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元素周期律的综合题.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745947 上传时间:2020-12-2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3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元素周期律的综合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元素周期律的综合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元素周期律的综合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元素周期律的综合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元素周期律的综合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元素周期律的综合题一、元素周期律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 .某化合物A 由两种元素组成,可以发生如下的转化。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B 的密度是氢气的8 倍。请回答:( 1)组成 A 的元素有 _, A 的化学式是 _(2)请写出A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 A 可用于金属的冶炼,请写出A 与 Fe2O3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 1)写出硬质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有同学认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产物中含有乙酸,请设计实验检验产物成分:_。【答案】 Al、 CAl4C3Al4C3+4NaOH+4H2O=3CH4 +4N

2、aAlO2Al C +4Fe O =2Al2O +8Fe+3COCH CH OH+CuO=CHCHO+Cu+H O 将产生的气体分别通4323323232入两份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中,标为A、 B,对 B 进行加热,若A 沉淀溶解, B 出现砖红色沉淀,则既有乙酸也有乙醛;若A 沉淀溶解, B 无砖红色沉淀,则只有乙酸;若A 沉淀不溶解, B 出现砖红色沉淀,则只有乙醛【解析】【分析】.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B 的密度是氢气的8 倍,则气体B 的摩尔质量为16g/mol ,应为CH4 气体,则A 中含有 C 元素,同时A 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A 中含有 Al 元素, A 为Al4 C3, C

3、为 NaAlO2 ,NaAlO2 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得到D 为氢氧化铝固体,进一步灼烧得到E 为氧化铝,据此分析解答;.(1)乙醇被 CuO 氧化,反应生成乙醛、铜单质和水;(2)根据乙酸和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现象的不同分析比较。【详解】. (1)由以上分析知,组成A 的元素有Al、 C, A 的化学式是Al4C3,故答案为:Al、 C;Al4 C3;(2)Al4C3 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CH4 和4NaAlO2,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4 C3+4NaOH+4H2O=3CH4 +4NaAlO2;(3)Al4C3 可用于金属的冶炼,其与Fe2O3 反应生成Al2O3、 Fe

4、和CO2 ,故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l4C3+4Fe2O3=2Al2O3+8Fe+3CO2;.(1)乙醇被 CuO 氧化,反应生成乙醛、铜单质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 OH+CuO=CH3CHO+Cu+H2O;(2)根据乙酸和乙醛性质的区别,可将产生的气体分别通入两份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中,标为 A、 B,对 B 进行加热,若A 沉淀溶解,沉淀溶解, B 无砖红色沉淀,则只有乙酸;若乙醛。B 出现砖红色沉淀,则既有乙酸也有乙醛;若A 沉淀不溶解, B 出现砖红色沉淀,则只有A2A、 B、 C、 D、 E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1 个质子; A 与 C, B

5、 与 D 分别同主族;B、 D 两元素原子序数A 元素原子核内之和是A、 C 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的2 倍。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由上述元素组成的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填字母编号) 。a. A2Bb. E2c. DB2d. C2DB3( 2) B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化合物C2B2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化合物C2B 中两种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为_(填离子符号 ) 。( 3) 实验室中欲选用下列装置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E2 气体。实验中应选用的装置为_( 按由左到右的连接顺序填写) ;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 c第 2 周期 A 族 离子键、共价键Na+

6、22OAFEBMnO4HCl( 浓 )MnCl Cl +2H O222【解析】【分析】A、 B、 C、 D、E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 元素原子核内只有 1个质子,则 A 为 H; A 与 C, B 与 D 分别同主族; B、 D 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A、 C 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的2 倍, C 应为 Na,设 B 的原子序数为x, D 的原子序数为x+8,则 21+11x x 8x 8,则BO DS E为Cl() = + + ,解得=为,为 ,。【详解】( 1) H2O、 Na2SO3 均为化合物,均可发生电离,属于电解质,Cl2 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而

