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ppt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11604230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不等式,知识网络,考向预测与备考方略,本章内容在高考中属主体内容,以考查不等式性质、解法和最值方面的应用为重点,多数情况是在函数、数列、几何、实际应用题等综合型试题中考查,所占比例为10%15%.小题属低中档题、大题属中档以上题,预计在2011年中,对不等式的性质和解不等式特别是含参数的不等式的解法,仍会继续渗透在其知识中进行考查.对不等式的应用,突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不等式知识的综合应用,特别是求最值问题、不等式证明问题,将继续强调考查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尤其是不等式与函数、数列、三角、解析几何的综合题型将会继续出现在高考的中、高档题中.,考题往往借助不等式的性质及证明来考查函数方程思想、等价

2、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含参数不等式的解法与讨论,不等式与函数、数列、三角等内容的综合问题,仍将是今后高考命题的热点.,具体的说,有如下特点与趋势: 1.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常考常新,创意不断,设问方式不断创新,图表信息题,多选型填空题等情景新颖的题型受到命题者的青睐.重点考查四种题型:解不等式,涉及不等式应用题,涉及不等式的综合题,证明不等式(偶尔出).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在课时和知识点中的比例.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2.突出重点,综合考查.在知识与方法的交汇点处设计命题,在不等式问题中蕴含着丰富的函数思想,不等式又为研究函数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不等式与函数既是知识的结

3、合点,又是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的交汇点,因而在历年题中始终是重中之重.在全面考查函数与不等式基础知识的同时,将不等式的重点知识以及其他知识有机结合,进行综合考查,强调知识的综合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加大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力度,是高考对不等式考查的又一新特点.,3.加大推理、论证能力的考查力度,充分体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命题方向.由于代数推理没有几何图形作依托,因而更能检测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层次.这类代数推理问题常以高中代数的主体内容函数、方程、不等式、数列及其交叉综合部分为知识背景,并与高等数学知识及思想方法相衔接,立意新颖,抽象程度高,有利于高考选拔功能的充分发挥.对不等式的考查更能体现

4、出高观点、低设问、深入浅出的特点,考查容量之大、功能之多、能力要求之高,一直是高考的热点. 4.突出不等式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借助不等式来考查学生的应用意识. 5.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本章内容理论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 (1)复习不等式的性质时,要克服“想当然”和“显然成立”的思维定势,要以比较准则和实数的运算法则为依据. (2)不等式的证明方法除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外,还有反证法、换元法、判别式法、构造法、几何法,这些方法可作适当了解,但要控制量和度.(3)解(证)某些不等式时,要把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单调性结合起来.,(4)注意重要不等式和常用思

5、想方法在解题、证题中的作用. 在复习不等式的解法时,加强等价转化思想的训练与复习.解不等式的过程是一个等价转化的过程,通过等价转化可简化不等式(组),以快速、准确求解. 加强分类讨论思想的复习.在解不等式或证不等式的过程中,如含参数等问题,一般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复习时,学生要学会分析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合理的分类,做到不重不漏. 加强函数与方程思想在不等式中的应用训练.不等式、函数、方程三者密不可分,相互联系、互相转化.如求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函数与方程思想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方法. 在不等式的证明中,加强化归思想的复习.证不等式的过程是一个把已知条件向要证结论的一个转化过程,既可考查学生

6、的基础知识,又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因为证不等式是高考考查学生代数推理能力的重要素材,复习时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5)强化不等式的应用 高考中除单独考查不等式的试题外,常在一些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和实际应用问题的试题中涉及不等式的知识,加强不等式应用能力,是提高解综合题能力的关键.因此,在复习时应加强这方面训练,提高应用意识,总结不等式的应用规律,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实际问题应用中,主要有构造不等式求解或构造函数求函数的最值等方法,求最值时要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6)利用平均值定理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满足定理成立的三个条件:“一正、二定

