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一.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744657 上传时间:2020-12-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5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化学】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1)一、钠及其化合物1A、 B、 C、 X 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转化关系如图。请针对以下三种不同情况回答:1 若 A、 B、C 中均含同一种常见金属元素,该元素在C 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将A、C 的水溶液混合可得 B 的白色胶状沉淀。 A 中含有的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向水中加入X 物质, X 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是 _()填“促进 ”、 “抑制 ”或“无影响 ” 。 A 与 C 的水溶液混合后生成 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2 若 A 为固态非金属单质, A 与 X 同周期,同时 A 在 X

2、中燃烧,生成 (AX 3 和 AX 5 ) 白色烟雾,常温常压下 C 为白色固体, B 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为8 电子结构。 若 A 为该元素的白色固体单质,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分子式为A 4 ,则 1molA 单质中含共价键数目为 _ N A , B 的电子式为 _ 。 X 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3 若 A、B、C 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A 为淡黄色固体, B、 C 的水溶液均为碱性, A 溶于水后可与 X 反应生成 C,常温下, X 为气态酸性氧化物。 A 中所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 _。 B 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答案】第三周期第 A 族 抑制 Al33AlO 2 6H 2

3、O4Al OH 36Cl 2H 2 OHClHClO离子键、共价键c Hc HCO 3c OHc CO32c Na【解析】【分析】A、 B、 C、 X 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1)若 A、 B、 C 中均含同一种常见金属元素,将A、 C 的水溶液混合可得B 的沉淀,由转化关系可知, A 含有铝离子, B 为氢氧化铝, C 含有偏铝酸根,x 为氢氧化钠;A 中含有的金属元素为Al;加入 X 为氢氧化钠,抑制水的电离程度;A 与 C 的水溶液混合后生成B,是铝离子和偏铝酸根离子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2)若 A 为固态非金属单质,A 与 X 同为第三周期元素,常温常压下子中

4、各原子最外层均为8e-结构,同时A 在 X 中燃烧,由转化关系可知,C 为白色固体, B 分A 为磷, B 为三氯化磷,C 为五氯化磷,x 为氯气;依据磷单质分子式为P4 分析共价键数,三氯化磷是共价化合物,写出电子式;X 与水反应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是弱电解质;(3)若 A、 B、 C 的焰色反应均呈黄色,水溶液均为碱性;将C加到盐酸中,有无色无味的气体 X 产生,则 A 为氢氧化钠, B 为碳酸钠, C 为碳酸氢钠, x 为二氧化碳; A 为氢氧化钠使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据此分析化学键类型;C 为 NaHCO3,碳酸氢根离子水解大于电离,溶液呈碱性。【详解】1若 A、

5、 B、C 中均含同一种常见金属元素,将A、C 的水溶液混合可得B 的沉淀,由转化关系可知,A 含有铝离子,B 为氢氧化铝,C 含有偏铝酸根,x 为氢氧化钠。 A、 B、 C 中含有的同一种常见金属元素为Al,在周期表中位置是第三周期,A 族,向水中加入X 氢氧化钠是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是抑制; A 的水溶液含有铝离子, C 水溶液含有偏铝酸根,混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 33AlO26H 2O4Al(OH)3 ;2若 A 为固态非金属单质,A 与 X 同为第三周期元素,常温常压下C 为白色固体,B 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为 8e 结构,由转化关系可知, A 为白磷, B

6、为三氯化磷, C 为五氯化磷, x 为氯气; A是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所以1molA单质中含共价键数目为6NA; B 为三氯化磷,各原子都满足8 电子稳定结构,三氯化磷B 的电子式为; X 为 Cl 2 ,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 2H 2 OHClHClO ;3若 A、B、C 的焰色反应均呈黄色,水溶液均为碱性;将C 加到盐酸中,有无色无味的气体X 产生,则A 为氢氧化钠,B 为碳酸钠,C 为碳酸氢钠,x 为二氧化碳; A 为氢氧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氢氧根离子中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形成1 对共用电子对,为共价键,属于A 中所含有

7、的化学键是离子键、共价键; C 为 NaHCO 3 ,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水解大于电离,溶液呈碱性,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 CO32c Hc OHc HCO 3c Na。【点睛】解无机推断题常见思维方法:正向思维:根据题设条件,结合有关的化学知识,依题目的意思,按一定的层次结构逐步推理,从而得出结论;逆向推理:以最终产物 (或题中某一明显特征 )为起点,层层逆推,以求得结论;猜想论证:先根据题意凭直觉猜想初步得出结论然后将结论代入到题中去验证,若与题中所给条件、题意吻合,即为答案;综合分析:根据题设条件、过程产物、最终产物的特征、反应规律、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逐步得出结论。2 根据下