7、 SO2 本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则只有c 为非电解质,故答案为:c;( 2) B 为 O,位于第 2 周期 A 族,化合物 C2 22 22B为 Na O ,含离子键、共价键; C B 为Na2O,其中离子具有相同电子排布,原子序数大离子半径小,离子半径为O2- Na+,故答+2-;案为:第 2 周期 A 族;离子键、共价键; Na;O( 3) 用装置 A 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l2 气体,选择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制备;用装置F 中的饱和食盐水除杂;用装置E 中的浓硫酸干燥;最后用B 装置进行收集及尾气处理,则仪器连接顺序为 AFEB,故答案为: AFEB;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8、式为MnO2 4HCl( 浓 )MnCl2 Cl2+2H2O,故答案为:MnO 24HClMnCl2Cl2 2H2O( 浓)+。【点睛】此题易错点在于非电解质的判断,电解质的前提必须是化合物,本质是自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电离。3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A、 B、 C、D、 E、 F 六种元素。其中A 的基态原子有3 个不同的能级,各能级中的电子数相等;C 的基态原子 2p 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与A 原子的相同; D为它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E 和 C 位于同一主族, F 的原子序数为 29。(1)F 原子基态的外围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2)在 A、 B、 C 三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由小到

9、大的顺序是_( 用元素符号回答 )。(3)元素 B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_(高于,低于 )元素 A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其主要原因是 _。(4)由 A、 B、 C 形成的离子 CAB 与 AC2 互为等电子体,则CAB 的结构式为 _。(5)在元素 A 与 E 所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A 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 _。(6)由 B、 C、 D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答案】 3d10 1CO N高于3分子之间存在氢键24sNHN C Osp NaNO【解析】【分析】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A、B、 C、 D、 E、 F 六种元素, A 的基态原于有3 个不同

10、的能级,各能级中的电子数相等,则的相同, C 原子序数大于A 是 C元素; C 的基态原子2p 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与A,则 C 为 O 元素; B 原子序数大于A 而小于 C,则 B 是A 原子N 元素; E 和 C 位于同一主族,则E 是 S元素; D 为它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小于S,则 D 是 Na 元素; F 的原子序数为29,为 Cu 元素;(1)F 是 Cu 元素,其原子核外有29 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书写F 基态原子的外围核外电子排布式;(2)A、 B、C 分别是 C、 N、 O 元素,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 IIA

11、族、第 VA 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3)含有氢键的氢化物熔点较高;(4)由 C、 N、 O 形成的离子OCN-与 CO2 互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原子个数相等、价电子数相等;(5)在元素C 与S所形成的常见化合物CS2 中,根据价层电子对理论确定A 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6)由 N、 O、 Na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利用均摊法确定其化学式。【详解】(1)F 为 ds 区,因此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或 Ar3d 104s1,外围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3d104s1;(2)同周期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增大,但IIA IIIA、 VAV

12、IA,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C ON;(3)B 的氢化物是 NH3, A 的简单氢化物是CH4, NH3 分子之间存在氢键,而CH4 分子间的作用是范德华力,氢键比范德华力更强,NH3 的沸点较高;(4)CAB 的化学式为OCN , AC2 的化学式为 CO2,两者为等电子体,它们的结构相似,因此OCN 的结构式为: N=C=O- ;(5)形成的化合物是CS,结构式为 S=C=S,杂化轨道数等于价层电子对数,即C 的杂化类型2为 sp;(6)根据半径大小,大黑球是Na,大黑球位于晶胞的棱上,因此真正属于晶胞的个数为18=2,大白球为N,小白球为O,两者形成离子是NO2-,其位于顶点和体心,真正的

13、个4数为 81 +1=2,因此化学式为NaNO2。84 比较下列性质(用“ ”、 “=、”“ ”填空)半径 P _F酸性 H3PO4 _ H2SO4碱性 Mg ( OH) 2 _Al(OH)3稳定性H2S _ H2O还原性 H2S _ HCl氧化性Cl2 _Br2 【答案】 【解析】【分析】根据不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分析;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分析;根据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分析;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的稳定越强分析;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对应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分析;根据元

14、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分析。【详解】P 和 F 分别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和第二周期, P 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层, F 原子核外有 2 个电子层,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故答案为:;P 和 S 位于同一周期, S的非金属性大于 P,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答案为:;Mg 的金属性大于 Al,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答案为:;O 的非金属性大于 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的稳定越强,故答案为:; Cl 的非金属性大于 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对应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故答案为:;

