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附件 22:2008 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所 属 学 校 中央财经大学 课程名称(中文) 国际金融 (英文) INTERNANTIONAL FINANCE 外 语 语 种 英语 课 程 类 别 专业基 础课 专业课 所 属 专 业 世界经济学/金融学,国际金融 专 业 代 码 790.2921 开 设 学 期 金融学专业第四学期课 程 负 责 人 张礼卿申 报 日 期 2008-05-29教育部 财政部 制二八年四月2填 写 要 求、 以 word 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
2、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开设学期是指在教学计划中的开课学期。31课程负责人情况姓 名 张礼卿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8.17学 历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职 务教授 电 话 13901218117学 位 经济学博士 行 政职 务 院长 传 真 010-62288607所在院系 金融学院 学科专业 世界经济/金融学;国际金融北京市 海淀区 学院南路 39 号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通信地址邮 编 100081E-mail 1-1基本信息研究方向 国际金融、宏观经济1-2教学情况近两年来授课、教学研究情况国际金融(本科)、国际贸易(本科)、国际金融市场(本科)、国际金
3、融体系(研究生)、国际金融专题研究(研究生)、国际货币金融理论前沿(研究生)、国 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前沿(研究生)等。1-3学术研究近两年来科研情况1、课题 “我国外汇储备 与人民 币汇率机制改革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5.05-2008.05(主持); “中国经济 的内外均衡研究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07-2008.07(主持); “金融开放与人民 币汇 率改革”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 课题“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与货币政策” 子课题 ,2005.07-2008.2(主持)。42、论文 评 IMF 新决定及其对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影响, 国际金融研究2008(1
4、) 如何看待中国资本管制政策的调整, 国际经济评论2007(11) 从结构性视角考察全球经济失衡, 中国金融2007(6) 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银行开放及其影响, 国际金融研究2007(3),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7(09)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目标与工具选择, 中国外汇管理2007(1) “China External Imbalance: Diagnose and Prescription”, Conference Paper, New Monetary and Exchange-Rate Arrangements for East Asia, May 22-27, Bellagio.
5、 “调节国际 收支顺差 防止外汇储备过度积累”, 21 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2 月 3 日)。3、国际学术会议 2006 年 1 月 6-8 日,出席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 2006 年度美国经济学年会,在“人民币汇 率分会场” 对 哈佛大学教授 Jeffrey Frankel 的论文“On RMB: Should the Adjustment be Implemented under Fixed or Floating Exchange Rate Regime?”一文发表评论 。 2006 年 3 月 20-21 日,在韩国国际经济政策研究院(汉城)参加第十一届“亚洲经济专 家组论坛” (
6、Asian Economic Panel,简称 AEP),对印度尼西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印度尼西亚前副行长 Anwar Nasution 博士的论文“What should the Asian Countries do with the Global Imbalance?”发表评论。 2006 年 9 月 29 日-10 月 1 日,在东京庆应大学(Keio University)参加第十二届“亚洲经济专 家组论坛 ”(Asia Economic Panel),对韩国经济学家Yong-Chul Park 的文章“Whither Should the Asian Financial Integra
7、tion Go?”做评论。5 2006 年 9 月 26 日,参加中央电视台第 9 套(英语频道)“ 对话”节目,作为二位嘉宾之一,谈“中国外汇储备迅速积累的原因和影响 ”。此节目于 10月 4 日和 5 日播出。 2006 年 12 月 8 日,参加由中国银行、中国国 际金融学会和英国银行家杂志联合举办的“ 后 WTO 时代的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合作与共赢”国际研讨会,以“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业开放及其影响 ”为题,作大会演讲。 2006 年 12 月 14-17 日,应邀参加“香港经济学会年会 ”,以“Chinas External Imbalance: A Structural View
8、”为题,发表演讲。 2007 年 2 月 26-27 日,应邀在泰国参加由英国萨塞克斯大学、韩国首尔大学和泰国发展研究院联合举办的“金融危机结束十年以来的亚洲国家:金融脆弱性研究” 国际研讨会 ,对余永定教授的论文“Ten Years after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Fragilities in Chinas Financial Sector”进行评论。 2007 年 4 月 9-10 日,应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邀请,赴美国华盛顿参加第十三届“亚洲 经济专家组论坛 ”(Asia Economic Panel),对韩国学者的论文“金融自由化、危机和经济增长”发表