8、面物质间转换的框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框图中物质A 和 F 指代物质的化学式:A_, F_;( 2)在反应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填写序号);( 3)如果 2molNa2O2 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 O2,该反应中转移电子总数是 _;(4)如果 A、 B 混合气体3.0g(平均摩尔质量15gmol-1 ),在与 G 充分反应后,通过足量Na O ,可使Na O增重 _g,并得到O _mol 。22222【答案】 H223A243.00.1Na CO 2N 或 1.20410【解析】【分析】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由C+Na2O2 E+G, D+Na2O2 F+G,故 G 为

9、O2,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水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由E 与 D 反应得到 F,所以 E 是NaOH,D 是 CO , F 是 Na CO ,C 是 H O,则 A 为 H , B 为 CO,据此解答。22322【详解】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由C+Na2O2 E+G, D+Na2O2 F+G,故 G 为 O2,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水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由E 与 D 反应得到 F,所以 E 是NaOH,D 是 CO

10、2, F 是 Na2 CO3,C 是 H2O,则 A 为 H2, B 为 CO;(1)框图中物质 A 和 F 指代物质的化学式为,A 为 H2, F 为 Na2 CO3;(2)通过以上分析知,反应是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是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是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为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后反应的只有,故答案为;(3)由 2Na2O2+2H2 O=4NaOH+O2 ,

11、可知 2mol Na 2O2 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为12mol =1mol,反应中O 元素化合价由 -1 价升高为氧气中0 价,转移电子为21mol 2NAmol -1=2NA;(4)一氧化碳、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由2Na2O2+2H2O=4NaOH+O2 ,2Na2 O2+2CO2=2Na2CO3+O2 可知,过氧化钠增重等于CO 与 H2 的质量,故过氧化钠增重3.0g;设混合物中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n1 ,氢气的物质的量是n2,则28n12n2n1=15,整理的n 2n1:n2=1:1,由二者质量有28n 1+2n2=7.8,联立解得 n1=0.1mol ,n 2=0.1

12、mol ;根据元素守恒CO、 H与 O 反应后生成0.1molCO , 0.1molH2O,由 2Na O +2H O=4NaOH+O ,22222222Na2 O2+2CO2=2Na2CO3+O211可知,生成氧气的体积为 0.1mol+ 0.1mol=0.1mol。223 已知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试回答:(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的化学式_ , C 的化学式_ ,D 的化学式 _, H 的化学式 _ 。( 2)写出由 E 转变成 F 的化学方程式: _ 。( 3)写出用 KSCN鉴别 G 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_ ;向 G溶液加入 A 的有关离子方程式_。【答案】 FeCl2KOHKCl2

13、2233+-3AgCl 4Fe(OH)+O +2H O=4 Fe(OH)Fe +3SCN=Fe(SCN) 23+2+Fe +Fe=3 Fe【解析】【分析】由转化可知,白色沉淀E 为 Fe(OH)23,红褐色沉淀F 为 Fe(OH) , D 溶液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 H 为 AgCl,生成的溶液中含有钾离子,证明D 溶液为 KCl,由元素守恒可知, C 为 KOH, F 溶解于盐酸,说明加盐酸溶解生成的G 为 FeCl3,可知 A 为 Fe, B 为FeCl2,以此来解答。【详解】由转化可知,白色沉淀E 为 Fe(OH)23,红褐色沉淀F 为 Fe(OH) , D 溶液加入硝酸酸化的

14、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 H 为 AgCl,生成的溶液中含有钾离子,证明D 溶液为 KCl,由元素守恒可知, C 为 KOH, F 溶解于盐酸,说明加盐酸溶解生成的G 为 FeCl3,可知 A 为 Fe, B 为2;FeCl(1)由上述分析可知,2B、 C、 D、 H 分别为 FeCl 、 KOH、 KCl和 AgCl;2223(2)由 E 转变成 F 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OH) +O +2H O=4Fe(OH) ;(3)三价铁离子和硫氰酸根离子形成血红色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3Fe +3SCN=Fe(SCN)3+-2+或 Fe +SCN=Fe(SCN) ,向G 溶液加入A 的有关反应的

