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 学习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如下探究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信息: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均为中性溶液硫酸钡为白色沉淀硫酸钡不与酸反应(1) 将酚酞溶液滴入到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溶液显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 如图所示,用胶头滴管将氯化钡溶液滴入到锥形瓶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液体呈红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3)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继续向锥形瓶中滴入稀硫酸,观察到锥形瓶内有气泡产生并有白色沉淀,液体呈无色。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4) 实
2、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锥形瓶中的物质过滤,继续探究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酚酞除外 ) ,认为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_。(5) 设计实验,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_可能含有的溶质存在【答案】碱性 BaCl 2 Na2CO3 = BaCO3 2NaCl CO2 Ca(OH)2 = CaCO3 H2O 氯化钠和硫酸钠 ( 或 Na2SO4、 NaCl) 硫酸 ( 或 H2SO4) 紫色石蕊溶液 ( 合理即可 ) 溶液变红 ( 与前一空对应即可 )【解析】 (1)将酚酞溶液滴入到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溶
3、液显碱性;(2)用胶头滴管将氯化钡溶液滴入到锥形瓶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液体呈红色,说明碳酸钠过量,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BaCl 2 BaCO3 +2NaCl; (3)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继续向锥形瓶中滴入稀硫酸,观察到锥形瓶内有气泡产生并有白色沉淀,液体呈无色。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Ca(OH) 2 = CaCO 3H 2O, (4) 碳酸钠过量,继续向锥形瓶中滴入稀硫酸,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二氧化碳,故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 是 化 和硫酸 (或 Na 2SO4、 Na
4、Cl) ;硫酸可能 量,所以可能含有的溶 是硫酸 (或 H2SO4); (5) , 步 象实验结论取 液少 于 管中,加入_紫色石蕊溶_溶液 _可能含有的溶 存在液 _2 小明同学 以下 来探究可燃物燃 的条件和 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 40 , 磷的着火点是 240。) 装置 程 象取一 杯,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再分 取少量白磷、 磷放在 杯上的 片上 一会儿白磷 生燃 , 磷不燃 先在容 350mL 的集气瓶中装进 50mL 滴有 墨水的水,在燃 匙集气瓶和量筒中的水中放足量白磷,量筒中盛入足量均 色,量筒内的水液体体 减少 60mL按 好 器,用激光手 照射白磷,白磷(
5、 1) 程是 _, 杯中 生反 的化学方程式 _。(2)白磷燃 反 的化学方程式 _ 。(3)根据 2 的 果, 算空气中氧气的体 分数 _(写出 算式和 果)。(4)在整个 2 的 程中,集气瓶内的 化是_。集气瓶中 先装入50mL 水,水起的作用是 _ 。【答案】向 杯中加入适量的冷水CaO + H2点燃222 5O=Ca(OH)4P + 5O2P O 60/(350-50)=1/5先 大后 小到与大气 相等防止集气瓶内的空气因瓶内温度升高、 增大而泄出瓶外【解析】【 解】(1) 程是:向 杯中加入适量的冷水,利用氧化 与水反 放出大量的 来提供热量,从而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6、程式为:CaO + H2O=Ca(OH)2点燃(2)白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 + 5O22P2O5(3)集气瓶的总容积为350mL,但由于事先加了50mL 红墨水,即反应前只有300mL 的空气,故根据实验2 的结果,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350-50)=1 /5( 4)在整个实验 2 的过程中,由于刚开始白磷燃烧放热,使集气瓶内的气体膨胀,压强增大,待冷却,氧气被消耗,瓶内气体量减少,压强又降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这是压强由于大气压相等,故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化是:先变大后变小到与大气压相等;集气瓶中预先装入 50mL 水,水起的作用是:防止集气瓶内的空气因瓶内温
7、度升高、压强增大而泄出瓶外3 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 :BaCl2 溶液呈中性 )(1)小柯认为 “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 ”。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 ,并说明理由 _。(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_。(3)进一步探究 :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直至过量。请在丙图中面出“生成 CO2 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 ”的大致图像 _。【答案】不正确,无论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都能让无色酚酞变红色部分变质【解析】【分析】【详解】(
