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 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 含解析 ) 之化学能与电能附答案解析一、化学能与电能1 某实验小组对FeCl3 分别与 Na2SO3、 NaHSO3 的反应进行探究。(甲同学的实验)装置编号试剂 X实验现象闭合开关后灵敏电流计指INa2SO3 溶液( pH9)针发生偏转II闭合开关后灵敏电流计指NaHSO3 溶液( pH5)针未发生偏转(1)怎样配制 FeCl溶液?3_ 。(2)甲同学探究实验I 的电极产物。取少量 Na2SO3溶液电极附近的混合液,加入_ ,产生白色沉淀,证明产生了 SO42-。该同学又设计实验探究另一电极的产物,其实验方案为_ 。(3)实验 I 中负极的电极反应
2、式为_ 。乙同学进一步探究FeCl3 溶液与NaHSO3 溶液能否发生反应,设计、完成实验并记录如下:装置编号反应时间实验现象01 min产生红色沉淀,有刺激性气味气体逸出III130 min沉淀迅速溶解形成红色溶液,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橙色,之后几乎无色与空气接触部分的上层溶液又变为浅红色,30 min 后随后逐渐变为浅橙色(4)乙同学认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产生原因有两种可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的可能原因。 Fe3+ 3HSO- 垐 ?Fe(OH);3噲 ?33SO2 _ 。(5)查阅资料:溶液中Fe3+、 SO32-、OH 三种微粒会形成红色配合物并存在如下转化:+4垐 ?+5O 2Fe2+2-H
3、OFe S O 2 噲 ? HOFeO S O2+SO4从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个角度解释130 min 的实验现象:_ 。(实验反思)(6)分别对比 I 和 II、 II 和 III, FeCl 能否与 Na SO 或 NaHSO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3233_ 有关(写出两条)。【答案】将 FeCl3溶于浓盐酸,再稀释至指定浓度足量盐酸和23溶BaCl 溶液 取少量 FeCl液电极附近的混合液,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证明产生了Fe2+3SO2-2e-2-+-+H2O=SO4+2HSO3H +HSO3 =H2O+SO2 生成红色配合物的反应速率快,红色配合物生成橙色配合物的速率较慢;在
4、O2 的作用下,橙色的HOFeOSO2 浓度下降,平衡不断正向移动,最终溶液几乎无色溶液 pH 不同、23332-浓度不同(或Na233233Na SO 、 NaHSO 溶液中 SOSO与 NaHSO 不同,或 Na SO与 NaHSO 的阴离子不同)、反应物是否接触形成红色配合物(任写两条)【解析】【分析】甲同学实验:利用铁离子能够将SO32- 氧化设计原电池,则原电池中氯化铁溶液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试剂X 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实验中X 为 Na2SO3 溶液时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说明铁离子将SO32- 氧化;实验中X 为 NaHSO3 溶液时电流计指针未发生偏转,说明二者可能
5、不反应;乙同学进一步探究FeCl3 溶液与 NaHSO3 溶液能否发生反应:01 min 产生红色沉淀,有刺激性气味气体逸出,红色沉淀应为Fe(OH)3,气体应为二氧化硫,说明二者发生双水解;130 min 沉淀迅速溶解形成红色溶液,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橙色,之后几乎无色,结合查阅的资料可知生成了 HOFeOSO2,该物质存在平衡 HOFeOSO2?HOFeOSO2,在氧气的作用下不断正向进行,最终溶液几乎无色; 30min 后反应现象是空气接触部分的上层溶液又变为浅红色,随后逐渐变为浅橙色,反应后的亚铁离子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铁离子,过量的HSO3-电离提供SO3 2-,溶液中Fe3+、 SO32
