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化学镁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744784 上传时间:2020-12-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6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镁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镁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镁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镁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镁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化学镁及其化合物- 经典压轴题一、镁及其化合物1 某同学用含结晶水的正盐X( 四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中观测到:混合气甲呈无色并被蒸馏水全部吸收;固体乙为纯净物;在步骤中,取1/10 溶液丙,恰好中和需消耗0.00200molNaOH;另取一定量的溶液丙,加入少量K2FeO4 固体,产生黄绿色气体。请回答:(1) X 的化学式是 _,步骤的化学方程式是_ 。(2)溶液丙与K2FeO4 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答案】 MgCl26H2OMgCl26H2OMgO+2HC1+5H 2O2K2 FeO4+16HC1=4KCl+2FeCl 3+3Cl2+8H2O【解析

2、】【分析】据题意知,含结晶水的正盐 X 共含有四种短周期元素,经灼烧所得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混合气甲经步骤 、 、 得白色沉淀,可判断混合气甲中有氯元素,由混合气甲呈无色并被蒸馏水全部吸收,且溶液丙可以被黄绿色气体,可得混合气体甲中含有HClNaOH 溶液中和、与少量K 2FeO4 反应能生成气体。结合正盐X 灼烧得到混合气体甲和固体乙可推知 X 含有 H、 O、 Cl 和一种金属元素。依题意经计算可知混合气体甲中:n(HCl)=0.02mol ,n(H2O)=mol=0.05mol 。又因盐 X 为正盐,并且所含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可知其阴离子为氯离子,阳离子可能为Na+、 Mg 2+或

3、 Al 3+。若是钠离子,则 X 灼烧时无法产生 HCl 气体,不符合题意,而氯化镁晶体和氯化铝晶体灼烧后得到的分别是氧化酶和氧化铝,根据固体乙的质量计算可知阳离子为 Mg 2+,固体乙为 MgO , n(MgO)-0.01mol ,故 X 为 MgCl 2 26H O,据此解答。【详解】据题意知,含结晶水的正盐X 共含有四种短周期元素,经灼烧所得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混合气甲经步骤 、 、 得白色沉淀,可判断混合气甲中有氯元素,由混合气甲呈无色并被蒸馏水全部吸收,且溶液丙可以被NaOH 溶液中和、与少量K 2FeO4 反应能生成黄绿色气体,可得混合气体甲中含有HCl气体。结合正盐X 灼烧得

4、到混合气体甲和固体乙可推知X 含有H、 O、 Cl 和一种金属元素。依题意经计算可知混合气体甲中:n(HCl)=0.02mol ,n(H2O)=mol=0.05mol 。又因盐 X 为正盐,并且所含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可知其阴离子为氯离子,阳离子可能为Na+、 Mg 2+或 Al 3+。若是钠离子,则X 灼烧时无法产生 HCl 气体,不符合题意,而氯化镁晶体和氯化铝晶体灼烧后得到的分别是氧化酶和氧化铝,根据固体乙的质量计算可知阳离子为 Mg 2+,固体乙为MgO , n(MgO)-0.01mol ,故 X 为 MgCl 226H O,(1)由分析可知 X 的化学式为 MgCl 26H2 O,其

5、灼烧时分解生成MgO 、 HCl 和 H2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 26H 2OMg O+2HC1 +5H2O。( 2)溶液丙为稀盐酸,加入少量 K2FeO4 固体,产生黄绿色气体为 Cl 2,可知此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还原产物应为 FeCl3,根据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 2FeO4+16HC1=4KCl+ 2FeCl 3+ 3Cl 2 +8H2O。2X、Y、 Z、 W 是常见的几种元素,其相关信息如表:元素相关信息X原子核外有3 个电子层,最外层比次外层少1 个电子Y食盐中添加少量Y 的一种化合物预防Y 元素缺乏ZZ 与钾的一种合金可用于快中子反应

