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 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附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原理1 三草酸合铁酸钾K3Fe(C2O4)33H2O 是一种绿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光照或受热易分解。实验室要制备K3Fe(C2O4)3 3H2O 并测定 C2 O 24- 的含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I FeC2O42H2O 的制备向烧杯中加入5.0g(NH4)2Fe(SO4)2 6H2O、15mL 蒸馏水、 1mL3moL/L 的硫酸,加热溶解后加入 25mL 饱和 H2 2 4溶液,继续加热并搅拌一段时间后冷却,将所得2 42C OFeC O 2H O 晶体过滤、洗涤。( 1)制备 FeC2
2、O4 2H2O 时,加入 3mol L 硫酸的作用是 _ 。II K3Fe(C2O4)3 3H2 O 的制备向 I 中制得的FeC2O4 2H2O 晶体中加入10mL 饱和 K2C2 O4 溶液,水浴加热至40,缓慢加入过量3的 H2O2 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H2O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然后滴加饱和H2C2O4 溶液使红褐色沉淀溶解。向溶液中再加入10mL 无水乙醇,过滤、洗涤、干燥。(2)制备过程中有两个反应会生成K3Fe(C2O4)3,两个化学方程式依次是:_ 、 2Fe(OH) +3K C O +3H C O =2K Fe(C O )+6H O。32
3、24224324 32(3) H2O2 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 。III C O 2- 含量的测定24称取 0.22g中制得的 K3Fe(C2O4)3 3H2O 晶体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 蒸馏水和15mL3mol L 的硫酸,用0.02000mol L 的标准 KMnO4 溶液滴定,重复3 次实验平均消耗的 KMnO4 溶液体积为 25.00mL 。(4)滴定时KMnO4 溶液应盛放在 _( 填仪器名称 )中,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5)滴定终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_( 写化学式 ), K32 4 32C O2-Fe(C O ) 3H O 样品中2
4、4 的质量分数是 _。【答案】抑制 Fe2的水解(答案合理即可)6FeC2O 46K 2C 2O 43H 2 O2 404K 3 Fe C 2 O432Fe OH 3分解过量的H 2 O 2 (答案合理即可)酸式滴定管最后一滴标准KMnO 4 溶液滴入后,溶液变为浅红色且 30s不再改变K 2SO4、 MnSO4、 Fe2 SO4350%【解析】【分析】(1)制备 FeC O2H2O 时,加入 3 mol/L 硫酸的作用是抑制Fe2的水解;2 4(2)根据信息第一个生成K32 4 3Fe(C O ) 的化学方程式是6FeC2O 46K 2C 2O 43H 2 O2 404K 3 Fe C 2
5、O432Fe OH 3;(3)为避免其干扰后续实验,可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使过量的H 2 O2 分解;(4) KMnO 4 溶液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胶;(5)草酸根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高锰酸根离子中的Mn 被还原生成 Mn 2,所以溶液中除过量硫酸外,还有 K 2SO4、 MnSO 4 和 Fe2 SO43 ;由题给数据计算可得。【详解】(1) (NH4)2Fe(SO4)2 为强酸弱碱盐, NH4+、 Fe2 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成酸性,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可以抑制 Fe2+的水解,有利于 FeC O 2H O 的制备,故答案为:抑制 Fe2+的水解;242(2)由题给信息可知, FeC2O4 和 K
6、2C2O4 在 40 条件下与双氧水反应生成 K3Fe(C2O4)3 和氢氧化铁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FeC2O 46K 2C 2O 43H 2 O2 404K 3Fe C 2 O432FeOH6FeC2O 46K 2C 2O 43H 2 O2 404K 3Fe C 2 O432FeOH33,故答案为:;(3)由于加入了过量的 H 2O2 ,为避免其干扰后续实验,可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使过量的 H 2 O 2 分解,故答案为:分解过量的 H 2O 2 ;( 4) KMnO 4 溶液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胶,应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当完全反应时,再滴入一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会变为浅红色,且半分
