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文化人类学试题.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723185 上传时间:2020-12-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人类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化人类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化人类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化人类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化人类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化人类学试题2013-2014 年第二学期文化人类学试题1、人类学古典进化论提出“文明(文化 )就是有等级的” ,而博厄斯学派或功能主义学派则认为 “文明 (文化 )就是平等的” 的瞧法 ,您的瞧法就是什么?而人类文化的选择在于人类的意义, 在这里以往进化论中强调的客观功能转换成为主观的意义 , 文化的在不同人群中的传播过程, 就就是意义选择的过程 , 具有相近的认知与记忆结构的人对于某种文化的选择往往就是相似的 , 因此某种新的文化符号在一些族群那里容易被接受而在另外的族群那里则难以理解 , 当然这种解释并不排除文化中个人选择的差异性。纳入人类思维结构的文化基因群落共同形成个人的稳定意义体

2、系,进而同一区域与民族的人群如果都具有某种相似性较高的意义体系, 那么就出现了整体的文化模式(cultural pattern)。在意义选择的条件下 , 文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变异正就是适应了某个群体共同意义结构的特殊进化。然而 , 在一个开放与多元化的环境中, 相对非特殊化的文化 , 进化优势可能更大。因为当自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的时或者大量新型文化基因侵入时,人类的主观意义体系不得不进行调整 , 而特殊文化因为其精致与难以适应变化, 消失或被取代就在所难免。文化就是进化的不 ?这个困扰了许多人类学家很久的议题可能仍将持续下去, 如果我们将进化这个概念中的道德偏见与种族优越感排除在外, 从信息文化

3、基因的产生、传播与利用的角度来瞧 , 那么我认为就是可以成立的, 文化基因的数量、 规模与传播速度就是一个长期增长的进化过程 , 在这个过程中 , 新的文化形式不断形成而旧的文化形式逐渐消失。以前的研究多认为人类文化的变迁应该归结于社会经济变化或者自然环境的变化, 但就是不要忘记 ,文化本身作为一个复杂的类生态系统, 也应当服从内在的自组织规律, 如突变、混沌等。将人类的种种文化特征瞧成基因来理解, 也许仅仅就是换了一种角度来理解文化,它可能并不能比现存研究理论提供更多的深刻解释, 但就是通过将文化特征瞧成各种文化的基因 , 我们就有可能将各种对于文化概念的纷争纳入一个统一的动态框架下, 而非

4、将各种文化视为孤立的互为异类的现象。博厄斯认为文化就是包括一社区中所有习惯、个人对其生活的社会习惯的反应, 及由此而决定的人类行动。 在她的文化概念中, 特别强调文化的几个要素: 历史性 (historicity),强调每个文化在历史过程的发展 , 即就是强调文化就是透过历史过程来讨论文化为何及如何被建构出来 , 正可避免文化有清楚界线或异己之分辨所造成的限制与困难; 多元性 (plurality),文化就是复数的 ; 行为上的决定性 , 文化在生活上会影响人的行为, 并由行为来具体呈现文化 ;文化就是整合而相对的 , 各个文化要素在历史过程中整合为一整体, 故每个文化都不一样而产生文化相对论

5、。这使博厄斯与她所对抗的单线进化论阵营有着基本的差别, 最重要地 , 在解释人类差异上 , 她将“文化”与体质或生物性因素区分开来 , 并且特别着重前者的解释力。 这已足以挑战当时西方社会普遍认为种族的优劣就是天生的、生物性的瞧法。博厄斯及其追随者提倡的一种人类学观点, 有时也称文化决定论。就是博厄斯反对进化论与种族主义的一把利器, 她认为 , 每一种文化都应该从其自身角度被理解, 如果以西方种族中心主义的类型学的“发展水平”为评估标准 , 将会从科学上误入歧途 , 对其她文化做出错误的判断与排序。 相应地 , 博厄斯也推崇历史特殊论 , 其观点就是所有社会与文化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历史 , 而

