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教学重难点: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1、背诵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3、介绍有关词的知识,知道如梦令是一首词牌名。词,一种和乐歌唱的新的抒情诗体,是我过传统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按谱填写,句式长短不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明珠,受到历代文人以及广大读者的喜爱。说一说你学习过的“词” 。提示学生背诵水
2、调歌头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先听一听配音朗读;注意标出句子停顿,再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正音:兴、藕;齐读。说说词语的意思:常记:经常记起,想起。溪亭:小溪边的凉亭。日暮:太阳快要下山,时间已经不早了。归路:回家的路。兴尽:兴,兴致,很尽心。误入:错误地闯入。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4、交流:说说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情1、过渡:刚才,我们读懂了这首词的意思。 (板书:读)但学习诗词,光读懂还不够,我们还要把这诗词读活了、读美了。就像喝酒一样,一口喝掉不知味道。好酒要慢慢地品,才能品出味道来。 (板书:品)这首词是写景还是叙事?古诗词怎么品出味道来呢?
3、多媒体出示:(品词的方法:先要细细地读读每个词每句话,然后静静地想想其中的含义,边读边想诗韵。 )下面,我们就随词人一起郊游,请你读读这首词,展开想象,想想你看到了哪些画面?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按游玩顺序,板书: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首先出示“溪亭日暮”图,引导学生想象。(1)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画面里有什么呀?(溪水、亭台、夕阳、云彩、飞鸟)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景物连起来,描绘出一幅“溪亭日暮图”吗?出示图片:傍晚,太阳慢慢地从西边落下去,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山、近水,亭子、树木,都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中,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和幽静,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2)指导朗读。(3)
4、欣赏着这样的美景,此时此刻,想想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会干些什么?(饮酒、作诗、赏景、聊天)古人喜欢饮酒,好朋友在一起,更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而且,酒能助兴,使人诗兴大发,像唐朝的李白,被称为“诗仙” 。李清照尽管是个女子,但她也爱饮酒,在她的许多词里都写到了酒。这一次也不例外,从哪儿看出来?(沉醉)美美地醉一回!(干杯)(4)仅仅沉醉于酒吗?请你品品“沉醉”这个词,还有什么也醉人呢?(5)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朗读:读出浓浓的醉意。 (板书:醉)接着出示“藕花深处”图。(1)你又看到了什么?(荷叶、荷花课文荷花 ;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5、出示图片:多美的荷叶荷花。(2)李清照怎么会来到“藕花深处”的?读读词句。交流:因兴尽而晚回,因晚回而误入。尽管已是傍晚,但荷叶荷花太美了,词人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深处。(3)是啊,李清照误入藕花深处,却看到了这么迷人的景色,此时她的心情怎样?(又一次沉醉了)朗读。出示一滩鸥鹭图(1)你还看到了什么?(鸟多、壮观)听到了什么?(鸟叫声)出示图片:你看,在溪水旁,一群鸥鹭鸣叫着,拍打着翅膀,冲破夜幕,飞上天空,多么壮观的场面啊!朗读“一滩鸥鹭” ,读出壮观。(2)你还听到了什么?从哪个词中听到的?(争渡)争着划船,大声的笑啊叫啊,那是多么欢快热闹的场面啊!点拨:这里用了两个“争渡” ,为什么?(3)
6、 “惊”字除了讲惊起鸥鹭,谁也惊了?惊什么?这真是“鸟被人惊” 、 “人被鸟惊”啊!“一滩鸥鹭”带给了大家一个惊喜,使大家沉醉在这意外的大自然的壮观中,再一次沉醉在郊游快乐的心情中。(4)朗读,读出“惊” 。3、小结。(1)同学们,刚才我们边读边想象,品出了那么多大自然美丽而壮观的画面,有“溪亭日暮” ,有“藕花深处” ,还有“一滩鸥鹭” ,这叫“词中有画” 。画中还有人,你们看,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因为观赏“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会误入“藕花深处” ,因为误入“藕花深处” ,所以才会惊起“一滩鸥鹭” ,使整首词组成了一幅活动的画,也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沉醉了的、无忧无虑,活泼甚至贪玩的李清
