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二中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师精编导学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755165 上传时间:2020-12-3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二中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师精编导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二中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师精编导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二中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师精编导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二中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师精编导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二中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师精编导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名校名 推荐第五单元导学案【知识链接】1. 作者简介施耐庵( 1296-1370 ?)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曾中进士, 做过官, 与当道不合, 弃官回家, 从事著述。 博通古今,才气横溢,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一切技术无不精通。2. 作品简介水浒传也称水浒 、忠义水浒传 。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本书结构严整, 以官逼民反、 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叙事绘声绘

2、色,极为传神。【学法指津】由于本文是片段节选, 学习时应将与本文相关的内容作了解性阅读, 以便于对相关内容有相对完整的了解, 更好地分析人物的性格。 分析人物性格应从分析情节入手, 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以及情节的结构等方面来进行。 另外,对文中出现的一些字面上跟现代汉语完全一样、但意思却不同的词语,不要以今义套古文,以免造成误解。【自主学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并注意它们的书写,弄懂意思。面面厮觑 ()聒噪()逞辩() 喏喏 连声(兀的()吹嘘 ()恁 地()省得()趱 行(嗔怒()朴 刀()怄 气()干系 ()端 的(2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分析其古今意义的差异。( 1)你理会 得甚

3、么!到来只顾吃嘴!文中意思:义。),今( 2)那计较 都是吴用主张。文中意思:,今义。(3)那卖枣子的客人买他一桶吃了,我们胡乱 也买他这桶吃。文中意思:,今义。(4)那十一个厢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文中意思:,今1名校名 推荐义。3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干系 须是俺的。(责任)B那十一个厢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吹牛)C似你方才说时,他们都是没命的。(亡命之徒)D卖一桶与你不争。(不要紧)4 解题 生 辰 : 生 日 。 纲 : 旧 时 成 批 运 输 货 物 的 组 织 。 这 里 的 “ 生 辰 纲 ” 是_ 。“智”点出了夺取的方式。5. 小说围绕“杨志护纲

4、”和“吴用劫纲”展开曲折的情节。片断中主要涉及到那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认真阅读课文, 梳理一下课文的情节结构, 并理清课文的明线和暗线。6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合作探究】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哪些方面?请具体分析。杨志并非无“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具体表现在:a 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 ( 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 。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bcd2名校名

5、推荐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3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武艺高强,精明能干,且又有过失陷花石纲的惨痛教训”,这一次押送生辰纲如此小心安排、谨慎行事,他为什么还是失败了?4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并据此分析一下杨志的性格特征。【释疑解惑】学完本课后,你还有什么疑惑没有解决,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研讨。【拓展创新】尽管杨志小心行事, 但最终还是丢失了生辰纲, 未能完成梁中书交给的重任。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换成是你去押送这批生辰纲,怎样才能顺利完成任务?2我的创作:借鉴本文的鉴赏方法阅读 水浒传 其他经典章节, 以“我喜欢的一个水浒人物”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300

6、 字左右。3名校名 推荐【自测提升】【夯实基础】(6 分)1. 下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聒( gu)噪怄(u)气B虞候( hu)趱( zn)行C朴( p)刀酷( k)热D嗔( zhn)怪怨怅( chng)2. 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杨志大骂道: “你们省得(懂得)什么!”B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自我夸耀)。C这里黄泥冈上时常有赋打劫(抢夺财物)客商。D杨志跳起来喝道: “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评理,交涉)。”3.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这般天气,兀的不晒杀人!B、你便将我千刀万剐,其实去不得了!C、农夫心内如汤煮。D、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

7、职,直得恁地逞强。【提升能力】4名校名 推荐一、 内 (共11 分)4. 下列 法有 的一 是()( 2 分)A、水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 民起 材的 篇小 ,它 地概括了 史上 民起 的 生、 展、失 的 程, 歌了 民的反抗精神和 秀的品 ,描 了 民革命的理想,反映了广 的社会生活。B、水 是一部由文人独立完成的作品,它的作者一般 是施耐庵。它的叙述方式 有 人的痕迹,如“ ”“且把 休提,只 正 ”等。 种形式的好 是既可以因 故事 展的需要安排 多巧合,也可以打断故事 程 一通 。C、智取生辰 一个“智”展开明暗两条 索一起 展,之所以能“智取”,是因 晁盖一方占着天 、地利、人和