6、-、 OH-三种微粒会继续反应形成红色配合物。【详解】(1)实验室配制 FeCl3 溶液时,为了防止铁离子水解,先将 FeCl3 固体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加水稀释;(2)若有硫酸根生成,则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会有白色沉淀生成;氯化铁溶液为原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Fe3+被还原成Fe2+,铁氰化钾溶液可以与亚铁离子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所以方案为取少量FeCl3 溶液电极附近的混合液,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证明产生了Fe2+;(3)实验 I 中试剂 X 为原电池负极,2- 被氧化生成硫酸根,电极方程式为3SO 22e-SO332-+H2O=SO4+2HSO3 ;(4)pH=1 的氯
7、化铁溶液中有大量的氢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结合氢离子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 +HSO3-=H2O+SO2;(5)FeCl3 溶液与 NaHSO3 溶液混合反应,在1 30 min 出现现象为:沉淀迅速溶解形成红色溶液,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橙色,之后几乎无色,根据资料:溶液中Fe3+、 SO3 2-、 OH-三种微O粒会形成红色配合物并存在转化:HOFeOSO2?HOFeOSO22Fe2+SO42-,可知原因是:生成红色配合物的反应速率快,红色配合物生成橙色配合物的速率较慢;在氧气的作用下橙色的HOFeOSO2 浓度下降平衡HOFeOSO2?HOFeOSO2,不断正向进行,最终溶液几
8、乎无色。(6)分别对比 和 、 和 , FeCl 能否与 Na SO 或 NaHSO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溶液pH3233不同、 Na2 3332-浓度不同 (或 Na233不同,或23与SO 、 NaHSO溶液中 SOSO与 NaHSONa SONaHSO3 的阴离子不同 )、反应物是否接触形成红色配合物有关。【点睛】第 3 题写电极反应方程式时要注意 pH=9 的溶液是由于 SO32-水解, OH-来自于水的电离,电极方程式不能写成 SO32-2e-+2OH-=SO42-+H2O。2 某小组同学用如下装置电解食盐水,并对电解产物进行探究。实验装置电解质溶液实验现象a 极附近b 极附近5mol
9、 / L NaCl开始时,产生白色浑浊并逐渐增加,当沉产生溶液入 U 形管底部时部分沉淀变为橙黄色;随无色后 a 极附近沉淀自下而上也变为橙黄色气泡资料显示:氯化亚铜( CuCl)为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氢氧化亚铜(CuOH)为黄色不溶于水的固体,易脱水分解为红色的Cu 2O ; Cu水溶液中不稳定,酸性条件下易歧化为Cu2和 Cu;氢氧化铜可以溶于浓NaOH 得到蓝色溶液(1)2, b 极附近溶液的 pH_(填“增大”、“减小”、经检验, b 极产生的气体是 H或“不变” );铜丝 a 应与电源的 _( 填“正”或“负” )极相连。(2)CuCl,则该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_。同学们分析 a 极附
10、近生成的白色浑浊是(3)Cu2 O ,则 CuCl 转化为 Cu2 O 的原因是 _( 用方程式表示)橙黄色沉淀中含有;结合离子在溶液中的运动规律,解释“a 极附近沉淀自下而上”变为橙黄色原因是_。1(4)同学们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沉淀中含有Cu :将橙黄色沉淀滤出洗涤后,滴加0.2mol / L H 2 SO4 至过量,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同学们根据上述实验提出猜想:电解时,Cu 做阳极先被氧化为1。为此,他们用 CuCu(5)电极电解 5mol / L NaOH 溶液,实验时观察到阳极产生大量无色气泡,附近溶液变蓝,未见预期的黄色沉淀。根据现象能否得出“该猜想不成立”的结论,并说明理由:_。
11、【答案】增大正CueCl CuClCuClOHCuOHCl 、2CuOH Cu 2OH 2 O通电时,在阴极产生的 OH向阳极定向移动沉淀溶解,溶液变蓝,且有少量红色固体产生不能,阳极产生的大量O2 可能将 CuOH 氧化【解析】【分析】( 1) 电解池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判断;( 2) 结合 a 极附近生成的白色浑浊是CuCl 写出电极反应式;( 3) 根据电极反应式结合溶度积常数判断;( 4) 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铜单质、铜离子和水;( 5) 用 Cu 电极电解5mol/ LNaOH 溶液,实验时观察到阳极产生大量无色气泡为氧气,氧气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CuOH