7、钟不褪色,故答案为:酸式滴定管;最后一滴标准KMnO 4 溶液滴入后,溶液变为浅红色且30s不再改变;(5)草酸根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高锰酸根离子中的Mn 被还原生成 Mn 2,所以溶液中除过量硫酸外,还有K 2SO4、 MnSO 4和243三种溶质;由题意可知,Fe SOK 3 Fe C 2O4 33H 2O 晶体中 C2O 42的质量为0.025L 0.02mol / L 2.5 88g / mol0.11g ,则 C2O 42的质量分数为0.11g、 Fe2 SO4 3 ;50%。0.22g 100%=50%,故答案为: K 2SO4、 MnSO 42 为了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进行
8、了如下探究活动:步骤 1:取 8mL0.1mol L1的 KI 溶液于试管 ,滴加 0.1 mol L13溶液 5 6滴,振荡;的 FeCl请写出步骤 1 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步骤 2:在上述试管中加入2mLCCl4,充分振荡、静置;步骤 3:取上述步骤2 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少量于试管,滴加0.1 mol L 1 的 KSCN溶液 5 6 滴,振荡,未见溶液呈血红色。探究的目的是通过检验Fe3+,来验证是否有Fe3+残留,从而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针对实验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猜想一: KI 溶液过量, Fe3+完全转化为Fe2+,溶液无 Fe3+猜想二: Fe3+大部
9、分转化为Fe2+,使生成Fe( SCN) 3 浓度极小,肉眼无法观察其颜色为了验证猜想,在查阅资料后,获得下列信息:信息一:乙醚比水轻且微溶于水,Fe( SCN) 3 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信息二: Fe3+可与 Fe(CN )6 4 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用K4 Fe( CN)6溶液检验Fe3+的灵敏度比用 KSCN更高。结合新信息,请你完成以下实验:各取少许步骤 2 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于试管 A、 B 中,请将相关的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填入下表空白处:实验操作预期现象结论实验 1:在试管A 加入少量乙醚,充分振荡,静置_若产生蓝色沉淀“”则 猜想二成立实验 2: _【答案】 2F
10、e32I2Fe 2I 2若液体分层,上层液体呈血红色。则 “猜想一 ”不成立 在试管 B 中滴加5-6滴 K4Fe( CN)6溶液,振荡【解析】【分析】【详解】(1) KI 溶液与 FeCl3溶液离子反应方程式2Fe 32I2Fe2I 2 ;(2) 由信息信息一可得: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滴加2-3 滴 K4Fe( CN) 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由信息二可得:往探究活动III溶液中加入乙醚,充分振荡,乙醚层呈血红色,实验操作预期现象结论若液体分层,上层液体呈血红色。“”则 猜想一 不成立实验 2:在试管 B 中滴加5-6 滴 K4Fe(CN)6溶液,振荡3 研究不同pH 时 CuSO4溶液对 H2
11、O2分解的催化作用。资料: a Cu2O 为红色固体,难溶于水,能溶于硫酸,生成2+CuO2为棕褐色固体,难溶于水,能溶于硫Cu 和 Cu。 b酸,生成 Cu2+和 H2O2。 c H2O2 有弱酸性: H2O2H+ + HO2- , HO2-H+ + O22- 。编实验现象号向 1 mL pH 2 的 1 mol L- 1 CuSO4 溶液中加入出现少量气泡0 . 5 mL 30% H2O2溶液向 1mL pH 3 的 1 mol L- 1CuSO4 溶液中加入立即产生少量棕黄色沉淀,出现较明显气泡0 . 5 mL 30% H2O2溶液向 1mL pH 5 的 1 mol L- 14溶液中加
12、入立即产生大量棕褐色沉淀,产CuSO生大量气泡0 . 5 mL 30% H2O2溶液(1) 经检验生成的气体均为O242 2_。,中CuSO 催化分解H O 的化学方程式是( 2)对中棕褐色沉淀的成分提出 2 种假设:. CuO2 ,.Cu2O 和 CuO2 的混合物。为检验上述假设,进行实验:过滤中的沉淀,洗涤,加入过量硫酸,沉淀完全溶解,溶液呈蓝色,并产生少量气泡。若中生成的沉淀为 CuO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依据中沉淀完全溶解,甲同学认为假设不成立,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点,理由是_。为探究沉淀中是否存在Cu2O,设计如下实验:将中沉淀洗涤、干燥后,取a g 固体溶于过量稀硫酸,
13、充分加热。冷却后调节溶液pH,以 PAN 为指示剂,向溶液中滴加c mol L - 1EDTA 溶液至滴定终点,消耗EDTA 溶液 V mL。 V=_,可知沉淀中不含 Cu2O,假设成立。(已知: Cu2+EDTA= EDTA- Cu2+, M( CuO2) 96 g mol - 1, M ( Cu2O) 144 g mol - 1)(3)结合方程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释中生成的沉淀多于中的原因_。(4)研究、中不同pH时H2O2分解速率不同的原因。实验:在试管中分别取1 mL pH 2、 3、 5的 1 mol L- 1Na2SO4溶液,向其中各加入0. 5 mL 30% H2O2 溶液,三
