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定位置 (一)教学反思确定位置是新世纪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认识了简单的路线,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建立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此课的学习安排在第二学段,既是认识图形知识的继续,又是今后学习坐标、一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应该说这些知识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 ,并且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起着较大的作用。本课的确定位置要求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因此在教学中, 我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从具体
2、位置中逐步抽象出数对的表示方法, 以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打算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谈话交流、情境导入:作为一名年轻教师, 在设计本课之前, 我上网参阅了许多优秀的教学设计。大多数教师采取情境导入的方式, 其中也有一些案例是利用“家长会” 的情境展开教学的。 可仔细研究下来, 他们的“家长会”仅仅起到引入新知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将“家长会”融入到新知的教学中。我认为“家长会”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在设计本课时,我采取的策略是: 从家长会引入, 首先让学生用富有个性的方法表示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在寻找位置的过程中,
3、由于出现了认识冲突,于是启迪学生发现解决冲突的措施是: 统一数的方向, 明确哪边是第一组。然后,通过课件,将实际的教室座位图取代教材中的情境图,教学素材顿时鲜活起来。 这样做,将书本中的知识生动形象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新课导入没有丝毫的“作秀” ,学生是实实在在的解决自己的问题。 学生在解决自己位置的问题中获得了亲身体验, 就很容易用数对确定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了。2、探究方法,认识数对:在教学“数对”时, 教师改变了传统的直授方式,而是由老师板书“数对( 3,2)”,让学生与“第 3 列,第 2 行”上下观察对比,自己感受“数对”的具体含义。接着,说“数对”找同学,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等
4、环节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 “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为了进一步探究“数对”中的规律,老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先和同桌比比,再和前后同学比比。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 同伴的交流共同发现 “同列的数对中第一个数相同,同行的数对中第 2 个数相同”的规律。大家在浓浓的探究氛围中愉快地深化了对“数对”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对”方法的优越性,新课引入阶段我规定学生在 1 分半的时间内,用每人喜欢的方法把自己现在的位置写一写、画一画。在认识“数对”后,让学生在 10 秒内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前后的对比,让学生清楚地体会到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简约性。3、方格 上确定位置
5、看方格 上的点用 “数 ”的方法确定位置是此 学 的 点之一。 了避免学生 一借助教室平面 来理解“数 ” , 来 知上的局限性和学 上的疲 感,我将 后 与“魅力九江”的宣 影像有机的整合。通 播放影像片, 学生找到熟悉的旅游景点。然后 件先出示景“点” ,再出示横 “ ” ,最后形成了方格 。从而 学生走出教室, 走入更广 的社会生活中去 数 , 运用数 解决生活 。 在教学中老 没有包 代替, 而是 学生先自己 看方格 写数 , 通 疑 “看方格 写数 你 能找到什么 ?”,由学生 得出:“从一点出 , 先看 指着几, 就先写几;再看横 指着几就再写几”的方法,将“数 ”的表示方法与今后的平面坐 密的 合起来。 的学 程 然需要学生 “跳一跳摘果子”,但展示了知 形成、 展和 的 程。把数 的知 由教室拓展到 外。 数 的的知 在生活中有广泛的 用,但小学生在生活中 用知 解决 的概率 少。 所以我通 件介 , 影院的座位、 的房 号、国 象棋的棋 拓展了数 的 用 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