6、不能被简化成就是某个普遍主义者的发展方案中的一个类别。文化人类学试题作为文化人类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 文化相对论在20世纪 50年代成为一种流行思潮, 代表人物就是赫斯科维茨及其代表作文化人类学(1964),她把文化相对论推到了极至。其主要观点 :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与充分的价值 , 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准则 , 一切文化的价值都就是相对的 , 对各群体所起的作用都就是相等的 , 因此文化谈不上进步或落后。2、人类学的功能主义学派内部对文化的功能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文化 (制度 )就是满足个人的需要 ,另一种认为文化 (制度 )就是满足社会的需要。请举例说明您对文化(制度 )的功能的理解

7、。1、马林诺夫斯基:1) 、其理论来源 :直接受益于杜尔干的研究, 受马赫的现象主义哲学, 冯特的民俗心理学的启发。遵循两条原则 : 一就是经验实证主义 , 描述感觉经验并将之当成论证依据 ; 另一就是 , 马赫对经验的整体性的论述 , 对人类生活的共同精神特性的探讨。2) 、观点 :文化就是人工制品与传统体系组合而成的 , 可以陶冶人的性格 , 可以使社会团体与组织得到维系与延续。文化就是一种作用中的现实, 以大大超过直接适应环境的方式来满足人的需要。文化就是一种源自人类需要的工具性实体。人 , 首先就是一种生物性存在, 人类必须得到七中基本生物性需要满足 , 才能生存下去 , 即新陈代谢、

8、生殖繁衍、身体的安全、舒适、运动、成长、健康。个人以文化而非自然的方法来满足这些需要的。这样 , 认为自己创造了派生的环境, 即文化。文化功能的8 个方面 :(1)经济 (2) 政治 (3) 教育 (4) 法律与秩序 (5) 知识 (6) 宗教与巫术 (7)艺术 (8) 娱乐三因子 ( 文化的结构 ): 器物 ( 物质 ) 社会组织 ( 制度 )精神 ( 思想 )制度就就是在共同的任务中团结起来并受到特定环境制约的一个集团的人运用某些专门的机构 , 遵从一套法规。制度就是文化的结构单位, 只有研究了制度, 才能了解文化内部社会组织的具体情况。提出“文化迫力”概念就是在满足人的机体需要的文化过程

9、中形成的, 包括器具与消费品的生产与保存方式, 行为的规范如法律、风俗、习惯、 道德等 , 文化传承所需要的训练、教育与知识, 社会的权威形态与权威的执行方式。它们的发展导致经济、社会控制、教育制度与政治的产生。文化迫力的作用: 保障社会中的大多数人, 使她们既满足自己的需要, 又不会因为违背社会的意志而受到惩罚。“功能”指文化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方式, 或满足机体需要的行动。需要促使文化产生,文化又反过来满足需要。“把有机体的需要转变成派生文化的需要与责任的理论。在调节结构的共同作用下, 社会把个人塑造成文化的人。”文化规律即存在于个人需要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 要通过比较文化研究, 从个人的

10、物质与精神适应情况来瞧文化, 才能发现。2、拉德克利夫布朗1) 、理论来源 :部分来自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 更多来自杜尔干的“社会分工论”。研究社会现象可以通过因果关系的探讨与功能分析两种途径进行。 因果关系的分析就是人们理解社会现象如何起源 , 功能的分析使人们对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合作用有所了解。文化人类学试题2) 观点 :布朗的功能论以社会为中心, 功能就是一种要素在整体当中或者为了整体的存续发挥作用。从主体的外在因素出发谈论社会, 把社会当成就是外部形成的, 个人溶化人群体的系统。探讨社会如何在时间的推移中维持自身的作用。提出“社会结构”概念即在由制度即社会上已确立的行为规范或模式所规

11、定或支配的关系中, 人的不断配置组合。 ( 社会结构就就是由相互联系的个人的配置而组成, 如亲属关系、阶级关系、分工关系、交换关系等 , 各种关系的综合就就是社会结构。)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区别:结构就是关于人的配置, 组织就是关于活动的配置, 社会组织就是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的配置。社会结构包括很多关系, 建立各种制度。人类学家通过对行为、制度的研究就能描述社会结构。如何研究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的三个方面 :(1) 社会形态学的比较 , 即社会结构有多少不同的种类 , 有何异同 , 如何进行分类 ;(2) 社会生理学 , 研究社会结构如何发挥其功能 , 怎样维持结构体系 , 各种现象道德、 法律、礼