8、1)甲实验是不正确的,因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显碱性,都可以使酚酞变红;( 2)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碳酸钠,取上层清液加入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中有氢氧化钠,故该溶液是部分变质;( 2)由于该溶液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故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初始时没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当将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稀盐酸再与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当碳酸钠反应完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变,故大致图像为4 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固体 A 和溶液 B,并对固体A 和溶液 B 进行探究。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有:CaO+H
9、2O Ca(OH)2; _(写化学方程式)。固体 A 成分的探究及测定猜想 固体 A 中只有 CaCO3;固体 A 中含有 CaCO3 和 Ca(OH)2;含有 Ca(OH)2 的理由是 _。实验 取少量固体A 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振荡、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出现_ ,猜想成立。组成测定取 8.7g 固体A 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至固体完全溶解,收集到纯净CO22.2g,则固体A中 CaCO 和3Ca(OH) 的质量比为2_。溶液B 的成分探究猜想 溶液B 中的溶质是NaOH;溶液B 中的溶质是NaOH 和Na2CO3;溶液 B 中的溶质是NaOH 和 Ca(OH)2。根据对固体A
10、成分的探究,小组同学认为猜想正确,其理由是_。实验 取少量溶液 B 于试管中,滴加 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猜想正确。【答案】 Ca(OH)2+Na2 33 +2NaOH2微溶于水蓝色沉淀50:37CO =CaCOCa(OH)固体 A 中含有 Ca( OH) 2Na2CO3(合理均可)【解析】【分析】【详解】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 OH)2+Na2CO3 =CaCO3 +2NaOH;故填:Ca(OH)2+Na2CO3=CaCO3 +2NaOH;猜想 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所以最后所得固体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钙;故填:Ca(OH)2 微溶于水;实验
11、 若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则将固体充分溶解后滴加硫酸铜溶液将出现蓝色沉淀;故填:蓝色沉淀;组成测定 设生成 2.2g 二氧化碳需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 + 2HCl = CaCl2 + H 2 O+CO 210044x2.2g100 = 44 x 2.2gx=5g则原固体中含氢氧化钙的质量为3.7 克,即固体A 中 CaCO3 和 Ca( OH) 2 的质量比为50:37故填: 50: 37;猜想 由于固体 A 中含有氢氧化钙,所以溶液中不会存在碳酸钠,所以猜想正确;故填:固体A 中含有 Ca( OH) 2;实验 溶液中不会存在碳酸钠,即溶液的成分只能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若要证明,只需
12、在 B 溶液中滴加Na2CO3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即可证明;故填:Na2CO3。5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猜想)猜想 I:没有变质;猜想 :已经变质;(实验和推断)(1)加入的适量A 溶液是 _(填名称),若现象a 为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2)若现象 b 为 _,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反思)氢氧化钠的保存方法是 _(填 “A或”“B)”。A 密封保存B 不需密封保存【答案】稀盐酸无明显现象A【解析】【分析】【详解】( 1)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要检验氢氧化钠是否
13、变质,实际是检验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那么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若有碳酸钠则会产生大量的气泡,证明已经变质了,故加入的适量A 溶液是稀盐酸,若现象a 为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2)若没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变质,故若现象b 为无明显现象,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反思 氢氧化钠易于二氧化碳反应,故要密封保存,故选A。6亮亮同学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镁条燃烧除生成白色固体(MgO)外,还有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生成。这种淡黄色固体是什么呢?亮亮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关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将该淡黄色固体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实验现象)在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并有刺激性的氨味气体产生。
14、(教师指导)上述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为Mg ( OH) 2,生成的气体为NH3 ;反应过程中没有任何元素化合价的改变。(问题解决)此淡黄色固体中肯定含有镁元素和58元素,判断的依据是59;若该物质仅由两种元素组成,其化学式为60,此物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1。(相关结论)空气中氮气(N2)和氧气( O2)的体积比约为只生成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由此得出的一个结论是6362,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答案】【问题解决】氮元素;质量守恒定律;Mg 3N2 ;Mg3 N2+6H2O= 3Mg( OH)2 +2NH3【相关结论】4:1;化学反应的进行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将