15、离子方程式为2Fe3+2+。+Fe=3Fe【点睛】此类题的解答一般有以下步骤:思维起点的选择:思维起点是指开始时的思维指向、思维对象或思维角度,推断题中的思维起点应是最具特征的某个条件(包括文字叙述或某个变化过程 );思维过程的展开:解题者在确定思维起点的基础上,利用题目所给信息,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和解题经验,不断地缩小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距离;思维过程的检验:将上述思维过程的结果代入题中,检查一下是否符合题中条件;本题可从两性氧化物及海水中的无机盐,展开思维的空间,寻找目标答案。4 A、 B、C 是由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三种常见化合物,甲、乙、丙是三种单质,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存在如图所

16、示的关系,完成下列空白:( 1)向酚酞试液中加入化合物A 的粉末,现象为 _。( 2)单质甲与化合物 B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5.05g 单质甲钾合金溶于200mL水生成 0.075mol 氢气,确定该合金的化学式为_ 。( 3)向一定体积某浓度的化合物 C 的溶液中通人 CO2 气体后得溶液 M,因 CO2 通入量的不同,溶液 M的组成也不同。若向 M中逐滴加入 0.1mol/L 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 V( 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 V(HCl)的关系有下列图示两种情况。由 A 确定滴加前60mL的盐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B对应的溶液M低温蒸干后得到固体a 克,将 a 克固体充

17、分加热至恒重后,固体质量减少 _ 克。由 A、 B可知,两次实验通入的CO2 的体积比为 _【答案】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并有气泡2Na+2H2+-22 +O=2Na +2OH+H NaK H +OH2+32-3-=H O、 H +CO=HCO 0.07753:10【解析】【分析】A、 B、 C 是由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三种常见化合物,甲、乙、丙是三种单质,甲与B 反应是置换反应,甲与乙是化合反应,丙与乙也是化合反应,单质甲、含有甲元素的化合物 A 均与化合物B 反应得到不同的单质,且两种单质反应又得到化合物B,应是 Na、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可推知甲是Na 单质,乙为氧气,B 是 H2 O

18、,丙为氢气, C 是 NaOH,A是 Na2O2。据此分析可得结论。【详解】( 1)向酚酞试液中加入化合物 Na2O2 的粉末,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氧气,氢氧化钠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但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则现象为: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并有气泡生成;( 2)单质甲与化合物 B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Na+2H2O=2Na+2OH-+H2,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 Na、 K 总物质的量为 0.075mol 2=0.15mol,设 Na、 K 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 、 ymol,则: x+y=0.15mol, 23g/molx+39g/moly=5.05g ,解得 x=0.05、 y=0.

19、1,故合金的化学式为 NaK2;故答案为: 2Na+2H2O=2Na+2OH-+H2 、 NaK2;(3) 曲线 A、 B,开始没有气体,加入一定体积盐酸后生成气体,生成气体的反应为:3-+222332-+3-,前后两过程消耗HClHCO +H =H O+CO ,若A 中只有 Na CO ,开始发生CO+H =HCO的体积相等,实际开始阶段消耗盐酸体积大于产生二氧化碳消耗的盐酸体积,故A 曲线表明 M 中的溶质为 NaOH、Na2CO3,则滴加前 60mL 的盐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 +OH =H2 O、 H +CO3=HCO3 ;B 曲线中,前后消耗盐酸的体积之比为1:2,则

20、曲线 B 表明 M 中溶质为Na2CO3 、NaHCO3,且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设 n( Na2CO3) = n( NaHCO3)=x,由钠离子守恒可得: 2x+x=0.1mol/L 0.075L=0.0075mol, x=0.0025mol ,固体加热时发生反应:2NaHCO3 Na2CO3+H2O +CO2,则减少的质量为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其质量为: 0.0025mol 262g/mol=0.0775g,故答案为: 0.0775 ;曲线 A 生成二氧化碳消耗盐酸体积为(75-60)mL=15mL,曲线 B 生成二氧化碳消耗盐酸体积为 (75-25)mL=50mL ,由 HCO

21、3- + 222的体积之比+H =H O+CO 可知,则两次实验通入的CO=15mL:50mL=3:10;故答案为:3:10;【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碳酸盐与盐酸反应的原理,由图中A、 B 曲线可知通入的二氧化碳全部被氢氧化钠溶液所吸收,则有最后加盐酸时所放出的二氧化碳与开始通入的二氧化碳的量相同,而比较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可根据从开始产生气体到气体的量达到最大所消耗的盐酸的量来进行比较。如曲线A 生成二氧化碳消耗盐酸体积为(75-60)mL=15mL ,曲线 B 生成二氧化碳消耗盐酸体积为 (75-25)mL=50mL,由 HCO3-+H+=H2O+CO2可知,则