12、。【详解】(1)用铜做电极,电解氯化钠溶液,b 极产生的气体是H 2 ,则 b 极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 2O 2eH 22OH,因为 b 极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附近溶液pH 增大; a 为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故答案为:增大;正;(1)a 极为阳极,铜做阳极为活性电极,a 极附近生成的白色浑浊是CuCl,(2)依据可知则其电极反应式为:CueClCuCl ,故答案为: Cu eClCuCl ;(3)用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Cu eClCuCl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2H2eH 2 ,开始时生成 CuCl 白色生成,随着反
13、应进行,溶液pH 逐渐增大,因 K ap (CuOH)K ap (CuCl) ,则可生成 CuOH 橙黄色沉淀, CuOH 不稳定分解生成Cu 2O 和水。橙黄色沉淀中含有Cu2 O ,则 CuCl 转化为 Cu2 O 的原因是,随着电解的进行,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使CuCl 转化为 CuOH,方程式: CuClOHCuOHCl ,CuOH 不稳定分解生成 Cu 2O 和水,方程式:2CuOHCu 2OH 2 O ,故答案为:CuClOHCuOHCl 、 2CuOHCu2 OH 2O ;通电时,在阴极产生的OH向阳极定向移动,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则CuCl 转化为CuOH,而 CuOH 不稳定分
14、解生成Cu2 O 和水,所以看到现象为“a 极附近沉淀自下而上”变为橙黄色,故答案为:通电时,在阴极产生的OH向阳极定向移动;(4)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铜单质、铜离子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 2 OH 2SO4CuCuSO 4H 2O ,铜为红色固体,硫酸铜为蓝色溶液,所以现象为:沉淀溶解,溶液变蓝,且有少量红色固体产生,故答案为:沉淀溶解,溶液变蓝,且有少量红色固体产生;( 5)用 Cu 电极电解 5mol / LNaOH 溶液,实验时观察到阳极产生大量无色气泡为氧气,氧气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CuOH,所以不能依据该现象得出“该猜想不成立”的结论,故答案为:不能,阳极产生的大量O2
15、可能将 CuOH 氧化。3 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里关于古代青铜器的修复引起了某研学小组的兴趣。“修旧如旧 ”是文物保护的主旨。(1)查阅高中教材得知铜锈为Cu2(OH)2CO3,俗称铜绿,可溶于酸。铜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青铜器的艺术价值。参与形成铜绿的物质有Cu 和 _。(2)继续查阅中国知网,了解到铜锈的成分非常复杂,主要成分有Cu2(OH)2 CO3 和Cu2(OH)3Cl。考古学家将铜锈分为无害锈和有害锈,结构如图所示:Cu2(OH)2CO3 和 Cu2(OH)3Cl 分别属于无害锈和有害锈,请解释原因_。( 3)文献显示有害锈的形成过程中会产生 CuCl(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请
16、结合下图回答: 过程的正极反应物是_。 过程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 。( 4)青铜器的修复有以下三种方法:柠檬酸浸法:将腐蚀文物直接放在2%-3%的柠檬酸溶液中浸泡除锈;碳酸钠法:将腐蚀文物置于含Na2CO3 的缓冲溶液中浸泡,使 CuCl 转化为难溶的Cu2(OH)2CO3; BTA保护法:请回答下列问题:写出碳酸钠法的离子方程式_。三种方法中,BTA保护法应用最为普遍,分析其可能的优点有_。A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透明保护膜B替换出锈层中的Cl-,能够高效的除去有害锈C和酸浸法相比,不破坏无害锈,可以保护青铜器的艺术价值,做到“修旧如旧 ”【答案】O2、 H2O、CO2 碱式碳酸铜为致密