15、该淡黄色固体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在烧杯中产生Mg( OH) 2 白色沉淀,并有刺激性的氨味气体NH3 产生。生成的气体为反应过程中没有任何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得到此淡黄色固体中肯定含有镁元素和氮元素;若该物质仅由两种元素组成,因为金属镁元素显+2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故其化学式为Mg 3N2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 3Mg( OH) 2 +2NH3 ;【相关结论】空气中氮气(N2)和氧气( O2)的体积比约为 4:1; 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由此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化学反应的进行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16、。考点:物质成分探究7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实验室常用药品(或溶液)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知识卡片):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氯化铜易溶于水。(实验探究):(1)方案:某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 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实验结论 _。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有少量气泡出现,请分析产生气泡的可能原因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方案:实验步骤取 2mLNaOH 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实验现象结论若_稀盐酸过量NaOH 溶液与稀盐酸恰
17、好完全若没有明显现象反应(实验反思):(3)另有同学提出方案不能证明NaOH 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_。(4)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填序号 )。A 铜片B pH试纸C氧化铜D紫色石蕊试液【答案】证明NaOH 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H+和 OH 反应生成H2O 分子2NaOH+CO2=Na2CO3+H2O、 Na2CO3+2HCl=2NaCl+CO +H2O有气泡产生稀盐酸量不足的情况下,也无明显现象B、 D【解析】【分析】【详解】(1)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或酸性溶液不变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
18、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证明NaOH 溶液与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中和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当与盐酸反应时有气泡,气泡很可能是CO2,氢氧化钠可能变质,NaOH 与空气中 CO2 反应生成碳酸钠,产生气泡的可能原因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是: 2NaOH+CO 2 =Na 2CO 3 +H 2O , Na2 CO3 +2HCl=2NaCl+CO 2 +H 2O ;(2)取 2mLNaOH 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若有气泡产生,则稀盐酸过量,因为稀盐酸与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若没有明显
19、现象,则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3)另有同学提出方案不能证明 NaOH 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稀盐酸量不足的情况下,也无明显现象;( 4) A 铜与稀盐酸不反应,不能检验;B 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若 pH=7,则恰好反应,若 pH 7,酸有剩余, pH 7,碱剩余; C 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蓝色氯化铜溶液和水,但是只能证明酸过量,不能证明恰好反应,因为酸不足或者酸量正好均无明显现象;D 滴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盐酸过量,石蕊试液变蓝,证明酸不足,如果石蕊试液不变红,说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选 BD。8 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用木炭粉和氧
20、化铜的干燥混合物1 2.5g 进行系列实验。(查阅资料)氧化铜( CuO)为黑色固体。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 Cu2O+ H2SO4 = CuSO4 + H 2O + Cu(进行实验)实验 1:取质量比1:11 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1.3g ,进行实验。序号1-11-2装置反应后物质的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混有极少黑色粉末中混有少量红色固体颜色、状态量,黑色物质实验 2: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用1 2 装置进行实验。序号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2-11:9混有少量黑色物质2-21:10混有很少量黑色物质2-31:11红
21、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2-41:12无黑色物质2-51:13混有较多黑色物质(解释与结论)( 1)配平化学方程式: _C+_CuO高温 _Cu+ _CO2。( 2)实验 1 2 中,证明产生 CO2的现象是 _ 。( 3)实验 1 的目的是 _ 。( 4)实验 2 的结论是 _ 。(反思与评价)( 5)实验 2 没有进行质量比为 1:14 的实验,理由是 _。( 6)为检验 2 4 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 Cu2O,所需试剂是 _。【答案】 122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探究木炭与氧化铜的受热面积对其反应的影响;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2是恰好反应,因此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1