6、堆作热交换剂WW 的一种核素质量数为24,中子数为12(1)元素 X 在海水中含量非常高,海水中含X 元素的主要化合物是_。工业上制取X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 2)设计实验证明某水溶液中存在Y 单质 _。( 3) Z 的元素符号为 _,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_。(4) W 与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反应的产物化学式为_。【答案】NaCl2NaCl 2H222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OCl+H +2NaOH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则有I2Na3 2Mg N【解析】【分析】X、 Y、 Z、 W 是常见的几种元素,X 的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层,最外层比次外层少1 个电子,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7,X

7、 为 Cl;食盐中添加少量Y的一种化合物预防Y 元素缺乏, Y为 I; Z 与钾的一种合金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作热交换剂,Z 为 Na; W 的一种核素质量数为24,中子数为 12, W 的质子数为12, W 为 Mg ,以此来解答。【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X 为Cl、 Y 为I、 Z 为Na、 W为Mg 。(1)元素X 在海水中含量非常高,海水中含X 元素的主要化合物是NaCl,工业上制取X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Cl2+H2+2NaOH。( 2)设计实验证明某水溶液中存在 Y 单质的方法为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则有 I2;(3) Z 的元素符号为N

8、a,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4)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为氮气,则W 与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反应的产物化学式为Mg3N2。3 A、 B、 C、 D 均为中学所学的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 反应条件及其他物质已经略去 ) :(1)若 A 是一种金属,C 是淡黄色固体,C 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_;(2)若 A 为淡黄色固体单质,写出D 的浓溶液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若 A 是化合物, C 是红棕色气体,则 A 的化学式为 _; C 转化为 D 的过程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 _。(4)若 A 为黑色固体单质,C 是空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C 还可以转化为A

9、,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答案】 1:22H2442231:222MgO+CSO (浓 )+CuCuSO +SO +2H O NHCO+2Mg【解析】【分析】(1)若 A 为活泼金属元素的单质, C 是淡黄色固体,应为Na2O2,再结合物质构成作答;(2)常温下 A 为淡黄色固体单质,即说明A 是 S,则 B 是 SO23, C 是 SO , D 是硫酸;(3)若 C是红棕色气体,应为NO2,则 D 为 HNO3,B 为 NO, A 为 NH3;(4)若 A 为黑色固体单质,C 是空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则为CO2,C 还可以转化为 A,则推知 A 为 C, B 为 CO, D 为 H2C

10、O3,据此分析作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1) C 为 Na2O2,因 1 mol Na2O2 中含 2 mol Na +和 1 mol 过氧根离子,则其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1: 2,故答案为 1 :2;( 2) D 是硫酸, D 的浓溶液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 (浓 )+CuCuSO4+SO2 +2H2O,故答案为 2H24422SO (浓 )+CuCuSO +SO +2H O;(3) C 为 NO2, D 为 HNO3, C 转化为 D 的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由方程式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均为NO2,其质量比等于对应的NO2 物质的量之比,为1: 2

11、,故答案为 NH3; 1:2;(4) A 为 C, C 为 CO2,C 可以与镁粉反应转化为A,其化学方程式为:CO2+2Mg2MgO+C,故答案为 CO2+2Mg2MgO+C。4置换反应的通式可表示为: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甲为黄绿色气体,单质乙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若过量的单质甲与化合物A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 32 3OAl O +2Fe。该反应可用于焊接铁轨,要除去反应后混合物中剩余的铝粉与生成的Al2O3 所用的试剂是:;(3)若单质甲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单质,化合物B 是一种磁性黑色晶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若单质乙是黑色非