22、两次实验通入的 CO2 的体积之比 =15mL:50mL=3:10。5A、 B、 C、 D 均为中学常见物质,其中 A 为单质, B、 C、D 为化合物,并且存在如下转换关系: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 B 与 C 为氧化物, D 为纯碱。a当 A 为非金属单质时,则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_。b当 A 为金属单质时,则反应 中生成 1mol 纯碱转移电子数为 _mol 。(2)若 A 为淡黄色非金属单质,B 为气态氢化物, C 为气态氧化物。B 与 C 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_。(3)若 A 为金属单质, B 为氧化物,且反应 均是与强碱溶液发生的反应,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答案】

23、 2CO+O22CO2 1-16:17 2Al+2H2O+2OH 2AlO2 +3H2【解析】【分析】(1)若 B 与 C 为氧化物, D 为纯碱,则 B 和 C 中含有变价元素,首先想到Na2O 和 Na2O2、SO2 和 SO3、 NO 和 NO2、 CO和 CO2, D 为纯碱,则B 和 C 只能是 Na2O 和 Na2O2 或 CO 和CO2;a当 A 为非金属单质时,则A 是 C, B 是 CO,C 是 CO2, D 是碳酸钠;b当 A 为金属单质时,则A 是 Na、 B 是 Na2O、 C 是 Na2O2 、D 是碳酸钠;(2)若 A 为淡黄色非金属单质,B 为气态氢化物,C 为气

24、态氧化物,A 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所以A 是 S, B 是 H2S, C 是 SO2;(3)若 A 为金属单质,B 为氧化物,且反应均是与强碱溶液发生的反应,能与强碱反应的金属只有Al,所以 A 是 Al, B 是 Al2O3, C 是 NaAlO2。【详解】(1)若 B 与 C 为氧化物, D 为纯碱,则B 和 C 中含有变价元素,首先想到Na2O 和 Na2O2、SO 和 SO 、 NO 和 NO 、 CO和 CO , D 为纯碱,则 B 和 C 只能是 Na O 和 Na O 或 CO 和2322222CO2;a当 A 为非金属单质时,则A 是 C, B 是 CO,C 是 CO

25、2, D 是碳酸钠,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CO+O222CO;b当 A 为金属单质时,则A 是 Na、 B 是 Na O、 C 是 Na O 、D 是碳酸钠,过氧化钠和二222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Na2 22232O +CO 2NaCO +O ,该反应中生成1mol 纯碱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1mol-1-(-2)=1mol ;(2)若 A 为淡黄色非金属单质,B 为气态氢化物, C 为气态氧化物, A 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所以A 是 S, B 是 H22S, C 是 SO,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反应方程式为2H2S+SO2=3S+2H2O,该反应

26、中氧化剂是二氧化硫,还原剂是硫化氢,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之比 =64: (2 34)=16:17;(3)若 A 为金属单质,B 为氧化物,且反应均是与强碱溶液发生的反应,能与强碱反应的金属只有 Al,所以 A 是 Al, B 是 Al2O3, C 是 NaAlO2,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Al+2H2O+2OH-2AlO2 -+3H2。6 已知甲、乙、丙为常见单质,AB C DE F GX均为常见的化合物;B和X的、 、 、 、 、 、摩尔质量相同, E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1)写出 X

27、和 G 的化学式: X_, G_。(2)写出有关变化的化学方程式:D丙: _ 。C G:_ 。(3)写出离子方程式B H2O: _;若消耗0.5mol B 转移电子_mol 。【答案】 Na2 SSO32Na2SO3 O2 2Na2SO4SO3 2NaOH Na2SO4 H2O2Na2O22H2O 4Na+ 4OH- O2 0.5【解析】【分析】单质甲、乙均能分别与单质丙连续两次反应,可能是单质甲、乙分别被O2 连续两次氧化,生成不同的氧化物,则丙是O2,氧化物 B 与水反应能放出O2,则 B 是 Na2O2,那么 C 是NaOH,A 是 Na O,甲是Na。又因 B 和 X 的摩尔质量相同,