8、以及周密的 策。D、从写作特色上看, :水 言、行 描写非常出色, 多地方尽管没有具体点明有关人物的名姓,但我 仍然能 通 听其 言、 其形来判 出那些人物是 。5. 安全及 地把生辰 送到 京, 志一路上 健 打 不断。 志打人行 分析不当的是()( 2 分)A 志鞭打 健,是他一意孤行,蛮横不 理的性格特点的反映。B 志鞭打 健,是激化他与 健矛盾的重要原因。C 志鞭打 健是因 他不 健 的言行。D 志鞭打 健赶路,一面在于使生辰 安全送到 京,一面也在 自己升官努力。6. 下面是 文中 天气的几 描写, 其作用判断最正确的一 是()( 2分)正是六月初四日 , 天气未及晌午, 一 日当天

9、, 没半点云彩, 其 十分大 。 众 人看那天 ,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 那 不可当。看看日色当午,那石 上 了,脚疼走不得。那十一个 雨汗通流,都 气吹嘘A 突出 志的性格蛮横不近情理。B 引出 志与 、虞侯、都管等的矛盾,推 情 的 展。C交代人物活 的 境, 后文吃酒打下伏笔。D突出 志 小慎微的性格特征。7. 文判断正确的一 是()( 2 分)A本文以 志押运生辰 故事,情 曲折,引人入 。B故事主人公 志是一个性情暴戾、急躁而又精 、 干、机智的人。C通 复 的情 和人物的心理、 言来刻画人物性格是本文的主要 特点。D能 成功 取生辰 的原因在于以晁益 首的八条好 ,是一个 密 、足智

10、多 、敢向 官挑 的 斗集体。8. 本回小 境描写重在突出哪个字?起何作用?( 3 分)二、 外 (13 分) 物正像是一只 了的老鼠 了厨房,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梅珊被一家餐 雇佣了。要 一个 得像梅珊那 精瘦的人做到不吃厨房里的 西是相当困 的。她不像那些 肥肚 的男厨 般腰健体壮。可是 了不至于 ,她仍然极力地克制着 种并不是食欲,5名校名 推荐而完全是 了保持体力的生理需要。“哦, 了它,把它 留 我吧。我家里养着些兔子和猫哩。”当她看到一些新 的菜叶和 割下的 尾,就要扔 垃圾桶 ,她 是忍不住开口了。不久,那些在同一厨房工作的厨 便全都知道, 个新来的厨 助手竟是个家畜 好者。因

11、她留起了不少 的 西,并每天都把 些新 的垃圾 回家去。从她所 留的弃物中可以看出,她家不 有 、猫、兔,甚至 有至少两条以上的狗。只是她从来没有和人 她住在哪里。 是个晴朗的周末。春日的 , 一种撩人的 ,到 吹着,像是要催人多生出一些 来,多生出一些脚趾和手指。厨 中那位最年 的尚未婚娶的全忠忠便信步到了郊外。有了几个月的接触, 他已知道那女厨助手的住区范 , 只是, 尚不知道具体的街道和 牌号 而已。好在 一住宅区并不太大,他一 遛达,一 望,来回地在那一 兜着圈子。忽然,他心里一亮, 因 他 在一个破 的后院里, 晾晒的正是梅珊昨日穿 的那件花 衣。 于是,他便犹犹豫豫地站了下来。“哦

12、, 梅珊在家 ? 梅珊是不是住在 里?”既然能找到 里, 全忠忠当然有 到前面去敲 的勇气。 于是他便一 叩着 , 一 着。“就来了,哦,就来了可是先生,您是”只 一位老 人出来 了。“我和梅珊一 做活的,今天正巧路 里。”“哦, 吧, 。梅珊去 居家借火了。才 火柴用完了。家里无法生火, 等着她做 呢。 ”“哦,没关系,不用客气,我知道梅珊养着不少 物,我是 便想来看看那些可 的小 物的。”“小 物?可是没有啊,我 家里 人都养不活,哪 有心思养什么 物。 ” 正 着,梅珊的 笑声已从后院 来。“哦?是么 得什么 ?”只听她放 了嗓音向一些正在向她 告的孩子 打听着。“漂亮极了,姐姐,只是肥