12、金属固体单质,化合物B 是一种优质的耐高温材料,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的各个领域。工业上制取硅单质所用的化合物A 是, A 非常细,导光能力很强,可用作。【答案】( 1) 2I-+ Cl2 = I2+ 2Cl-( 2) NaOH 溶液( 4) 2Mg+CO22MgO+C( 5) SiO2 光导纤维【解析】【分析】置换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中都有单质和化合物,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因而有化合价的升高和降低。【详解】( 1)黄绿色气体甲为氯气,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的单质乙为碘,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 Cl2 = I2+ 2Cl-;( 2) A

13、l、 Al2 O3 都能溶于强碱溶液,而 Fe、 Fe2O3 不溶。要除去反应后混合物中剩余的铝粉与生成的 Al2 O3 可使用 NaOH 溶液;(3)常见的金属单质有钠、铝、铁、铜等,磁性黑色晶体B 为 Fe3O4,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 + 4H23 42O( g)Fe O + 4H ;(4)黑色非金属固体单质为焦炭,耐高温材料有MgO、Al2O3 等高熔点物质,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22MgO+C。(5)工业上制取硅单质通常用焦炭和石英砂高温反应,则化合物A 是 SiO2,因其导光能力很强,可用作光导纤维。5 根据如图转化关系以及实验现象填写空白( 1)固体 X 是

14、_(填化学式 )。(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 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 。( 4)图中溶液的溶质是 _(填化学式 ),现有 100mL含浓度均为 1.0mol/L 的MgCl2 和 AlCl 3 的混合溶液,要使其中的2+Mg 全部转化为 Mg(OH)2 沉淀而分离 出来,至少需要2.0mol/L该溶液的体积为 _mL 。【答案】Na2O2 2Na2O2+2CO2=2Na 2CO3+O2 CaCO3+2H+2+H 2O NaOH 300=Ca +CO2【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淡黄色固体为金属与气体反应而得,故X 为过氧化钠,气体B 为氧气,金属单质为钠,过氧化钠与气体CO2 反应

15、生成气体B 和固体 Y 为碳酸钠,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溶液氢氧化钠,白色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1)固体 X 是 Na2O2;( 2)反应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是: 2Na2O2+2CO2=2Na2CO3+O2;( 3)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其离子方程式是+2+CaCO3+2H =Ca +CO2+H2O;(4)根据图中信息,图中溶液的溶质是NaOH ,要使其中的Mg 2+全部转化为Mg(OH) 2 沉淀而分离出来,则加入的NaOH 将 Mg 2+转化为沉淀而将Al 3+转化为偏铝酸盐,即有关的方程式是Al322和

16、 Al3的物质的量均为 4OH =AlO2 2H2O、 Mg 2OH =Mg(OH)2。 Mg0.10mol ,所以根据方程式可知,至少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是0.10mol 40.10mol 20.60mol ,所以需要2.0mol/LNaOH 溶液的体积是 0.30L 300mL。点睛: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试题综合性强,考查钠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推断,同时也考查了镁和铝的综合计算,解题的关键是首先根据电荷守恒得出铝离子的物质的量,然后在明确反应的原理的基础上,直接列式计算即可。6 在 MgCl2 和 AlCl3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直至过量。经

17、测定,加入的 NaOH的物质的量 (mol) 和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mol)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1)写出代表下列线段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DC 段 _ 。( 2)原溶液中 Mg 2 、 Al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3)图中 B 点时所加入溶液中含NaOH 为 _mol(4)若向 50 mL 2 mol L-1的AlCl3溶液中加入 100 mL KOH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3.12g 沉淀。则 KOH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为_ 。【答案】Al(OH)322H211、 3.6 mol L OH =AlOO 2 1 0.8 mol 1.2 mol L【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与Al( OH) 3

18、 有关的图像的计算, Al3+与强碱反应的计算 。 在MgCl和 AlCl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图像中OD 段发生的反应为23MgCl2+2NaOH=Mg( OH) 2 +2NaCl、 AlCl3+3NaOH=Al( OH) 3 +3NaCl; Mg ( OH) 2 不溶于 NaOH 溶液, Al(OH)3 溶于 NaOH 溶液, DC 段发生的反应为Al( OH) 3+NaOH=NaAlO2+2H2O。(1) DC 段为Al(OH)3 溶于NaOH 生成NaAlO2 和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 OH) 3+OH =AlO2 +2H2O。(2)根据纵坐标,Mg (O

