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圆的认识学情分析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低年级教学中虽然也出现过圆,但只是直观认识。本单元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在六年级下学期,我们还将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从教材的编排体系可以看出,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而我们前面学习的是直线图形,所以圆的教学是学生认识曲线图形的开始。 不论是内容本身, 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很大的变化。 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 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体现了 “化圆为方 ”、“化曲为直 ”的转化思想。另外,还加强了动手操作,为学生的自主探索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小学生在日
2、常生活中看见过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对圆有所认识。但是,小学生往往把圆形物体的表面看作圆,不知道用圆规画出来的那条封闭曲线才是圆。由于圆形与圆混淆不清,对“圆上 ”的理解也就比较困难;由于什么是“圆上 ”认识不清,半径、直径两个概念也就无法确切的理解。教学时,应该明确地指出用圆规画出来的那条封闭曲线是圆,在这条曲线上的点叫圆上的点。圆规是小学生第一次使用的作图工具, 必须向学生详细地介绍圆规的使用方法,并指导学生用圆规画圆。 在学生使用圆规画圆的过程中, 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是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基础, 使学生通过度量牢固的掌握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1、结合丰富的情景体会圆的曲
3、线特征教材给我们呈现的主题图是城市广场的生活场景, 里面包含了很多圆形的物体。教学时我是把它作为圆的起点来讲授, 收集了很多圆形的图片, 说明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应用非常广泛。 接着可以让学生想办法在纸上画出一个圆, 主要是让孩子感受圆的曲线特征。实际教学中,指导学生用圆规画圆。2、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圆的特征在进行例 2 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圆, 反复对折,发现折痕相交于一点, 引出圆心的概念。 然后把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连起来, 并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发现这样的线段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从而发现“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直观感受圆的本质特征。然后看书自学,知道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并通过小组活动探索出: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 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并且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1/2。教学画圆我觉得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让学生用圆规在纸上任意画圆,然后交流得出画圆的三个步骤:定圆心、定半径、旋转一周;第二步,按这三个步骤再画一个圆, 并且感受到圆心和半径对确定圆的位置和大小的作用;第三步,按指定的半径或直径的长度画圆。3、在练习中巩固提高关于圆的资料,古人留下来的可真不少。举例:数学是需要联系的,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圆?在生活中你觉得哪些物体是非圆不可的呢?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