7、、三相等”. (7)要强化不等式的应用意识,同时要注意到不等式与函数、方程的区别与联系.,第一课时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考纲要求,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式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知识梳理,一、不等式的概念 在客观世界中,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是普遍存在的,我们用数学符号“”、“”、“”、“”连接两个数式或代数式以表示它们之间的不等的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二、实数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关系 1.ab . 2.a=b . 3.ab_. 2.单向性 (1)定理2(传递性):ab,bcac. (2)定理3(同加性):ab,c为整式或实数_. (3)定理3推论(叠加性): _. (4)定

8、理4(可乘性):,(5)定理4推论1(叠乘性): _. (6)定理4推论2(可乘方性):ab0_(nN*且n1). (7)定理5(可开方性):ab0_(nN*且n1).,3.要注意不等式性质成立的条件.例如,重要结论: ab,ab01/a1/b,不能弱化条件得ab1/a1/b. 4.要正确处理带等号的情况.如由ab,bc或ab,bc均可得出ac;而由ab,bc可能有ac,也可能有a=c,当且仅当a=b且b=c时,才会有a=c. 注意:不等式的性质从形式上可分两类:一类是“”型;另一类是“”型.要注意二者的区别.,考纲要求,1.对于实数a,b,c下列命题中为假命题的是( ) A.若ab,则acb

9、c B.若ac2bc2,则ab C.若cab0,则a/(c-a)b/(c-b) D.若ab,1/a1/b,则a0,b0b-a,cbc;(2)a/d+b/cb-d; (4)a(d-c)b(d-c)中能成立的个数是() A.1 B.2 C.3 D.4,3.已知12b0,m0,n0,则b/a,a/b,(b+m)/(a+m),(a+n)/(b+n)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典例试解,已知三个不等式:ab0,bcad,c/ad/b,以其中两个作为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则可以组成多少个正确的命题?并写出这些命题.,1.解析:可以组成下列3个命题. 命题一:若ab0,c/ad/b 则bcad; 命题二:若ab

10、0,bcad 则c/ad/b; 命题三:若c/ad/b,bcad 则ab0. 由不等式的性质得知这三个命题均为真命题.,1.现有三个条件:(1)ac2bc2;(2)a/cb/c;(3)a2b2,其中能成为ab的充分条件的个数有( ) A0 B1 C2 D3,变式探究,答案:B,已知aR,试比较1/(1-a)与1+a的大小.,解析:(1/(1-a)-(1+a)=a2/(1-a). (1)当a=0时,a2/(1-a)=0,1/(1-a)=1+a. (2)当a0,1/(1-a)1+a. (3)当a1时,a2/(1-a)0,m0,则a/ba10,b2a20,且a1/b1a2/b2则(a1/b1)c,则

11、ac,这是放缩法的依据.在运用传递性时,要注意不等式的方向,否则易产生这样的错误:为证明ac,选择中间量b,在证出ab,cb后,就误认为能得到ac.(4)同向不等式可相加,但不能相减,即由ab,cd,可以得出a+cb+d,但不能得a-cb-d.,(5)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数或式时,只有该数或式保证为正,才能得到同向的不等式,否则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该数或式后不能确定不等式的方向;不等式两边同偶次乘方时,也要特别注意不等式的两边必须是正. (6)对于含参问题的大小比较要注意分类讨论. 总之,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是本章内容的基础,是证明不等式和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必须透彻理解,特别要注意同向不等式可

12、相加,也可相乘,但相乘时,两个不等式都需大于零.处理分式不等式时不要随便将不等式两边乘以含有字母的分式,如果需要去分母,一定要考虑所乘的代数式的正负.,2.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几个强化 (1)作差法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应引起高度注意,要注意强化. (2)加强化归意识,把比较大小问题转化为实数的运算. (3)通过复习要强化不等式“运算”的条件.如ab、cd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推出acbd. (4)强化函数的性质在大小比较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体验高考,1.(2009年四川卷)已知a,b,c,d为实数,且cd.则“ab”是“a-cb-d”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2.(2006年上海卷)如果a0,那么,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A. 1/a |b|,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