15、Cl 的非金属性大于 Br,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故答案为:。5A、 B、 C、 D、 E、 F 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 的单质在常温下为双原子分子,它与 A 的单质可形成分子 X,X 的水溶液呈碱性;D 的简单阳离子与 X 具有相同电子数,且 D 是同周期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E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比次外层少两个电子, C、 F 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共有13 个电子。则(1)A 的元素符号 _, D 的元素名称 _。(2)C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_, E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3)B、C、 E 分别与 A 形成的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是_(写化学式 ); E

16、、 F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较强的是_(写化学式 )(4)F 的单质在反应中常作氧化剂,该单质的水溶液与E 的低价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5)X 在纯净的 C 单质中可以安静的燃烧,生成B 的单质。该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答案】 H铝 第二周期 A 族H2O4222HClOSO + Cl + 2H O =2Cl+4H+SO424NH3+3O2(纯氧 )2N2+6H2O【解析】【分析】A、 B、 C、 D、E、 F 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 的单质在常温下为双原子分子,它与A 的单质可形成分子X, X 的水溶液呈碱性,A 的原子序数比B 小,则 B为

17、N 元素, A 为为 10e-结构,且H 元素, X 为 NH3; D 的简单阳离子与X 具有相同电子数,D 是同周期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D 为 Al 元素;D 的简单阳离子 E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比次外层少两个电子,E 的原子序数大于Al,则E 有 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E 为S 元素; F 的原子序数比E 大且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则F 是Cl 元素;C、 F( Cl)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共有13 个电子, C 最外层电子数=13-7=6, C 的原子序数比Al 小,则 C 为 O 元素,结合元素对应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解答该题。【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 A 为氢,元素符号为

18、 H,D 的元素名称为铝,故答案为: H;铝;(2) C 为 O,原子序数为 8,在周期表中第二周期 VIIA族; E 为硫,硫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第二周期VIIA族;(3) B、C、 E 分别与 A 形成的化合物分别是NH3、 H2O、 H2S,非金属越强,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O N S,所以氢化物稳定性H2ONH3 H2 S,即 H2O 最稳定; E 为硫, F 为氯,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所以较强的是HClO4,故答案为: H2O; HClO4;(4)氯水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 Cl2 + 2H2O =2Cl-+4H

19、+SO42-,故答案为:SO2 + Cl2+ 2H2O=2Cl-+4H+SO42-;点燃(5)氨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4NH3+3O2(纯氧 )2N2+6H2O,点燃故答案为: 4NH3+3O2(纯氧 )2N2+6H2O。6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族 A0周期1 A A A A A A23( 1)三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_;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 _。( 2)、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_(用离子符号填写 )。(3)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二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_。(4)的单质与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

20、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5)元素、元素以原子个数比为11 形成化合物 Q,元素、元素形成化合物M, Q 和 M 的电子总数相等。以 M 为燃料, Q 为氧化剂,可作火箭推进剂,最终产物对空气没有污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HClO4 S2- F- Al3+2F2 +2H2O=4HF+O2 2Al+2OH-+2H2O=2AlO2-+3H2N2 H4 2H2 O2=N2 4H2O【解析】【分析】由元素周期表可知为H;为 C;为 N;为 O;为 F;为 Na;为 Al;为 S;为 Cl;(1)三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为NaO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ClO4;( 2)、的简单离子半径

21、通过电子层数和原子质量进行判断;( 3)通过置换反应比较二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4)的单质为 A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为NaOH;(5)元素、元素以原子个数比为11形成化合物 Q 为 H2 O2,元素、元素形成化合物 M, Q 和 M 的电子总数相等,M 为 N2H4,以此分析。【详解】由元素周期表可知为H;为 C;为 N;为 O;为 F;为 Na;为 Al;为 S;为 Cl。(1)三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为NaOH,电子式为,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 HClO4,故答案为:; HClO4;(2)、的简单离子为F-、 Al3+、 S2-,则离子半径S2-F- Al3+,故答案为:

