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四讲观察法.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158937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观察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第四讲观察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第四讲观察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第四讲观察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第四讲观察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定性研究观察法,宗尽炎,一、教育观察法的概述,(一)教育观察法的概念1、定义观察:是指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 教育观察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感官和科学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教育领域内的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考察并客观地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二)教育观察法的主要特点,1、观察的能动性2、观察的选择性3、观察的客观性首先,要确保观察在自然存在条件下进行。第二,观察要如实地反映现实情况。第三,观察要在重复出现的情况下进行,要对观察的现象或过程进行反复的观察。,(三)教育观察法的功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情况,以进一步探寻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规律,深入研究教育现

2、象、教育规律,改进教育工作。 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我们系统地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情况,从而探讨与教师教学活动有关的规律。,了解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研究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了解学生与教师的群体氛围,揭示各项教育因素的作用,使教育过程得到更好的调控,从而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了解其他教育影响的作用,比如内外环境、教学手段、教材等方面的情况。,二、教育观察法的作用与局限,作用:1、观察是获取原始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2、观察有助于课题的选择与形成 3、观察有助于教育科学理论的提出与验证,局限性:,首先,观察报告给我们的,只是现象和结果,即说明“有什么”和“

3、是什么”的问题,不能判断“为什么”之类的因果问题。其次,由于研究者知识、经验、情感等方面的背景不同,他们的观察记录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这是需要认真加以预防与克服的。,第三,由于观察研究的取样范围及容量较小,其代表性不够高。而观察时间和情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也影响到观察素材的代表性。,三、教育观察法的分类,(一)按观察的环境分: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1.自然观察法 所要求的环境一般在自然状态下。观察者能收集到客观真实的材料,但这些材料往往是观察对象的外部行为表现。,2、实验观察法实验观察法是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中进行的系统观察。其具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周密的实施计划,对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做精确的观测,

4、对被观察者的行为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并观察这种控制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的影响,从而发现这些影响因素与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例如,“表扬或斥责与儿童学习积极性的相关研究”,观察者控制的只是表扬与斥责这二个影响因素,观察儿童学习积极性这一行为表现,从而得出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相关程度的结论。,(二)按观察的方式分: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1、直接观察法指通过观察者的感官,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感知和描述的方法。如通过听课、参观、参加活动等方式去获得对象的感性材料。,2、间接观察法指观察者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考察研究对象活动的方法。这些仪器设备有:单向观察屏、摄象机、录音

5、机、照相机等。借助这些仪器,观察者可以突破观察者以感官认识事物的局限性,扩展了观察的深度和广度。,(三)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观察对象正在进行的活动分: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1、参与性观察观察者参与到观察对象的活动之中,通过与观察对象共同进行的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观察者成了被观察者所接纳的成员,后者不会因为前者在场而改变其典型的行为表现。,例如,对某校师生关系的调查中所需要的观察,研究者以新教师的身份作参与性观察,与研究者以上级行政部门的代表的身份进行非参与性观察相比,前者较能获得真实信息。,2、非参与性观察观察者不参加观察对象任何活动,完全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其优点时由于不必参加观察对象

6、的活动,观察者的记录更方便、客观、个人情感因素也少得多。,(四)按观察实施的方法,可以分为: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有结构观察法是在观察前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观察时严格按计划进行,能对整个观察过程进行系统地、有效地控制和完整、全面地记录。 无结构观察法是研究者只有总的观察目的和要求,或只有一个大致的观察范围和内容,没有详细的观察计划和观察指标体系。,(五)按照对所要观察的对象及行为表现的取样方法分:时间取样观察法和事件取样观察法,要对研究对象有全面的了解,最理想的办法当然是观察他们的全部行为表现。但是由于时间、人力、财力等方面的条件限制,研究者一般还做不到这一点。于是就只能采用

7、取样观察法,即选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事件或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用来代表相同条件下的一般事件或行为。,1.时间取样观察法是在选定的一定时间内进行观察,对观察对象在这一时间段内或这一时刻发生的各种各样的行为表现和事件作全面观察记录。 即,在一个确定的较短的时间阶段里,选择一定的行为事件样例或样本进行观察和记录,这种观察法可以随机选择时间,也可以选择可能发生典型行为或事件发生相对集中的时间。对行为的记录不是叙述性的,而是数点数的即频率数 。例如:一节课内教师提问和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运用时间取样观察法有下列前提与要求:(1)适用于经常发生的行为,频度较高,一般每15分钟不低于1次。(2)适用于观察

