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地形图的判读名师精编优质学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824261 上传时间:2021-02-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地形图的判读名师精编优质学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地形图的判读名师精编优质学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地形图的判读名师精编优质学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地形图的判读名师精编优质学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地形图的判读名师精编优质学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名校名 推荐第二课地形图的判读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不同含义。理解等高线概念,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了解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方法。学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地海拔,初步学会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培养学生制作地形模型和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等实践活动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在等高统图上判断地势高低,只要读出各地

2、面地点的海拔就可以判断地势的高低;在等高线图上判断坡度的陡缓,要依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来判断。【学习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学习过程】一、海拔和相对高度(小组合作探究)( 一 ) 读课本 P31 正文部分及图2-2-1 ,完成下列问题:1、填出下表海拔相对高度定义1名校名 推荐不同点相同点2、( 1)甲地的海拔乙地的海拔( 2)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二)活动: (自主探究)读课本 P32 图 2-2-2 ,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的异同丘陵山地高原平原盆地海拔地表特征二、等高线地形图(一)读课本P32-P33 文字及图2-3 ,思考下列问题:(自主学习)1、等高线是。2、等高

3、线上标注的数值是。3、等高线地形图。( 二 )活动探究(动手动脑,争做能工巧匠)1、 动手制作山体模型【温馨提示】:山体海拔为300 米选取三根橡皮泥,揉在一起,捏成一圆饼状;接着选取两根橡皮泥,揉在一起,捏成和第一个厚度一样的圆饼状,放在第一个上面;2名校名 推荐最后选取一根橡皮泥,捏成一圆饼状,放在最上边。2、 绘制山体等高线地形图【绘制步骤】:取出最大块圆饼状橡皮泥放在绘图处,在其周围选取几个点,连接成线;同样方法,把第二和第三块放在绘图处,画出等高线;注意标上海拔高度。等高线地形图3、展示绘制成果4、认识山体不同部位,结合课本图2-2-4 完成学案表格左侧特征一栏,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定

4、不同部位并说明理由。地形部位特征等高线特征山峰四周,中部。等高线数值由外向内变。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山谷线最高处山脊中部,两边。等高线弯曲部分向凸出。3名校名 推荐山谷中部,两边。等高线弯曲部分向凸出。陡崖山体陡峭处等高线。5、 等高线的绘制原理(观察动画,探讨思考)生观察动画演示,完成下列问题动画演示1:观察思考:( 1)同一等高线上海拔是否相等?( 2)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之间的高差是否相等?动画演示2: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是。6、结合课本图2-2-4 完成学案表格左侧特征一栏,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定不同部位并说明理由。7、练一练:1、判断 A、 B 两点山体部位的名称AB2、

5、写出甲乙名称:4名校名 推荐3、图中的数字表示地形的部位,三、七嘴八舌谈收获四、智慧闯关练习选择题1、黄山比泰山高出的垂直距离为349 米,这是黄山与泰山的()A、绝对高度B 、相对高度C、海拔高度D 、一般高度2、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等高线上注记的高度是海拔高度B、等高线上注记的高度是相对高度C、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平缓D、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陡峻3、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不在同一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不同B、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C、 等高线闭合的地方,表示的是山峰D、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地方,表示的是山谷4、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A、洼地 B、谷地 C 、鞍部D、脊部5、下图所示与名称搭配正确的是()5名校名 推荐综合题甲( 1)四个村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是:王村地处;余村地处;李村地处。( 2)大王山与丁山的相对高度是米。( 3)图中甲河流的流向是。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