28、则X 是 Na S,那么乙是 S, F22是 SO232 324,而24, G 是 SO ,进一步推出 D 是 Na SO,E 是 Na SONa SO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Na2SO3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以此解答本题。【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 X 为 Na23S, G 为 SO ;(2) D 为 Na2SO3,具有还原性,丙是O2,具有氧化性,二者反应方程式为:2Na2SO3 O22Na2SO4; C 是 NaOH, G 是 SO3 ,二者反应方程式为: SO3 2NaOH Na2SO4 H2O;(3)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 2H2 O 4Na+ 4OH- O2

29、;其中过氧化钠中氧元素发生歧化反应,根据方程式可知若消耗0.5mol 过氧化钠,转移电子0.5mol 。7 下列图示中,A 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 C、 D、 E 是含 A 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请填写下列空白:( 1 ) C 的 电 子 式 _ , B 的 电 子 式 _ , D 的 化 学 式_ 。(2)以上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 (填写编号)。( 3)写出 BD的化学方程式 _ 。【答案】( 1);Na2CO3(2)( 3) 2Na2O2 2CO 2Na2CO3 O2【解析】试题分析:它们的焰色反应都是黄色,且A 为单质,则A 为Na2 O2 ,D 为 Na2C

30、O3,C 为 NaOH, E: NaHCO3;Na,反应是加热,因此B 为( 1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 是氢氧化钠,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B 是 过 氧 化 钠 , 含 有 离 子 键 和 共 价 键 的 离 子 化 合 物 , 电 子 式 为;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 2)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看是否有化合价的升降,有化合价的改变则为氧化还原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3)反应是过氧化钠和 CO2反应,方程式为 2Na2O2 2CO 2Na2CO3O2。【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无机框图题推断【名师点晴】明确焰色为黄色及A 为单质为解

31、答的突破口,熟悉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推断图中的特征反应现象常见的有:(1)焰色反应:Na+ (黄色) K+(紫色);( 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 (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 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3)白色沉淀Fe( OH) 2 置于空气中最终转变为红褐色Fe ( OH) 3(由白色灰绿红褐色);(4)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NO;( 5)气体燃烧呈苍白色:H2 在 Cl 2 中燃烧;在空气中点燃呈蓝色:CO、H2、 CH4;( 6)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 7)空气中出现白烟:NH3 与酸性气态物质(或挥发性酸如盐酸、硝酸)反应等。8A、 B、

32、 C、 D、 E、 F 六种物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所有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给出):(1)若 、 、 均为水溶液中的置换反应,且A、 D、 E 是常见的卤素单质,B、 C、F为化合物。则A、 D、E 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用字母表示),其中 A 的化学式为 _ (用元素符号表示)。(2)若 B 是一种淡黄色固体,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可实现自然界中D 和 E的循环,则化合物B 的化学式为 _ ; F 的饱和溶液与足量E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 。(3)若 B 是水, C 是一种有磁性的化合物,E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则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 _ ;反应 是某些氮肥

33、厂获得合成氨原料 D 的一个重要反应,假设反应后的气体中只有F 和 D,从综合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简述如何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D。_ 。EA D Br2O2 CO2+CO32-23 42【答案】 22O=2HCO3 将混Na+H3Fe + 4H O Fe O + 4H合气体通入氨水中【解析】【分析】(1)概括框图关系,题中给出了信息均为水溶液中的置换反应,A、 D、E 为卤素单质,由反应知,氧化性应有EA D,因其均在水溶液中进行,故A 为溴, B 为碘化物, C 为溴化物, D 为碘, E 为氯气, F 为氯化物;(2)由题意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能实现自然界中D 和 E 的循环

34、,则 D 和 E 分别是 CO2 和 O2的一种, B 是淡黄色固体,则B 可能是硫、溴化银、Na2O2,由反应可知 E和 B 反应生成 D,可以推断 B 是 Na2 22223O , E 是 CO , D 是 O , F 为Na CO ;(3)C 必为 Fe3O4, E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则E 为 CO,故 A 为铁, F 为 CO2, D 为H2;除去 H2 中的 CO2应选择氨水,可提高经济效益。【详解】(1)均为水溶液中的置换反应,A、 D、 E 为卤素单质,由反应结合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应有EA D,因其均在水溶液中进行,故A 为溴(Br2), B 为碘化物, C 为溴化物, D 为碘, E 为氯气, F 为氯化物;(2)淡黄色固体有 S、 Na2O2、 AgBr 等,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实现自然界中O 和 CO 的循环当淡黄色固体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