8、外显行为,不宜观察内在行为。如研究思维方式就无法用直观的办法看到,也就不能用时间取样观察法。(3)观察者要确定观察目的、观察对象、观察的范围和时间,包括观察记录的格式。(4)观察者对所要观察的行为或事件给予明确的操作定义。,帕顿于19321933年发表的“儿童游戏的研究”,是采用时间取样观察法最著名的早期成果之一。帕顿用8个月时间观察了2岁至5岁的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参与性行为,根据参与的情况将游戏分为6种,即无所事事、旁观、个体、平行、联系、合作游戏,并确定各类游戏的操作意义,6种游戏类型操作定义,游戏类型 操 作 定 义无所事事 儿童没有做游戏,只是碰巧观望暂时引起他们兴趣的事情, 如没有可

9、注视的就玩弄自己的身体,或走来走去,爬上爬 下,东张西望。旁 观 儿童基本上观看其他儿童的游戏,有时凑上来与正在做游戏 的儿童说话,提问题,出主意,但自己并没有直接参加游戏。个 体 儿童独自一人游戏,只专注于自己的活动,根本不注意别人 在干什么。平 行 儿童能在同一处玩,但各自玩各自的游戏,既不影响他人, 也不受他人影响,互不干涉。联 系 儿童在一起玩同样的或类似的游戏,相互追随,但没有组织 与分工,每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合 作 儿童为某种目的组织在一起进行游戏,有领导、有组织、有 分工,每个儿童承担一定角色任务,并且相互帮助。,帕顿选择在儿童不受干涉的自由游戏的时间,依次观察每个儿童一分钟的

10、游戏活动,按照游戏类型的操作定义,检验或判断他所从事的是哪一类参与性行为。通过长达9个月的连续观察分析,帕顿认为儿童的社会性行为呈现出发展的顺序性:较小的幼儿最初更多地是个体游戏、平行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为社会参与性程度较高的联系游戏与合作游戏。,观察者对所要观察的行为或事件给予明确的操作定义。如果帕顿的研究没有给6类游戏类型以明确的操作定义。则观察者面临儿童的活动就无法确切分类记录。必要时,观察者可在操作定义基础上进行编码,如帕顿的2岁儿童与4岁儿童游戏类型差异图上的横轴上的各点,用编码1、2、3、4、5、6分别代表6类游戏,既便于记录,又使图形清晰直观。,2、事件取样观察法事件取

11、样观察法是指观察前选定所要观察的行为或事件,观察中只注意观察这些选定的行为或事件的一种方法。观察者从观察对象多种多样的行为中选出有代表性的行为进行观察,在自然状态下,等待所要观察的行为出现,然后记录这一行为的全貌,包括行为发生的背景、发生的原因、行为的变化、行为的终止与结果等。,与时间取样观察法不同,事件取样观察法不存在遵守时间问题,着重于行为的特点、性质,而前者着重于行为是否存在,要严格遵守规定的时间。如研究者了解一名学生,读一篇课文的总体情况,包括时间长短、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对词汇的掌握等,是事件取样观察法,但如了解该生读错字的次数,则是时间取样观察法。,事件取样观察法的典型案例是道维对学

12、前儿童的争执事件的研究分析。他于1931年10月19日至1932年2月18日对保育学校25个月至60个月的40名幼儿(其中男孩21名,女孩19名),在自由游戏时间中自发发生的争执事件进行了观察,他在事前设计了观察记录表见(表4),然后等待争执事件发生。,事件取样观察法记录表,从争执开始发生到结束,他都按照记录表一一详细记录。在4个月的时间里,道维对学前儿童争执发生的原因、频率、发生的年龄、性别差异以及终止争执的有效条件等,获得全面有价值的资料:争执时间共58小时,争执事件200例,平均每小时34次。争执时间短暂,平均每次不超过24秒钟。在200例争执中,只有13次超过了1分钟。发生在室外的争执

13、要比发生在室内少,而且时间也短。,男孩发生争执比女孩多,攻击性水平也较高。争执大多发生在不同年龄相同性别的幼儿之间。但一旦异性幼儿发生争执,“和平解决”的概率只有同性幼儿的三分之一。大多数争执的原因是对占有物品的不同意见,几乎所有的争执都伴随动作,诸如冲击、推拉等。尽管有时也有哭泣声,但多数争执是无声的。大多数争执是自行平息的,四分之三以上的争执发生后,能迅速复原,没有表现出不满或愤怒的症候。,事件取样观察法的前提与要求是:(1)事件取样观察一般只适用于定性资料,较难顾及定量指标。(2)观察者要事先确定所要研究的行为或事件,确定其操作定义。(3)观察者要选择最有利的时机和场合进行观察。如道维的

