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新 料推荐降水量的测量一、课时安排:一课时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降水量是天气一个基本特征,降水量用毫米为单位来表示。过程和方法:制作简单的雨量器,并能用自己制作的雨量器收集降水,测出降水量。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认真做记录的习惯,能在以后日期中持续的进行测量。三、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出降水量(毫米)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四、教学准备:玻璃杯、纸片、胶带纸、直筒塑料杯、刻度尺或直尺、矿泉水瓶、瓶盖用大头针打上十二个小孔、水槽。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师:上课前,老师先给同学们当一回天气预报员,这是一份2009 年 1 月 2 号的全国部分城市天气预
2、报信息, 请同学们仔细听, 你能从中听到些什么信息? (播报一份 2009.1.2 的全国部分城市天气预报信息)桂林 7 -11小雨杭州 5 -12大雨长春 -4 -6 大雪广州 9 -14中雨西安 3 - 6中雨哈尔冰 -7 -2 中雪预想生:温度普遍较低。(听的很认真,也用心思考了)生:广州最低温度9,最高温度14。如果学生没有朝预想的方面回答,可追问一句师:你听到了哪些天气现象?生:小雨、中雨、中雪、大雪师:非常好,这些雨、雪、冰雹等都是降水的形式,那么,我们怎样能知道降水的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降水量的测量。2. 揭题:降水量的测量画图的方式来表示降水量(黑板上)1最新 料推荐雨水
3、雪、冰雹降水量高度蓝色的线条表示土壤,红色的线条表示到地面的积水。师:现在雨水、雪和冰雹等下落到地面,会发生什么情况?生:地上会有水坑。生:水会往低处流走。生:水会堆积起来。马上追问师:雨水、雪和冰雹等降水形式落到地面,会堆积到一定的高度(学生生活理解)即积水,那我们所讲的降水量就是积水的高度(结合图形)但是,我们能很方便的测量吗?这里有什么问题?(水会从土壤渗透下去)师: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工具(容器),科学上把测量降水量多少的仪器叫雨量器。(板书)3. 简单介绍下雨量器师出示自己制作的简易雨量器,并介绍工作原理。 (重点介绍上下口径一样,直筒型;时间是放置 24 小时测量。)(学生初步感受,激
4、发学生动手、探究兴趣。)4. 活动 1:自制简单雨量器师:雨量器这么有用,那我们也来制作一个,材料老师都提供给大家了,想知道怎么制作吗?师:那大家应该怎么做?(强调下纪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雨量器制作步骤:1. 把刻度尺上的刻度画在纸条上,特别注意强调这时的最小刻度是多少; 2. 用胶带纸把有刻度的纸条黏在塑料杯的外侧;3. 注意零刻度要与杯底对齐,纸条2最新 料推荐要垂直与杯底平面,师:这时候刻度的单位是什么?生:毫米。(能让学生轻而易举的突破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这个难点,减少毫克、毫升等单位的混淆。 )活动开始,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展示。5. 活动 2:测量降水量师:有了雨量器,我们就可以
5、测量降水量的多少了,那今天有下雨吗?我们可以进行人工降雨。师:降水量测量的是 24 小时的数据,我们不可能在课堂上实现,所以老师在这里把一分钟当成 24 小时,请同学们雨量器放在水槽中,用手挤压矿泉水瓶来模拟降雨,老师说开始的时候就开始模拟测量,停的时候要马上停下来。(引导学生,每个小组模拟降水的时间是一样的,每个小组的降水量可以当成柱状图中每日的降水量,这样课堂上就可以完成柱状图的统计)活动开始、停。学生交流、汇报。师:请一位同学来读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他的读数方式,(雨量器读数方式要平视,液面凹面处;汇报的过程中,有些小组会漏掉单位,这时要及时纠正过来,也正好加深学生对降水量单位理解。)师
6、:如果出现用口径不一样的雨量器,它们水位的高低会变化吗?学生讨论解决方法:一是利用黑板上画图的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明白二是用口径不一样的两个直筒杯子现场实验,让学生信服。(做的时候,注意矿泉水瓶里水位高低必须一样,给的压强一样,渗透控制变量的思想。 )6. 降水量等级表师:有很多小组数据不一样,我们分不清大雨,小雨等,所以要想像气象预报员那样说出一些中雪、小雨等,必须要有一个标准,大家来看下降水量的登记表。3最新 料推荐等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降水量(毫米)小 于 1010 25 25 5050 100 100 200大于20024 小时测量值毫米毫米毫米毫米毫米毫米师:对照降水量等级表
7、,我们就可以确定下雨的等级了,如果出现位于中间的数据,如50 毫米,我们取下一个等级。7. 总结:今天学习到了什么?8. 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及把自己所想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9. 板书设置及教学反思降水量的测量雨量器(毫米)降水量的等级表教学反思: 学生制作雨量器的兴趣很强,但是在制作过程中,画刻度花了很多时间,这一点得想办法帮学生改进,并且在其中,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去注意观察刻度尺最小的单位( 毫米 ) ,以致有些学生的刻度错误了,还有在模拟人工降水的时候,矿泉水的喷嘴还需改进,因为水流喷的不顺畅, 影响实验效果; 还有就是对于不同口径的雨量器, 它们的高度是一样、还是各有高低, 学生还不是十分清楚,这个难点可以通过先前的画图方式让学生明白,如果画图还不能明白,就在课堂上用实验验证,验证的时候用喷水壶比较好,注意里面的水要一样多, 提到相同的高度,倾斜角度要接近,以把水洒出雨量器的为合适,这个环节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去讨论,用什么方法可行。只是这样的话,课堂的时间怕安排不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