14、支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实验: _(填实验操作和现象),说明CuO2 能够催化H2O2 分解。(5)综合上述实验,、中不同pH 时 H2O2的分解速率不同的原因是_。【答案】 2H2O2O22H2O H2O2Cu2+CuO2+反应产生的 H2O2 CuO22H与H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可能会氧化Cu2 O 或 Cu,无法观察到红色沉淀Cu1000a溶液96c中存在 H2O2+ O22,溶液pH 增大,两个平衡均正向移动,2H+ HO2, HO2HO2浓度增大,使得CuO2 沉淀量增大将中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取少量于试管中,加入 30 H2 22O 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反应结束后,测
15、得干燥后固体的质量不变CuO的催化能力强于Cu2+;随 pH 增大, Cu2 +与 H222O反应生成 CuO 增多【解析】【分析】【详解】(1)由题意可知,在硫酸铜做催化剂作用下,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O2+2H2O,故答案为: 2H2 O2O2+2H2O;( 2)若中生成的沉淀为 CuO2,说明双氧水与铜离子反应生成过氧化铜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2O2+Cu2 +=CuO2+2H+,故答案为: H2O2+Cu2+=CuO2+2H+;由题意可知,过氧化铜能与溶液中氢离子反应生成双氧水,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可能会氧化氧化亚铜或铜,无法观察到红色
16、沉淀,说明假设可能成立,乙同学的观点正确,故答案为: CuO2 与 H+反应产生的 H2O2 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可能会氧化 Cu2O 或 Cu,无法观察到红色沉淀Cu;a g 过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ag,由方程式可得如下关系:CuO2+ EDTA,则有96g/mol2 Cuag=c mol L V 1031000a1000a;96g/ mol/ LV= 96cml,故答案为:96c,解得(3)由题意可知,双氧水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H2O2+ HO 、 HO + O2H22H2 ,溶液 pH 增大,氢离子浓度减小,两个平衡均正向移动,过氧根浓度增大,使得过氧化铜沉淀量增大,故答案为:溶液
17、中存在H2O2+ HO , HO+ O 2,溶液 pHH22H2增大,两个平衡均正向移动,O22 浓度增大,使得CuO2 沉淀量增大;( 4)若过氧化铜能够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催化剂过氧化铜的组成和质量不会发生变化,则实验操作和现象为将中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取少量于试管中,加入30 H2O2 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反应结束后,测得干燥后固体的质量不变,故答案为:将中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取少量于试管中,加入30 H2O2 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反应结束后,测得干燥后固体的质量不变;( 5)由以上实验可知,当溶液 pH 增大时,双氧水溶液中过氧根浓度增大,使得过氧化
18、铜沉淀量增大,过氧化铜的催化能力强于铜离子,使双氧水的分解速率增大,故答案为:2的催化能力强于2+;随 pH 增大, Cu2+与 H2 2反应生成2增多。CuOCuOCuO【点睛】当溶液 pH 增大时,双氧水溶液中过氧根浓度增大,使得过氧化铜沉淀量增大,过氧化铜的催化能力强于铜离子,使双氧水的分解速率增大是解答关键,也是实验设计的关键。4 碳酸镁晶须是一种新型的吸波隐形材料中的增强材料。(1)合成该物质的步骤如下:步骤-1MgSO4 溶液和-1溶液。1:配制 0.5mol L0.5mol L NH4HCO3步骤2:用量筒量取500mL NH4HCO3 溶液于 1000mL 三颈烧瓶中,开启搅拌
19、器。温度控制在 50。步骤 3:将 250mL MgSO4 溶液逐滴加入 NH4HCO3 溶液中, 1min 内滴加完后,用氨水调节溶液 pH 到 9.5。步骤 4:放置 1h 后,过滤,洗涤。步骤 5:在 4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0h,得碳酸镁晶须产品(MgCO3nH2O n=15)。步骤2控制温度在50,较好的加热方法是_。步骤 3生成 MgCO3nH2 O 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 。步骤4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_ 。(2)测定生成的 MgCO3nH2O 中的 n 值。称量 1.000 碳酸镁晶须,放入如图所示的广口瓶中加入适量水,并滴入稀硫酸与晶须反应,生成的 CO2 被 NaOH
20、 溶液吸收,在室温下反应4 5h,反应后期将温度升到 30,最后将烧杯中的溶液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测得CO2 的总量;重复上述操作2 次。图中气球的作用是 _。上述反应后期要升温到30,主要目的是 _。测得每 7.8000g 碳酸镁晶须产生标准状况下CO2 为 1.12L,则 n 值为 _。(3)碳酸镁晶须可由菱镁矿获得,为测定某菱镁矿(主要成分是碳酸镁,含少量碳酸亚铁、二氧化硅)中铁的含量,在实验室分别称取12.5g 菱镁矿样品溶于过量的稀硫酸并完全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用0.010mol/L H 2O2 溶液进行滴定。平行测定四组。消耗H O 溶液的体积数据如表所示。22实验编号1