19、H)2 物质的量为0.2mol , n( Mg 2+) =nMg ( OH) 2=0.2mol , Al( OH) 3 物质的量为 0.3mol-0.2mol=0.1mol ,n( Al3+) =nAl( OH) 3=0.1mol ,原溶液中 Mg2+、Al3+物质的量之比为0.2mol : 0.1mol=2:1 。( 3 ) 根 据 反 应 Mg 2+2OH-=Mg ( OH ) 2 , Mg2+ 消 耗 的 NaOH 物 质 的 量 为0.2mol 2=0.4mol ; B 点时 Al3+完全转化为 AlO2-,根据反应 Al3+4OH-=AlO2-+2H2O,到 B 点时 Al3+消耗的

20、 NaOH 物质的量为 0.1mol 4=0.4mol ;图中 B 点所加溶液中含 NaOH 物质的量为 0.4mol+0.4mol=0.8mol 。(4) n( AlCl3) =2mol/L 0.05L=0.1mol , nAl( OH)3=3.12g=0.04mol0.1mol 。可能78g / mol存在两种情况,若加入的KOH溶液较少使部分AlCl3 反应生成 Al( OH) 3 沉淀,根据反应AlCl3 +3KOH=3KCl+Al( OH) 3,消耗的 KOH物质的量 n (KOH) = 3nAl( OH) 3=30.04mol=0.12mol , c(KOH) = 0.12mol

21、=1.2mol/L ;若加入的 KOH使 AlCl完全沉淀,30.1LKOH又溶解了部分 Al( OH) 3 ,AlCl3 完全沉淀消耗KOH物质的量为 0.1mol3=0.3mol ,生成 Al( OH) 3 沉淀的最大值为0.1mol ,则溶解的 Al( OH) 3 物质的量为 0.1mol-0.04mol=0.06mol ,根据反应Al( OH)+KOH=KAlO+2H2O,溶解 Al( OH)消耗的 KOH物323质的量为 0.06mol ,加入的KOH物质的量为0.3mol+0.06mol=0.36mol , c( KOH)= 0.36mol =3.6mol/L ; KOH物质的量浓

22、度可能为1.2mol/L 或 3.6mol/L 。0.1L7 较活泼金属与硝酸反应,产物复杂。如一定浓度的硝酸与镁反应,可同时得到NO、NO2、N2 三种气体。某同学欲用下列仪器组装装置来直接验证有NO、 NO2 生成并制取氮化镁。(假设实验中每步转化均是完全的)已知: NO2沸点是 21.1 、熔点是 - 11; NO的沸点是 - 151、熔点是 - 164;氮化镁遇水会发生水解。回答下列问题:(1)为达到上述实验目的,所选用的仪器的正确连接方式是(_) ( 填序号 ) 。a. ADCFBFEb. ACDFBFEc. AFCDFBEd. AFDCFBE( 2)确定还原产物中有 NO2的现象是

23、 _ ,实验中两次使用装置 F,第二次使用装置F 的作用是 _ 。(3)实验前需先打开开关K,向装置内通CO2气体,其目的是_,当_时停止通入CO2。( 4)实验过程中,发现在 D 中产生预期现象的同时, C 中溶液颜色慢慢褪去,试写出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5)在 A中反应开始时,某同学马上点燃B 处的酒精灯,实验结束后通过测定发现B 处的产品纯度不高,原因是_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6)验证 B 处有氮化镁生成的方法是_ 。【答案】 aD中有红棕色液体生成防止 E 中水蒸气进入B 中,造成产物不纯排除装置内空气,防止干扰实验E 中产生白色沉淀-+2+-+2H2O5NO+3MnO4+