22、 S2- F-Al3+;(3)氟气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可证明F 的非金属强于O,反应方程式为:2F2 +2H 2 O=4HF+O 2 ,故答案为: 2F2 +2H 2O=4HF+O 2 ;(4)的单质为 A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NaOH ,离子方程式为:2Al+2OH - +2H 2O=2AlO 2- +3H 2,故答案为: 2Al+2OH- +2H 2O=2AlO 2- +3H 2 ;(5)元素、元素以原子个数比为11形成化合物 Q 为 H2 O2,元素、元素形成化合物 M, Q 和 M 的电子总数相等,则M 为 N2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 2H 42H 2O 2 =N 24H

23、2 O ,故答案为:N 2 H 42H 2O 2 =N 24H 2O 。7 海洋是资源的宝库,醢藏着丰富的化学元素,如氯、溴、碘等,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 AgCl、 AgBr、 AgI 的颜色依次变深b F、 Cl、 Br、I 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c HF、 HCl、HBr、 HI 的还原性的依次增强d F2、Cl2、 Br2、 I2 与H2 化合由难变易(2)实验室从海藻灰中提取少量碘的流程如下图:氧化时,可以加入MnO2 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上述步骤分离操作分别为过滤、_、 _。(3)从海水提取的粗盐中含有Mg 2+、F

24、e2+、 Ca2+和 SO42 等杂质,“除杂”所需试剂有:过量的 NaOH 溶液过量的Na2CO3 溶液适量的盐酸过量的BaCl2 溶液试剂的添加顺序为_ 。为使 Ca2+完全沉淀,溶液中c(CO2-9,3)应不小于 _mol/L 。 已知 Ksp(CaCO3)=2.9 10-5视为完全沉淀 离子浓度小于 110 mol/L(4)目前,利用食盐制取纯碱主要有“氨碱法 ”和“联合制碱法 ”两种工艺能析出 NaHCO3 的原因是 _。“氨碱法 ”是在滤液中加入 _产生 NH32,循环使用,但产生大量的度弃物CaCl ;“联合制碱法 “是在滤液中继续通入NH3,并加入 NaCl 粉末以制得更多的副

25、产物_。常温下,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c(NH4+)时,溶液的 pH_7 (填NH3 和 CO2,当 (HCO3“”、“ ”或“ =” )。【答案】 acMnO2 2I 4H+Mn 2+I2 2H2O分液蒸馏(或或) 42.9 10CaO或 Ca(OH)2 NH4Cl小于4) NaHCO3 的溶解度最小【解析】【分析】(1) a AgCl、AgBr、 AgI 的颜色分别为白色、浅黄色、黄色,依次变深;b F、 Cl、Br、 I 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性依次增强;c HF、 HCl、HBr、 HI 的稳定性依次减弱,即还原性的依次增强;d F2、 Cl2、 Br2、 I2 与 H2 化合由易变

26、难;(2)氧化时,在酸性条件下 MnO2 与碘离子反应生成二价锰离子、碘单质和水;步骤为固液分离,方法为过滤;为萃取后分液;蒸发掉有机物生成晶态碘;(3) 除 Mg 2+、 Fe2+用 NaOH,除 Ca2+用碳酸钠,除 SO42-用氯化钡溶液,但会引入钡离子,除钡离子也用碳酸钠,则除硫酸根离子在除钙离子之前,过滤后再加盐酸除去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根据Ksp(CaCO)计算;3(4) NaHCO3 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的;“氨碱法 ”滤液中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铵;根据溶液呈电中性计算、判断。【详解】(1) a AgCl、AgBr、 AgI 的颜色分别为白色、浅黄色、黄色,依次变深,a 正确;b

27、F、 Cl、Br、 I 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性依次增强,b 错误;c HF、 HCl、HBr、 HI 的稳定性依次减弱,即还原性的依次增强,c 正确;d F2、 Cl2、 Br2、 I2 与 H2 化合由易变难,d 错误;答案为 ac;(2)氧化时,在酸性条件下MnO 2 与碘离子反应生成二价锰离子、碘单质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MnO2 2I- 4H+ Mn 2+ I2 2H2O;步骤为固液分离,方法为过滤;为萃取后分液;蒸发掉有机物生成晶态碘;(3) 除 Mg 2+、 Fe2+用 NaOH,除 Ca2+用碳酸钠,除 SO42-用氯化钡溶液,但会引入钡离子,除钡离子也用碳酸钠,则除硫酸根离子