21、234消耗 H2O2 溶液体积 /mL15.0015.0215.6214.98H2O2 溶液应装在 _(填 “酸式 ”或“碱式 ”)滴定管中。根据表中数据,可计算出菱镁矿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答案】水浴加热MgSO4433 22324 24取最+NH HCO +NH ?H O+(n-1)H OMgCO nH O +(NH ) SO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然后加入BaCl2 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则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缓冲压强(或平衡压强),还可以起到封闭体系的作用使广口瓶中溶解的 CO2 充分逸出,并被NaOH 溶液充分吸收4 酸式 0.13【解
22、析】【分析】本实验题分为合成碳酸镁晶须、测定MgCO3nH 2O 中 n 值、测定菱镁矿中铁的含量三部分。合成碳酸镁晶须是利用MgSO4 溶液和 NH4HCO3 溶液、氨水反应生成。测定MgCO3nH2 O 中 n 值,采用的是加稀硫酸,和MgCO3nH2O 反应,测定产生的CO2 的体积,可以通过计算确定 MgCO3nH2O 中 n 值。测定菱镁矿中铁的含量的原理是将菱镁矿中的铁转化为 Fe2+,用 H2O2 溶液滴定,根据消耗的H2O2 的物质的量以及电子守恒即可计算出菱镁矿中铁的含量。【详解】( 1)步骤 2 控制温度在 50 ,当温度不超过 100 时,较好的加热方法是水浴加热。水浴加
23、热既可均匀加热,又可以很好地控制温度。MgSO4 溶液和 NH4HCO3 溶液、氨水反应生成MgCO3nH2O 沉淀的同时还得到(NH4)2SO4 ,化学方程式为: MgSO4 +NH4HCO3+NH3?H2O+(n-1)H2OMgCO3nH2O +(NH4)2SO4。步骤 4 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可以检验洗涤液中的SO42-,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然后加入BaCl2 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则沉淀已经洗涤干净。(2)图中气球可以缓冲压强(或平衡压强),还可以起到封闭体系的作用。上述反应后期要升温到30 ,主要目的是使广口瓶中溶解的CO2 充分逸出,并被Na
24、OH溶液充分吸收。标准状况下1.12LCO2 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根据碳守恒,有7.8000g=0.05mol ,解得 n=4。(84+18n)g/mol(3) H2O2 溶液有强氧化性和弱酸性,应装在酸式滴定管中。四次实验数据,第3 次和其他三次数据偏离较大,舍去,计算出三次实验消耗H2O2 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 15.00mL。 n(H2 2 0.010mol/L=1.5-4mol2 22+的反应O )=0.015L10,在 H O和 Fe中, H2O2做氧化剂, -1 价氧的化合价降低到-2 价, Fe2+中铁的化合价升高到+3 价,根据电子守恒,n(Fe2+2 2-4-4)=2
25、(H O )= 3 10mol ,则 m(Fe)= 3 10mol 56g/mol=0.0168g,实验菱镁矿中0.0168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0.13%。12.5【点睛】当控制温度在 100 以下时,可以采取水浴加热的方法。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离子,选择检测的离子一定是滤液中的离子,并且容易通过化学方法检测。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需要同学记住。5 硫代硫酸钠晶体 ( Na2S2O35H2O) 俗名“大苏打”。已知它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受热、遇酸易分解。某实验室模拟工业硫化碱法制取硫代硫酸钠,其反应装置及所需试剂如图:( 1)装置甲中
26、, a 仪器的名称是 _; a 中盛有浓硫酸, b 中盛有亚硫酸钠,实验中要控制 SO2 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_( 写出一条即可 ) 。( 2)装置乙的作用是 _ 。(3)装置丙中,将Na2S 和 Na2CO3 以 2: 1 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便可制得 Na2S2O3 和 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4)本实验所用的Na2CO3 中含少量 NaOH,检验含有 NaOH 的实验方案为 _。 ( 实验中供选用的试剂及仪器:CaCl2溶液、Ca OH 2溶液、酚酞溶液、蒸馏水、pH计、烧杯、()试管、滴管提示:室温时CaCO3 饱和溶液的 pH=9. 5)(5)反应