24、4H =3Mn +5NO3CO+2Mg2MgO+C 取 B 中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水,若产生能使湿润2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B 中有氮化镁生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Mg 与 HNO3 反应产物的探究以及Mg3N2 的制备,涉及装置的连接、物质的检验、方程式的书写 。(1)根据题意 “一定浓度的硝酸与 Mg 反应可同时得到NO、 NO2、 N2”, 若有 NO2 生成则气体呈红棕色,根据已知NO 2、 NO 的熔沸点,在装置D 中可将 NO2 冷凝为液态,可观察到装置 D 中有红棕色液体生成 ;利用 NO 具有还原性,用装置 C 中酸性KMnO4 溶液验证NO;根据已知 M

25、g 3N2 遇水会发生水解,与 Mg 反应的 N2 必须是干燥的,气体在进入装置 B 之前必须用浓硫酸干燥 N2,且要防止 H2 O( g)进入制备 Mg 3N2 的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ADCFBFE, 答案选 a。(2)根据上述分析,确定还原产物中有NO2 的现象是:装置D 中有红棕色液体生成。 Mg3N2 遇水会发生水解,实验中两次使用装置F,第一次使用装置F 的作用是 :干燥N2;第二次使用装置F 的作用是:防止E 中 H2O(g)进入 B 中,使 Mg 3N2 不纯 。( 3)由于 NO 能与 O2 反应生成 NO2,会影响 NO2、 NO 的验证,实验开始前要排出装置中空气 ,

26、所以实验前先打开开关 K,向装置内通 CO2 气体,其目的是:排除装置内空气,防止干扰实验 ;当观察到装置 E 的 Ba( OH) 2 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时,表明装置中空气已经排尽,停止通入 CO2。(4)装置 D 中观察到有红棕色液体出现,装置C 中溶液颜色慢慢褪去,说明酸性KMnO4溶液将 NO 氧化成 NO3-,同时 MnO 4-被还原成Mn 2+,反应可写成NO+MnO4- NO3 -+Mn2+, N 元素的化合价由+2 价升至 +5 价, Mn 元素的化合价由+7 价降至 +2 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为5NO+3MnO4 - 5NO3-+3Mn 2+,结合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写出离

27、子方程式为 5NO+3MnO 4-+4H+=5NO3-+3Mn 2+2H2O。(5)在 A 中反应开始时,马上点燃 B 处的酒精灯, Mg 与 CO2 发生置换反应生成 MgO 和C,导致实验结束后 B 处制得的 Mg 3N2 纯度不高, Mg 与 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6) Mg 3N2 遇水发生水解生成Mg( OH) 2 和 NH3,检验有Mg3N2 生成只要检验B 处固体中加水产生 NH3 即可 ,验证 B 处有 Mg3N2 生成的方法是:取B 中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水,若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B 中有氮化镁生成 。点睛 :

28、本题的难点是实验装置的连接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理解实验的原理和各物质性质的差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先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再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最后用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写出完整的方程式。8 某学习小组用下图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提示:镁、铝均与酸反应,铝还能和碱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除去铝镁合金表面的氧化膜。(1) A 中试剂为 _.(填 “NaOH溶液 ”或 “稀盐酸 ”)(2)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

29、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还有: 记录C 的液面位置; 将 B 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 待 B 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 由 A 向 B 中滴加足量试剂; 检查气密性; 调整橡胶软管使D 和 C的液面相平。上述操作的顺序是 _;(填序号)(3) B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_.(填“” “” “”偏大 、 偏小 、 不受影响 )(5)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 g,测得氢气体积为b ml (已换算为标准状况),B 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 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用含 a、 b、 c 的代数式表示)【答案】