17、结构,可以阻止潮湿空气进入内部进一步腐蚀铜;而碱式氯化铜为疏松结构,潮湿空气可以进入空隙内将内部的铜进一步腐蚀氧气(H2O) Cu-e-+Cl- =CuCl 4CuCl+O2+2H2O+2CO32-=2Cu2(OH)2CO3+4Cl- ABC 【解析】【分析】(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结合图像可知, Cu2(OH)2CO3 为致密结构, Cu2 (OH)3Cl 为疏松结构;(3)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过程的正极反应物是氧气,Cu 作负极;(4)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透明保护膜;替换出锈层中的Cl-,能够高效的除去有害锈; BTA保护法不破坏无害锈。【详解】
18、( 1)铜锈为 Cu2(OH)2CO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参与形成铜绿的物质有 Cu 和 O2、H2 O、 CO2;( 2)结合图像可知, Cu2(OH)2CO3 为致密结构,可以阻止潮湿空气进入内部进一步腐蚀铜,属于无害锈。 Cu2(OH)3Cl 为疏松结构,潮湿空气可以进入空隙内将内部的铜进一步腐蚀,属于有害锈;( 3)结合图像可知,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过程的正极反应物是氧气,电极反应式为 O2+4e-+2H2O=4OH-;结合图像可知,过程中Cu 作负极,电极反应式是Cu-e-+Cl- =CuCl;(4)碳酸钠法中, Na2CO3 的缓冲溶液使 CuCl转化为
19、难溶的 Cu2(OH)2CO3,离子方程式为 4CuCl+O2+2H2O+2CO32-=2Cu2(OH)2 CO3+4Cl-;A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透明保护膜,能保护内部金属铜,这能使BTA保护法应用更为普遍,故A 正确;B Cu2(OH)3Cl 为疏松结构,潮湿空气可以进入空隙内将内部的铜进一步腐蚀,属于有害锈。替换出锈层中的Cl-,能够高效的除去有害锈,这能使BTA保护法应用更为普遍,故B正确;C酸浸法会破坏无害锈 Cu2(OH)2 CO3, BTA保护法不破坏无害锈,可以保护青铜器的艺术价值,做到 “修旧如旧 ”,这能使 BTA保护法应用更为普遍,故 C正确;答案选 ABC。4 某
20、兴趣小组利用电解装置,探究“铁作阳极”时发生反应的多样性,实验过程如下。I.KCl作电解质( 1)一定电压下,按图 -1 装置电解,现象如下:石墨电极上迅速产生无色气体,铁电极上无气体生成,铁逐渐溶解。5min 后 U型管下部出现灰绿色固体,之后铁电极附近也出现灰绿色固体,10min 后断开K。按图 -2 进行实验。石墨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确认灰绿色固体中含有2+Fe 的实验现象是 _。灼烧晶体 X,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试管i 中析出白色晶体”的原因是_。(2)其他条件不变时,用图-3 装置重复实验, 10min 后铁电极附近溶液依然澄清,断开K。按图
21、-4 进行实验盐桥的作用是_。与实验I 中vi、 vii与iiv中的现象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答两点):_。II.KOH作电解质( 3)用图 -1 装置电解浓 KOH溶液,观察到铁电极上立即有气体生成,附近溶液逐渐变为淡紫色(),没有沉淀产生。铁电极上-OH能够放电的原因是 _。阳极生成的总电极反应式是 _。某同学推测生成的必要条件是浓碱环境,将图-5 中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证实推测成立。_+22= 2OH+ H2中生成蓝色沉淀,【答案】 2H + 2e= H (或2H O + 2e) 试管 iii试管 v 中没有蓝色沉淀试管 i中存在溶解平衡:KCl(s)K+ (aq)+ Cl (aq)
22、,滴加 12KCl 晶体 阻碍向阳极迁移,避mol/L 的盐酸, 增大 c( Cl ),平衡逆向移动,析出OH免灰绿色固体生成本实验条件下铁在阳极区的产物主要为Fe2+ , Fe2+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3+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更容易放电)Fe 6e2-+4H 2O被氧化为 Fe c(OH )+ 8OH= FeO4水;生成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解析】 (1) 石墨电极为阴极,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 + 2e =H2(或 2H2 O + 2e = 2OH + H2 ),故答案为:2H+ + 2e = H2(或 2H2O + 2e = 2OH +H2);灰绿色固体用盐酸溶解后的