28、在除钙离子之前,过滤后再加盐酸除去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添加顺序为(或或);Ksp(CaCO32+32-)=c(Ca) c(CO-9 ,则 c(CO32- 4;)=2.9 10)=2.9 10mol/L(4) NaHCO3 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的,则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二氧化碳和氨气时能析出碳酸氢钠;“氨碱法 ”滤液中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铵,加入CaO或 Ca(OH)2时可产生氨气;在滤液中继续通入 NH3,并加入 NaCl 粉末能得到更多的氯化铵;根据溶液呈电中性,c(Na+4+-3-32-+-,)+c(H )+c(NH )=c(Cl )+c(OH )+c(HCO )+2c(CO),c(Na )=

29、c(Cl)+)=c(HCO-),则+-2-),溶液呈酸性,pHO2 NaAl3C2H6(g) 7/2O2(g)=2CO2(g) 3H2O(l) H10QkJ/mol 饱和 NaHCO2- CO2-3 溶液SiO32 H2O=H2SiO3 CO3【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价、离子半径大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运用元素周期律、离子半径大小比较方法、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分析。【详解】(1)由图 1 分析可得, A 为 C, B 为 N、 C 为 O、 D 为 Na、 E 为 Al 、 F 为 Si、G 为 S,因此F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 A 族;故答案为:第

30、三周期第 A 族;( 2)电子层越多,离子半价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 S2O 2 Na Al 3 ,故答案为: S2 O2Na Al 3;(3)二元化合物 X 是含有元素A 的 18 电子分子, X 为 C2 H6, 3 g X(g) 在 25 101 kPa 下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放出Q kJ 的热量,则 X 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g) 7O (g)=2CO2(g) 3H O(l)H 10QkJ/mol ;222故答案为: C2H 6(g) 7H 10QkJ/mol ;O2(g)=2CO 2(g) 3H2O(l)2(4)证明元素A 、 B、

31、F 的非金属性强弱,则应用A 、B 、 F 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和其相应盐进行反应来验证,因此溶液a 和 b、 c 分别为 HNO 3 、饱和 NaHCO 3、Na 2SiO3溶液;故答案为:饱和NaHCO 3 溶液;溶液 b 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c 中 Na2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32- CO2SiOH2O=H 2SiO3 CO32- ;故答案为: SiO 32- CO2H 2O=H 2SiO3 CO32- 。9 已知 O、 S、 Se、 Te、 Po、Lv 是同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回答下列问题:(1)Lv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2)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能用元

32、素周期律解释的是_。a离子半径: Te2- Se2-b热稳定性: H2O H2Sc熔、沸点: H O H Sd酸性: H SO H SeO222424(3)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Se 与 S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不同的原因_。(4)实验室用如下方法制备H2S 并进行性质验证。设计 B 装置的目的是证明_, B 中实验现象为_ 。实验中经检测发现C 中溶液 pH 降低且出现黑色沉淀。C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有同学根据 “强酸制弱酸 ”原理认为装置 A、C 中两个反应相矛盾,认为C 中不可能出现上述现象。该观点不正确的理由是_ 。【答案】第七 (或 7)周期 VIA 族abdSe与 S 是同主族元素, Se 比 S 电子层数多、半径大,吸引电子能力弱,非金属性弱,故H2SeO4 酸性弱于 H2SO4 H2S 具有还原性出现淡黄2+CuS色(或乳白色 )沉淀 (或浑浊 ) Cu+H2S=CuS +2H 该反应发生的原因是生成了难溶的沉淀,不是因为生成弱电解质【解析】【分析】(1)根据 O、 S、Se、Te、 Po、 Lv 都是氧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分析解答;(2)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等元素周期律的变化规律分析判断;(3)Se 与 S 是同主族元素,最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