22、:12 ;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3时,氧化铜已过量;稀硫酸。【解析】【详解】( 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方程式: C+2CuO高温 2Cu+CO;( 2)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如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3)实验 1-1 ,反应物受热面积较大,实验1-2 反应物受热面积较小,故实验1 与实验 2形成对比实验,可以探究木炭与氧化铜的受热面积对其反应的影响;( 4)由表可知,当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 1:12 是恰好反应,即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 1:12 ;( 5)由表可知,当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3 时,氧化铜已过量,生成物中含有Cu和CuO,没有必要进行质
23、量比为1:14 的实验;( 6)因为 Cu2O+ H 2SO4 = CuSO4 + H 2O + Cu ,所以向红色固体中加稀硫酸如溶液变为蓝色,可以可以说明有 Cu2O。9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及步骤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实验步骤)I. 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A 中的锥形瓶。II.打开 K1 ,观察到 C 中部分红色溶液沿导管倒吸入A,片刻后回流停止。III. 打开 K2, 观察到 B 中溶液倒吸入 A、 C中 , 液面稳定后观察到 A 中溶液仍为红色 ,C 中溶液变为无色。同学们对相关问题分组展开如下探究。探究环节甲组的探究乙组的探究 提出问题 A 中使酚酞变为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24、C 中溶液为什么变成无色 ?猜想一 :Na 2CO猜想一 : 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做出猜想 3猜想二 :Na 2CO3和 NaOH猜想二 : 溶液中的 NaOH反应完了小鹏取少量 A 中溶液于试管中 , 向其中滴(1) 取少量 C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加过量 BaCl2 溶液 , 若观察到 _,证中滴加 NaOH溶液 . 溶液又变为红 实验验证 明猜想二成立。小丽认为用Ba(OH) 溶色,证明猜想一不成立。2液也可证明猜想二成立 , 小鹏认为小丽的(2) 用 pH 试纸测定 C中溶液的酸碱方案不合理 , 理由是_。_7, 证明猜想二成立。度 , 若 pH(反思交流) (1)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
25、证明了NaOH 能与稀盐酸、 CO2 发生反应; A 中溶液里一定还存在 NaCl。写出 NaOH 与 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2)实验步骤 中的现象 _(填 “能 ”或 “不能 ”)证明 NaOH 与 CO2 发生了反应。(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_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答案】(甲组)生成白色沉淀, 溶液仍为红色;向溶液中引入 OH-,对 NaOH 的检验产生干扰。 (或 或 =)2NaOH +CO2232不能; 某种反应物消失(或减少)= Na CO +H O【解析】实验验证 (甲组)根据Na CO与 BaCl溶液会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26、,溶液酸碱性不变解232答;根据向溶液中引入OH-,对 NaOH 的检验产生干扰解答;(乙组)根据溶液显酸性或中性 , pH7解答;【反思交流】(1)根据 NaOH 与 CO2 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解答 ; (2)根据是否能够判定有新物质碳酸钠生成解答。【拓展迁移】根据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某种反应物消失(或减少)的方法来证明反应是否发生解答。实验验证 (甲组)小鹏取少量 A 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 溶液,若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色,证明猜想二成立。小丽认为用Ba(OH)2 溶液也可证明猜想二成立 ,小鹏认为小丽的方案不合理 ,理由是向溶液中引入OH-,对 NaOH
27、 的检验产生干扰 ;(乙组) (2)用 pH 试纸测定 C 中溶液的酸碱度 ,若 pH(或 或 =)7,证明猜想二成立 ;【反思交流】 (1) NaOH 与 CO2 反应生成 Na2 CO3 和水 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Na2CO3+H2O; (2)实验步骤 II中的现象说明 A 装置内压强减小,可能是 NaOH 与 CO2 发生了反应 ,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氢氧化钠 ; 实验步骤 III 中的现象说明 A 装置内压强比 B 装置压强小 ,且 A 装置内溶于仍然显碱性,故 实验步骤 中的现象不能证明NaOH 与 CO2 发生了反应 ;【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
28、,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某种反应物消失(或减少)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 。10 某废液 M 可能含有 NaCl、 NaOH、 Na2CO3、 Na2 SO4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资料信息)物质NaClNaOHNa2CO3Na2SO4常温下溶液的 pH713117(探究过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一:取适量废液M 于有同学认为废液 M 中一定含有NaOH。试管无色酚酞变红色请你对该结论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_。步骤二:重新取适量废液 M有气泡产生,产生的废液 M 中一定含有 _。判断依于气体据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是_(用化
29、学方程式表示)酸。浊步骤三:再重新取适量废液M 于试管中,先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加过量的有白色沉淀_溶液,静置。由步骤三、步骤四可知:废液M 中步骤四:取步骤三中的上层一定有 _。有白色沉淀清液,滴加过量的_溶液。(实验反思)步骤三空中滴加的溶液一定要过量的原因是_。【答案】不正确。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色Na2CO3Na2CO3 +2HCl=2NaCl+HO+CO2Ba(NO3)2AgNO3Na2 SO4、 NaCl检验并除尽溶液中的Na2SO4,防止其干扰NaCl 的检验【解析】【分析】这是一道混合物成分的推断题,在给定的四种物质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氯离子和硝酸根离
