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体育立定跳远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以体育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突破口,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氛围,引入课堂教学,并从学生的兴趣着手,避免了学习过程的枯燥, 让学生热爱活动的乐趣,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健身、在活动中合作、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健康成长。二、教材、学情分析立定跳远是低年级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是两脚同时起跳 ,落地平稳。 所以教学应着重解决两个问题:1、培养学生正确的跳跃姿势,为儿童以后的发展与提高打下基础。 2、学会轻巧落地的方法,增强安全参与体育锻炼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
2、重要的。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 ,如果一味的跑和跳,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不愿意学。据观察了解 ,小学生十分乐意和小动物交朋友 ,为了能使本课的情境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将主要教学内容用以“小青蛙捉害虫”的方式贯穿 ,1、设计新颖的组织形式本课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像在玩耍一样, 设置一个亲切和谐、 灵活宽松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除了采用指令性集体练习外, 也采用了非指令性的结伴练习形式,同时强调学生个体自由发挥的练习形式, 为学生提供发展能力的广阔空间。 在练习中,注重鼓励学生自我表现,让学生显示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2、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本课教学对象是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与认知能
3、力均较差,但是低年级小朋友具有好动、好玩、好思考等特点。应抓住这一特点,在立定跳远教学时,综合运用练习、思考、探索、讨论等教学方法,在教师引导下,逐渐完成探疑过程。四、教学目标:1、运动参与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和行为,自觉参与学习。2、运动技能目标:将跑、跳的基本技能相结合。3、身体健康目标: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及下肢力量。4、心理健康目标: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的品质。5、社会适应目标: 在集体活动中提高群体意识,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立定跳远不用助跑从立定姿势开始的跳远比赛时运动员双脚站立
4、的位置不限定跳时, 只准离地一次,如双脚离地后不起跳, 落下后再起跳, 即为连续离地两次, 作一次试跳失败论 在田径训练中经常采用立定跳远是 “达标 ”项目之一,是体育考试、会考的必测项目或选测项目。北京地区规定立定跳远为初中升学考试体育的必测项目、高中毕业会考体育的选测项目。1作用与特点立定跳远是发展下肢爆发力与弹跳力的运动项目。它要求下肢与髋部肌肉协调快速用力,并与上肢的摆动相配合,所以它也需要一定的灵巧性。立定跳远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只要有一块平地就能进行练习。2技术结构跳时两腿稍分,膝微屈,身体前倾,然后两臂自然前后预摆两次,两腿随着屈伸,当两臂从后向前上方做有力摆动时, 两脚用前脚掌
5、迅速蹬地, 膝关节充分蹬直同时展髋向前跳起,身体尽量前送,身体在空间成一斜线,过最高点后屈膝、收腹、小腿前伸,两臂自上向下向后摆,落地时脚跟先着地,落地后屈膝缓冲,上体前倾。要提高立定跳远成绩,力量是基础, 特别要提高膝、 踝、髋三个关节的协调用力及爆发用力的能力。3影响成绩的因素( l)力量因素特别对下肢肌群的爆发用力能力,而且对踝关节的力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立定跳远的最后用力点是在前脚掌, 甚至是脚尖, 需要踝关节的跖屈用力有相当大的强度。( 2)协调用力的能力指骨盆肌群与下肢肌群协调用力的能力(包括踝关节)。协调用力正确的标志是,髋、膝、踝三关节能迅速有力地蹬直,上肢能做出协调的摆动,起到带、领、提拉的作用。( 3)臂的摆动作用立定跳远必须直臂摆动,摆幅越大,带、领、提拉动作越强。请注意观察,凡屈臂摆动者,必然造成上体的波浪动作,从而影响跳的远度。(4) 能量的转换从站立状态到下蹲状态,势能转化为动能,这样就相当于有一定的助跑,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初速度,增加跳远的远度。(5)(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