14、研究就选择了儿童自由活动的时间;而要研究儿童的语言则需选择有成人在场或其他儿童在场的情景下作观察。(4)观察者要事先确定所需记录的资料种类与记录形式,象道维就编制了简便适用的记录表格。,(六)按照观察时间划分:阶段观察法与追踪观察法,1、阶段观察法观察者只选择某一阶段时间进行观察。如小学毕业班学生考试忧虑症现象的观察,观察者可选择期末考试前的一段时间进行观察分析。2、追踪观察法是一种长期系统地全面观察研究对象发展过程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为了研究道德教育,追踪观察了1000多名学生,能指名道姓地说出178名被认为“最难教育”的学生在25年中曲折的成长过程。,再如有人曾让母亲们用日记的形式记下:(

15、1)她的1岁半至2岁的孩子对其他儿童的痛苦的反应;(2)假如她的孩子就是其他儿童痛苦的起因,那么她本人的反应如何?威克斯勒等人的研究表明,缺少同情心的母亲倾向于以某种体罚形式(打或是拖 )对待孩子;而富有同情心的母亲则倾向于强迫性地向孩子解释为什么暴力行为是错误的,并强调其他儿童的感受如何。在这个案例里威克斯勒等人用的也正是追踪观察法。,四、观察过程,(一)观察对象和内容1、环境2、参与者3、活动以及相互影响4、频率及持续时间5、其他因素,(二)观察过程和要求采用观察法收集资料,要求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整个观察过程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观察前的准备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是进行科学

16、观察的基础,准备工作的好坏是观察成败的关键之一。准备工作包括以下三项内容:,(1)明确观察目的观察目的是根据科研任务和观察对象的特点而确定的。为了明确观察目的,应作大略的调查和试探性观察。目的不在于系统收集科研材料,而是掌握一些基本情况,了解观察对象的特点,以便确定通过观察需要获得什么材料、弄清楚什么问题,然后确定观察范围,选定观察重点,具体计划观察的步骤。,(2)制订观察计划确定了观察目的,又收集了有关观察对象的材料,并进行试探性的观察后,就应深思熟虑地制订出观察计划,使观察有计划、有步骤、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计划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1)选择观察对象(2)确定观察的内容范围(3)安排观察

17、地点(4)确定观察时间,(5)拟定观察提纲谁?(有谁在场,他们是什么人)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在场的人有什么行为表现?)何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持续了多久)何地?(在哪里发生的,这个地点有什么特色)如何?(这事是如何发生的,事情诸方面有什么特色?)为什么?(为什么这些事情会发生?促使这些实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6)准备观察工具,设计记录表格a.如果观察要借助仪器,就必须事先对仪器进行检查、安装,以及使用的安排。b.印制观察记录表格,以便迅速、准确和有条理地记录所需要的材料,便于日后的核对、比较、整理和应用。,2、观察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不干预活动(2)选择最适宜的观察位置(3)要密

18、切注意在观察范围内的各种活动引起的反应(4)与观察对象建立和谐的关系(5)进行多次、反复的观察,观察要细致、主动,对观察结果作客观、明确、详细记录。(6)可借助仪器观察(7)记录力求全面、详细,避免事后补记。,五、观察的技巧,1、回应式反应回应式反应是一种有效的观察策略,即观察者不主动采取行动,而只是对当事人发起的行为做出相应的回应。回应式反应是走入被研究者生活世界、理解被研究者的一种有效策略。举例:P151,2、全面与焦点观察相结合全面观察:指观察者的观察活动并没有特定的焦点,而是注意场所中所有研究对象的活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观察的初级阶段,对事件的粗略了解)焦点观察:通过逐渐缩小观察的范

19、围,将观察的内容集中于某些特定的对象上的一种方法。,五、应用教育观察法的基本流程,在教育科研中选择观察法做为一项研究方法,其基本流程可以从以下七方面入手: 确定观察的问题观察的问题是研究者在确定了研究的问题之后决定使用观察的方法,根据观察的需要而设计的、需要通过观察活动来回答的问题。,提出“观察的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回答“研究的问题”,前者是完成后者之使命的一个工具。举例:博士论文研究的问题“从中国的幼儿教育看中国社会变迁与全球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其中参与型观察是研究者采用的最主要的方法。她计划在北京一个中国家庭里住一年,对这个家庭以及其他二十个家庭进行观察,了解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她提出了