13、了点。瞧,有 么肥。”“他的 衣真挺哩! ”厨 端坐在前 一把最好的椅子里。正捧喝着那老 人 他 泡的一杯怪味四溢的茶。直到梅珊出 在 口,并笑着向他介 , 那位老 人是她的母 , 而那些七 八短,正 着她,跟着她 的孩子,都是她的弟弟、妹妹 , 位年 的厨 才知道,什么是 苦的梅珊真正的“ 物” 。9. 目“ 物”在小 中具有双重含 ,它 指的是什么?(2 分 )答:表面上指 _(不超 10 个字), 上指 _(不超 8 字)10. 小 以“ 物” ,其作用是什么?(3 分)答: _ (不超 10 字) _ (不超 12 字)6名校名 推荐 _ (不超过 10 字)11. 小说通过对比手法来

14、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作品进行了哪两方面的对比?(4 分)答:以 _ 和_ 对比以 _ 和_ 对比12.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4 分)A梅珊的弟妹说成是“真正的宠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不如宠物的社会现实。B梅珊为了不至于丢职,极力克制“生理需要”,揭露了餐馆老板对雇员的残酷剥削。C作品生动地刻画了梅珊穷苦、善良、刚强、乐观的性格,反映了穷苦人的美好心灵。D梅珊谎称家里养了许多宠物而把餐馆的“新鲜垃圾”带回家,或多或少暴露了她爱虚荣的弱点。E以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是作品的一大艺术特色。第 18 课 . 杨修之死罗贯中【学习目标】1. 理清小说情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5、,概括人物性格特征。2. 学习作者运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探讨杨修的死因。3. 学会谦逊做人,保持健康的心理,完善健全的人格。【知识链接】1.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 72 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 杨修之死即后半回“曹阿瞒兵退斜谷”的主要内容。原回目是从战争发展的进程着眼,反映三国交战情况,曹操遣大军去蜀,兵败;蜀兵渡汉水,曹操退守阳平关,再败;复兵退斜谷,此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决, 课文节选由此开始。 节选部分着力叙写曹操杀杨修的前因后果, 改题为“杨修之死”是耐人寻味的。2. 杨修,确有其人三国志 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书上,都有杨修事迹的记载,杨修( 175-2

16、19 ),字德祖,弘发人(问南灵宝)出身于一门四世三公的士族官僚家庭,其父杨彪曾任太尉, 始终跟着被曹操挟持的汉帝,杨修则当了丞相主簿,杨修聪颖过人, 史有传载。世说新语捷悟 篇所辑的七则故事中关于杨修的就占了四则。3. 罗贯中(约 1330 约 1400 )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人(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广泛搜集材料,以史实为根据,创作了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在巨著中,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已鲜明政治主张仁政, 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 ,节选这节主要是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刻画了

17、人物性格。【学法指津 】杨修之死节自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历史小说取材于史实而又容许虚构,不受史实限7名校名 推荐制。如本文记曹操杀杨修,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但史籍中并无杨修以“造言惑众”获罪的记载;至于曹操被魏延射落门牙一事,更属子虚乌有。 此类虚构情节往往能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很值得研究。【自主学习】1本文节选自_,作者 _,元末明初 _。2. 解释下列加点字并注音。( 1)杨修以鸡肋之意 对( 2)将首级 号令 于辕门外(3)杨修为人 恃()才放旷 ()( 4)与众分食 讫()( 5)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6)操疑修 谮()害曹丕(7)操方 麾()军回战马超(8)延弃弓 绰()刀

18、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适庖官进鸡汤数犯曹操之 忌人皆不 晓其意丕如其言植 然其言 但操有问,植 即依条答之4. 翻译下列句子。( 1)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2)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3)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4)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5)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6)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 7)人皆不晓其义。( 8)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9)操闻之而愈恶之。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操 屯 兵 日 久 , 欲 要 进 兵 , 又 被 马 超 拒 守 ; 欲 收 兵 回 , 又 恐 被 蜀 兵 耻 笑 : 心 中()。原 来杨修为人(

