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历史人物评价——谭嗣同.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458602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物评价——谭嗣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历史人物评价——谭嗣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历史人物评价——谭嗣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近代史历史人物评价之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也许是同为浏阳人吧!又或许因为我现在身处异乡吧!当听到谭嗣同的名字时,我心里一阵波动。他是戊戌变法的六君子之一,后来变法失败,他本可以逃走,可是他放弃了自己逃走的机会,并力劝梁启超逃往日本,他说:“不有行者无意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谭嗣同并非为他一人之江山,而是为天下苍生求自由、谋幸福,“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虽千万人,我往矣”,他要用自己的性命来唤醒中国人的良知,他所走的路引导、激励着一个又一个不自由、毋宁死的热血男儿。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同苍冥一哭休。四

2、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1895年4月,日本逼迫中国在马关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正面临着国外侵略和国内清朝政府腐朽统治的双重危机,中国的大地上到处在悲歌,人民在呻吟,田园荒芜,市井萧条,民不聊生,官府却横征暴敛,许多国人自甘堕落,逐步消沉,更别提国难当头能够拿出匹夫之责。而此时,正是青春时期的谭嗣同,知识广博,武艺精湛,胸怀大志。他从小饱读诗书,花了十年功夫,游览了祖国大好河山,北至新疆,南到台湾,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面对中国的此情此景,他哀伤,他苦闷,他悲愤!望着腐朽即将坠落的清王朝,清朝政府无能至极,竟与日本签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谭嗣同万份忧虑,不经黯然神伤。正直的热血青年压抑

3、不住内心的怒火,他写到: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同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此时的他不得不为国之未来、民族之未来所哭泣,写下了如此的诗句。谭嗣同苦苦的思索:中国要走的是一条多么难走的路?该往哪走?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安危,是否能够拯救?单靠自己的力量会有多大的影响?又能否成功呢?最后,他认为,向西方学习,变法改革,才是出路。这样一个国家若再不变法,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政治、法律理念,亡国灭种是那样的难以避免,到时候神州大地不免沦为外国列强分割之地,四万万之同胞将为人奴役,成为亡国奴。他在这之后积极投身变法,成为了戊戌七君子之一践行了自己变法维新之理想,血洒菜市口。家国两愁绝,人天一粲

4、然。只余心独在,看汝更千年。世界几痕梦,微尘万座莲。后来凭吊意,分付此山川。不久,谭嗣同奉诏进京,启程前,朋友为他践行时,为他分析了当前中国的形势,面对种种不堪设想的困难,顾及变法的路上布满荆棘,不容乐观。他却对妻子说:此次赴京,凶险未卜,要“视荣华为梦幻,视死辱为常事,无悲无喜,所其自然”。在他为国哀伤,为满心悲苦愁闷而决定救国起,就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决心为变法图存,为国家昌盛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乃至自己的生命。谭嗣同在北京结交的康有为的大弟子梁启超,两人一见如故,志同道合,结为莫逆之交。在后来,谭嗣同积极宣传科学,由两人共同的努力,得到湖南巡抚和按察使的赏识,也因为他们俩人都倾向了变法救

5、国。1898年9月,光绪皇帝召见了谭嗣同,并破格赏识,谭嗣同等人,让他们在军机处上行走,参与新政,从此谭嗣同便在皇帝左右处理奏折,忙于变法事宜。事过几日,谭嗣同急匆匆的向袁世凯所在的北京的驻地法华寺走去,此时,他身上正肩负着变法成败和光绪皇帝、维新派命运的重任,去说服手握重兵的袁世凯,要求他在慈禧太后即将发动的政变中保护皇上,维护变法。然而狡猾的袁世凯当面并不拒绝,而且慷慨地说:“圣主是我们大家共同拥戴的君主,你我同受皇上特殊的恩宠,救护皇上的责任,并非只有你一个人,也是我的责任,你有什么吩咐,我愿洗耳恭听,万死不辞!”谭嗣同觉得一切如愿,便轻信了袁世凯的话,就满意的告辞,冒着凄风冷雨,向康有

6、为等人“报喜”。袁世凯奸诈狡猾,心毒意狠,在光绪和慈禧这两方面,他深知慈禧的力量比光绪的力量大得多,他投靠慈禧,才能实现他更大的野心。于是,他秘密报告给了慈禧,慈禧闻讯,十分恼怒,密谋之后,将光绪皇帝囚禁起来,由他“临朝训政”。开始动手收拾维新派人物,变法从此成为泡影。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山。一夜之间,形势大变。维新派被捕的被捕,逃亡的逃亡。相继有很多人劝谭嗣同一同逃走,而他下定死的决心,以期望唤醒后来有志救国的人。9月24日,谭嗣同被捕,在狱中,他大义凛然,神情自若,视死如归。他抚今思昔,眷念着祖国出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抒发了自己“望门投止思张俭,忍

7、死须臾待杜根”的感情。 此时此刻,我似乎感觉到他内心的动荡,对国人的失望至极,却又想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为国家做最后的贡献,只希望能有人得到启发,若可以,牺牲自己的性命又何所惧呢?9月28日,在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上,六君子面不改色,横眉冷对。只听见谭嗣同高声朗诵: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大声呼罢,哈哈大笑,此情此景,使上万围观的人,无不潸然泪下。王船山说过一句话“历忧患而不穷,处生死而不乱”,是对人的胸襟和气量的最高要求。自古以来,能够做到这两点的人有几个呢?无疑,谭嗣同就是其中的一个。康有为曾经这样赞扬谭嗣同:“挟高士之才,负万夫之勇,学奥博而文雄奇,思深远而仁质厚,以天下为己

8、任,以救中国为事,气猛志锐。”然而,我们的民族为什么偏偏容不下这样的天才和英雄呢?谭嗣同必须以自己的被杀戮来证明自己的正义,这又是怎样悲哀和荒谬的现实啊!这块墓地,既是我们的光荣,难道不也是我们的耻辱吗?对于我们后人来说,熟识历史都知道,袁世凯太过狡猾,诡计多端,当面一套背地一套,谭嗣同不该轻信袁世凯会答应帮助实力薄弱的光绪皇帝而与慈禧做对,尤其明知袁世凯是在自己的一再追问下被迫表态,根本是不可信的,这就导致了后来变法的失败,谭嗣同太过冲动。光绪皇帝虽然是一个维新派,但他过于恐惧慈禧,在他自幼成长的经历导致他优柔寡断,唯唯诺诺,把希望都寄托在谭嗣同等几个年轻人身上而不自己多去拉拢实力派的人物。但谭嗣同却没能认识到这一点,觉得只要光绪皇帝有想法就行,谭嗣同的局限在于他一方面不能理性看待西方势力和重臣的可用之处,另一方面他盲目的相信自己的能力以及对光绪皇帝的决心。亘古不灭,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戊戌变法虽然失败,谭嗣同也被杀,作为华夏最优秀的代表,谭嗣同的责任、勇气和牺牲精神,以及那种愿以颈血刷污政,视死如归的精神不仅直指清朝政府的腐败和黑暗,同时也为人民树立一座不朽的丰碑,让后人永远去敬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