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校名 推荐专题一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目标1知道天体系统的概念,能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2运用有关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的资料,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并学会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3通过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说明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4. 知道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5. 结合实例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基础知识一1、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物质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2、天体和天体系统3、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4、阅读材料,总结八大行星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上有哪些共同之处?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都自西向东朝一个方向绕太阳公转。 是围绕恒星行动且本身不发光的天体。
2、而且大多数行星与太阳的自转方向一致;它们的公转轨道几乎都在同一平面上(只有水星的轨道倾角较大) ;它们的轨道虽然都是椭圆,但除水星外,都与正圆相差无几。特征 :比较 :类别包括行星距日体积平均表面卫星光环远近质量密度温度数目有无类地行星巨行星近高远日行星远介于前两者介于前两者低间间5、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名校名 推荐6、分析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分自身和外部条件)外部条件:稳定宇宙环境安全,八大行星 ,处于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质量和体积适中:基础知识二1、阅读教材和所学知识分析思考太阳大气的成分: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的来源:太阳辐射对地球
3、的影响:2、读“一年内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示意图”,你能归纳出规律吗?规律:3、从“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中找出我国太阳辐射的最值分布地区:最丰富地区 :原因 :最贫乏地区 :原因 :2名校名 推荐4、太阳大气层结构层次位置概念厚度亮度温度太阳活动明亮发光的太阳表面太 阳 活 动 的里主要标志, 周期都为光球外呈玫瑰色的太年。阳大气色球外很稀薄的完全外电离的太阳大气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连线 ) . 影响地球和植物生长 . 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现象 . 扰乱电离层 , 影响通讯 . 两极产生【巩固训练】(一)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A恒星、卫星B恒星、星云C行星、彗星D流星、恒星2下列天
4、体系统等级由低级向高级排列正确的是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B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C地月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D 地月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3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七大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A金星、水星B 火星、木星C金星、火星D土星、水星4太阳系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行星是A地球B木星C 土星D天王星5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A火星属于远日行星B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C太阳系和银河系是同级别的天体系统D太阳系的主体是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6下列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远的是A 北极星B 月球C 金星D海王星7小行星带位于A木星和土星轨道之间B水星和金星轨道之间C金星和地球轨道之间D火星
5、和木星轨道之间8. 在上世纪末,多国天文学家通过国际性的合作研究,观测并测量出某一遥远的旋涡星系,该星系与地球的距离为A 140 多亿个天文单位B 140 多亿年C140 多亿千米D 140 多亿光年3名校名 推荐(二)1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而特殊的天体,其特殊性表现在A既自转又绕太阳公转B质量、体积以及运动状况与其他行星有很大的不同C有大气D有高级智慧生命物质2下列现象可能由于太阳活动而造成的是A有线电话突然中断B气温异常升高C指南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D山体发生滑坡3太阳能量的来源是A氢气燃烧B 氦气爆炸C 核裂变反应D核聚变反应4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正确叙述是A耀斑出现在光球层上B
6、黑子活动的平均周期约为11 年C日珥出现在日冕层上D 太阳风活动的平均周期约为11 年5关于太阳黑子的正确叙述是A太阳表面黑色的斑点B黑子数目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异常年C因为温度比周围大约低1500 度,所以略显阴暗D出现在日冕层6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就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B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氢气的燃烧C大阳辐射能量是由核聚变反应过程中亏损的质量转化而来的D中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是四川盆地,最贫乏的是青藏高原7读下图,在图中火星位于ABCD8. 读上右图,若图中 S 表示太阳, E 表示地球,则该图所包括的天体系统有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10. 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向外依次是A日冕、色球、光球B色球、光球、日冕C日冕、光球、色球D光球、色球、日冕11近两年正值太阳活动高峰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太阳黑子和耀斑都产生在太阳色球层上B前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到再一次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约为11 年C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扰乱地球大气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D新加坡的小朋友在晚上做作业时看到了美丽的极光现象1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直接影响是A. 产生潮汐现象B.干扰地面有线电短波通讯C. 诱发火山喷发和地震D. 产生“磁暴”现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