症相类似。自闭症儿童的特征是自我感混乱,解剖发现小脑较小,小脑神经细胞也较少。小脑的某一特殊区域(新齿状结构)只存在于人类,这很可能与人类的自我有关。,五、自我的神经解剖基础问题,大脑损伤和机能性神经外科手术对严重精神病患者额叶的脑白质摘除,其行为的巨大
45、改变明显表现在对其自我感的损害。治疗帕金森氏症的有效性表现出与自我过程相联系的社会情绪症状(如自我认同、个人经历混淆感)的改善。裂脑的结果导致许多的认知缺陷,但没有系统地探讨这些缺陷与自我的关系。,五、自我的神经解剖基础问题,神经疾病与损伤研究自我感的完全丧失是极罕见的(Oliver Sacks,1995)。自闭症、阿尔茨海姆氏病、帕金森氏病和癫痫等多种神经疾病患者,其自我都有变化。视物显大症和显小症、身体辨认不能症及外渗症等疾病都有身体自我图式的异常。人格障碍(如边缘型人格、分离)导致自我的混淆(如分离)。中风或事故造成的额叶损伤,会损害自我调节,因而推论主体自我可能位于额叶。,六、自我在健
46、全人格中的地位,心理疾病与障碍 心理与行为异于常人(语无伦次,喜怒无常,行为不合逻辑) 生活适应困难(不喜欢他人,自我孤立、退缩、工作无兴趣、无人生价值) 精神感到痛苦(无病呻吟,不满现状的痛苦),六、自我在健全人格中的地位,心理适应的标准 顺应周围环境,消除过度的紧张不安而达到的内部平衡状态、无持久的内心冲突。,六、自我在健全人格中的地位,健全人格的标准对世界抱开放态度,乐于学习,吸取新经验;以正面的眼光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自己,能自知自尊、自我悦纳;以正面的态度看待现在和未来,追求现实而高尚的生活目标;以辩证的态度对待挫折,能调控情绪,心境良好。 总之,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世界、他人、现在和未来,做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七、时间洞察力与自我,time perspective或temporal perspective有多种中文译法。美国传统词典对perspective下的一个主要定义是“感知事物真实的相互关系或相对重要性的能力”,从语义上看译为“时间洞察力”较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