9、评论。 2007 年 7 月 28 日,在湖南长沙出席留美中国经济学年会,参加人民币汇率圆桌会议,就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国际收支调整发表讲演。 2007 年 11 月 2-3 日,在东京应邀出席亚洲开发银行学院课题“Emerging Regionalism in Asia”重大课题评审会。 2007 年 11 月 30 日,参加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和中国国际金融学会联合举办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论坛,以“IMF新决定与人民币汇率政策”为题发表讲演。6 2007 年 12 月 7-8 日,在东京参加第十四届“亚 洲经济专家组论坛” (Asia Economic Panel),对余永定的文章“Ten Ma
10、cro-Economic Challenges for China”发表评论 。 2008 年 4 月 12 日,在上海参加“第四届东亚思想 库网络金融合作会议”,就“美国经济 增长放慢东亚经济 的影响” 发表讲演。 2008 年 4 月 25-26 日,在韩国首尔市参加第十四届“亚洲经济专家组论坛”(Asia Economic Panel),就刘红忠教授的论文“The Optimal Size of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做评论发言。1-4外语水平及双语教学国外学习经历;双语教学经历(含课程名称、学时数、学生数、开 设时间)1、国外学习经历 2005
11、 年 5 月-9 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环球研究院(Earth Institute at Columbia University,New York) 做高级访问研究员 。 2004 年 9 月-2005 年 5 月,在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Washington D.C.) 做高级访问 研究员。 1995 年 2-5 月,在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Economic Development Institute at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做访问学者。 1996 年在荷兰蒂尔堡大学(Tilbu
12、rg University)进修经济学和国际金融。2、双语教学经历课程名称 开设时间课时(小时)开设班级 人数国际金融学 2006.2-6 54 本科 03 级金融工程专业 367国际金融学 2006.9-12 54 本科 04 级金融学专业 90国际金融学 2007.2-6 54 本科 04 级金融工程专业 45国际金融学 2007.9-12 54 本科 04 级金融学专业 85国际金融学 2008.1-6 54 本科 05 级金融学专业 901-5获奖情况近两年获奖情况 2007 年,入选人事部等七部门实施的“新世纪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5 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
13、支持 计划”; 2004-2005 年, 获中美富布莱特基金奖学金(高级研究学者); 2005 年, 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不稳定基于发展中国家相关经验的研究一书获中央财经大学 2002-2005 年度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2005 年, “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21 世纪中国金融学 专业发展与改革战略研究”,获得了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 6)。82. 教学队伍情况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张碧琼 女 1957/11 教授 国际金融 讲授课程基本内容、协助主持讲义和课件修改和更新黄维玉 女 1964/12 副教授 国际金融 讲授课程基本内容、参与讲义和
14、课件修改和更新聂利君 女 1974/04 副教授 国际金融 讲授国际金融基本内容、参与讲义和课件修改和更新李国重 女 1973/07 副教授 国际金融、公司财务 讲授国际金融基本内容、英文参考文献库建设谭小芬 男 1978/09 讲师 国际金融 讲授国际金融基本内容、英文参考文献库建设孙志贤 女 1976/11 讲师 国际贸易 讲授国际金融基本内容、试题库和网络平台建设赵建平 女 1961/12 讲师 国际金融 讲授国际金融基本内容、试题库和网络平台建设张志超 男 1952/06 教授 国际金融 开办汇率理论方面的专题讲座、案例教学2-1人员构成(含外 聘教师)胡永泰 男 1954/08 教授
15、 国际经济 开办新兴市场经济体金融危机、资本流动等方面的专题讲座、案例教学92-2主讲教师情况除课程负责人外的其他主讲教师情况简介(国外学习经历;近两年来授课、教学研究情况)张碧琼教授:国外学习经历:2000/9-2001/8:英国卡的夫大学合作研究;2007/7-8: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研修;主讲课程:国际金融,国际金融管理,国际经济学(授课对象:本科 硕士、博士)教学研究:2006-2007:中央财经 大学重点课程建设研究2003-2005:国际贸易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科研成果:1.开放条件下我国服务贸易的失衡与对策, 国际金融研究 2006 年第 11 期2.中国股票市场的信息国际化:
16、基于 EGARCH 模型的检验, 国际金融研究2005 年第 6期; 3.我国资本市场规模和结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 2003 年 2 月上海财经大学学报4专著:国际资本流动与对外贸易竞争优势,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10月5编著国际金融管理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年 9 月张志超教授: 国外学习经历:1997 年 牛津大学, 获经济学博士;1998 年始任 Research Fellow, St.Antonys College,现任英国 Durham 大学东亚研究系讲师主讲课程:国际金融、金融统计 方法中文学术成果1.开放资本账户排序理论的最新进展, 经济研究参考, 2003.31
17、2.汇率政策新共识与“中间制度消失论”, 经济研究参考,2003.15 3.再谈人民币汇率走向,国际经济评论 ,2003.06 4.开放中国的资本账户排序理论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国际经济评论, 2003.01 5.汇率制度理论的新发展,金融信息参考,2002.12 6.汇率政策新共识与“中间制度消失论”,世界经济,2002.12 7.汇率制度理论的新发展:文献 综述,世界 经济,2002.01 8.港币汇率是否高估:一个经验 分析,世界 经济,2001.01英文学术成果:1.Real exchange rate misalignment in China: An empirical inve