23、溶液中加入铁氰化钾溶液,生成蓝色沉淀,灰绿色悬浊液过滤后的溶液中加入铁氰化钾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说明灰绿色悬浊液中含有Fe2+,故答案为:试管 iii 中生成蓝色沉淀,试管v 中没有蓝色沉淀 ;灼烧晶体 X,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是因为试管i 中存在溶解平衡: KCl(s)K+ (aq)+ Cl (aq),滴加 12 mol/L 的盐酸, 增大 c(Cl ),平衡逆向移动,析出 KCl 晶体,白色晶体为氯化钾晶体,故答案为:试管i 中存在溶解平衡: KCl(s)K+ (aq)+ Cl (aq),滴加 12 mol/L 的盐酸, 增大 c(Cl ),平衡逆向移动,析出
24、KCl晶体;(2) 盐桥中的氯离子代替氢氧根离子向阳极移动,避免灰绿色固体生成,故答案为:阻碍OH 向阳极迁移,避免灰绿色固体生成;根据实验I 中 vi、 vii 与 iiv 中的现象比较可知, vii中加入铁氰化钾溶液后生成大量蓝色沉淀,说明在使用盐桥的实验条件下铁在阳极区的产物主要为Fe2+ , vi 中溶液在加入KSCN溶液后呈浅红色,说明Fe2+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被氧化为Fe3+,故答案为:本实验条件下铁在阳极区的产物主要为Fe2+ ; Fe2+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被氧化为Fe3+;(3) c(OH )增大,反应速率加快,使得铁电极上 OH-能够放电,故答案为: c(OH)增大,反应速率
25、加快 (更容易放电 );阳极上生成的氧气能够将亚铁离子氧化生成FeO 42- ,反应的总电极反应式为 Fe 6e +42-2Fe 6e42-28OH= FeO+4H O,故答案为:+ 8OH= FeO+4H O;要推测生成 FeO 42- 的必要条件是浓碱环境,只需要改变溶液的碱性,看是否仍然生成FeO 42- 即可,实验方案为:将淡紫色(FeO 4 2-)溶液加入水中稀释,使溶液的碱性减弱,4FeO 4 2-+10H 2O? 4Fe(OH) 3 +8OH-+3O 2 ,看到生成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即可说明生成 FeO 42- 的必要条件是浓碱环境,故答案为:水;生成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点
26、睛:本题以“铁作阳极 ”时发生反应的多样性探究实验考查了电解原理的应用。本题的难度中等,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离子的检验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和难点为(3)实验的设计,需要理解实验的目的并掌握高铁酸根离子的水解方程式。5 广泛用于纺织工业的连二亚硫酸钠(Na 2S2O4) ,俗称保险粉,是一种强还原剂,可溶于水,但不溶于乙醇,在碱性介质中稳定。. 工业上制备连二亚硫酸钠的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2)步骤中沉淀为 _ (填化学式);( 3)步骤中加入 NaCl 固体的作用是 _ ,分离出保险粉方法为 _、洗涤、干燥,洗涤所用试剂是_ 。. 工业上也
27、可用右图装置电解NaHSO3溶液制 Na2S2O4。(1)惰性电极a 连接电源的 _(填“正极”或“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_;(2)若不加隔膜,则得不到连二亚硫酸钠,其原因是_ 。. 探究 Na2S2O4 的性质:某课题小组常温下测定0.050 mol?L -1 Na2S2O4 溶液在空气中的pH 变化如下图所示;(1) 0-t 1 段主要生成-1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3 ,根据 pH 变化图,写出 0- t_;(2)若 t 1 时溶液中Na S O 全部被氧化成NaHSO,此时溶液中c(SO2-)-c(HSO)3222433_-1(填具体数值,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mol?L【答案
28、】 Zn+2SO=ZnS2O4Zn(OH)2降低 Na S O 的溶解度,使更多Na S O 析出 过滤 乙醇224224-+2e-2-+-Na2S2O4 被阳极生成的氧气氧化或-在阳极失电子得到硫酸根负极 2HSO3=S2O42OHHSO32H22-5-10-9O4+O2=4HSO10O+2S3【解析】 .锌粉加水形成分散系,再通入二氧化硫反应得到ZnS2O4,加入 18%d NaOH 溶液反应得到氢氧化锌沉淀、Na2S2O4,最后加入 NaCl 降低 Na2S2O4 的溶解度,析出Na2S2O4,溶液 D 中含有 NaCl。(1)根据上述分析,步骤中的化学方程式为Zn+2SO=ZnS2O4