12、仪、宗教、政府、教育科学何意识形态与社会结构的关系;(3) 社会结构的变化发展 , 新型的社会结构的产生。 社会结构就是动态的社会现象 , 其结构形式就是相对稳定的。3、人类学一直关注社会中的弱势、边缘、少数群体,并强调反思。请结合您的理解谈谈这样做的价值与意义何在?而蔡美儿的著作 水深火热的世界 探讨了更多在此类国家中, 占人口大多数的弱势群体与控制国家的少数群体之间的抗争与冲突, 她认为 , 在少数人起支配作用的情况下, 机会主义的、寻求选票的政客 , 会鼓励失意的“土著”多数与处于少数的精英阶层进行对抗, 由此产生的暴力冲突 , 可能就是多数群体对少数群体的“民主”进行反弹,也可能就是少

13、数的精英阶层采取的种族灭绝的暴力形式。来达到消除偏见、反抗霸权的反思目的。弱势群体 (social vulnerable groups), 又称社会脆弱群体或社会弱者群体, 就是指在社会经济利益与社会权力分配体系中处于边缘化地位的底层群体的总称。长期以来 , 在政治问题研究领域中, 占据核心地位的一直就是掌握主导权、支配权与话语权的统治者 , 而工人、 农民、妇女等社会弱者群体要么被有意地忽视了, 要么只就是作为某些政党或掌权人物的追随者而存在。 在由世界资本主义所主导的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对这些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研究有助于揭示社会弱者的生存处境, 从而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 , 以

14、便帮助改善她们的政治、 经济与文化境遇。 另一方面 ,这些研究也展现了底层民众与政治权力间的关系 , 有益于拓宽政治研究的视野, 丰富政治人类学对政治现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理解。当今的世界就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 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应该尊重少数民族或弱势族群的文化传统 , 从而避免主流文化霸权的滋生与蔓延。可见 , 现代社会所确立的世界体系, 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也带来了人的更大的分化与异化 , 并“使人背离了她的真正目的” , “阻碍人的成长”。39因此 ,尽管人类对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依赖日益以加速度扩展, 但人类政治要求与经济利益之间的不可解决的冲突 , 仍使人们

15、不愿在政治范围内放弃民族分立。当处于不同政治结构中的人们被卷入这个世界体系时 , 却突然发现 , 资本主义原则对人类不同群体关系的定向与塑造, 使她们文化人类学试题面临着一个按种族的贵贱 , 来确定地位高低与报酬多寡的世界性分配格局。在 20 世纪中 , 各种类型的民族经济存在于世界经济体内的事实 , 表明人们已拒绝按资本的定向在这个世界经济体中成长。如果说 , 人类发展的实质 , 在于其类本质的实现。那么 , 我们既不能摆脱这个世界体系所设置的发展环境, 也要充分重视人类社会中各种不同的发展要求与选择。这就需要以一种“民族经济学” (Ethno Economic) 的视野 , 来进行理论的重

16、构。 这种理论的重构尊重一切事物的价值 , 重视一切事物的相互关系。 它的主要基点 , 一就是要强调人类与自然的一体化关系 , 使人类的发展不至于失去自己的地球之根 ; 一就是要关注人类不同共同体之间、 以及共同体内部不同阶层、 不同地区的全体成员的关系。 如果说 , 现代社会在人类关系的问题上 ,聚焦于她人的影响形成个人本质的方式 ; 那么 , 我们所关注的重点 , 则在于个人所作的决定被社会其她成员接受的程度 , 而致力于使人们的参与得以实现的社会的构建。4、课堂上来自不同地域、 不同专业的学生给我们分享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风俗、话题 ,带给了我们很多思考 ,请您结合她们所讲 ,说说您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