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弹性就业: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新思路弹性就业: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新思路摘要随着高等 教育 大众化的 发展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 社会 关注的焦点和面临的严峻挑战,仅靠传统的就业形式无法解决这一 问题 。而大学生弹性就业空间广阔,方式灵活,快捷高效,适应性强,只要大学生自身积极主动,转变意识,培养创业精神,社会各方为大学生弹性就业制定相关导向性的激励制度,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创造适宜的保障环境,那么这种新型的多样化就业模式将成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未来趋势和必然选择。 关键词大学生;弹性就业;职业 一、大学生弹性就业的形式和特点 大学生弹性就业是一种新的就业方式和形态,它是指大学生在劳动时间、收入
2、报酬、工作场地、保险福利和劳 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 工业 化和 现代 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具体是指大学毕业生没有按照劳动力市场规范就业方式而获得职业。其特征是学生毕业后没有明确的签约接收单位,档案、户口放在学校或者人事代理部门,但人并不是闲散在家里,而是在人力资源市场上选择流动或者迁移在一些城市,主要以非全日制 企业 就业、中小或微型企业阶段性就业、自主创业、个体经营、临时性就业等用工形式获得收入。1大学生弹性就业的形态 (1)在工作标准、劳动条件、福利待遇、生产的组织和管理以及劳动关系协调运作方面不具有典型现代化大生产特征的企业用工和就业形式,亦即非正规
3、部门的弹性就业,如非全日制就业、短期就业、季节性就业等。 (2)基层就业。大学毕业生下基层是大力开拓毕业生弹性就业空间的重要途径和措施。一部分毕业生以大学生村官和优秀的选调生以及服务西部志愿者的形式充实到 农村 乡镇和城市街道等基层单位,开展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为西部基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等公共事业发展提供阶段性服务。 (3)自主创业。它是大学生通过个人以及组织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创造价值的过程。它主要体现为独立于单位就业之外的自主就业形式,即自由职业者,如律
4、师、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演员、广告设计人员、软件设计人员、中介服务工作者等。 (4)劳务输出。劳务派遣机构实际上是短期就业的中介机构,它与众多企事业单位建立劳务代办关系,为其输送所需要的人才。将大学毕业生纳入劳务输出的范围,在我国个别高校已经有局部的尝试,特别是一些职业技术院校,已经在提倡和实施这种大学生弹性就业方式。 (5)由于 科技 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和经营方式的变革引起就业方式的变革而产生的就业形式,如阶段性就业、兼职就业、产品直销员等。 2大学生弹性就业特点 近年来,我国 经济 一直保持在年增幅 78的发展水平,但传统就业空间相对缩小,就业弹性持续走低。弹性就
5、业却显示出吸纳就业的巨大潜力,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并且具有显着形态和特点的新型就业形式。 第一,就业方式多样灵活,流动分散,行业门类齐全,覆盖面宽广,包容性大,就业选择的空间大。在传统的就业模式中,工厂或企业中的集中就业是典型的就业模式。随着服务业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领域以及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国家弹性就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就业模式日趋多样化,出现了短期就业、派遣就业、自营就业、独立就业、阶段性就业、兼职就业、项目合同制就业、季节性就业等多种形式。大学毕业生一般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或特殊技能,他们大多可以通过接受再培训来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选择受雇于中型或微型企业进行阶段性就业,也可以个体经营和自
6、主创业,或成为其它类型的自由职业者。因此,他们的弹性空间很大,可以彻底跳出传统的就业模式。 第二,非正规部门和第三产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是大学生弹性就业的主要分布领域。由于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存量,掌握了较为丰富的知识技能,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出现了一批新型的与大学生匹配的弹性就业方式,如自由职业者、网站管理员、自由撰稿人、微型的公关公司、调查公司等。他们尽管大多数仍处于一种无组织、无保障的状态,但与传统的正规行业相比,拥有相对自由、宽松的工作方式,工资报酬也不低。如今的非正规性就业领域同样有许多富有创新性、创造性的白领职位。人们对大学生非正规性就业的看法正在逐步改变,越来越多的
7、高素质人才开始加盟这个领域。 第三,大学生劳动力资源配置速度加快,就业形态充满不确定性,不存在一次择业定终身的常态。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使得各种岗位的创造和消失加快,相对于终身的充分就业状态,全球化经济下就业形态充满不确定性。在全球化经济中,竞争将造就全球性的劳动力市场,再也没有任何一种职业是有保证的。在竞争的压力下,技术创新与产品的更新模式周期缩短,导致企业的寿命缩短,而企业寿命缩短加大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使就业稳定性下降。同时,由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作为知识性劳动者的大学生固定工作在同一个岗位上一般不会持续很多年,为了适应能够在不同岗位上轮流工作的需要,他们必须
8、不断地去进修,在职业流动中寻找各种 学习 的途径去提高能力和技能,以免失业,这就使得职业流动性加大。另一方面,由于技术或者产品的更新使某种职业失去市场,或者由于制度及政策的限制会造成某些职业衰落和消退,但同时,高技术的发展及其运用以及社会变迁,新的职业也会不断产生。劳动者转换各种岗位成为社会常态,从而职业种类变动速度加快。 第四,大学生弹性就业中就业结构伴随市场需求呈现动态起伏和变化。大学生弹性就业在就职取向上表现为离散与聚集并存。离散是指大学生并不固守于某一种职业,自由择业、人才流动扩大了自己的职业空间,即使在同一个工作单位,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离散弹性,这是由于 网络 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组织
9、形式的变化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聚集则是指常规意义上的择业。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当前产业升级进程加快,服务业吸纳大学生劳动力的能力增强。大学生在诸如餐饮、医疗、零售业、软件设计、工厂咨询、电话服务、 金融 分析 、工业工程设计、医疗 研究 等服务业中具有发挥才能创造价值的广阔空间,这也同时意味着职业结构转向高技能,低技能劳动者将被边缘化,从而在适合的领域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二、大学生弹性就业的 时代 必然性与未来趋势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人才市场培育发展的过程中,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情况下,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也面临找工作、就业难的问题,这不仅是一种严重的人力资本浪费,也说明我国现有的传统就业观念、传统就业制度不合理。单纯依靠传统正规方式就业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大学生就业的需求。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第三产业不断扩大,高科技飞速发展以及文化理念的不断变化给劳动力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市场不断要求多元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人们已逐渐不囿于传统刚性的正规就业模式,因而机制灵活的弹性就业形式应运而生,并逐渐上升为占主导地位的就业形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大学生弹性就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就业方式,正逐渐被人们接受,成为缓解大学生就业矛盾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