30、子,其阳离子相同,所以本题实质就是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氯离子硝酸根离子的检验,在检验过程中要注意检验时对离子的检验顺序,如硫酸根和氯离子,由于加入可溶性银盐时都能够产生沉淀,所以在检验氯离子之前一定要排除硫酸根离子的存在,所以要先检验硫酸根离子并排除掉硫酸根离子,这样后续实验才能够进行,另外就是要注意试剂的加入的量要考虑在检验的同时是否需要排除对后续的实验是否会有干扰,当干扰时加入试剂就要相对过量。如加入钡离子让硫酸根离子或者碳酸根离子沉淀时,由于后面会向溶液滴加可溶性银盐进行氯离子的检验,所以要保证可能存在的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完全沉淀,所以加入的试剂硝酸钡就是过量的。【详解】探究过程
31、:通过步骤一有同学认为废液 M 中一定含有 NaOH,该结论不正确,因为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该步骤及现象只能证明溶液中有碳酸钠、氢氧化钠至少一种。通过步骤二的现象可知,反应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NaCl、 NaOH、Na2 324MCO 、 Na SO 中只有碳酸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中一定含有 Na2CO3,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O+CO2 。步骤三:本步骤是为了检验硫酸根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通常选用钡盐,由于步骤四还需检验混合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故不能选用氯化钡,根据步骤三重新取
32、适量废液M 于试管中,先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此时混合溶液为酸性(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不能在酸性环境下存在,除去了两者对后面反应的影响)可知,再滴加过量的Ba( NO3)2 溶液,静置,即可证明混合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根据现象:有白色沉淀,说明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了白色硫酸钡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步骤四:本步骤是为了检验氯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通常选用银离子,银离子和氯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根据步骤三可知,硫酸根离子已经反应完全,故步骤三中的上层清液不含硫酸根离子,且仍为酸性,向上层清液滴加过量的硝酸银进行氯离子的检验,现象为生成白色沉淀,说明银离子和氯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氯
33、化银沉淀,说明原混合溶液中含有氯离子。故由步骤三、步骤四可知:废液M 中一定有Na2SO4、 NaCl。实验反思:步骤三中滴加的溶液一定要过量的原因是检验并除尽溶液中的 Na2SO4,防止其干扰 NaCl 的检验。11 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BaCl224433 22、 Na SO、 NH NO、 Cu(NO ) 、 Ba(OH) 中的两种或多种。按照下图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假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 1)沉淀 C 的化学式是 _(2)气体 B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色( 3)原固体混合物 A 中一定不含 _(写化学式 );( 4)写出步骤中一定发生反应
34、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 5)通过上述实验现象还不能确定混合物A 中存在的物质是 _,若想进一步判断该物质是否存在,可用溶液D 再进行实验,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简述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 _。【答案】 BaSO4322424; 蓝 Cu(NO )Na SO +Ba(OH) =BaSO +2NaOH 或2NH4NO3+Ba(OH)2=Ba(NO3 )2 +2NH3 +2H2OBaCl2 ;取溶液 D 少许于试管中,加入 AgNO3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A 中一定含有 BaCl2,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 A中一定不含BaCl2。【解析】【分析】NH4NO3 和 Ba(OH)2 反应生
35、成硝酸钡、水和氨气,氯化钡或者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根据以上信息可知一定含有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钡。【详解】( 1)沉淀 C 的化学式是 BaSO4;( 2)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3)根据溶液为无色,可知原固体混合物A 中一定不含Cu( NO3) 2 ;(4)步骤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为:Na2SO4+Ba(OH)2=BaSO4 +2NaOH或2NH4NO3+Ba(OH)2=Ba(NO3 )2 +2NH3 +2H2O;(5)通过上述实验现象还不能确定混合物A 中存在的物质是BaCl2,若想进一步判断该物质是否存在 ,可用硝酸钡溶液再进行实验,实验操作
36、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为:取溶液D少许于试管中,加入AgNO3 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A 中一定含有BaCl2,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A 中一定不含BaCl2。12 将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会发生下列变化:(提出问题)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有哪些?(查阅资料)( 1)钠的氧化物有氧化钠( Na2O)和过氧化氢( Na2O2 ),钠的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Na2O+H2O=2NaOH 2Na2O2 +2H2O=4NaOH+O2( 2) CaCl2 溶液呈中性(作出猜想)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可能为:猜想一: _;猜想二: Na2O2;猜想三: Na2O2 和 Na2O(实验探究一)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上述钠的氧化物,加入适量的蒸馏水_猜想一正确(继续探究)钠在空气中放置较长时间发生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作出猜想)生成的白色固体可能是: 1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