20、很多观察问题,其中包括:“孩子平时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品?玩什么玩具?看什么电视节目?在哪里上学?”等等。研究的问题可以是比较抽象的问题,而观察的问题则应该比较具体。根据这些具体可操作的问题,研究者才可能设计自己的观察计划和观察提纲。, 确定观察类型和观察范围我们要根据研究的内容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观察类型,因为合适的就是最好的。观察时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除了通过抽样,选择了观察对象外,还要在时间、内容上加以取样,限制一定的范围。可以应用时间取样和事件取样的方法。, 准备观察仪器观察中常常使用现代化的观察仪器,主要有录音机、数码照相机、电视摄像机、录像机、闭路电视装置等。还有进行图像和声音处

21、理的多媒体计算机等。观察之前,不仅要备齐必要的设备,而且要检查其完好率,了解机件的性能功效,掌握操作方法,保证其精确度,以免在使用时产生故障。,设计观察记录表一个完整的观察研究必须进行观察并作记录,就是涉及观察记录表设计。常见的几种观察记录表时间取样观察表 小学低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和程度事件取样观察表 学生在自由活动时间的自发争执事件儿童攻击性行为观察记录表,小学低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和程度 时间 事件 比例%开始-5分钟 全班学生认真书写, 没有任何动作声音 1006-10分钟 7人开始有小动作 发愣、玩铅笔 8211-20分钟 20人开始有小动作、 发愣,有的开始发声 48,

22、事件取样观察法记录表,5、作好观察记录作好观察记录实质上是实施观察的一部分,是确保观察到的材料准确、客观的重要一环。要讲究观察记录的方法,力求系统、准确。为此,必须及时进行记录,不要依赖记忆。,一般的记录方法有:观察表记录法和描述记录法观察表记录法又有评等法、频率法等(1)评等法观察者对观察对象评定等级,如在观察记录学生在某一集体活动中的表现时,可以分十分活跃、活跃、一般、不活跃、很不活跃五级。记录的方法可以在预先印好的表格上按等级划圈。,(2)频率法观察者事先将规定好要观察的对象和观察的项目印成表格,一旦出现某一现象,就在表格的相应框格内记录下来。,描述记录法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记录被试所

23、处的情境和所发生的行为,然后对所搜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的方法。,观察对象:施某 观察时间:2009.10 观察内容:我们一起玩吧 观察者:某某观察(一) 来园时,施某笑眯眯地走进教室,我就站在她的面前迎接他,可施某却径直走到教室里。我牵着她的手说:“施某,你早!”她用眼睛望着我,但很快又移开了。我又说:“施某,你早!怎么跟老师打招呼?”她看了我一下,才轻轻地说:“老师早!”,孩子们正在自由地玩着积木,只见施某独自一人坐着玩衣角,她耷拉着脑袋坐了一会儿,终于微微抬起头看了看积木。我走过去问“你想玩吗?”她没说话,只用眼睛看着我。一会儿她站了起来,慢慢走了过去,还不时回过头看我,我笑着

24、点点头,她走到了孩子们的身边.,分析:施某已能愉快地上幼儿园了,但施某在交往方面很不主动,缺乏勇气,内心的需求和希望总不敢去实现。而我的点头、微笑无疑给了她很大的鼓舞。这孩子不是不想交往而是不敢交往,她需要老师更多的关怀和爱。,观察(二)自由活动时,施某拿着新带来的汽车玩具,独自开心地玩着。这时王泽宇走过去,向她要小汽车玩,她摇了摇头跑开了,王泽宇见她不肯,就准备抢,施某一边紧紧抓住汽车,一边还“噢噢噢”叫起来。我走过去,施某和王泽宇停止了“抢战”。我引导王泽宇有礼貌地向她借:“我们一起玩好吗?”结果施某爽快地把汽车放到了王泽宇的手中。,分析:从施某玩“汽车”时的开心模样同被抢时的紧张神态可以

25、看出,她已经把“汽车”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因为她不仅可以在玩的时候抒发自己的情感,还能通过“汽车”与小朋友交往。从案例看,她是个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特别是在交往方面,她似乎不知该如何参与到同伴当中去。如玩积木,实际上她很想玩,但又不敢大胆地对小朋友说:“我和你们一起玩”。起初,她不愿意把玩具借给别人,当王泽宇有礼貌地向她借了以后,她又很爽快地答应了,说明她内心也渴望和伙伴交往。,叙兹曼和斯特劳斯将现场的观察笔录分为四个部分:实地笔记:记录观察者所看到和所听到的事实性内容。个人笔记:记录观察者个人在实地观察时的感受和想法。方法笔记:记录观察者使用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理论笔记:记录观察者初步的理论分