19、),数犯曹操之忌。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合作探究】1. 杨修因犯何罪被杀?如果没有这一事件,杨修是否会被曹操所杀?8名校名 推荐2. 课文用哪几件事表现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并以小标题的形式概述出每一件事)事件曹操反应3. 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杨修和曹操两个主要人物性格的认识。4. 关于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下面几种分析,你同意哪一种?还有不同观点吗?试作说明。( 1)杨修卖弄聪明,违反了军纪,所以被杀。( 2)曹操忌妒杨修的聪明才智,所以杀了他。( 3)杨修多次揭穿曹操的心事,令他恼怒,所以被杀。( 4)杨修插手曹家兄弟

20、的继位之争,又欺骗过曹操,所以被杀。【释疑解惑】学完本课后,你还有什么疑惑没有解决,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研讨。9名校名 推荐【拓展创新】1. 杨修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索。从杨修之死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呢?2我的创作: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有“奸雄”之称。从本文中你能看出他的“奸”吗?历史上的曹操也是这样的人吗?请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篇文章,对曹操作一个简短的评论, 300 字左右。10名校名 推荐【自测提升】【夯实基础】( 6 分)1. 下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庖( po)官禀 (b ng) 请B鸡肋 (l )主簿( b)C丞 (ch ng) 相食讫 (q )D谮 (z n) 害麾

21、 (hu ) 军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禀请伺察大簏对答如流B班师耻笑肺腑犹豫不决C谮害沉吟诈败侍才放旷D惑乱绰刀厚葬不置褒贬3. 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行。当天晚上曹操心烦意乱,睡不踏实, 于是手里提了一把钢斧,围绕着营寨, 暗暗地巡逻。B. 植然其言。曹植认为杨修的话说得对。C.匹夫安敢欺我耶!这个家伙怎么敢欺骗我呢!D.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但曹操有了问题,曹植就逐条问答他。【提升能力】一、课内阅读(共11 分)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 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

22、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美,心甚忌之。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 “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

23、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操第三子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 曹丕知之,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 因恐有人知觉, 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 只说是绢匹在内,载入府中。修知其事,径来告操。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丕慌告吴质,质曰:“无忧也:明日用大簏装绢再入以惑之。”丕如其言,以大簏载绢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绢也,回报曹操。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操欲试曹丕、 曹植之才干。 一日,令各出邺城门; 却密使人分付门吏,令勿放出。 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闻之,问于修。修曰: “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植然其言。及至

24、门,门吏阻住。植叱曰:“吾奉王命,谁敢阻当!”立斩之。于是曹操以植为能。后有人告操曰:“此乃杨修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11名校名 推荐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操心中甚疑。 后曹丕暗买植左右, 偷答教来告操。 操见了大怒曰: “匹夫安敢欺我耶! ” 此时已有杀之心;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修死年三十四岁。4. 随着杨修数犯曹操之忌, 曹操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在文中找出并写在下面。(3 分)5. 杨修建议工匠门改造好园门后 , 曹操原本大喜 , 后知是杨修之意后 , 为何“心甚忌之” ?( 2分)6. 曹操自称”梦中好杀人”是

25、确有其事, 还是另有原因?(2 分)7. 试探两个儿子的才干, 曹操出了怎样的”一题”?由此可见曹操有着怎样的个性?( 2 分)8. 曹操何时有了”杀修之心” ?为什么 ?(2 分)二、课外阅读(11 分)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 “在家做得好大事!”諕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

26、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 忽阴云漠漠, 聚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 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 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 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 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

27、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 :“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 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 “操笑曰: “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

28、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 可为英雄乎?” 操曰:“刘璋虽系宗室, 乃守户之犬耳, 何足为英雄! ”玄德曰: “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12名校名 推荐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 “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 “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