30、NaOH 溶液2Al+2OH-2 偏小22+2H O=2AlO+3H33600( a c)b【解析】【分析】(1)Mg 、 Al 均可以和酸反应,因此不可以用酸来实验,由于Al 可以和碱反应而不和Mg 反应,则可以用NaOH 与 Al 反应制得 H2,然后用排水法收集H2 ,以计算 Al 的量;(2)整个操作过程及原理是:检查气密性;记录起始液面;加入碱反应;不产生气体后,记录 C 中的液面,两者相减即为产生H2 的量;最后称得的固体即为Mg 的质量在读数时要注意 D、 C 液面相平,否则气体将受压,造成读数不准;(3)B 中发生的是Al 与碱的反应;(4)未洗涤,则造成(a-c)变小,再分析

31、判断;(5)(a-c)即为铝的质量,再除以Al 的物质的量即为铝的摩尔质量,而n(Al)可以由产生的H2获得。【详解】(1)根据铝镁的化学性质,铝镁都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但铝还能与碱(如 NaOH 溶液 )反应放出氢气,而镁不能,要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应选择NaOH 溶液;(2)实验时首先要检查气密性,记下量气管中C 的液面位置,再加入 NaOH 溶液开始反应,待反应完毕并冷却至室温后,调整橡胶软管使D 和 C 的液面相平,再记录量气管中C 的液面位置,最后将B 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故答案为;(3)B 管中铝与 NaOH 溶液的反应生成 NaAlO2 和 H2 ,离子反应

32、方程式为 2Al+2OH-+2H O=2AlO +3H ;222acc 值偏(4)铝的质量分数为: 100%,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a大,铝的质量分数偏小;(5)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 g, B 中剩余固体镁的质量为c g,则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为(a-c)g,设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 ,则:2Al+2NaOH+2H O=2NaAlO +3H 2222M3 22400ml(a-c)gbml解之得: M= 33600a c。b9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金属起着重要的作用。(1) 以下有关金属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_。A金属钠非常活泼,在实验室中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B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

33、在酒精灯上加热,可观察到铝箔熔化,并有熔融物滴下C铁单质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HO(g)Fe2O3+3H2(2) 把 NaOH、 MgCl2、 AlCl 3 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后,产生1.16g 白色沉淀,再向所得浊液中逐渐加入 1.00mol/LHCl 溶液,加入 HCl 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关系如图所示。A点的沉淀物的化学式为_。写出 A 点至 B 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某溶液中溶有MgCl2 和 AlCl 3 两种溶质,若把两者分开,应选用的试剂为:_和盐酸。NaOH溶液、C点(此时沉淀恰好完全溶解)HCl 溶液的体积为_mL。【答案】 A Mg(OH

34、)-+CO 130.0 (130 也给分)AlO+H+HO= Al(OH) 22232【解析】( 1)金属钠非常活泼,能够与水、氧气等物质发生反应,但与石蜡油或煤油不反应,可以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A 正确;铝的熔点低,加热后会熔化,但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因为氧化铝的熔点高,加热时氧化膜包裹着内层的熔化的铝而不会低落,B 错误;铁单质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而非氧化铁,C错误;正确选项A。( 2)从题给信息中可知:产生的白色沉淀加盐酸后,沉淀质量不变,说明原溶液中氢氧化钠过量,所以 1.16g 白色沉淀为氢氧化镁,而氢氧化铝沉淀溶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偏铝酸根离子,继续加盐酸,会发生AlO2- +H+H2O= Al(OH) 3 ,沉淀达到最大值 ,为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沉淀质量之和( B 点);接着再加入足量的盐酸,两种沉淀都溶于酸中,沉淀消失;A点的沉淀物为氢氧化镁,化学式为Mg(OH)2;正确答案: Mg(OH)2。写出 A 点至 B 点发生反应为偏铝酸根离子与适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离子方程式:-+-+AlO 2+H +H2O= Al(OH) 3;正确答案:AlO2+H +H2O= Al(OH)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