18、stigation ( 2001 )2.Exchange rate reform in China : An experiment in the real targets approach ( 2000 )3. 1991, “社会主义汇率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xchange Rate Economics in a Socialist Econom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4. 1989, “金融市场和国际信贷 ”Financial Markets and International Credit, Shanghai Socia
19、l Academy Press5.1987, “国际外汇市场” International Foreign Exchange Markets, Peoples Press of Hunan6. 1986, “证券投资概述”Introduction to Securities Investmen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7. 1986, “汇率论”On the Theory of the Exchange Rate, Xue Lin Press荣誉奖励:1.汇率决定论获“上海市社会科学 优秀论文奖“2.人民币汇价制度改革的新探讨获“全国中青年经济体
20、制改革讨论会优秀论文奖“ 。10胡永泰 Wing Thye WOO国外学习经历1976 年毕业于史华斯摩尔学院, 获经济学学士(成绩优等)和工程学学士,1978 年获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82 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系教授,现 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 员,中央 财经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主讲课程Economic Growth and Crises in the East Asian Economies东亚(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经济问题、国 际金融构建、经济增长和汇率经济课题1、中国经济转变的管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经济与政治学院等,2
21、000 2、中国西部发展,中国国家发改委、哥伦比亚大学环球学院等,2000 3、国际金融体系的重新设计,东京亚洲发展银行学院、马尼拉亚洲发展银行等 ,20034、根除贫困工程,纽约联合国千禧年发展目标计划、债务与发展论坛,2003 5、国际竞争的变化,悉尼 Lowy 学院、布 鲁塞尔欧洲学院亚 洲研究所等, 2004学术论文1.Chinas Growth after WTO Membership,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tudies, January 20032.A United Front for the Common Objec
22、tive to Understand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 Case of Nonantagonistic Contradiction, Wu vs. Woo.,Issues and Studies, Vol. 39 No. 2, June 2003,3.The Travails of Current Macroeconomic and Exchange Rate Management in China: Complications from Changing the Growth Engine,China: New Engine of World Growth,
23、 Asia Pacific Press, 20034.A timely information exchange mechanism, an effective surveillance system, and an improved financial architecture for East Asia,Asian Development Bank, Monetary and Financial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The Way Forward, Volume 2, 2004.5.Quantifying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24、 Impact of Chinas WTO Membership,China and World Economy, Vol. 12 No. 2, March-April 20046.The Structural Obstacles to Macroeconomic Control in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s, September 2005, Vol 2.7.The Structural Natur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Imbalances in China,Journal of Chin
25、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 February 2006, Vol 4 No 1.8.Chinas Urban-Rural Disparity under Alternative Financial and Fiscal Policies,The ICFAI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s, Vol V No 3, May 2006.9.Keeping fiscal policy sustainable in China,in Ross Garnaut and Ligang Song (editors), The Turning
26、 Point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sia Pacific Press, 2006.10.Chinas Financial System Risk Evaluations: Sustainability and Impact on Public Finance in Jean-Francois Huchet and Francoise Lemoine (editors), Dix grandes questions sur la Chine, Club du CEPII, 2007.黄维玉海外学习经历:2005 年 811 月,澳大利 亚维多利亚大学近两年教授课程:本科:国际经济学 国际金融学(每学期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