29、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9. 文中的”玄德”指的是, “关、张”分别指的是、两人,文中曹操所说话中隐含一则成语,即。( 2 分)10. 刘玄德志在天下 , 为何却甘愿在下处后园种菜 ?( 1 分)11. 曹操特意请玄德喝酒 , 是不是为了笼络玄德 ?由此可以看出曹操怎样的个性 ?( 1 分)12. 其实曹操对天下英雄心中已有评定 , 为何却一定要玄德来品评 ?玄德所说的英雄是否果真是他心目中的英雄 ?( 2 分)13. 当曹操指出“近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有何反应?为什么他要这样做?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0、 1 分)14. 本段可谓是曹操与玄德的一次没有兵刃的交火, 在这次交锋中孰胜孰负 , 说说你的看法 :( 1 分 )15. 文段中曹操把天下英雄比做是 “龙”,我们炎黄子孙也被称为龙的传人, 写出三个有 “龙”字的成语: (1 分 )16. 读了本文后,你认为玄德和杨修二人在性格上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2 分)第 19 课、范进中举吴敬梓【学习目标】1整体阅读,了解儒林外史和吴敬梓的知识,掌握基础字词。2合作学习,结合课文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把握文章的讽刺艺术和对比手法。3把握主题,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13名校名 推荐【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吴

31、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清代小说家,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父亲吴霖起是一个具有儒家正统思想的知识分子,对吴敬梓的思想有一定影响。2背景资料:吴敬梓一生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随着清王朝在军事、政治上的步步胜利,其文化专制的毒害也日益加深,封建等级制度愈加森严,阶级对立, 贫富悬殊。官吏选拔使用科举制度,读书人一旦被选中成为封建官僚,不但享有巨大特权, 而且贪污腐败,高踞于百姓之上,就使读书人堕入追求利禄的圈套,成为愚味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 儒林外史全书55 回,描绘近两百个人物,细腻地刻画了一群追求功名富贵的各种类型的封建儒生和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而且塑造了周进、范进、 马二、严贡生

32、等一系列典型人物,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讽刺小说的典范。作者成功地运用讽刺艺术来表达主题,善于在复杂的生活现象中选择典型情节来表现人物性格,开创了一个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的先例,晚清的长篇谴责小说大都受到它的影响。3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里一种层层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止于1906 年。明代的科举制度:开始实行八股取士,考试限定由四书五经命题,写文章必须“代圣人立言”,不许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形式上讲究起承转合等八股格套,钳制人民的思想,培养忠顺的奴才。 许多读书人都把举业当作人生第一要义。他们寒窗苦读, 皓首穷经, 精神空虚,百无一能,成了科举考试的奴隶。清代的科

33、举制度:第一关: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资格考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被录取后称为生员。生员分为三种:刚“入学”的新生称为附生,在学校成绩最好的称为廪生(名额有限,公家发给粮食),其次称为增生(名额有限)。生员合格毕业后称为庠生,俗称秀才。 成绩优良的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下面的考试,所以说秀才是“功名”的起点。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第二关:乡试(又称大比、秋闱)。每三年的秋天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设为热区: 参加康有为 “公车上书” 的都是各省的举人, 当时有 1300 多人)第三关:会试(又称礼闱、春闱)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

34、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参加会试的是举人,考中的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第四关:殿试。由皇帝在故宫主持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土,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电视连续剧小李飞刀中的李探花,之所以以“探花”相称,是因为他在科举考试中中了殿试第三名。以上各种考试主要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清朝的科举制度简况如下:童试(资格考试) )乡试(又称大比、秋闱)会试(又称礼闱、春闱)殿试4关于本文:本篇节录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學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戶行兇鬧捷報。14名校名

35、推荐范進是广东一个屡次考试落第的潦倒读书人;中举是指乡试合格,即考取舉人,是明清兩代科舉考試中極重要的一環,因為中了舉人,便有資格做官,在地方上有权势,连县官也以礼相待。由于本文只节选范進中举前后部分,所以题目为范进中举。范进是个穷书生,自20 岁开始应考秀才,考了30 多年,直到54 岁时才得到广东学道(即主考官)赏识,给与他第一名,课文便由此展开,描述他中秀才后回家的情形。【学法指津】范进中举节自儒林外史,这是一幅绝妙的讽刺画。主人公范进一见中举的报帖就欢喜得发了疯,丑态百出,直至挨了一个巴掌才清醒过来。这是艺术夸张,却又完全符合生活的真实, 鲜明地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当时士人的毒害之深。故事中另一个人物胡屠户更可笑,是个十足的市侩, 对金钱的欲望浸透了他的骨髓。 小说围绕着范进命运的变化也写出了世态炎凉。【自主学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相 ()公长 (敞锭 ()子()醺(带挈()桑梓())亲抛()亚 ()元拙()病嗑 ()商酌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