7、照,和她一起分享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那份快乐的美好的心情。整首词,词人只用了 33 字就写出了这么丰富的画面和情感,这就是词的特点:含蓄、凝练。请你在找找看,这首词中哪个字最能表达她的心情?(“醉” )这叫“词眼” 。李清照已完全陶醉于美酒、美景、美情之中, “这次第,怎一个醉字了得” 。(2)这次郊游的印象太深了,所以,她“常记” 。让我们再次和她一起回味这次快乐的郊游吧,齐读全词。四、吟诵词句,拓展延伸1、词又叫曲,根据词牌名,有一定的曲调,可以配乐、吟唱。 (板书:吟)2、再听配音朗读,学会吟词:注意停顿、重音、叠句。3、欣赏歌曲,随歌曲一起吟唱。第二课时一、导入,激兴趣同学们,自从我们开
8、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大家都积累了好多的古诗词,你能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背给大家听吗?二、初读,读顺词1、出示渔歌子 。2、请同学们自己先借助拼音把这首词读准、读通、读顺。3、然后借助下面的注释,看看你能读懂什么。4、检查初读效果。(1)指名读。 (是否读通读准字音)(2)看了下面的的注释,你有什么收获。三、再读,明诗意1、你读出了这首词描写是哪个季节的景物?2、老师请你再好好读读这首词,仔细品味一下,哪一句给你的感受最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3、生自主吟读,品味词意。4、 “西塞山前白鹭飞” ,在青翠葱茏的西塞山前,一群洁白如玉的鹭鸶在碧空中飞翔。(青山、白鹭,一动一静,这是一幅多么明丽、和谐
9、的画面,如果诗人是一个摄影师,那他所摄取的这个画面应该是远景)把那份幽远、宁静给读出来。“桃花流水鳜鱼肥”:在桃花夹岸的苕溪里,无数肥美的鳜鱼在水底游动,或在水面嬉戏追逐着缤纷的落英。 (桃花红、溪水蓝,鳜鱼跳,这是一幅多么艳丽、生动的画面)这一远一近的对比,这明丽与绚烂的对比,你能通过朗读出现出来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寸不须归” , (一个“斜”字,写出了春风的柔,春雨的细,)他头戴青竹笠,身披绿蓑衣,迎着斜风,冒着霏霏细雨,遨游在大自然的画幅里,显得多么逍遥自在!如此美景,怎么不令人陶醉,怎么不令景中之人流连忘返。读出那份无忧无虑,逍遥自在!5、此时此刻,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幅画
10、面呢?(整体感知)交流自己体会到的词所描绘的美丽春景。6、有感情朗读(背诵)诗句。四、精读,品词味1、师:短短 27 个字,为什么能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隽永清新、丰富秀丽的水乡风景图。古人的语言的究竟有着怎样的凝炼与绝妙呢?老师请同学们再细细品读这首词时,你能发现其中看似简单普通,却是作者别具匠心、反复斟酌推敲的词语吗?2、品析“青、绿” 。“青、绿”是同一种意思吗?都表示绿色,为什么要用不同的字?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绿色的词(一个字的) , “翠”遥望洞庭山水翠(那是一种活泼的、充满生命力的绿) ;“碧”碧玉妆成一树高(富有光泽的绿) ;“苍”日暮苍山远(深沉的绿) ;“葱”(浓厚鲜活的绿)为什
11、么这么多表示绿色的词,作者偏偏用了“青”和“绿”呢?能不能用其他的字来代替,或者,能不能把“青、绿”的位置换一下?你自己试着替换读读看,再与诗的原句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学生品读,说自己读后的感受。A、词义不符;(举例说明)B、音律不和谐。 (举例说明)看似简单直白的两个字,却是作者反复推敲、斟酌的结果,那简单就是惟一的。瞧,我们学着诗人,用心去读、去观、去品、去悟,总会有深妙的体悟和发现。五、了解诗人,品味诗情1、那么这个头戴“青箬笠” ,身穿“绿蓑衣”的人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再次用心地读读全词,连题目、作者都读。学生自主探究。2、了解作者。课件出示:(张志和:初名龟龄,字子同,唐肃宗
12、时弃官归隐,没有回故乡浙江金华,而到湖州居住,常常在船上漂泊,自称“烟波钓徒” 。他归隐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纷乱之中。在这种情势下,他因为无力佐治,只得避居江南水乡,以悠闲自在的渔家生活寄托了作者向往自由和热爱自然的情怀。 )看了这段介绍,你有了什么新的想法?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此诗,作者明写渔父,暗写他本人,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正反映向往自由,热爱自然的情怀。3、再诵古诗,读出韵味。师引:作者多么希望自己能远离世俗的争斗,在这样和谐秀丽的大自然中自由生活读作者多么希望劳动人民以自己的勤劳,获得这样一份安宁的生活读作者多么希望人们能远离战乱,永远过着这样幸福美好的生活读(层层递进)七、总结升华,布置作业有一位诗人说:再美的诗,也美不过春天的一棵树。所以,再好的文字营造的风景,也比不上身边这触手可及和活生生的大好春光。同学们,让我们回到现实,回到我们身边的春天,在校园里寻找春天,去大自然感受春天,也用我们的心我们的笔表达春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