26、析。举例:P152同伴互动片段分析案例,观察后的反思在整个观察过程中观察者要不断地反思:我是如何进行观察的?我为什么会注意这些内容?我使用了什么具体的方法?我分析观察结果的假设是什么?我目前对什么问题仍不清楚?打算如何解决?观察记录举例:幼儿同伴关系干预的个案研究P154,6、资料的整理(1)资料审核:我们以观察资料是否有助于达到观察目的,观察资料是否准确、是否完整。(2)资料是否全面:根据观察目的我们要确立详尽无遗的类别以包含所有资料,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操作内容界定时要严密,要无懈可击。,7、在资料的整理基础上,做描述统计和分析,并撰写观察报告。,六、教育观察法案例,案例:

27、大班幼儿与一年级小学生24小时活动观察比较(研究计划)课题名称:大班幼儿与一年级小学生24小时活动观察比较研究研究人员: 协作人员:与幼儿、小学生有关的教师、家长配合。,前 言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是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幼儿园跟小学的衔接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习惯、作息制度等许多问题。根据小学低年级老师和家长反映,学生入学后学习负担和思想负担较重,健康状况下降,对小学学习生活不习惯的现象十分明显,儿童入学前后活动安排上的差别已成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上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拟通过对幼儿园大班幼儿与小学一年级学生在24小时内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获得数量资料,为幼儿园与小学儿童活动安排的

28、衔接问题提供依据。,研究设计研究对象:在本区九所幼儿园大班幼儿中随机选择50余名幼儿,并从本区五所小学中,选择50余名去年从这九所幼儿园中毕业、现在小学一年级学习的小学生。与家长联系,排除一小部分由于其他原因使家长无法配合观察的对象。原则上定为幼儿与小学生各4050名。,研究方法:(1)观察内容为一天24小时内的全部活动内容。(2)儿童在幼儿园或小学内的活动情况由教师跟踪观察并作详细记录,在园外、校外活动情况由家长进行观察记录。(记录草表附后),24小时活动观察记录表 第 页观察对象姓名 所在小学、幼儿园 班级 性别,起始时间 活动内容 花费时间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五类观察人 观察日期 年 月 日

29、,(3)观察日期不统一定为哪一天,但是,对每一个儿童的观察,教师与家长,应在同一天进行。观察日子应排除星期六、星期天,幼儿园或小学组织半天以上校外活动的日子。(4)为了熟悉观察分类与要求,并形成及时记录的习惯,要求观察者特别是家长在正式观察前三天之内至少应试观察一小时以上。,类 别 名 称 归 类 标 准第一类 休息 指体力与脑力均处于 静息状态。一般包括 晚上睡眠和午休。第二类 一般生活活动 指日常生活活动,一 般不需要明显的脑力 活动,但也不是明显 的体力活动。如起床、 穿衣、梳洗、大小便、 吃饭、吃点心、闲 谈,类 别 名 称 归 类 标 准第三类 明显的体力活动 指明显地需要消耗 较多

30、体力的运动性 活动。如:上体育 课时的运动活动, 玩各种运动器具, 与同伴追逐,走比 较长的路,运动性 游戏,类 别 名 称 归 类 标 准第四类 自由的 智力活动 属于智力活动,需要动脑筋来接受 知识,认识事物解决问题,但这一 智力活动过程不需要意志的控制, 是在无意注意状态下进行,自由而 不受约束的。如向别人提出智力性 的问题,并听别人这方面的解答, 看电影、电视,阅读儿童读物, 听故事,类 别 名 称 归 类 标 准第五类 需要意志控 制的智力活动 属于智力活动,并且是要求 在有意注意状态下进行的紧 张的智力活动,活动时受到 纪律的约束或是成人对儿童 有一定的要求而非完成不可的。 如上晨会课、文化课、完成作 业、家庭辅导。,资料的收集与整理:(1)记录时间准确到分钟。(2)资料汇集后,先制成对比图表,然后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组织工作(1)课题由 同志全面负责和协调。(2)由幼儿园或小学班主任根据抽取的对象与家长商量,落实观察事宜。定于月日前全部收回观察记录资料。观察表的印制与数据的分析处理由落实。年月日 ,作业:,请结合实际谈谈教育观察研究实施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