29、,故答案为:224Zn+2SO =ZnS O;(2)步骤中沉淀为22;Zn(OH),故答案为: Zn(OH)(3)步骤中加入NaCl 固体可以降低Na S O 的溶解度,使更多 Na S O 析出,然后过滤、224224洗涤、干燥即可分离出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Na2 2 4S O )是一种强还原剂,可溶于水,但不溶于乙醇。为了减少Na2242 24S O的溶解损失,洗涤液可以选用乙醇,故答案为:降低Na S O的溶解度,使更多Na2 24析出;过滤;乙醇;S O. a 极上 NaHSO3 生成 Na2S2O4, S 元素化合价由+4 价降低到 +3 价,发生还原反应,应为阴极, a 连接电源
30、的负极,b 极上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被氧化生成氧气,为阳极,b 连接电源的正极。(1)根据上述分析,惰性电极a 连接电源的负极 ”),其电极反应式为-2-+-2HSO3 +2e =S2O42OH,故答案为:负极;2HSO-2-+-;3+2e =S2O42OH(2)若不加隔膜, Na2S2O4 被阳极生成的氧气氧化得到硫酸根,得不到连二亚硫酸钠,故答案为: Na2S2O4 被阳极生成的氧气氧化得到硫酸根;.(1)Na2 241段发生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 O 溶液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生成亚硫酸氢钠,则0 t2 42-223-,故答案为: 2S2 42-223-;2S O+O +2HO=4HSOO+O +2
31、H O=4HSO(2)若 t1时溶液中Na S O 全部被氧化成NaHSO ,浓度为0.1 mol/L ,根据图像,此时溶液的2243pH=5,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SO32- )+c(H2SO3)+ c(HSO3-)=0.1 mol/L ,也存在电荷守恒,c(Na+)+ c(H+)=2c(SO32-)+ c(HSO3-)+ c(OH-),则 c(SO32-)-c(H2SO3)= c(Na+)+ c(H+)- c(OH-)-0.1 mol/L=c(H+)- c(OH-)=(10-5-10-9)mol/L ,故答案为:10-5-10-9 。6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原电池原理探究一定温度
32、下(实验时实际的环境温度)使铁钝化的硝酸的最低浓度。实验步骤如下: 向两支具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浓硝酸 5。 0mL(质量分数为 65%,密度为 1。 4g/mL )。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 将铜丝和铁丝同时插入浓硝酸中,观察到灵敏电流计指针先指向铜丝,但又迅速反转(只需 12s)指向铁丝一端。 用盛有 5。0mL 蒸馏水的注射器向具支试管内加水,并注视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在指针恰好发生反转又指向铜丝时停止实验,记录此时已注入的水的体积。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实验次数实验温度( )注入水的体积(mL)117。 22。4212。5T322。3T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装置中仪器a 因其作用而称为_ ;指针指向铁丝时,铁丝为_极(填 “正 ”或“负 ”)(2) 65%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在未注水前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 3) T1_T2(填 “ 、”“ 或”“ =)”( 4)在本实验温度下,使铁钝化的硝酸最低浓度为_%;利用本实验数据判断,若以45%的硝酸进行实验(不再注水),则电流表的指针应指向_电极(填 “铁 ”或 “铜”)( 5)该实验装置上的不足是 _,改进方法是 _。【答案】盐桥正14。 4mol/LNO 3 e 2H =NO2 H2O=48铜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应在两侧支管口处均连接导管,将产生气体导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解析】【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