27、结束后过滤丙中的混合物,滤液经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得到产品,生成的硫代硫酸钠粗品可用_ 洗涤。为了测定粗产品中Na2 2 32S O 5H O 的含量,采用在酸性条件下用KMnO4 标准液滴定的方法 ( 假设粗产品中的杂质与酸性KMnO4 溶液不反应 ) 。称取 1.50g 粗产品溶于水,用0. 20mol L 1KMnO4 溶液 ( 加适量稀硫酸酸化 )滴定,当溶液中 S2 O32- 全部被氧化为 SO42- 时,消耗高锰酸钾溶液体积40. 00mL。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产品中 Na2 S2O3 5H2 O 的质量分数为 _(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 。【答案】分液漏斗控制反
28、应温度、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安全瓶,防倒吸4SO2+2Na2S+Na2CO33Na2S2O3+CO2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 烧杯 ) 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CaCl2 溶液,振荡 ( 搅拌 ) ,静置,用 pH 计测定上层清液的pH,若 pH 大于 9 5,则含有NaOH 乙醇 5S2O32- +8MnO -4 +14H + =8Mn 2+ +10SO 42- +7H 2O82. 7【解析】【分析】装置甲为二氧化硫的制取:Na2SO3+H2SO4 ( 浓 ) =Na2SO4+SO2+H2O,丙装置为Na2S2O3 的生成装置: 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因 S
29、O2 易溶于碱性溶液,为防止产生倒吸,在甲、丙之间增加了乙装置;另外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装置丁作用为尾气吸收装置,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硫。据此解答。【详解】( 1) 装置甲中, a 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利用分液漏斗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控制反应温度等措施均能有效控制SO2 生成速率;( 2) SO2易溶于碱性溶液,则装置乙的作用是安全瓶,防倒吸;( 3) Na2S 和 Na2 CO3 以 2: 1 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即生成 Na2S2O3 和 CO2,结合原子守恒即可得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SO22232 232+2Na S+Na CO 3NaS O +CO
30、 ;( 4) 碳酸钠溶液和 NaOH 溶液均呈碱性,不能直接测溶液的pH 或滴加酚酞,需要先排除Na CO的干扰,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 烧杯 ) 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CaCl 溶液,振荡232( 搅拌 ) ,静置,用pH 计测定上层清液的pH,若 pH 大于 9. 5,则含有NaOH;( 5) 硫代硫酸钠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则硫代硫酸钠粗品可用乙醇洗涤;Na2S2O3 溶液中滴加酸性 KMnO4溶液,溶液紫色褪去,溶液中S2O32- 全部被氧化为SO2-2+生成,结合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2 32-4 ,同时有 MnO+8MnO - +1
31、4H+ 8Mn 2+10SO 2- +7H442O;由方程式可知n( Na2 2 3223 2-S O ?5H O)= n( S O)=545 0. 04L 0. 2mol/ L=0. 005mol ,则8n( KMnO )=8mNa2S2O3 5H2O0 005mol248g mol 1 24g,则Na2S2O3 5H2O在产品中的质量分数为(?)= ./= .?1.24g 100%=82. 7%。1.5g【点睛】考查硫代硫酸钠晶体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制备过程分析应用,主要是实验基本操作的应用、二氧化硫的性质的探究,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注意把握物质
32、的性质以及实验原理的探究。6K Fe( C O ) 3H O 三草酸合铁( ) 酸钾晶体 易溶于水 , 难溶于乙醇 , 可作为有机反32432应的催化剂。实验室可用铁屑为原料制备,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H24SO FeSO+H 、 FeSO +H C O+2H O FeC O 2H O+H SO 、42422422422442 16H+2422 22242 2 432 4324+5C22FeC O2H O H OH C O+3K C O2KFe C O) +6H O 2MnOO+(、2Mn2 +10CO22+8H O。回答下列问题 :( 1) 铁屑中常含硫元素, 因而在制备 FeSO4 时会产生有毒的H2S 气体 , 该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下列吸收装置正确的是_。( 2) 在将 Fe2+氧化的过程中, 需控制溶液温度不高于40 , 理由是 _; 得到K3Fe C2O4)3 溶液后 , 加入乙醇的理由是_。( 3) 晶体中所含结晶水可通过重量分析法测定, 主要步骤有 : 称量 , 置于烘箱中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