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说课稿2教科版.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739679 上传时间:2020-12-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说课稿2教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说课稿2教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说课稿2教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说课稿2教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最新 料推荐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说课稿一、教学内容1. 说教材本课是新课标科学四年级(上)第二单元的第二课,这一课选用溶解实验的典型材料高锰酸钾, 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于水的逐渐变化过程,想象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加深对溶解现象的本质性理解。2.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得方法将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描述高锰酸钾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教

2、学难点】理解溶解的现象这一过程。4.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装水烧杯、筷子、高锰酸钾、小药勺、食盐二、教法和学法说教法: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观察(实验) 思考总结应用。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2、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实验过程中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说学法:1、 探究学习: 通过实验来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2、 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三、教学过程(

3、 一 ) 观察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师:同学们喜欢吃糖吗?师:那你们知道糖含在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生:会慢慢的化了。师:如果把糖和食盐放到水又会发生什么呢?( 揭示课题: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出示食盐)生:是食盐。师:那你们食盐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吗?(教师做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实验)1. 让学生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二 ) 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1. 教师讲解: 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教师出示高锰酸钾。 (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因为高锰酸钾具有腐蚀性,对组织有刺激性易

4、污染皮肤致黑色。所以在取药品时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要用小药勺。2. 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外观呈黑紫色固体小颗粒)3. 做实验 :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 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 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 (高锰酸钾颗粒慢慢地变小,划出紫色的线条向四周扩散,然后均匀地分散1最新 料推荐在水中。形成紫红色的溶液)4. 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吗?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高锰酸钾 的状态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搅拌后高锰酸钾的状态高

5、锰酸钾水溶液的状态作业:写实验报告单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观察、比较的重要性。(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描述高锰酸钾、食盐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2、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四)教学准备:小组准备:装水烧杯4 个,空烧杯1 个,高锰酸钾1 小份,小药勺2 个,面粉、沙、食盐各1 份,三角形

6、玻璃漏斗1 个,铁架台 1 个,玻璃棒1 根教师准备:滤纸若干张,盛水烧杯1 个,高锰酸钾1 小份(五)教学过程:一、魔术表演,引入新课1、教师做水变色的魔术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由食盐的溶解引入课题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并板书。二、第一环节:科学观察园(观察高锰酸钾的特点)1、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观察高锰酸钾。2、小组内观察,然后分小组汇报。三、第二环节:溶解实验室(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1、出示实验方法,指名读,并想一想最应该注意的是什么?2、交流:实验时最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然后教师加以强调。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小组实验,并认真填写记录表。4、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四、第三环节:分离实

7、验室(做高锰酸钾的分离实验)1、猜想:高锰酸钾能不能从水中分离出来?2、对照实验装置,明确实验应注意的事项。3、学生分组做高锰酸钾的过滤实验,教师在小组内指导。2最新 料推荐4、交流过滤后的结果。五、第四环节:科学操作站(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不同状态)1、材料员领面粉、沙、食盐2、出示记录表,讲解实验要求。3、学生分小组做实验,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不同与相同,并填写记录表。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记录表面粉沙食盐高锰酸钾能否看见颗粒分布是否均匀是否有沉淀出现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是否溶解4、分小组汇报交流:请学生上台,展台出示记录表对照记录表说说实验的结果。六、第五环节:

8、收获交流台(能够溶解的物质在水中溶解后有哪些特点?)1、教师引导提出问题。2、小组讨论回答,然后汇报,并板书要点。七、科学小课题:课外认真观察,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质能和水溶解?八、课堂收尾,赠送科学家的名言。板书设计: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看不见颗粒没有沉淀分布均匀过滤不能分离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物质在属一种是怎样溶解的实验材料烧杯 3 只、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1. 先在三个烧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2. 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实验步骤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再观察现象。

9、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不见了,沙子在水中没有变化。象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实验结论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像沙子在水中那样,无论怎样搅拌,仍然没有变化,这种现象叫做不溶解。1.沙子事先一定要在水中淘洗干净,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注意事项2.药品取量要适宜。3.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杯壁。板书设计(上表)3最新 料推荐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教学反思本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学习本课的目的是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不同状态,发现溶解与不溶解的主要区别和特征。学生在生

10、活中大多无法细致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因此,对于物质究竟是怎样均匀地分散到水中去的缺乏感性认识。这一课选用溶解的典型材料高锰酸钾,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于水中的逐渐变化过程。想象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并通过后来的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不同状态的对比,逐渐形成“溶解”的科学概念。探究是本节科学课学习的主要方式。探究可谓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知识内化的最有效途径。 溶解概念的形成是学生在亲历探究活动后逐步完善和建立起来的。我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知识和技能。在探究活动中我重点说说对高锰酸钾的过滤

1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面粉、 沙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而高锰酸钾是不是也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呢?这时,学生产生了思维的碰撞 , 出现了不同的看法。我不失时机地提出过滤的方法, 由于器材和时间的限制,我采取了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完成过滤实验。尽管他们过滤时显得很笨拙, 少数还出现了失误。但我想, 正是在这种不断探究和不断修正的过程中,提升了他们的认识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本节课的学习中, 我觉得比较不足的是学生在描述高锰酸钾溶解过程时,描述得不太清楚,有的学生在实验时, 把一大勺高锰酸钾一下子就倒进水里,整杯水一下子就变紫了,导致这个过程观察不清楚。 还有的学生没等看高锰酸钾进入水中的状态,就急于搅拌, 在描述看到的现象时也不够准确。 一些小组在观察完现象时没能及时做好记录,整个实验过程不够紧凑。但不管怎样,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的素养是长期的, 需要我们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我们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探究的机会,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这也是我们在科学教学中不懈的追求。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